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準備就緒
穿越農家之為了悠閑生活而奮鬥 作者:隻想擺爛的鼠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月十八,因為心裏有事兒,柴米早早的就醒了。
將柴茶和茶花送到繡莊後,剩下的人來到了黃家酒樓,而黃平和黃夫人已經等在那兒了。
黃家夫妻都在,柴米心裏就有譜了。
雖說牙人還沒來,但雙方經過昨天的一頓晚飯,已經算熟悉了,見禮過後,就開始交談起來。
果然,不一會兒,黃平就表示,那一百兩他也投進去,店裏的賬房先生他也要來當。
昨天晚上回家後,黃平和妻子商量過,柴家雖然是農戶人家,但單看拿出來的菜色就不簡單,說不準他們還真能把酒樓開好,跟著幹到時候黃家也能分一杯羹。
當然,要是生意不行也沒事,他就先當個賬房,等日後柴家酒樓開不下去了,他也隻虧了那一百兩銀子,酒樓也還在,他也能近水樓台將酒樓買回來。
這個事情怎麽算都感覺不虧,於是夫妻倆決定將酒樓賣了。
柴家人雖然有預感,但黃平真的答應的時候,還是覺得有些不真實,畢竟,以前還吃不起飯的柴家,現在能在府城開酒樓了,還是震驚的。
雙方都很高興,等牙人來到時,兩家已經商談得差不多了。
三方都談妥後,就動身去辦契書了。
來之前柴米已經將二百兩都給了大伯,隻要過給黃平六百兩,這酒樓就歸到柴家名下了,當然,寫的是柴老大和柴米兩個名字。
契書到手後,要簽的就是合作的契約,按照先前說好的,黃平的一百兩空頭支票算百分之十的股,剩下的柴米占百分之四十五,柴老大占百分之四十五。
黃平作為總賬房,會每個月有工錢,但柴家人沒有工錢。
剩下的桌椅板凳和布置的東西都不算在內,但大價錢的酒,鐵鍋都算本錢內。
以後三家都免不了會添置一些東西,自家記賬,賬房記賬,對賬無誤後再從盈利中扣錢,剩下的盈利再按占比分開。
特別說明,酒樓的決策權在柴家手裏,黃平可以建議,但不能幹涉。柴米覺得這樣很好,沒什麽問題後就都答應了下來。
契書擬成,牙人幫忙找人認證,畫押,一切結束。
中間的一些人情往來,手續費,牙人的抽成,總的花了快五十兩,這些錢都是柴老大給的,茶米覺得自己應該擔一半,還大伯錢的時候得還一百二十五兩。
年前前後幾個月,終於將府城的鋪子搞定了,柴米覺得自己心裏落下了一大半,剩下的就看這生意能不能好了。
明天再留一天,將該交代的事情都交代好了,二十就得回鎮上去,回去先將本錢都賺夠再進行下步計劃。
酒樓暫時不用大修,雖然覺得六月才開業,但很多事情都是要提前準備的。
正好,黃平也有投錢,就盯一盯,趁著上半年酒樓還在籌備,可以先休息,等開業了,就有得忙了。
柴米將需要的燙鍋子數量,燒烤架需要做成什麽樣,都和黃平商量了,讓他盯著做,特別是燒烤架,得用鐵,花的價錢不低。
黃平也聽不明白,隻能帶她去找鐵匠,柴米的畫技不好,隻能靠口述和比劃,好在平城的鐵匠悟性很高,畫出來的圖和柴米印象中的八九不離十。
全部都用鐵價格太貴,但改成木製的柴米又不放心,總擔心會著了,於是隻能人心定一個,讓黃平幫忙盯著,等下月來時再看看效果。
這時間就到了回家的時候,買炭火,送菜送肉,大廚小二,這些個麻煩事情,隻能交給黃平慢慢琢磨,反正也不急,慢慢來就是了。
回到沛豐鎮照例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才回小圓村。
回村第一天總得分給變蛋生意的,他是目前最能賺錢的了,醃製,送貨給回味樓,加上柴爺爺,四人忙了一天到晚才搞完。
當然,這次府城回來就隻剩十五兩銀子,但一批變蛋送走,又帶回來二十兩銀子,又有三十五兩銀子了。
