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大秦:我攤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作者:大秦寫書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尚分析一件事,往往會從兩個方向。
一者是究其本質。
二者是多角度辯證看待。
而大秦的東出戰略,想要明確出一個較為清晰的答案,就得拿出極為透徹的共識性論證。
“小趙啊!”
許尚想了想,轉而開口詢問:“你覺得呂不韋的國政戰略,屬於王道,還是霸道?”
嬴政毫不猶豫的回應出聲:“王道……呂不韋製定了【義兵】新法,同時還用大秦現有的土地,吸引中原六國之流民,這就是標準的王道。”
“沒錯!你所說的是對的,但呂不韋的國政戰略……確切的來說應該是奉王道,應天道。”
許尚對於呂不韋還是相當推崇的。
《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中有一句話他非常喜歡: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這句話看似王道,實乃天道。
“呂不韋的執政方略盡在呂氏春秋之中。”
許尚緩聲闡述:“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乃是以道家思想為核心,同時兼陰陽、並儒墨、采名法、合兵農,可稱雜家的開山之作。”
“當然,呂不韋之前整出過什麽一字千金的宣傳噱頭,多多少少會惹人不喜。”
“但你們也要理解他,畢竟他是商人出身,欲著亙古名篇,成就當世雜家聖賢之名,都是為了擺脫賤商的出身……”
……
呂不韋對於自己的出身,肯定還是有著心結在的。
戰國時代,士農工商,階級之差,涇渭分明。
你就算再怎麽豪商,擱真正的士卿貴族麵前,也是上不了台麵的賤商。
所以。
呂不韋想要通過著書立說,淡化自己的賤商出身,沒什麽毛病。
其誌向直指千古秦公之名。
奈何。
一切都被嫪毐和趙姬所毀。
呂不韋屬實挺慘的。
旁側。
華陽太後端莊的坐著,她的眼眸時而掃過嬴政……
據她所知,嬴政一點兒都不喜歡所謂的呂氏春秋。
卻沒想到。
許尚竟對其這般推崇。
這時。
“夫子。”
嬴政深吸一口氣:“呂不韋開創出呂氏春秋,確實對大秦的文化宣揚,有著非常積極的正麵作用。但問題在於……他所秉承的道家核心思想,以及奉王道,應天道,當真適用於眼下大秦的東出戰略嗎?”
嬴政聽完【國運論】的第一講後,確實對外儒內法、兼行百家有了更深的領悟。
可東出戰略與治國戰略明顯存在著根本性的差別。
單論一統路線而言,嬴政依舊堅定的站在法家霸道的立場。
顯然他更加願意遵從極致霸道的方略……快速鯨吞山東六國……
對於所謂的奉王道,應天道。
結果卻需要幾十上百年,才有可能一統天下。
嬴政從情感和理性層麵都是無法接受的。
“小趙,你說到關鍵了。”
許尚笑笑:“一切政法革新,都必須依從時局的需要。比如商君變法從現在的角度看,顯得無比極端。”
“可對孝公時期的秦國而言,商君變法卻是唯一的救國之道。霸魏連年出兵進犯,再不下馭民五術的猛藥,老秦人就隻能被逼的去跟極西羌人搶飯吃了。”
“至於現今的大秦究竟適不適於奉王道,應天道的一統戰略……老夫的評價是百年太久,難免夜長夢多!”
……
許尚推崇呂不韋為大秦積蓄國力的所有政策。
隻是在東出一統的方略層麵。
他同樣認為徐徐圖之,並不適用。
哪怕從穿越者的角度來看,秦國二世而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消化不良……
“首先我們先看呂不韋的軍法革新,他廢除了斬首記功製度,轉而實行【義兵】新法。”
許尚侃侃而談的講解道:“即入於敵之境,至國邑之交,不虐五穀、不掘墳墓、不伐樹木、不燒積聚、不焚室屋,得民虜奉而歸之(優待俘虜)等等。”
“說白了,呂不韋希望祛除大秦的虎狼之名,轉而打造一支仁義之師!”
“為此,呂不韋甚至拿戍邊上將麃公立威,以違背義兵新法之名,將其直接貶為了庶民!”
……
長安君成蟜叛亂,其中便有趙國的推波助瀾,搖旗呐喊。
於是。
成蟜之亂被平定後。
秦戍邊上將麃公率軍攻趙,伏斬兩萬,大勝!
呂不韋表示你這不是在跟我對著幹嘛?
