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三,柴米拉著大伯到黃平家,拜訪過後,拉著他就來到了酒樓,開始商議裝修的事情。


    這酒樓大致不用變,但添置了燙鍋子,就得格外注意防火的問題,不能吃著吃著著火了,所以得重新弄一下。


    桌子也得重新擺位置,得騰出門口的一個位置,用來放燒烤架,隻要燒烤的味道一出來,也不怕這店的位置不在主街。


    烤肉香不怕巷子深。


    一些生肉,青菜,酒水的價格都交給柴大伯和黃平去談,柴米不過問,反正都是自己的產業,他們會上心的。


    柴老大初來乍到,而且暫時還擔不起事兒,但以後他就是門麵,總得成長的,現在有黃平帶著他,慢慢的就可以獨立了。


    樓上的幾個包間太空了,沒有一絲包間該有的氣質,但柴米又不舍得花錢。


    於是自己想辦法,拿以前店裏破舊的陶杯,親手養了一批銅錢草,寓意好也好看,放兩個到包間正正好。


    牆上太空了,柴米也沒想著花錢買,直接動員柴家和黃家的幾個孩子,不管是作畫還是寫字還是編織的,都讓他們準備著些,隻要能看上眼的,到時候都掛到牆上去。


    其他的也想不到太多,但每天過去轉一轉,還是能找出一些事情來。


    看碗筷和盤子不夠了,再添一些,木炭還沒到位,就再催一催。


    人員配置上,大廚一個就夠了,隻用熬湯備菜,配備一個打雜的,洗菜的人一個,洗碗的要一個,小二哥暫時先招兩個,不夠再找,大伯母負責帶兩個人燒烤,黃平是賬房,大伯就是掌櫃的。


    平時還得找一個身強體壯的人,晚上負責看著店和平時的時候給客人指指路,靈活些,主要起震懾作用。


    這酒樓加上黃平,就得開十個人的工錢,還不算柴老大夫妻,和操心勞力的柴米。


    好在人選由黃平去找,他說是信得過的,那就先用用看,不行就換了,反正平城找人幹活又容易又便宜的。


    柴米的打算是,每天午時大家吃過飯來上工,先幫著一起做開店前準備,洗菜,串肉串,申時開店門,就各司其職,忙的時候先墊吧墊吧,忙完再吃飯,店裏會負責晚飯,子時關店門,打掃幹淨大家就可以回家了。


    柴米根據黃平以前開酒樓的經驗,大致算了算這些工錢,黃平的賬房得三十兩左右,肯定不能虧待他的。


    剩下的大廚二十兩一個月,給他打雜的十兩一個月,洗菜的、洗碗的、兩個小二哥都是六百個銅板一個月,看門的和兩個燒烤小哥,一兩銀子一個月,但烤得不好還是得按價扣工錢。


    這麽先粗劣一算,就得開出去六十六兩銀子,還不算其他的花銷。


    而且這隻是先這麽定著,要是不合適,還是得整改,要麽加減工錢,要麽再請人來,總歸得花出去些錢。


    果然做生意沒那麽容易的,柴米隻能期望這店在平城生意好,要不然可幹不下去了。


    開店就得涉及菜單,柴米自己是攬不了這活兒的,隻能交給黃平去做,沒辦法作畫,就隻能先將就著用,等以後找到人做了,就搞幾本有圖畫的出來。


    涉及到定價,柴米都將肉價和菜價往上定高了一成,素菜五個銅板一大盤子,肉菜十五個銅板到三十個銅板不等,都是半盤子。


    燙鍋子的鍋底設置了微辣鍋和辣鍋,每個鍋底定價一百個銅板。


    米飯是紅薯米飯,或者是黑麵疙瘩拌米飯,茶水是薄荷水,柴米打算這兩樣免費算。


    柴米算過了,如果是四口之家來吃一頓,米飯和茶水免費,點三四個個素菜二十個銅板,四個肉菜幾十個銅板,不加其他的話,也能夠吃很飽了,也就三百個銅板左右,能搞定一餐飯。


