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大秦:我攤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作者:大秦寫書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台上。
儒家兩派激辯很快到了關鍵時刻。
公羊派端身跪坐,環顧四周的道:“從變從義,一以奉天。”
“君之元年,歲之春也,謂秦皇代文王,五德水火,大一統也!”
“現,天降淄河,長城預示,謂之必當伐也!”
……
公羊派認為,從變從義,便是諸夏與蠻夷並非始終不變的。
而是要根據大義禮法,進行裁定。
即:哪怕是蠻夷,隻要遵循大義禮法行事,那麽其便是九州正統。
反之。
縱然是諸夏的上古血脈傳承,隻要乃行暴政,違背了大義禮法。
那麽也與蠻夷無異。
這就是公羊派秉承的:從變從義,一以奉天。
按照儒家嫡係大宗的血統論。
公羊派確實是非常離經叛道的。
至於他的第二句話,則彰顯了他對於秦國的認可。
什麽西北蠻夷,周王室的養馬奴仆,都是無所謂的。
嬴秦取代姬周。
一統天下。
施政各方麵,也都符合大義禮法的範疇。
唯獨欠缺的便是……
依天命神跡,北伐功成。
也正好滿足了公羊派的大複仇論調。
緊接著。
公羊派開始例數道:“在一統前夕,秦王政三年,東胡攜扶餘,大規模掠奪遼西。”
“秦王政七年,大月氏南下漁陽打草穀,擄走了男丁萬餘,婦女老幼盡皆斬殺!”
“秦王政十三年,匈奴懾於李牧之威,故佯動於雲中,牽製之。其主力則席卷九原,燒殺成災,無惡不作,諸夏男女,全部被充當成了兩腳羊。”
“秦王政十五年,十七年……”
“一統元年……”
……
李牧鎮守雁門關,守護雲中郡。
可其餘地方卻並不都是固若金湯。
邊鎮郡縣,往往每年都會受到遊牧民族的襲擾,甚至是燒殺擄掠。
李牧真正的作用是……
他就像個釘子一樣,紮在雁門關。
匈奴、大月氏和東胡便隻敢席卷華夏邊鎮,不敢太過深入。
不然就很容易被李牧的趙邊騎,直接抄了後路。
因此。
匈奴之禍,才始終沒有蔓延至中原腹地。
“歲月經年,血債累累!”
公羊派的聲音開始變得低沉:“現在你們說要德化,要感昭……卻又如何對得起邊鎮軍民的萬千亡魂?”
“再者,天命已示,吾輩自當從之!”
“不複仇豈能明誌!”
“不複仇又如何應天!”
“故,當以直抱怨,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匈奴人殺我諸夏邊民,我們就得把他們的頭顱砍下來,築成京觀,以懾四夷!”
……
京觀。
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
潘黨請示楚王: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為京觀。
作頌曰:載戢(ji)幹戈,載櫜(gao)弓矢。
綜上。
公羊派強勢提出了以牙還牙,以血換血。
引得在場半數文仕,紛紛點頭。
泥人尚有三分火氣!
北境蠻夷頻頻犯邊,把我等視作兩腳羊。
所謂的以德報怨,又何以報德呢?
周圍。
法術者:“公羊兄所言極得我心,北境匈奴這麽多年積累了無數血債,我們去築他一次京觀,理所應當!”
墨學者:“匈奴屢屢發動不義之戰,確實違背了非攻之論,視鬼神懲戒於無物,背離大同理想,當拒之!”
兵勢者:“要我說,根本不需要費這些勞什子話,早就應該打過去,給北境蠻夷一些顏色瞧瞧了!”
農家:“匈奴人自己不種地也就算了,他們還不讓我們好好種地……那就把他們全都種進地裏!”
……
公羊派的言論還是很得百家擁護的。
哪怕一向提倡非攻的墨學一脈,這次也難得說了句:當拒之!
可見老實人也忍不下去了。
而法術一脈就不用說了。
法家向來嫉惡如仇,比之公羊派還要激進。
兵家就更加主戰了。
最後的農家……隻要你不讓我種地,那你就要想清楚後果了。
某窗戶一側。
“好一個公羊派,著實對我味口!”
嬴政表示他回頭一定要重用儒家公羊派。
博士府也該換換血了!