說了不準再斬首記功。
你麃公偏偏拿著伏斬兩萬的軍功讓我難做,那就別怪我不留情麵了。
於是。
呂不韋背靠太後趙姬,再通過修建鄭國渠拉蒙驁為政治同盟,直接把麃公給弄了下去。
當時可謂是朝野震動。
呂不韋的義兵新法也終於能夠正常推行。
然而。
秦國前線將士,對於義兵新法明顯都是極為排斥的。
麃公跟呂不韋對著幹,也是標準的屁股決定腦袋。
下麵的兄弟都不想搞什麽義兵新法,麃公順應軍心士氣,沿用商君的斬首記功製度,也是沒毛病的。
這就是朝廷和前線之間,非常典型的政策施行性矛盾,極難調和。
“夫子!”
蒙恬忍不住拱手沉聲道:“晚輩覺得所謂的【義兵】新法,根本就是那些廟堂文臣的妄想。”
“戰爭!本身就是隻有殺戮和死亡,可那些文臣卻貪念恢複春秋時期的戰爭禮法,進而製定出了什麽優待俘虜,仁義之師!”
“可我大秦之所以能夠崛起,靠的正是虎狼之名!”
“再者,實行義兵新法之後,軍中一再發生詐降之事,還有那些趙國亂民,也會膽大包天的襲擾我軍糧道!”
“這些,全都是施行義兵新法的代價!”
……
蒙恬繼承的是兵家殺伐。
他對戰場上講究仁義,非常的不屑一顧。
降軍就一定是來投誠的嘛?
俘虜放歸後,轉頭便拿起武器再度對抗大秦,又當如何?
敵國亂民過冬時沒有糧食,便會拚了命的鋌而走險……
不殺!
何以保證糧道安穩!
蒙恬現在更加堅信的唯有四個字:兵不厭詐!
治國理政應當仁義當先。
至於沙場爭鋒,所有將兵隻能秉承一個信念,那就是:勝利凱旋!
“哈哈!看來習武小友早已親身經曆過戰場殺伐,也有了自己的刻骨銘心之見解!”
許尚並不意外習武小友的反應。
大秦賦兵役製度,十六歲就得受到征召,且每年都要抽出一個月的時間,先訓練,再徭役。
戰時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以戶籍什伍製度進行批量征召,趕赴戰場。
“習武小友,你的說法,從兵家的角度來看絕對是無比正確的。但從一統戰略層麵,卻不盡然。”
許尚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蒙恬拱手恭敬的道:“晚輩願聽夫子之論斷!”
嬴政聞言也立馬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
華陽夫人則小酌了一口美酒……
她對於仁義二字,自然擁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王道仁義,重在攻心!
不過。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許尚想要通過仁義說服秉承兵家信念的蒙恬,難度絕對是相當高的。
……
一者是究其本質。
二者是多角度辯證看待。
而大秦的東出戰略,想要明確出一個較為清晰的答案,就得拿出極為透徹的共識性論證。
“小趙啊!”
許尚想了想,轉而開口詢問:“你覺得呂不韋的國政戰略,屬於王道,還是霸道?”
嬴政毫不猶豫的回應出聲:“王道……呂不韋製定了【義兵】新法,同時還用大秦現有的土地,吸引中原六國之流民,這就是標準的王道。”
“沒錯!你所說的是對的,但呂不韋的國政戰略……確切的來說應該是奉王道,應天道。”
許尚對於呂不韋還是相當推崇的。
《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中有一句話他非常喜歡: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這句話看似王道,實乃天道。
“呂不韋的執政方略盡在呂氏春秋之中。”
許尚緩聲闡述:“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乃是以道家思想為核心,同時兼陰陽、並儒墨、采名法、合兵農,可稱雜家的開山之作。”
“當然,呂不韋之前整出過什麽一字千金的宣傳噱頭,多多少少會惹人不喜。”
“但你們也要理解他,畢竟他是商人出身,欲著亙古名篇,成就當世雜家聖賢之名,都是為了擺脫賤商的出身……”
……
呂不韋對於自己的出身,肯定還是有著心結在的。
戰國時代,士農工商,階級之差,涇渭分明。
你就算再怎麽豪商,擱真正的士卿貴族麵前,也是上不了台麵的賤商。
所以。
呂不韋想要通過著書立說,淡化自己的賤商出身,沒什麽毛病。
其誌向直指千古秦公之名。
奈何。
一切都被嫪毐和趙姬所毀。
呂不韋屬實挺慘的。
旁側。
華陽太後端莊的坐著,她的眼眸時而掃過嬴政……
據她所知,嬴政一點兒都不喜歡所謂的呂氏春秋。
卻沒想到。
許尚竟對其這般推崇。
這時。
“夫子。”
嬴政深吸一口氣:“呂不韋開創出呂氏春秋,確實對大秦的文化宣揚,有著非常積極的正麵作用。但問題在於……他所秉承的道家核心思想,以及奉王道,應天道,當真適用於眼下大秦的東出戰略嗎?”
