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真的找不到理由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孫無忌的效率很高,畢竟如果能用這謀反案弄死李恪,那就是太好了。
對於荊王李元景,長孫無忌讓下麵的人用了些手段,都不用自己出麵,就成功將李道宗也變成嫌疑人了。當然,也隻是輕度嫌疑人,真夠不上謀反罪名的那種。
然後,李治簽發詔書,以涉嫌謀反之名詔李恪回長安!
很快,詔書就送到了李恪手上。
李恪接完詔書後很是平靜,就在宣詔的宦官正準備問李恪什麽時候啟程的時候,李恪緩緩道:“請天使回稟陛下,先帝有詔:大唐吳王,世鎮江南八州、南海和安東,非國難,不得回長安!
請陛下寬恕臣恪不能回長安!”
傳詔的宦官和隨行的禁軍全都呆住,還沒等他們說什麽,李恪做了個請的姿勢,然後吳王府衛兵就客氣地請他們出去了。
隨手將詔書扔到一邊,李恪冷冷一笑道:“稚奴,你還真是急切啊!”
“可是,大王您也需要做個反擊,不能讓陛下和趙國公抹黑您啊。”楊虞開口道。
“好辦。”狄仁傑笑道,“最近的賦稅不是要押送長安了嗎?就讓長孫然之押送賦稅去長安,同時到陛下麵前辯解一番。”
長孫渙笑道:“好你個狄懷英,主意打到我頭上來了啊。不過,大王,屬下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懷道和遺愛不行,他們兩個要是去,我爹不會讓他們活著出長安的!”
“那就有勞然之了。”
“為大王效力,在所不辭!”
看著長孫渙離開,李恪看向狄仁傑道:“懷英,你說接下來要怎麽做?”
“以百濟新王登基對大唐不尊為借口,召集兵馬做好討伐準備。”狄仁傑道,“先帝可是給了大王自主征伐不臣之權,不用就太可惜了。而且,征伐百濟,還可以避開接下來的天使。
大王為大唐征伐不臣,開疆拓土,可陛下卻是一道道詔書送達杭州,說大王涉嫌謀反……
百姓們的心中都有一杆秤,看到此情此景,會偏向誰呢?
大王,陛下和趙國公此番用得是陰謀,陰謀最忌諱的就是擺在明麵上。大王不需要對這些陰謀做什麽回應,隻需要按時向長安運送賦稅,替大唐征伐不臣,堂堂正正就行了。”
兕子在一旁開口道:“是啊,兄長,我們幹脆就出兵去打百濟,一是揚我大唐天威;二是省得看長安那幫人的臉!”
見兕子說話,李恪的臉頓時黑了,然後一臉不善的看向了蘇烈。蘇烈擺擺手,表示他也沒轍,誰能想到晉陽公主的兵學天賦那麽好!
李恪真的很頭疼小時候和兕子說平陽姑姑的事了,現在好了,看現在兕子的模樣,就是活生生第二個平陽昭公主。
傳詔的天使是和長孫渙運送賦稅的隊伍一起回長安的。
看著一輛輛裝著錢箱的大車從朱雀大道上經過,長安百姓議論紛紛。
“不是說吳王殿下謀反嗎,怎麽還送這麽多銀錢來?”
“肯定是有人誣告,天下誰都會反,吳王殿下都不會反!要知道,先帝可是給了吳王殿下靖國難的權力,吳王殿下真要造反,還需要等到現在?更何況,吳王殿下可是一直都沒有斷過朝廷的賦稅。甚至先帝和前不久薨的濮王殿下,吳王殿下都給了大量的錢糧,要不然能那麽隆重?”
