第85章 不想扯上關聯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績在揚州等著李恪求援的信報,但沒想到等來的是李恪一戰滅國的捷報,驚得當時正在搖頭晃腦品茶的李績手一抖,一壺好茶就廢掉了。
趕緊換了身衣服,李績抓住信使,就問戰鬥情況。但信使表示他也不清楚,他也是吳王回師泉州後,派信使到杭州報捷後,吳王府大總管楊虞才派他騎快馬去長安報捷。因為要路過揚州,順便知會在這裏隨時準備南下支援的李績一聲。
李績擺擺手示意信使離開,畢竟人家還要趕著去長安。撓撓後腦勺,李績有點想不通了。要知道,大唐不是沒有和占國交戰過。但每次交手,唐軍一波打得占軍稀裏嘩啦,然後就是唐軍一大片水土不服被迫退兵。
看著信使離開,李績坐不住了,他讓隨從備馬,準備親自趕往揚州,去問問李恪,是怎麽做到讓士兵不水土不服的。
李恪回到錢塘縣,才歇息了一天,李績就打上門來了。
說真的,李恪不想和跟著老爹打天下的將領有任何交集。李恪忘了自己前世看過的唐朝影視劇裏李承乾是怎麽廢掉的,但是,李恪敢打賭,絕對和跟著老爹打天下的人脫不了幹係,而且十有八九還是武將。
所以,除了老爹曾經讓尉遲恭給自己當馬槊老師算是有了一段交集,李恪對於這幫武將是敬而遠之。至於跟著老爹打天下的那群謀士……除了房玄齡還算健康外,其餘的要麽年老走了,要麽著書立說去了,要麽幹脆致仕了。
而岑文本、裴宣機兩人隻是默默支持李恪,在朝政上發言都是替朝廷出發。在大家看來,這兩人是純粹的帝黨,哪知兩人在蕭瑀的帶領下已經是吳王黨了。
腦海裏轉七轉八,李恪是真的不想和李績多說,所以李績的問題問完後,李恪就立即道:“英公,其實以後征伐林邑不要征調關中河北士卒,就地征召嶺南士卒就行。同樣的,收複雲南郡也別從關隴調兵,征調巴蜀銳卒足以!”
李恪也是見多了水土不服,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那就是北方人到南方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反而南方人到北方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很少。而且,水土不服的一個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腹瀉。這個時代水土不服導致的死亡,最常見的就是腹瀉止不住導致脫水而亡。
李恪有點懷疑,這水土不服是不是和環境濕度有很深的聯係。在環境濕度高的地方生活習慣了的南方人,跑到了北方可能隻是覺得比較幹燥,多喝喝水就過去了。但是在環境濕度低習慣了的北方人,跑到南方的話,會不會感覺身體內的水無處可去,所以才會出現腹瀉,以及腳底潰爛和爛襠。
簡單來說就是,人在水氣豐沛的地方待久了,哪怕是跑到水氣不足的地方,隻要時時補水,人體也不會覺得有什麽異常。但是人在水氣不豐沛的地方待久了,驟然跑到水氣極其豐沛的地方,身體就會以為體內的水已經飽和了,需要趕緊排出去。然後,在這種錯誤的感知下,人體的器官功能就會紊亂。
最後,人沒有及時調整過來的話,紊亂的器官功能就把人給折騰死了。
當然,李恪也不知道自己這番推論對不對。但是李恪通過征伐林邑得出一件事,連江南的水土不服都頂不過去的,肯定不適合去林邑。
回答了李績的問題,李恪就開始趕人。不管李績以後有多大的成就,李恪現在都沒有任何結交的打算。
李績很無語,這吳王殿下也太小心了吧,自己隻是想交流交流征戰心得,又不打算幹別的。看看人家魏王李泰,這段時間和朝臣走動的多勤快,也沒見陛下有什麽多餘的話啊。
李恪如果知道李績是這麽想的,怕不是僅將李績趕緊送出杭州,而且自己也趕緊跑台灣島。李世民為什麽放心李恪,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李恪和武勳集團可以說沒有任何交集。不對,也不是沒有交集,比如李恪和長樂、清河這些嫁給了武二代的公主還是經常有書信往來的。
但是,李世民是看過那些書信的,基本都是日常問候,以及問妹妹們是否缺錢,缺錢了就找他這個三兄,三兄指點做些生意賺錢。一副生怕妹妹嫁出去後過不好,哥哥上跳下躥心急如焚的模樣。
自己在外麵隻差李世民親口說出封國,這種情況下還和朝堂上的武勳密切交往,這李績是嫌棄李恪死得不夠快?