正好弄掉了幾個曲阜孔氏的人,可以用公羊儒仕進行補缺。
華陽太後微微側首,她對扶蘇輕聲道:“以後你倒是可以多學學公羊派的一些思想主張。”
扶蘇恭敬的表示,他最近其實已經在深度接觸了。
現在公羊派在儒家中,算是一個劍走偏鋒的類別。
相對比較小眾。
隨即。
“夫子。”
扶蘇垂首道:“不知儒家公羊,以後能否成為我大秦的主要學派,執牛耳者。”
扶蘇的意思很簡單。
儒家公羊一脈,現在的聲調比較小,朝廷似乎應該力挺一把。
屠雎聞言開口道:“其餘儒家學派咱從不多話,今兒個就衝那一句以牙還牙,以血換血……有血性,我喜歡!”
儒家給人的固有印象都是動則把禮儀德化掛在嘴邊。
現在突然冒出來個秉承大複仇理論的公羊派。
確實極具反差。
也很容易讓一眾關中諸卿生出好感。
但……
“小趙,小儒生,縱橫家小友。”
許尚想了想,道:“你們的心情,老夫可以理解。然而,我必須得告訴你們,那就是有關公羊派,朝廷適合在部分學術思想層麵力捧之,卻並不能在政治層麵,立馬給予重用。比如博士府的位置,就不能讓公羊派去補缺。”
許尚從來不是一個愛好潑涼水的人。
眼看著一眾小輩都這麽喜歡公羊派。
許尚本應鼓勵之。
奈何。
有些事情不能單憑一腔熱血。
還得根據現狀,理性判斷。
嬴政聞言蹙眉:“夫子,這是為何?若連博士府的位置都占不上,朝廷縱然想捧公羊派,恐怕作用也會非常有限。”
嬴政這些年一直在踐行夫子的外儒內法。
可他骨子裏並不喜歡儒家的那一套,他隻是在承擔自己身為皇帝的職責,為了更好的統禦萬方,所以對儒家采取懷柔政策。
現在公羊派冒了出來。
嬴政本能的認為:若一定要重用儒家,自然首要推崇荀子一脈,其次便是公羊派。
畢竟荀子學派的內核,本質上屬於儒皮法骨。
公羊派就更加不用說了。
屠雎都能稱讚之。
同理。
關中軍武階層對公羊派,也肯定會有所好感,最起碼不會太過排斥。
這就夠了!
非常有益於促進儒法的思想融合嘛!
同時也很貼合大秦之國情。
“小趙,咱們的目光不能隻放在朝廷,還得著眼於天下。”
許尚認真的道:“公羊派可不僅僅隻有大複仇理論,他們還推崇【天子一爵】。即,天子也不過就是一個爵位而已,與天命毫無關聯。”
“還有【經權說】,如果天子不能履行職責,當有諸侯代之,是為尊王攘夷。”
“以及【三統說】,沒有哪個王權是永恒的,隨著大勢演化,曆史不斷推進,九州國祚會跟鬥轉星移一樣更迭變化。”
……
天子一爵,經權說,三統說。
明顯對於皇權的穩固,有所削弱。
許尚廢了老鼻子勁兒,之前各種樹立嬴秦之統禦法理性。
但公羊派的這三個學說。
明顯跟許尚的努力,背道而馳。
“六國已歿,大秦當興!”
許尚深吸一口氣,道:“大複仇理論確實可以讓我們在對外的北伐戰爭中,朝野振奮,國民一心。”
“卻也會助長中原內部,六國餘孽的反叛之念。”
“尤其是天子一爵,經權說,三統說,再疊加大複仇理論,勢必會讓六國起複的星星之火,變成火上澆油。”
“並且我大秦現在並不需要鼓動對外征戰,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的是與民休息,由戰轉治。”
“所以,儒家公羊派,血性當讚之,卻不適用於現下。”
“待二十年以後,再成名當政,或更為合適。”
……
許尚徹底給出了論斷。
綜合來看。
公羊派的諸多學說,血性複仇。
非常對秦廷的味口。
卻也符合六國餘孽的念想。
而且更重要的是……
不利於大秦由戰轉治。
單就這一條,便注定公羊派不能躋身入廟堂,當政掌權!
