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是門閥轉化而成的諸侯,它的本質是士族,是當時最強大的力量。】
【如果說劉表是偽諸侯,哪麽袁紹就是偽偽諸侯。】
【袁紹有一統天下的誌向,他希望****的官僚體係重建。】
【他的內心獨白是我隻想當三公,誰是皇帝我無所謂,至於自己當皇帝更好!】
【因為袁紹不隻是袁家的袁紹,還是背後一大群士族的袁紹。】
【袁紹當了皇帝,那就讓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人當三公。】
【因為士族都希望中y夠硬,地方上一大群割據勢力,那我的三公之位,豈不是要掉價?】
【但他又不希望中央太硬,深入到社會基層,取代了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話語權。】
【袁紹敗亡過早,導致這一場大戲我們沒有看到,不過後來的司馬氏,讓我們完整的觀看了士族王朝的一生。】
【......】
接下來,天幕又以三國為例子,詳細闡述了為何地主是國家的主人。
為什麽說,華夏幾千年來的曆史主線是生產資料的平民化。
【諸侯的基礎是貴族國有經濟。】
【門閥的基礎是士族莊園經濟。】
【士紳的基礎是租佃製小農經濟。】
【隨著農耕技術的進步,小農經濟在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抵禦風險等方麵不必再依附於莊園經濟。】
【他們有基礎能大莊園獨立出來。】
【所以當黃巢殺盡門閥之後,華夏進入了士紳地主的時代。】
【由此,宋朝作為士紳地主時代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成為了華夏曆史上最為富庶的時代。】
【而凡事皆有兩麵。】
【士紳地主,進一步瓦解細分了社會結構。】
【在讓華夏富起來的同時,也讓華夏的中y集權進一步加深。】
【地方上在沒有了可以快速集結部隊的諸侯和門閥。】
【漢唐時期,異族不能入主中原,這是因為異族軍隊麵對的不僅僅是中央軍隊,還有數不清的地方勢力。】
【可是在社會結構進一步瓦解的宋朝。】
【由於士紳社會瓦解了諸侯、門閥結構,地方勢力依賴於中y朝廷。】
【當朝廷出現嚴重問題時,地方不具備自保能力,異族入侵隻要重創中央軍隊,那在地方就可以橫行無阻。】
【同時,隻要在地方治理結構重組過程中尊重了當地士紳階層,那麽士紳階層就會去維護新統治者。】
【由此,異族入主中原的事情,隻能在宋朝之後發生。】
【或者說,隻能在社會結構步入士紳的時代之後才會發生。】
【這也是生產資料平民化之後所會帶來的必然結果。】
看到這,李二腦海中頓時轟的一聲!
明白了!
他終於明白了!
怪不得在宋朝之後會出現異族入主中原的情況,原來症結竟然在此!
這一刻,李二恍然大悟。
“怪不得天幕說國家的主人是地主,此言非虛!”
他終於理解了為什麽會有這種說法,也終於明悟了,為什麽說華夏三千年來的主線,是生產資料平民化的過程。
隨著生產資料,也就是土地的平民化。
從諸侯到門閥,從門閥到士紳,土地的所有權一步步下沉,社會結構逐漸改變。
而當來到士紳社會時,地方上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形成武裝,到了那個時候,異族隻要打敗朝廷。
再對士紳釋放出善意,豈不是就能輕易的改朝換代了嗎?