“誒,你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哦,我親戚在戶部當官。”
“也是,打仗打得就是錢糧,吳王殿下真要造反,第一時間就是不給朝廷送賦稅了。”
……
長安百姓的議論沒傳到長孫無忌的耳朵裏,但是聽到戶部說李恪此番送來二十一萬銀錢,四百六十萬貫銅錢的賦稅後,長孫無忌的臉黑得不能再黑。
這還怎麽抹黑李恪,這麽一大筆的錢入了府庫,李恪的謀反嫌疑立即在人們心中煙消雲散。畢竟,沒人願意相信,一個要造反的藩王,還會對朝廷如此恭敬。
接著,長孫渙上殿陳述李恪不能回長安的理由。現在大唐太平,沒有看到權臣架空陛下,長安也沒有被外敵兵臨城下,不是國難,所以李恪就不回來了。當然,不回來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百濟新王不尊大唐,李恪決定征伐不臣。
這一番話下來,李治的臉也黑的很。
阿耶,你為什麽要給李恪那麽大的權力,尤其是非國難不回長安和自主征伐不臣。現在好了,想用謀反的借口誆李恪回來人家壓根不搭理,而且轉身就用征伐不臣的借口表示,陛下,您接下來不用派天使過來宣讀詔書了,臣不在杭州,臣去征伐不臣了。
關鍵是,這理由極其光明正大,落在驕傲的大唐人心裏那是一片叫好聲。
散了朝後,長孫無忌回到府邸裏就是摔了一個茶盞。
非國難,不得回長安!
非國難,不得回長安!
……
長孫無忌頭都要暈了,對已經逝去的李世民也是痛恨無比。怎麽你給李恪什麽借口不好,非得給李恪這麽一個借口。關鍵是,由於李治繼位後李恪一貫的恭順態度,表示李恪也是支持李治的。
這次好不容易用涉嫌謀反說動了三省通過,但長孫無忌知道,三省的官員大部分都是不讚同的。畢竟,雖然杜荷招供了,也找到了大量三人和荊王李元景來往的書信,可以說,坐實這幾個人謀反沒太大問題。
但要想坐實李恪謀反,光有杜荷的口供是不夠的。朝臣們都知道,蕭瑀在時,李恪就蕭瑀一個支持者,連蕭瑀的學生岑文本和裴宣機都不支持李恪。現在蕭瑀不在了,李恪除了三個留在長安的公主外,就不和其餘人通信。
但現在,巴陵公主和城陽公主跑了,從兩人閨房裏搜出的和李恪來往的信件,都是聊日常,清河公主主動上交的信件也是一樣。
可以說,如果不是李治點頭,三省的其餘官員對於給李恪發詔書,是有很大意見的。畢竟,李恪對大唐太忠心了,是真的找不到一點謀反的跡象啊。
對於荊王李元景,長孫無忌讓下麵的人用了些手段,都不用自己出麵,就成功將李道宗也變成嫌疑人了。當然,也隻是輕度嫌疑人,真夠不上謀反罪名的那種。
然後,李治簽發詔書,以涉嫌謀反之名詔李恪回長安!
很快,詔書就送到了李恪手上。
李恪接完詔書後很是平靜,就在宣詔的宦官正準備問李恪什麽時候啟程的時候,李恪緩緩道:“請天使回稟陛下,先帝有詔:大唐吳王,世鎮江南八州、南海和安東,非國難,不得回長安!
請陛下寬恕臣恪不能回長安!”
傳詔的宦官和隨行的禁軍全都呆住,還沒等他們說什麽,李恪做了個請的姿勢,然後吳王府衛兵就客氣地請他們出去了。
隨手將詔書扔到一邊,李恪冷冷一笑道:“稚奴,你還真是急切啊!”
“可是,大王您也需要做個反擊,不能讓陛下和趙國公抹黑您啊。”楊虞開口道。
“好辦。”狄仁傑笑道,“最近的賦稅不是要押送長安了嗎?就讓長孫然之押送賦稅去長安,同時到陛下麵前辯解一番。”
長孫渙笑道:“好你個狄懷英,主意打到我頭上來了啊。不過,大王,屬下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懷道和遺愛不行,他們兩個要是去,我爹不會讓他們活著出長安的!”
“那就有勞然之了。”
“為大王效力,在所不辭!”
看著長孫渙離開,李恪看向狄仁傑道:“懷英,你說接下來要怎麽做?”
“以百濟新王登基對大唐不尊為借口,召集兵馬做好討伐準備。”狄仁傑道,“先帝可是給了大王自主征伐不臣之權,不用就太可惜了。而且,征伐百濟,還可以避開接下來的天使。
大王為大唐征伐不臣,開疆拓土,可陛下卻是一道道詔書送達杭州,說大王涉嫌謀反……
百姓們的心中都有一杆秤,看到此情此景,會偏向誰呢?