第二天柴家人就開始對地裏的紅椒出手了,打算快速搞定,所以找了三個人,加上一個長工,家裏的柴爺爺和柴老大夫妻,七個人,起早貪黑,三天之內將所有紅椒都摘回家,曬在了院子裏。
剩下的辣椒樹能留就留,不能留的就拔了,柴家人又忙不停的移栽辣椒苗。
好的是,這些地挖紅薯的時候已經翻過一遍了,沒那麽費工夫,可麵積不算小,柴家人覺得一下子搞不完,又請了三個人,這才在正月結束前堪堪將辣椒都移栽完。
中間大伯幫忙送變蛋到回味樓,都是天不亮就去,回來還能幹會兒早活。
二月初一,大伯和大伯母昨晚在吃完飯後,摸黑去了鎮上,柴米覺得還是得看著家裏,就沒跟著去。
辣椒苗下地,接下來就是澆水,二月下雨的時候不多,柴米不能堵,先不說柴家,自己是搞不了這麽多的,隻能雇人。
一個長工又加了一個李家人,早上澆一次水,晚上澆一次水,澆個五六天,苗都成活了,就可以停了,這錢柴米也負擔得起。
柴大伯家裏,柴米是要一起雇人的,但被大伯拒絕了,他覺得忙也就賣包子那一天,剩下的時間也不忙,就沒必要找人,柴米隻能答應。
這次辣椒栽的比以前更密些,柴米不打算再套種紅薯了,直接將能用的空間都利用起來,栽上辣椒,紅薯就雞圈邊,地邊邊,能栽的地方栽一點,家裏地少,隻能先這樣。
柴老大看柴米這樣做,也學著栽密了些,隻不過還是留了一小塊地出來,專門套種紅薯,莊稼人地裏不種點糧食心裏不踏實。
地裏剩下的辣椒苗不多,但有人來問,柴米還是都意思意思的賣了,以前都是一個銅板兩棵苗的,現在一個銅板五棵苗,這錢都沒賣足一百銅板。
柴米也想過白送給村裏人,但又覺得不好,升米恩鬥米醜,柴米不想養大任何一個人的胃口。
看到水塘邊的薄荷,柴米才想起來開店的話,除了酒,也可以賣其他飲子的。
柴米覺得薄荷是個好東西,清涼解暑,到時候可以直接做成薄荷飲,放在酒樓裏賣,搭配著辣鍋,解辣效果肯定可以。
於是拉著大伯母,將兩家能種薄荷的地方都栽了些,希望它們能長得好。
柴米也不知道能不能長好,以前移栽到小荒山的長得不算茂密,於是讓大伯母和相熟的人家都透透口風,薄荷葉子可以賣,到時候葉子洗幹淨曬幹,也能直接用,從村裏收也省事兒。
二月八叫魂的時候,孩子們都不在家,隻能將儀式在村裏完成後,柴米他們又帶著飯菜到鎮上吃,至於柴茶和柴花,隻能給她們帶去“叫魂線”了。
家裏都安排得差不多,柴米和大伯夫妻月底時去了府城。
府城的一切都挺好,酒樓的事情黃平也有上心,柴米試了那個燒烤架,感覺還可以,於是讓黃平再定一個。
兩個就足夠用了。
隻不過定了二十口燙鍋,兩個燒烤架,就用了一百多兩銀子,柴米讓黃平先好好記著,到盈利了再算賬。
府城裏逗留了幾天,看黃平將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暫時不需要操心,柴米就回了沛豐鎮。
這次,柴米提出買驢車的事情。
等府城的店鋪開張,到時候不可能還趕著牛車來回,到時候太浪費時間了,也讓人看笑話,所以柴米提議將牛車賣了,買個跑得快一點的。
牛車在柴家的用處已經不是很大了,地裏的活兒柴家顧得上的時候很少,大多數都是請人來幹。
更別說以後到了府城,柴老大倆夫妻一定是要常駐的,看店總得自己人才放心,剩下的柴家人老的老,小的小,還是得他們夫妻倆,那往返的時候就更少了,牛車反而在速度上拖了後腿了。
當然,柴米也隻是提議,知道柴爺爺和大伯都對這條牛感情深厚,就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反正還有幾個月時間呢。
要是他們實在接受不了的話,柴米就自己買個小些的毛驢,自己學著駕車,應該也不是很難……吧……?