    已經算是很劃算的了。


    這畢竟是府城,吃碗麵都得十幾二十個銅板,這有菜有肉的,要是胃口大的能放下臉放開吃,比外麵吃劃算多了。


    至於肉串,一串肉最少得有一兩,十個銅板一串肉,切成方塊,一串六塊,看上去也不少。


    雞肉柴米沒打算拆開賣,都是想一整隻雞賣的,到時候一隻雞就收兩百個銅板。


    柴米的定價算下來其實真的不高,就看到時候能不能走量了,薄利多銷是最好的。


    找到兩個燒烤的人後,柴米就帶著他們和大伯母,一起負責烤肉,以後大伯母負責招呼要燒烤的客人,和看著火候,他們就負責烤。


    硬是折騰了好幾天,這燒烤才經過了柴家眾人和黃家人的好評,這才算是出師了。


    柴米是打算這燒烤可以搞成外帶形式的,要不然隻能堂食的話,肯定賣不了多少,可一旦能帶走,後麵的說法就多著了,柴米不得不謹慎對待。


    拉著大伯大伯母,還有黃平,坐下來聊了聊這個問題,大家都覺得燒烤要的時間太久,等著的人沒有帶走的人多,可要杜絕給別人鬧事的可能,一時間大家都有很多想法。


    最後一致決定,每個帶走的客人都口頭提醒一遍“燒烤帶走後出任何問題店裏不負責任”,黃平第二天就去刻了塊牌子出來,表明燒烤帶出門,概不負責。


    當然,這個店的名字也刻好了,這次柴米沒有問大家的意見,直接取了“柴家莊”。


    當然,柴老大夫妻沒意見,黃平覺得自己占比少,起名字也和他問題不大,所以,平城就多了個有燙鍋和燒烤的店,叫“柴家莊”。


    這樣一忙就到了月底,平時柴茶和柴花有空也會過來看看,現在她們兩個和黃珊已經是好姐妹了,會約著一起玩。


    柴大伯大伯母在黃平的引薦下,找寺廟求了個好日子,在六月初二,柴米覺得是時候回沛豐鎮一趟了。


    回去之前,柴米和大伯商量了,直接在府城買個驢車,牛車到時候趕著回小圓村,誰要就賣給村裏人,還能幫忙送紅薯上來。


    本來紅薯是打算做成紅薯餅的,但現在能做紅薯飯也不錯,隻不過得花點運費運來。


    還好下年種得少了,要不然距離太遠,運來運去的也是麻煩,這運費都可以在府城直接買,雖然府城更貴,但省事許多。


    柴老大跑了幾趟,最後相中了一匹騾子,他說驢車速度是快些,但拉不了多少活,現在店裏還是需要拉貨的,柴米沒和他強,這次也沒一起出錢,現在家裏寬裕了,可以一家買一輛,但目前還沒必要,等過段時間再說。


    五月二十三,一天勞累,還是回到了沛豐鎮。


    當然,累主要是要趕兩輛車,柴老大夫妻和柴米都搞得手忙腳亂的,回到家裏累氣得很。


    柴米覺得平城的店開業了,還是想讓幾個孩子和柴爺爺柴奶奶都去看看,好不容易熱鬧又有意義的日子,現在柴爺爺的身體也好很多了,就想著一起去。


    但這還是得看能不能和夫子請假,問過三個男孩的意見,都是想去之後,請假的事情,就交給柴爺爺這個大家長去了。


    畢竟在鎮上一段時間,他說已經“誰誰都認識,哪哪我都熟。”