“如此角度,別開生麵,天幕果然不凡,這樣的角度來考量曆史,竟是我等從來沒有想過的。”
李二神色感歎又複雜,這一期,天幕沒有講王侯將相,沒有講英雄史詩,而是從土地的角度入手,剖析華夏變遷的原因。
實在是給他開啟了一種新的讀史思路。
這對於身處古代的他而言,是十分震撼的一種史學觀點。
而這種史學觀在後世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唯物史觀。
【總結來看,華夏的分久必合是戰略原因,各地區都需要一個的朝廷來填補可能出現的利益缺口,這是不可改變的定式。】
【而合久必分是戰術原因,當中y王朝無力彌合內部矛盾時,隻需要新王朝重新分配土地產權即可。】
【而所謂的諸侯爭霸、天下割據,你方唱罷我登場所爭的,不外乎就這個重新分配土地產權的權利。】
【我們的前人將其概括為天下大事,或者治亂循環。】
【也有人歸結為民族信仰,大一統基因等形而上的原因。】
【當我在這裏還是想從唯物的角度做些補充,在土地私有製和特定地理條件下,講述其內在的利益驅動點統一與分裂,門閥與諸侯,士族與貴族,私有與國有,本就不可能兼容。】
【憑什麽劉氏宗親跟天子同宗,就永遠掌權?】
【我袁家也有良田千頃,家奴萬人,雖然不姓劉,但詩書傳家,郡望一方,門生故吏遍天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不可阻擋。】
【而且門閥比諸侯更支持皇帝掌權,雖然也要求君臣共治,也要求基層權力,但總比要求烈土封王的韓信彭越英布,更得皇帝歡心。】
【皇權與門閥結盟,取代了諸侯,有了皇帝的重用,隻富不貴的豪強地主,逐漸成長為既富且貴的士族門閥,這位皇帝叫做劉秀,這時距離周武王大封諸侯,已經過去了1000年。】
【然而隨著土地利用效果的普遍性上漲,耕種技術的全麵性擴散,以及農業基礎設施的大範圍完備。】
【乃至於小地主和自耕農有條件,從大莊園中獨立出來。】
【這個過程類似於,大公司搭好了足夠完善的平台,獨立程序員才能開發出自己的小程序,但小程序的收益卻要被大公司抽成。】
【當這些小程序員足夠多足夠強,足夠憤怒的時候,最終聯合起來,取締了大公司對平台的所有權。】
【還把那些大公司的拾利者,殺的人頭滾滾,天街踏進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而這些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叫做黃巢。】
【此時,距離劉秀借豪強地主之力登上帝位,又過去了大約1000年。】
【一個劉秀,一個黃巢,把3000年的華夏封建史裁為了幾乎均等的三段。】
【他們一手撲滅盤踞千年的貴族諸侯勢力,另一手斬落初露崢嶸的庶族精英。】
【而在這之後,就進入了士紳地主的時代。】
【皇權與士紳結盟取代門閥,就如同千年前門閥取代諸侯一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種庶族地主價值觀沁入骨髓的詩句,隻有在黃巢以後才能出現。】
【時至今日,伴隨著社會原子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社會架構進一步分解。】
【特別是工業社會的到來,將人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最終構建了以平民、家族為單位的競爭型社會。】
【歸根結底,世界是物質的,競爭取決於資源的總量和分配,取決於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的發展需求。】
【當來到近代社會,發展生產力的需求重新成為華夏的主要需求時,地主階級就必須被消滅。】
【於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地主階級的總代表,轟轟烈烈的工業化,徹底消滅了地主。】
【而這時,距離黃巢起義大約又過去了1000年。】
【如果說劉表是偽諸侯,哪麽袁紹就是偽偽諸侯。】
【袁紹有一統天下的誌向,他希望****的官僚體係重建。】
【他的內心獨白是我隻想當三公,誰是皇帝我無所謂,至於自己當皇帝更好!】
【因為袁紹不隻是袁家的袁紹,還是背後一大群士族的袁紹。】
【袁紹當了皇帝,那就讓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等人當三公。】
【因為士族都希望中y夠硬,地方上一大群割據勢力,那我的三公之位,豈不是要掉價?】
【但他又不希望中央太硬,深入到社會基層,取代了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話語權。】
【袁紹敗亡過早,導致這一場大戲我們沒有看到,不過後來的司馬氏,讓我們完整的觀看了士族王朝的一生。】
【......】
接下來,天幕又以三國為例子,詳細闡述了為何地主是國家的主人。
為什麽說,華夏幾千年來的曆史主線是生產資料的平民化。
【諸侯的基礎是貴族國有經濟。】
【門閥的基礎是士族莊園經濟。】
【士紳的基礎是租佃製小農經濟。】
【隨著農耕技術的進步,小農經濟在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抵禦風險等方麵不必再依附於莊園經濟。】
【他們有基礎能大莊園獨立出來。】
【所以當黃巢殺盡門閥之後,華夏進入了士紳地主的時代。】
【由此,宋朝作為士紳地主時代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成為了華夏曆史上最為富庶的時代。】
【而凡事皆有兩麵。】
【士紳地主,進一步瓦解細分了社會結構。】
【在讓華夏富起來的同時,也讓華夏的中y集權進一步加深。】
【地方上在沒有了可以快速集結部隊的諸侯和門閥。】
【漢唐時期,異族不能入主中原,這是因為異族軍隊麵對的不僅僅是中央軍隊,還有數不清的地方勢力。】
【可是在社會結構進一步瓦解的宋朝。】
【由於士紳社會瓦解了諸侯、門閥結構,地方勢力依賴於中y朝廷。】
【當朝廷出現嚴重問題時,地方不具備自保能力,異族入侵隻要重創中央軍隊,那在地方就可以橫行無阻。】
【同時,隻要在地方治理結構重組過程中尊重了當地士紳階層,那麽士紳階層就會去維護新統治者。】
【由此,異族入主中原的事情,隻能在宋朝之後發生。】
【或者說,隻能在社會結構步入士紳的時代之後才會發生。】
【這也是生產資料平民化之後所會帶來的必然結果。】
看到這,李二腦海中頓時轟的一聲!