柴米也承認,一下子將攤子拉太大,將柴家都揠苗助長,但年紀輕輕,膽子大些才正常,還是得讓他們再走遠些。
整個三月仿佛沒什麽要忙活的,柴米又回到了悠哉悠哉的時候,每天就圍繞著變蛋,地裏,鎮上的柴醋轉。
柴老大的一百兩在三月中旬就還上了,隻不過手裏又隻剩個一二十兩銀子。
柴米不止一次覺得自己的手漏財得很,這錢啊,是到手就沒,到手就沒……
四月柴米就開始做調料,為了讓燒烤味道好一些,將能想起來的都加了不少,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辣椒鹽,為此也花費了不少。
但柴米想過了,這是自家的秘方,所以不管是調料還是辣椒,都是柴家賣到酒樓的,就得按本錢算,要不然自家太虧了。
品相好的辣椒籽都用來留種了,剩下的都成了半成品,不是辣椒段就是辣椒麵。
日子也過得很快,眨眼就到了五月。
柴米動身去府城之前,將家裏都安排了下去,大部分的活兒都交給了長工王二叔,當然,這次柴爺爺不去府城,他也會時不時的就從鎮上回來看看,或者回來住兩天。
柴爺爺柴奶奶的身體都還好,最近也養得好,不讓他幹重活,看看家還是能做的,就是收竹簽的活兒得麻煩些。
當然,做變蛋的活計已經搬到了鎮上宅子,村裏沒人,就不適合在村裏做了,為了這個,還特意騰出了兩間屋子。
家裏的雞蛋由柴爺爺回家來拿,或者李家那邊要送的時候,一起幫忙送到鎮上,這樣柴奶奶也不用太費心。
等變蛋醃製好,柴奶奶也檢查過後,就讓回味樓直接來巷子裏拉貨,柴家也省事了很多。
這一去府城,少說也得一個多月兩個月才回沛豐鎮,柴米請大伯陸續幫忙采購了半屋子醃製變蛋用的東西,差點連柴醋的零花錢都拿不出來。
還好變蛋一賣就有錢了,其他人沒研究出來變蛋的做法,真的是一次次救了柴米這些膽大包天的冒險行為。
在去府城之前,柴米留在鎮上好好幾日,為了安排家裏的事情,也為了多陪柴醋幾天,以後,即使回沛豐鎮也是匆匆忙忙,陪他的時間隻會越來越少。
柴醋也知道自己姐姐的打算,也知道年後一家人會在府城團圓,可想到剩下的時間,基本都見不到姐姐和妹妹,還是有不舍難過,所以看到柴米就有些黏糊。
柴米隨著他,畢竟還隻是五六歲的孩子呢。
進入五六月,雨水慢慢變多,出行不易,柴米卻覺得是開店的好時節,氣溫低些,燙鍋子和燒烤會賣得更好些。
由於要帶上的東西太多,不得不跑兩趟,先帶些重要的東西,比如做好的調料,買好的竹簽,下次回來再帶一些。
柴米已經讓王二叔物色新的小雞崽了,如果生意好的話,柴米就將第一批雞賣到店裏,它們下蛋不太勤,留幾個下蛋的,騰出空間來,養一百隻公雞,一百隻母雞。
公雞可以繼續賣到店裏,母雞就先留著下蛋,後麵再賣到店裏。
柴米已經和鎮上糧鋪打過招呼了,米糠有就給留著,這麽多雞,單吃雞草根本供不上。
當然,要賣到酒樓也得等開業後,現在還早,就讓它們再多活兩個月,柴米等開業前回來那一趟,就要捎上一二十隻。
今年的果樹大部分都在春天就開花了,但掛果的不算多,五月時柴米也沒等來它們成熟,隻能讓王二叔和柴爺爺幫忙留意著,要是有熟的,就通知柴醋他們回來摘。
柴米自己的話就隨緣了,也不知道要在府城留多久,一開始,柴米肯定是不放心,得自己盯著的,等生意穩定下來之後,就可以隨意些了。
一切都準備就緒,柴米和大伯大伯母在五月初二踏上了去府城的路。
將柴茶和茶花送到繡莊後,剩下的人來到了黃家酒樓,而黃平和黃夫人已經等在那兒了。
黃家夫妻都在,柴米心裏就有譜了。