隻能儲才養望,以圖來日了。
……
儒家兩派激辯很快到了關鍵時刻。
公羊派端身跪坐,環顧四周的道:“從變從義,一以奉天。”
“君之元年,歲之春也,謂秦皇代文王,五德水火,大一統也!”
“現,天降淄河,長城預示,謂之必當伐也!”
……
公羊派認為,從變從義,便是諸夏與蠻夷並非始終不變的。
而是要根據大義禮法,進行裁定。
即:哪怕是蠻夷,隻要遵循大義禮法行事,那麽其便是九州正統。
反之。
縱然是諸夏的上古血脈傳承,隻要乃行暴政,違背了大義禮法。
那麽也與蠻夷無異。
這就是公羊派秉承的:從變從義,一以奉天。
按照儒家嫡係大宗的血統論。
公羊派確實是非常離經叛道的。
至於他的第二句話,則彰顯了他對於秦國的認可。
什麽西北蠻夷,周王室的養馬奴仆,都是無所謂的。
嬴秦取代姬周。
一統天下。
施政各方麵,也都符合大義禮法的範疇。
唯獨欠缺的便是……
依天命神跡,北伐功成。
也正好滿足了公羊派的大複仇論調。
緊接著。
公羊派開始例數道:“在一統前夕,秦王政三年,東胡攜扶餘,大規模掠奪遼西。”
“秦王政七年,大月氏南下漁陽打草穀,擄走了男丁萬餘,婦女老幼盡皆斬殺!”
“秦王政十三年,匈奴懾於李牧之威,故佯動於雲中,牽製之。其主力則席卷九原,燒殺成災,無惡不作,諸夏男女,全部被充當成了兩腳羊。”
“秦王政十五年,十七年……”
“一統元年……”
……
李牧鎮守雁門關,守護雲中郡。
可其餘地方卻並不都是固若金湯。
邊鎮郡縣,往往每年都會受到遊牧民族的襲擾,甚至是燒殺擄掠。
李牧真正的作用是……
他就像個釘子一樣,紮在雁門關。
匈奴、大月氏和東胡便隻敢席卷華夏邊鎮,不敢太過深入。
不然就很容易被李牧的趙邊騎,直接抄了後路。
因此。
匈奴之禍,才始終沒有蔓延至中原腹地。
“歲月經年,血債累累!”
公羊派的聲音開始變得低沉:“現在你們說要德化,要感昭……卻又如何對得起邊鎮軍民的萬千亡魂?”
“再者,天命已示,吾輩自當從之!”
“不複仇豈能明誌!”
“不複仇又如何應天!”
“故,當以直抱怨,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匈奴人殺我諸夏邊民,我們就得把他們的頭顱砍下來,築成京觀,以懾四夷!”
……
京觀。
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
潘黨請示楚王: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為京觀。
作頌曰:載戢(ji)幹戈,載櫜(gao)弓矢。
綜上。
公羊派強勢提出了以牙還牙,以血換血。
引得在場半數文仕,紛紛點頭。
泥人尚有三分火氣!
北境蠻夷頻頻犯邊,把我等視作兩腳羊。
所謂的以德報怨,又何以報德呢?
周圍。
法術者:“公羊兄所言極得我心,北境匈奴這麽多年積累了無數血債,我們去築他一次京觀,理所應當!”
墨學者:“匈奴屢屢發動不義之戰,確實違背了非攻之論,視鬼神懲戒於無物,背離大同理想,當拒之!”
兵勢者:“要我說,根本不需要費這些勞什子話,早就應該打過去,給北境蠻夷一些顏色瞧瞧了!”
農家:“匈奴人自己不種地也就算了,他們還不讓我們好好種地……那就把他們全都種進地裏!”
……
公羊派的言論還是很得百家擁護的。
哪怕一向提倡非攻的墨學一脈,這次也難得說了句:當拒之!
可見老實人也忍不下去了。
而法術一脈就不用說了。
法家向來嫉惡如仇,比之公羊派還要激進。
兵家就更加主戰了。
最後的農家……隻要你不讓我種地,那你就要想清楚後果了。
某窗戶一側。
“好一個公羊派,著實對我味口!”
嬴政表示他回頭一定要重用儒家公羊派。
博士府也該換換血了!