明白了!
他終於明白了!
怪不得在宋朝之後會出現異族入主中原的情況,原來症結竟然在此!
這一刻,李二恍然大悟。
“怪不得天幕說國家的主人是地主,此言非虛!”
他終於理解了為什麽會有這種說法,也終於明悟了,為什麽說華夏三千年來的主線,是生產資料平民化的過程。
隨著生產資料,也就是土地的平民化。
從諸侯到門閥,從門閥到士紳,土地的所有權一步步下沉,社會結構逐漸改變。
而當來到士紳社會時,地方上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形成武裝,到了那個時候,異族隻要打敗朝廷。
再對士紳釋放出善意,豈不是就能輕易的改朝換代了嗎?
“如此角度,別開生麵,天幕果然不凡,這樣的角度來考量曆史,竟是我等從來沒有想過的。”
李二神色感歎又複雜,這一期,天幕沒有講王侯將相,沒有講英雄史詩,而是從土地的角度入手,剖析華夏變遷的原因。
實在是給他開啟了一種新的讀史思路。
這對於身處古代的他而言,是十分震撼的一種史學觀點。
而這種史學觀在後世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唯物史觀。
【總結來看,華夏的分久必合是戰略原因,各地區都需要一個的朝廷來填補可能出現的利益缺口,這是不可改變的定式。】
【而合久必分是戰術原因,當中y王朝無力彌合內部矛盾時,隻需要新王朝重新分配土地產權即可。】
【而所謂的諸侯爭霸、天下割據,你方唱罷我登場所爭的,不外乎就這個重新分配土地產權的權利。】
【我們的前人將其概括為天下大事,或者治亂循環。】
【也有人歸結為民族信仰,大一統基因等形而上的原因。】
【當我在這裏還是想從唯物的角度做些補充,在土地私有製和特定地理條件下,講述其內在的利益驅動點統一與分裂,門閥與諸侯,士族與貴族,私有與國有,本就不可能兼容。】
【憑什麽劉氏宗親跟天子同宗,就永遠掌權?】
【我袁家也有良田千頃,家奴萬人,雖然不姓劉,但詩書傳家,郡望一方,門生故吏遍天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不可阻擋。】
【而且門閥比諸侯更支持皇帝掌權,雖然也要求君臣共治,也要求基層權力,但總比要求烈土封王的韓信彭越英布,更得皇帝歡心。】
【皇權與門閥結盟,取代了諸侯,有了皇帝的重用,隻富不貴的豪強地主,逐漸成長為既富且貴的士族門閥,這位皇帝叫做劉秀,這時距離周武王大封諸侯,已經過去了1000年。】
【然而隨著土地利用效果的普遍性上漲,耕種技術的全麵性擴散,以及農業基礎設施的大範圍完備。】
【乃至於小地主和自耕農有條件,從大莊園中獨立出來。】
【這個過程類似於,大公司搭好了足夠完善的平台,獨立程序員才能開發出自己的小程序,但小程序的收益卻要被大公司抽成。】
【當這些小程序員足夠多足夠強,足夠憤怒的時候,最終聯合起來,取締了大公司對平台的所有權。】
【還把那些大公司的拾利者,殺的人頭滾滾,天街踏進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而這些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叫做黃巢。】
【此時,距離劉秀借豪強地主之力登上帝位,又過去了大約1000年。】
【一個劉秀,一個黃巢,把3000年的華夏封建史裁為了幾乎均等的三段。】
【他們一手撲滅盤踞千年的貴族諸侯勢力,另一手斬落初露崢嶸的庶族精英。】
【而在這之後,就進入了士紳地主的時代。】
【皇權與士紳結盟取代門閥,就如同千年前門閥取代諸侯一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種庶族地主價值觀沁入骨髓的詩句,隻有在黃巢以後才能出現。】
【時至今日,伴隨著社會原子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社會架構進一步分解。】
【特別是工業社會的到來,將人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最終構建了以平民、家族為單位的競爭型社會。】
【歸根結底,世界是物質的,競爭取決於資源的總量和分配,取決於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的發展需求。】
【當來到近代社會,發展生產力的需求重新成為華夏的主要需求時,地主階級就必須被消滅。】
【於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地主階級的總代表,轟轟烈烈的工業化,徹底消滅了地主。】
【而這時,距離黃巢起義大約又過去了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