雖說牙人還沒來,但雙方經過昨天的一頓晚飯,已經算熟悉了,見禮過後,就開始交談起來。
果然,不一會兒,黃平就表示,那一百兩他也投進去,店裏的賬房先生他也要來當。
昨天晚上回家後,黃平和妻子商量過,柴家雖然是農戶人家,但單看拿出來的菜色就不簡單,說不準他們還真能把酒樓開好,跟著幹到時候黃家也能分一杯羹。
當然,要是生意不行也沒事,他就先當個賬房,等日後柴家酒樓開不下去了,他也隻虧了那一百兩銀子,酒樓也還在,他也能近水樓台將酒樓買回來。
這個事情怎麽算都感覺不虧,於是夫妻倆決定將酒樓賣了。
柴家人雖然有預感,但黃平真的答應的時候,還是覺得有些不真實,畢竟,以前還吃不起飯的柴家,現在能在府城開酒樓了,還是震驚的。
雙方都很高興,等牙人來到時,兩家已經商談得差不多了。
三方都談妥後,就動身去辦契書了。
來之前柴米已經將二百兩都給了大伯,隻要過給黃平六百兩,這酒樓就歸到柴家名下了,當然,寫的是柴老大和柴米兩個名字。
契書到手後,要簽的就是合作的契約,按照先前說好的,黃平的一百兩空頭支票算百分之十的股,剩下的柴米占百分之四十五,柴老大占百分之四十五。
黃平作為總賬房,會每個月有工錢,但柴家人沒有工錢。
剩下的桌椅板凳和布置的東西都不算在內,但大價錢的酒,鐵鍋都算本錢內。
以後三家都免不了會添置一些東西,自家記賬,賬房記賬,對賬無誤後再從盈利中扣錢,剩下的盈利再按占比分開。
特別說明,酒樓的決策權在柴家手裏,黃平可以建議,但不能幹涉。柴米覺得這樣很好,沒什麽問題後就都答應了下來。
契書擬成,牙人幫忙找人認證,畫押,一切結束。
中間的一些人情往來,手續費,牙人的抽成,總的花了快五十兩,這些錢都是柴老大給的,茶米覺得自己應該擔一半,還大伯錢的時候得還一百二十五兩。
年前前後幾個月,終於將府城的鋪子搞定了,柴米覺得自己心裏落下了一大半,剩下的就看這生意能不能好了。
明天再留一天,將該交代的事情都交代好了,二十就得回鎮上去,回去先將本錢都賺夠再進行下步計劃。
酒樓暫時不用大修,雖然覺得六月才開業,但很多事情都是要提前準備的。
正好,黃平也有投錢,就盯一盯,趁著上半年酒樓還在籌備,可以先休息,等開業了,就有得忙了。
柴米將需要的燙鍋子數量,燒烤架需要做成什麽樣,都和黃平商量了,讓他盯著做,特別是燒烤架,得用鐵,花的價錢不低。
黃平也聽不明白,隻能帶她去找鐵匠,柴米的畫技不好,隻能靠口述和比劃,好在平城的鐵匠悟性很高,畫出來的圖和柴米印象中的八九不離十。
全部都用鐵價格太貴,但改成木製的柴米又不放心,總擔心會著了,於是隻能人心定一個,讓黃平幫忙盯著,等下月來時再看看效果。
這時間就到了回家的時候,買炭火,送菜送肉,大廚小二,這些個麻煩事情,隻能交給黃平慢慢琢磨,反正也不急,慢慢來就是了。
回到沛豐鎮照例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才回小圓村。
回村第一天總得分給變蛋生意的,他是目前最能賺錢的了,醃製,送貨給回味樓,加上柴爺爺,四人忙了一天到晚才搞完。
當然,這次府城回來就隻剩十五兩銀子,但一批變蛋送走,又帶回來二十兩銀子,又有三十五兩銀子了。
第二天柴家人就開始對地裏的紅椒出手了,打算快速搞定,所以找了三個人,加上一個長工,家裏的柴爺爺和柴老大夫妻,七個人,起早貪黑,三天之內將所有紅椒都摘回家,曬在了院子裏。