正好弄掉了幾個曲阜孔氏的人,可以用公羊儒仕進行補缺。
華陽太後微微側首,她對扶蘇輕聲道:“以後你倒是可以多學學公羊派的一些思想主張。”
扶蘇恭敬的表示,他最近其實已經在深度接觸了。
現在公羊派在儒家中,算是一個劍走偏鋒的類別。
相對比較小眾。
隨即。
“夫子。”
扶蘇垂首道:“不知儒家公羊,以後能否成為我大秦的主要學派,執牛耳者。”
扶蘇的意思很簡單。
儒家公羊一脈,現在的聲調比較小,朝廷似乎應該力挺一把。
屠雎聞言開口道:“其餘儒家學派咱從不多話,今兒個就衝那一句以牙還牙,以血換血……有血性,我喜歡!”
儒家給人的固有印象都是動則把禮儀德化掛在嘴邊。
現在突然冒出來個秉承大複仇理論的公羊派。
確實極具反差。
也很容易讓一眾關中諸卿生出好感。
但……
“小趙,小儒生,縱橫家小友。”
許尚想了想,道:“你們的心情,老夫可以理解。然而,我必須得告訴你們,那就是有關公羊派,朝廷適合在部分學術思想層麵力捧之,卻並不能在政治層麵,立馬給予重用。比如博士府的位置,就不能讓公羊派去補缺。”
許尚從來不是一個愛好潑涼水的人。
眼看著一眾小輩都這麽喜歡公羊派。
許尚本應鼓勵之。
奈何。
有些事情不能單憑一腔熱血。
還得根據現狀,理性判斷。
嬴政聞言蹙眉:“夫子,這是為何?若連博士府的位置都占不上,朝廷縱然想捧公羊派,恐怕作用也會非常有限。”
嬴政這些年一直在踐行夫子的外儒內法。
可他骨子裏並不喜歡儒家的那一套,他隻是在承擔自己身為皇帝的職責,為了更好的統禦萬方,所以對儒家采取懷柔政策。
現在公羊派冒了出來。
嬴政本能的認為:若一定要重用儒家,自然首要推崇荀子一脈,其次便是公羊派。
畢竟荀子學派的內核,本質上屬於儒皮法骨。
公羊派就更加不用說了。
屠雎都能稱讚之。
同理。
關中軍武階層對公羊派,也肯定會有所好感,最起碼不會太過排斥。
這就夠了!
非常有益於促進儒法的思想融合嘛!
同時也很貼合大秦之國情。
“小趙,咱們的目光不能隻放在朝廷,還得著眼於天下。”
許尚認真的道:“公羊派可不僅僅隻有大複仇理論,他們還推崇【天子一爵】。即,天子也不過就是一個爵位而已,與天命毫無關聯。”
“還有【經權說】,如果天子不能履行職責,當有諸侯代之,是為尊王攘夷。”
“以及【三統說】,沒有哪個王權是永恒的,隨著大勢演化,曆史不斷推進,九州國祚會跟鬥轉星移一樣更迭變化。”
……
天子一爵,經權說,三統說。
明顯對於皇權的穩固,有所削弱。
許尚廢了老鼻子勁兒,之前各種樹立嬴秦之統禦法理性。
但公羊派的這三個學說。
明顯跟許尚的努力,背道而馳。
“六國已歿,大秦當興!”
許尚深吸一口氣,道:“大複仇理論確實可以讓我們在對外的北伐戰爭中,朝野振奮,國民一心。”
“卻也會助長中原內部,六國餘孽的反叛之念。”
“尤其是天子一爵,經權說,三統說,再疊加大複仇理論,勢必會讓六國起複的星星之火,變成火上澆油。”
“並且我大秦現在並不需要鼓動對外征戰,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的是與民休息,由戰轉治。”
“所以,儒家公羊派,血性當讚之,卻不適用於現下。”
“待二十年以後,再成名當政,或更為合適。”
……
許尚徹底給出了論斷。
綜合來看。
公羊派的諸多學說,血性複仇。
非常對秦廷的味口。
卻也符合六國餘孽的念想。
而且更重要的是……
不利於大秦由戰轉治。
單就這一條,便注定公羊派不能躋身入廟堂,當政掌權!
隻能儲才養望,以圖來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