    柴米接過賣變蛋的錢,一共八十多兩銀子,給了柴奶奶十兩,二兩是辛苦費,八兩是平時的生活費。


    他們老兩口沒什麽收入,但平時在鎮上總是什麽都得買,所以柴米手頭有錢的時候就會給些,雖然每次都是幾兩銀子,但次數多啊。


    在鎮上待了一天,和柴醋說了些府城的事情,陪了陪柴爺爺柴奶奶,第二天就回了小圓村。


    柴米不知道大伯怎麽商量的,但那牛車賣給了李家。


    他們家現在也存了錢,但一直沒舍得買大牲口,買雞蛋都是一家人又是挑又是背的,正巧柴家要賣了,比市場上便宜一些,就咬牙買了下來。


    柴老大分柴米一半的錢,柴米接著了,轉手給了柴爺爺,讓他記得幫忙給王二叔發工錢,還有年節的節禮。


    最起碼今年之內,柴米在小圓村的日子,肯定沒有柴爺爺在的多,所以這事情還是得麻煩他。


    這次回家,地裏的辣椒都長得挺好,那些雞也活蹦亂跳的。


    柴米讓王二叔看著按,他伺候的他清楚,隻要是不下蛋的,公雞個頭大可以吃的,通通都抓了,這次一起帶到平城去。


    耗費兩天時間,抓出來六十多隻,還能抓更多,但柴米喊停了,隻帶五十隻去,第一次,要是帶太多賣不完,那就虧大了。


    當然,柴米賣給自己店也是明碼標價的,不管肥瘦大小,不管公雞母雞,統價一百個銅板一隻雞。


    算下來養雞也不賺什麽錢,成本高,耗費的時間也長。


    這次不僅僅是雞,地窖裏麵的紅薯也要帶去平城,一輛牛車肯定是拉不完的,直接雇了村長家的牛車和剛賣給李家的牛車,跑一趟平城,送紅薯和雞。


    現在黃平守在店裏,他們到了問路過去就行,黃平會接手的,柴米也放心。


    還剩下的一些紅薯就不賣了,留著給柴醋他們加餐,聽柴奶奶說,幾個男孩下學回家,還沒進門就都嚷嚷著“餓,奶奶我餓了,要吃飯……”


    柴奶奶都覺得那三個肚子就好像喂不飽,每天晚上都會煮些紅薯,或者下點疙瘩湯,要不然他們挺不到第二天早上,半夜就會餓得起來翻吃的。


    柴米自己現在沒那感覺,可能是有的吃,也吃得飽的緣故,但以前是經曆過的,讀書時候下晚自習,去食堂買包子,一個不夠吃,兩個剛剛好,能吃三個但是怕別人笑話,長身體的年紀,吃多少都不算多。


    家裏忙活幾天,又來到鎮上。


    柴爺爺和柴奶奶去找了夫子,夫子看柴鍋他們兄弟都是認真學習的孩子,允許請假,但隻能請五天時間。


    “柴家莊”初二開業,那二十九去平城,初三回來正正好是五天。


    本來是打算二十七就動身走的,夫子不放人,就隻能推遲到二十九才走。


    到了平城之後,最高興的就是柴醋三個兄弟,對他們來說,能來平城放風就很開心,見到了柴茶和柴花兩個妹妹,還認識了黃平家的黃斌,幾個都是念書的,有的是話題聊,見麵的第一個晚上就像親兄弟似的。


    後麵的幾天他們都在一起玩,還受黃斌的邀請,去了一趟黃家做客,回來就帶了自己做的些字畫回來。


    柴米看差不多的,都給掛了起來,好的挑一幅裝裱,剩下的連裝裱都不用,反正隨著他們長大,以後還會有更好的作品,現在隻要留一幅最好的,做個紀念就好。


    柴醋幾個小姐妹也送來了些東西,打的好看的墜子,繡的小花,柴米都挑了些裝扮起來了,務必要讓幾個孩子有參與感,這樣當別人看到,問起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成就感,養成的性格以後才不會自卑過頭。


    開店最重要的是客源,但這個隻能開了才知道,不管怎麽說,開業那天得人聲鼎沸,熱熱鬧鬧,有個好兆頭。


    於是柴老大和黃平為了這事兒,跑了兩三天,不是給人送禮,就是給相熟的人送請柬,希望他們到時候來捧場。


    柴米是幫不上忙的,隻能多做些調料,希望生意好得不行。


    柴米的調料都是按成本價格算的,自己找的材料自己做,不算人工費,中號的陶罐賣給店裏二十兩一罐,一罐可以用大概兩千到三千串肉串,店裏是不虧的,就是自己虧了。


    這罐子柴米交給大伯母保管,畢竟是自家配方,要是被別人拿走了,或者浪費了,柴家莊的損失就大了。


    一番準備後,就隻等日子來到了。


    六月初一,柴家眾人都有些緊張,連柴爺爺和柴奶奶都睡不著,在屋裏悄悄的說著話,柴米起夜的時候聽見了。


    下半夜的時候下起了大雨,柴米擔心第二天會不會也一直下雨?不是說算好的好日子嗎?難道那寺廟沒本事?


    好在第二天一早,天就放晴了,地麵是濕的,但豔陽高照,確實是個好日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農家之為了悠閑生活而奮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隻想擺爛的鼠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隻想擺爛的鼠鼠並收藏穿越農家之為了悠閑生活而奮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