剩下的辣椒樹能留就留,不能留的就拔了,柴家人又忙不停的移栽辣椒苗。
好的是,這些地挖紅薯的時候已經翻過一遍了,沒那麽費工夫,可麵積不算小,柴家人覺得一下子搞不完,又請了三個人,這才在正月結束前堪堪將辣椒都移栽完。
中間大伯幫忙送變蛋到回味樓,都是天不亮就去,回來還能幹會兒早活。
二月初一,大伯和大伯母昨晚在吃完飯後,摸黑去了鎮上,柴米覺得還是得看著家裏,就沒跟著去。
辣椒苗下地,接下來就是澆水,二月下雨的時候不多,柴米不能堵,先不說柴家,自己是搞不了這麽多的,隻能雇人。
一個長工又加了一個李家人,早上澆一次水,晚上澆一次水,澆個五六天,苗都成活了,就可以停了,這錢柴米也負擔得起。
柴大伯家裏,柴米是要一起雇人的,但被大伯拒絕了,他覺得忙也就賣包子那一天,剩下的時間也不忙,就沒必要找人,柴米隻能答應。
這次辣椒栽的比以前更密些,柴米不打算再套種紅薯了,直接將能用的空間都利用起來,栽上辣椒,紅薯就雞圈邊,地邊邊,能栽的地方栽一點,家裏地少,隻能先這樣。
柴老大看柴米這樣做,也學著栽密了些,隻不過還是留了一小塊地出來,專門套種紅薯,莊稼人地裏不種點糧食心裏不踏實。
地裏剩下的辣椒苗不多,但有人來問,柴米還是都意思意思的賣了,以前都是一個銅板兩棵苗的,現在一個銅板五棵苗,這錢都沒賣足一百銅板。
柴米也想過白送給村裏人,但又覺得不好,升米恩鬥米醜,柴米不想養大任何一個人的胃口。
看到水塘邊的薄荷,柴米才想起來開店的話,除了酒,也可以賣其他飲子的。
柴米覺得薄荷是個好東西,清涼解暑,到時候可以直接做成薄荷飲,放在酒樓裏賣,搭配著辣鍋,解辣效果肯定可以。
於是拉著大伯母,將兩家能種薄荷的地方都栽了些,希望它們能長得好。
柴米也不知道能不能長好,以前移栽到小荒山的長得不算茂密,於是讓大伯母和相熟的人家都透透口風,薄荷葉子可以賣,到時候葉子洗幹淨曬幹,也能直接用,從村裏收也省事兒。
二月八叫魂的時候,孩子們都不在家,隻能將儀式在村裏完成後,柴米他們又帶著飯菜到鎮上吃,至於柴茶和柴花,隻能給她們帶去“叫魂線”了。
家裏都安排得差不多,柴米和大伯夫妻月底時去了府城。
府城的一切都挺好,酒樓的事情黃平也有上心,柴米試了那個燒烤架,感覺還可以,於是讓黃平再定一個。
兩個就足夠用了。
隻不過定了二十口燙鍋,兩個燒烤架,就用了一百多兩銀子,柴米讓黃平先好好記著,到盈利了再算賬。
府城裏逗留了幾天,看黃平將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暫時不需要操心,柴米就回了沛豐鎮。
這次,柴米提出買驢車的事情。
等府城的店鋪開張,到時候不可能還趕著牛車來回,到時候太浪費時間了,也讓人看笑話,所以柴米提議將牛車賣了,買個跑得快一點的。
牛車在柴家的用處已經不是很大了,地裏的活兒柴家顧得上的時候很少,大多數都是請人來幹。
更別說以後到了府城,柴老大倆夫妻一定是要常駐的,看店總得自己人才放心,剩下的柴家人老的老,小的小,還是得他們夫妻倆,那往返的時候就更少了,牛車反而在速度上拖了後腿了。
當然,柴米也隻是提議,知道柴爺爺和大伯都對這條牛感情深厚,就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反正還有幾個月時間呢。
要是他們實在接受不了的話,柴米就自己買個小些的毛驢,自己學著駕車,應該也不是很難……吧……?