大王,陛下和趙國公此番用得是陰謀,陰謀最忌諱的就是擺在明麵上。大王不需要對這些陰謀做什麽回應,隻需要按時向長安運送賦稅,替大唐征伐不臣,堂堂正正就行了。”
兕子在一旁開口道:“是啊,兄長,我們幹脆就出兵去打百濟,一是揚我大唐天威;二是省得看長安那幫人的臉!”
見兕子說話,李恪的臉頓時黑了,然後一臉不善的看向了蘇烈。蘇烈擺擺手,表示他也沒轍,誰能想到晉陽公主的兵學天賦那麽好!
李恪真的很頭疼小時候和兕子說平陽姑姑的事了,現在好了,看現在兕子的模樣,就是活生生第二個平陽昭公主。
傳詔的天使是和長孫渙運送賦稅的隊伍一起回長安的。
看著一輛輛裝著錢箱的大車從朱雀大道上經過,長安百姓議論紛紛。
“不是說吳王殿下謀反嗎,怎麽還送這麽多銀錢來?”
“肯定是有人誣告,天下誰都會反,吳王殿下都不會反!要知道,先帝可是給了吳王殿下靖國難的權力,吳王殿下真要造反,還需要等到現在?更何況,吳王殿下可是一直都沒有斷過朝廷的賦稅。甚至先帝和前不久薨的濮王殿下,吳王殿下都給了大量的錢糧,要不然能那麽隆重?”
“誒,你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哦,我親戚在戶部當官。”
“也是,打仗打得就是錢糧,吳王殿下真要造反,第一時間就是不給朝廷送賦稅了。”
……
長安百姓的議論沒傳到長孫無忌的耳朵裏,但是聽到戶部說李恪此番送來二十一萬銀錢,四百六十萬貫銅錢的賦稅後,長孫無忌的臉黑得不能再黑。
這還怎麽抹黑李恪,這麽一大筆的錢入了府庫,李恪的謀反嫌疑立即在人們心中煙消雲散。畢竟,沒人願意相信,一個要造反的藩王,還會對朝廷如此恭敬。
接著,長孫渙上殿陳述李恪不能回長安的理由。現在大唐太平,沒有看到權臣架空陛下,長安也沒有被外敵兵臨城下,不是國難,所以李恪就不回來了。當然,不回來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百濟新王不尊大唐,李恪決定征伐不臣。
這一番話下來,李治的臉也黑的很。
阿耶,你為什麽要給李恪那麽大的權力,尤其是非國難不回長安和自主征伐不臣。現在好了,想用謀反的借口誆李恪回來人家壓根不搭理,而且轉身就用征伐不臣的借口表示,陛下,您接下來不用派天使過來宣讀詔書了,臣不在杭州,臣去征伐不臣了。
關鍵是,這理由極其光明正大,落在驕傲的大唐人心裏那是一片叫好聲。
散了朝後,長孫無忌回到府邸裏就是摔了一個茶盞。
非國難,不得回長安!
非國難,不得回長安!
……
長孫無忌頭都要暈了,對已經逝去的李世民也是痛恨無比。怎麽你給李恪什麽借口不好,非得給李恪這麽一個借口。關鍵是,由於李治繼位後李恪一貫的恭順態度,表示李恪也是支持李治的。
這次好不容易用涉嫌謀反說動了三省通過,但長孫無忌知道,三省的官員大部分都是不讚同的。畢竟,雖然杜荷招供了,也找到了大量三人和荊王李元景來往的書信,可以說,坐實這幾個人謀反沒太大問題。
但要想坐實李恪謀反,光有杜荷的口供是不夠的。朝臣們都知道,蕭瑀在時,李恪就蕭瑀一個支持者,連蕭瑀的學生岑文本和裴宣機都不支持李恪。現在蕭瑀不在了,李恪除了三個留在長安的公主外,就不和其餘人通信。
但現在,巴陵公主和城陽公主跑了,從兩人閨房裏搜出的和李恪來往的信件,都是聊日常,清河公主主動上交的信件也是一樣。
可以說,如果不是李治點頭,三省的其餘官員對於給李恪發詔書,是有很大意見的。畢竟,李恪對大唐太忠心了,是真的找不到一點謀反的跡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