嬴政聽完【國運論】的第一講後,確實對外儒內法、兼行百家有了更深的領悟。
可東出戰略與治國戰略明顯存在著根本性的差別。
單論一統路線而言,嬴政依舊堅定的站在法家霸道的立場。
顯然他更加願意遵從極致霸道的方略……快速鯨吞山東六國……
對於所謂的奉王道,應天道。
結果卻需要幾十上百年,才有可能一統天下。
嬴政從情感和理性層麵都是無法接受的。
“小趙,你說到關鍵了。”
許尚笑笑:“一切政法革新,都必須依從時局的需要。比如商君變法從現在的角度看,顯得無比極端。”
“可對孝公時期的秦國而言,商君變法卻是唯一的救國之道。霸魏連年出兵進犯,再不下馭民五術的猛藥,老秦人就隻能被逼的去跟極西羌人搶飯吃了。”
“至於現今的大秦究竟適不適於奉王道,應天道的一統戰略……老夫的評價是百年太久,難免夜長夢多!”
……
許尚推崇呂不韋為大秦積蓄國力的所有政策。
隻是在東出一統的方略層麵。
他同樣認為徐徐圖之,並不適用。
哪怕從穿越者的角度來看,秦國二世而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消化不良……
“首先我們先看呂不韋的軍法革新,他廢除了斬首記功製度,轉而實行【義兵】新法。”
許尚侃侃而談的講解道:“即入於敵之境,至國邑之交,不虐五穀、不掘墳墓、不伐樹木、不燒積聚、不焚室屋,得民虜奉而歸之(優待俘虜)等等。”
“說白了,呂不韋希望祛除大秦的虎狼之名,轉而打造一支仁義之師!”
“為此,呂不韋甚至拿戍邊上將麃公立威,以違背義兵新法之名,將其直接貶為了庶民!”
……
長安君成蟜叛亂,其中便有趙國的推波助瀾,搖旗呐喊。
於是。
成蟜之亂被平定後。
秦戍邊上將麃公率軍攻趙,伏斬兩萬,大勝!
呂不韋表示你這不是在跟我對著幹嘛?
說了不準再斬首記功。
你麃公偏偏拿著伏斬兩萬的軍功讓我難做,那就別怪我不留情麵了。
於是。
呂不韋背靠太後趙姬,再通過修建鄭國渠拉蒙驁為政治同盟,直接把麃公給弄了下去。
當時可謂是朝野震動。
呂不韋的義兵新法也終於能夠正常推行。
然而。
秦國前線將士,對於義兵新法明顯都是極為排斥的。
麃公跟呂不韋對著幹,也是標準的屁股決定腦袋。
下麵的兄弟都不想搞什麽義兵新法,麃公順應軍心士氣,沿用商君的斬首記功製度,也是沒毛病的。
這就是朝廷和前線之間,非常典型的政策施行性矛盾,極難調和。
“夫子!”
蒙恬忍不住拱手沉聲道:“晚輩覺得所謂的【義兵】新法,根本就是那些廟堂文臣的妄想。”
“戰爭!本身就是隻有殺戮和死亡,可那些文臣卻貪念恢複春秋時期的戰爭禮法,進而製定出了什麽優待俘虜,仁義之師!”
“可我大秦之所以能夠崛起,靠的正是虎狼之名!”
“再者,實行義兵新法之後,軍中一再發生詐降之事,還有那些趙國亂民,也會膽大包天的襲擾我軍糧道!”
“這些,全都是施行義兵新法的代價!”
……
蒙恬繼承的是兵家殺伐。
他對戰場上講究仁義,非常的不屑一顧。
降軍就一定是來投誠的嘛?
俘虜放歸後,轉頭便拿起武器再度對抗大秦,又當如何?
敵國亂民過冬時沒有糧食,便會拚了命的鋌而走險……
不殺!
何以保證糧道安穩!
蒙恬現在更加堅信的唯有四個字:兵不厭詐!
治國理政應當仁義當先。
至於沙場爭鋒,所有將兵隻能秉承一個信念,那就是:勝利凱旋!
“哈哈!看來習武小友早已親身經曆過戰場殺伐,也有了自己的刻骨銘心之見解!”
許尚並不意外習武小友的反應。
大秦賦兵役製度,十六歲就得受到征召,且每年都要抽出一個月的時間,先訓練,再徭役。
戰時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以戶籍什伍製度進行批量征召,趕赴戰場。
“習武小友,你的說法,從兵家的角度來看絕對是無比正確的。但從一統戰略層麵,卻不盡然。”
許尚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蒙恬拱手恭敬的道:“晚輩願聽夫子之論斷!”
嬴政聞言也立馬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
華陽夫人則小酌了一口美酒……
她對於仁義二字,自然擁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王道仁義,重在攻心!
不過。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許尚想要通過仁義說服秉承兵家信念的蒙恬,難度絕對是相當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