柴米也承認,一下子將攤子拉太大,將柴家都揠苗助長,但年紀輕輕,膽子大些才正常,還是得讓他們再走遠些。
整個三月仿佛沒什麽要忙活的,柴米又回到了悠哉悠哉的時候,每天就圍繞著變蛋,地裏,鎮上的柴醋轉。
柴老大的一百兩在三月中旬就還上了,隻不過手裏又隻剩個一二十兩銀子。
柴米不止一次覺得自己的手漏財得很,這錢啊,是到手就沒,到手就沒……
四月柴米就開始做調料,為了讓燒烤味道好一些,將能想起來的都加了不少,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辣椒鹽,為此也花費了不少。
但柴米想過了,這是自家的秘方,所以不管是調料還是辣椒,都是柴家賣到酒樓的,就得按本錢算,要不然自家太虧了。
品相好的辣椒籽都用來留種了,剩下的都成了半成品,不是辣椒段就是辣椒麵。
日子也過得很快,眨眼就到了五月。
柴米動身去府城之前,將家裏都安排了下去,大部分的活兒都交給了長工王二叔,當然,這次柴爺爺不去府城,他也會時不時的就從鎮上回來看看,或者回來住兩天。
柴爺爺柴奶奶的身體都還好,最近也養得好,不讓他幹重活,看看家還是能做的,就是收竹簽的活兒得麻煩些。
當然,做變蛋的活計已經搬到了鎮上宅子,村裏沒人,就不適合在村裏做了,為了這個,還特意騰出了兩間屋子。
家裏的雞蛋由柴爺爺回家來拿,或者李家那邊要送的時候,一起幫忙送到鎮上,這樣柴奶奶也不用太費心。
等變蛋醃製好,柴奶奶也檢查過後,就讓回味樓直接來巷子裏拉貨,柴家也省事了很多。
這一去府城,少說也得一個多月兩個月才回沛豐鎮,柴米請大伯陸續幫忙采購了半屋子醃製變蛋用的東西,差點連柴醋的零花錢都拿不出來。
還好變蛋一賣就有錢了,其他人沒研究出來變蛋的做法,真的是一次次救了柴米這些膽大包天的冒險行為。
在去府城之前,柴米留在鎮上好好幾日,為了安排家裏的事情,也為了多陪柴醋幾天,以後,即使回沛豐鎮也是匆匆忙忙,陪他的時間隻會越來越少。
柴醋也知道自己姐姐的打算,也知道年後一家人會在府城團圓,可想到剩下的時間,基本都見不到姐姐和妹妹,還是有不舍難過,所以看到柴米就有些黏糊。
柴米隨著他,畢竟還隻是五六歲的孩子呢。
進入五六月,雨水慢慢變多,出行不易,柴米卻覺得是開店的好時節,氣溫低些,燙鍋子和燒烤會賣得更好些。
由於要帶上的東西太多,不得不跑兩趟,先帶些重要的東西,比如做好的調料,買好的竹簽,下次回來再帶一些。
柴米已經讓王二叔物色新的小雞崽了,如果生意好的話,柴米就將第一批雞賣到店裏,它們下蛋不太勤,留幾個下蛋的,騰出空間來,養一百隻公雞,一百隻母雞。
公雞可以繼續賣到店裏,母雞就先留著下蛋,後麵再賣到店裏。
柴米已經和鎮上糧鋪打過招呼了,米糠有就給留著,這麽多雞,單吃雞草根本供不上。
當然,要賣到酒樓也得等開業後,現在還早,就讓它們再多活兩個月,柴米等開業前回來那一趟,就要捎上一二十隻。
今年的果樹大部分都在春天就開花了,但掛果的不算多,五月時柴米也沒等來它們成熟,隻能讓王二叔和柴爺爺幫忙留意著,要是有熟的,就通知柴醋他們回來摘。
柴米自己的話就隨緣了,也不知道要在府城留多久,一開始,柴米肯定是不放心,得自己盯著的,等生意穩定下來之後,就可以隨意些了。
一切都準備就緒,柴米和大伯大伯母在五月初二踏上了去府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