李恪之所以將戴安扔在林邑郡處理後麵的事,自己急匆匆趕回杭州,原因隻有一個,占國的國庫真的富啊!不過,李恪沒有將占國國庫的財富自己留下來太多,而是打算獻上去堵李世民的嘴。這樣,戴安在林邑郡北部打豪強抄家的財富,就能落在李恪的手裏了。
雖然少了最富的六家,但李恪表示不急,等後麵實力進一步增長了,林邑郡南部的六個家族,李恪心頭冷笑一聲,真當本王給的地很好拿啊。
白銀六百萬兩,黃金五萬兩,各種銅錢數不勝數,上好南海珍珠三十箱,寶石也不可計數。李恪本來也是有點吃驚的,後來一想這是從占國立國幾百年的積存,也是釋然了。
隻不過,李恪看著那銅錢有點發傻,比起大唐目前能見到的銅錢還要駁雜。罷了,銅錢就不送長安了,自己慢慢融了重鑄。
李恪很快就寫就一封奏章,八百裏加急送往長安。畢竟,六百萬銀子五萬兩黃金,還有一堆的珍珠寶石,估計老爹有的頭疼了。不是頭疼有這麽一大筆錢入賬,而是頭疼怎麽分才能防止六部的人在朝堂上拳腳相加。
不過,那和李恪無關了。
反正,接下來李恪的事,就是按照功勞簿的記載分發賞賜了。還在船上的時候,李恪就粗粗估算了下,這次的賞賜需要至少耗費銅錢十一萬貫,絹帛一萬六千匹。現在要做的,就是保證賞賜的精準。畢竟,打仗最怕的就是賞罰不明。
趕緊換了身衣服,李績抓住信使,就問戰鬥情況。但信使表示他也不清楚,他也是吳王回師泉州後,派信使到杭州報捷後,吳王府大總管楊虞才派他騎快馬去長安報捷。因為要路過揚州,順便知會在這裏隨時準備南下支援的李績一聲。
李績擺擺手示意信使離開,畢竟人家還要趕著去長安。撓撓後腦勺,李績有點想不通了。要知道,大唐不是沒有和占國交戰過。但每次交手,唐軍一波打得占軍稀裏嘩啦,然後就是唐軍一大片水土不服被迫退兵。
看著信使離開,李績坐不住了,他讓隨從備馬,準備親自趕往揚州,去問問李恪,是怎麽做到讓士兵不水土不服的。
李恪回到錢塘縣,才歇息了一天,李績就打上門來了。
說真的,李恪不想和跟著老爹打天下的將領有任何交集。李恪忘了自己前世看過的唐朝影視劇裏李承乾是怎麽廢掉的,但是,李恪敢打賭,絕對和跟著老爹打天下的人脫不了幹係,而且十有八九還是武將。
所以,除了老爹曾經讓尉遲恭給自己當馬槊老師算是有了一段交集,李恪對於這幫武將是敬而遠之。至於跟著老爹打天下的那群謀士……除了房玄齡還算健康外,其餘的要麽年老走了,要麽著書立說去了,要麽幹脆致仕了。
而岑文本、裴宣機兩人隻是默默支持李恪,在朝政上發言都是替朝廷出發。在大家看來,這兩人是純粹的帝黨,哪知兩人在蕭瑀的帶領下已經是吳王黨了。
腦海裏轉七轉八,李恪是真的不想和李績多說,所以李績的問題問完後,李恪就立即道:“英公,其實以後征伐林邑不要征調關中河北士卒,就地征召嶺南士卒就行。同樣的,收複雲南郡也別從關隴調兵,征調巴蜀銳卒足以!”
李恪也是見多了水土不服,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那就是北方人到南方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反而南方人到北方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很少。而且,水土不服的一個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腹瀉。這個時代水土不服導致的死亡,最常見的就是腹瀉止不住導致脫水而亡。
李恪有點懷疑,這水土不服是不是和環境濕度有很深的聯係。在環境濕度高的地方生活習慣了的南方人,跑到了北方可能隻是覺得比較幹燥,多喝喝水就過去了。但是在環境濕度低習慣了的北方人,跑到南方的話,會不會感覺身體內的水無處可去,所以才會出現腹瀉,以及腳底潰爛和爛襠。
簡單來說就是,人在水氣豐沛的地方待久了,哪怕是跑到水氣不足的地方,隻要時時補水,人體也不會覺得有什麽異常。但是人在水氣不豐沛的地方待久了,驟然跑到水氣極其豐沛的地方,身體就會以為體內的水已經飽和了,需要趕緊排出去。然後,在這種錯誤的感知下,人體的器官功能就會紊亂。
最後,人沒有及時調整過來的話,紊亂的器官功能就把人給折騰死了。
當然,李恪也不知道自己這番推論對不對。但是李恪通過征伐林邑得出一件事,連江南的水土不服都頂不過去的,肯定不適合去林邑。
回答了李績的問題,李恪就開始趕人。不管李績以後有多大的成就,李恪現在都沒有任何結交的打算。
李績很無語,這吳王殿下也太小心了吧,自己隻是想交流交流征戰心得,又不打算幹別的。看看人家魏王李泰,這段時間和朝臣走動的多勤快,也沒見陛下有什麽多餘的話啊。
李恪如果知道李績是這麽想的,怕不是僅將李績趕緊送出杭州,而且自己也趕緊跑台灣島。李世民為什麽放心李恪,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李恪和武勳集團可以說沒有任何交集。不對,也不是沒有交集,比如李恪和長樂、清河這些嫁給了武二代的公主還是經常有書信往來的。
但是,李世民是看過那些書信的,基本都是日常問候,以及問妹妹們是否缺錢,缺錢了就找他這個三兄,三兄指點做些生意賺錢。一副生怕妹妹嫁出去後過不好,哥哥上跳下躥心急如焚的模樣。
自己在外麵隻差李世民親口說出封國,這種情況下還和朝堂上的武勳密切交往,這李績是嫌棄李恪死得不夠快?
李恪之所以將戴安扔在林邑郡處理後麵的事,自己急匆匆趕回杭州,原因隻有一個,占國的國庫真的富啊!不過,李恪沒有將占國國庫的財富自己留下來太多,而是打算獻上去堵李世民的嘴。這樣,戴安在林邑郡北部打豪強抄家的財富,就能落在李恪的手裏了。
雖然少了最富的六家,但李恪表示不急,等後麵實力進一步增長了,林邑郡南部的六個家族,李恪心頭冷笑一聲,真當本王給的地很好拿啊。
白銀六百萬兩,黃金五萬兩,各種銅錢數不勝數,上好南海珍珠三十箱,寶石也不可計數。李恪本來也是有點吃驚的,後來一想這是從占國立國幾百年的積存,也是釋然了。
隻不過,李恪看著那銅錢有點發傻,比起大唐目前能見到的銅錢還要駁雜。罷了,銅錢就不送長安了,自己慢慢融了重鑄。
李恪很快就寫就一封奏章,八百裏加急送往長安。畢竟,六百萬銀子五萬兩黃金,還有一堆的珍珠寶石,估計老爹有的頭疼了。不是頭疼有這麽一大筆錢入賬,而是頭疼怎麽分才能防止六部的人在朝堂上拳腳相加。
不過,那和李恪無關了。
反正,接下來李恪的事,就是按照功勞簿的記載分發賞賜了。還在船上的時候,李恪就粗粗估算了下,這次的賞賜需要至少耗費銅錢十一萬貫,絹帛一萬六千匹。現在要做的,就是保證賞賜的精準。畢竟,打仗最怕的就是賞罰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