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問題重重
明末大贅婿:變臉崇禎,馭伐天下 作者:士子之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譚知行考慮到目前銀兩有限,他最多隻能雇傭十名左右的家丁,用來看家護院,確保旅途中的基本安全。
幸運的是,現在正值明末,各地兵荒馬亂,南京城內無家可歸的流民眾多。
朝廷的管理也不如往昔嚴格,隻要有足夠的銀兩,就能夠雇傭到合適的人選。
想到這些,譚知行的心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裏,江南麵臨亂世,他將遇到更多的挑戰和困難,但隻要有準備,就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譚知行和小嬋回到句容縣的家時,天色已近黃昏。
昆叔和張鐵牛早已辦完事,在院子裏等候他們的歸來。
四人圍坐在餐桌旁,吃過晚餐後,便開始討論起今天各自所做的事情。
昆叔首先開口:“鄉下的良田,我已經委托牙行放出去交易了,不過現在臨近年底,短時間內能不能找到買主,還是個未知數。至於船隻,也托付給牙人去尋找貨源了。”
牙行,在明朝時期,相當於現在的中介公司,他們的業務範圍廣泛,包括宅院租售、良田交易、農產品買賣、下人交易等,幾乎無所不包。
這也是比較快能成交的方式,譚知行對昆叔的辦事能力頗為信任,考慮到昆叔他們對這些行當比較熟悉,便沒有過多幹涉,任由他們處理。
昆叔說完後,譚知行從自己房間拿出昨天打印好的十一錠銀子,加上今天典當的七錠銀子,以及和劉能打賭贏回來的七錠銀子,總共二十五錠銀子,價值二千五百兩。
他笑著對小嬋說:“小嬋,這是我們現在全部的家當,記得收好它。”
看著譚知行一下子拿出這麽多銀子,昆叔、小嬋、張鐵牛都驚得目瞪口呆。
小嬋好奇地問:“公子,今天我們不是隻收了十四錠銀子嗎?其他的十一錠銀子從哪兒來的?”
譚知行故作神秘地笑道:“你猜?我說是從譚家後院挖出來的,你信嗎?”
小嬋搖了搖頭,表示不相信。
譚知行輕輕敲了下她的頭,說:“以後不要問銀子從哪兒來的,你隻管收好就是了。”
小嬋紅著臉點了點頭:“公子,知道了!”
昆叔奇怪地問:“公子,小嬋說的那十四錠銀子是怎麽來的?”
譚知行簡單敘述了自己今天的遭遇。
昆叔聽後,擔憂地說:“這個劉能是南京城挺有名氣的浪蕩公子,卻屢次為難公子,看來你以後還是要小心行事!”
譚知行笑道:“我也不清楚,為什麽他處處針對我。”
昆叔建議:“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讓鐵牛跟著你吧!”
譚知行笑著婉拒:“這個倒沒必要,這個劉能我倒是能應付得來。”
隨後,譚知行說道:“昆叔,你的話提醒了我,我覺得有必要請幾個家丁過來。”
“家丁?”昆叔疑惑地問。
“是的,最好是像鐵牛這樣的,有一身力氣,而且沒有家人最好。”譚知行解釋道。
“這樣到時,他們也能毫無顧慮的跟著我們一起走。”
“公子,你要找的話,碼頭上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隻需要管飽飯就行。”張鐵牛插嘴說道。
“那太好了,你在碼頭上先物色幾個,看看有沒有類似你這樣的年輕人,要老實,能吃苦耐勞,當然如果能幾下拳腳功夫,敢拚命的年輕漢子最好,我要招十個家丁,每個月的餉銀為八百文錢。”
“公子,一個月這麽多餉銀?我們在碼頭上做苦力,每個月一般隻有三四百文錢,好的時候才五六百文錢了?”張鐵牛聽到這麽高的餉銀,驚得說不出口。
“鐵牛,這個不能比,苦力隻是讓你出力氣而已,我們這個要求賣命。如果到時報名人多,我們可以從中挑選更合適的了。”譚知行微笑道。
“那我明天去碼頭上問問,有好多我熟識的碼頭工友。”張鐵牛說道。
“到時你問好這些人後,我再找個時間去看看是否合適。”譚知行說道。
“好咧!”張鐵牛大聲答應著,現在每天吃得飽飽的,能為公子做一點事情,這是他最高興的事。
古代的夜間生活實在太單調,更別說現在大冬天的,而且為了節約用蠟燭,基本上尋常百姓都是早早吃完晚餐,然後就是上床睡覺。
眾人聊完了事情,就準備回各自房間了。
譚知行叫住了小嬋,說是要教她管賬的方法。
小嬋心中充滿了喜悅,她渴望在這個集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公子分擔更多的事務。
在杜家時,小嬋曾陪伴杜芊芊外出收賬,因此對簡單的計賬方法有所了解,盡管從未親自操作過。
譚知行讓小嬋講述一下這個時代的管賬方法。
小嬋結合自己的聽聞和理解,詳細地向譚知行解釋,遇到難以表達的地方,她還會用手勢來輔助說明,顯得頗為生動。
譚知行聽完後,覺得古代的計數方法實在繁瑣。
這並不是小嬋的錯,而是因為明代尚未引入阿拉伯數字,當時的記賬方法就是這樣複雜。
於是,譚知行決定從最基礎的阿拉伯數字1,2,3...教起。
他告訴小嬋以後記賬可以直接使用數字,收入用+號表示,支出用-號表示,最後統一相加就能得出收益。
小嬋最初看到這些像蚯蚓一樣的數字時,感到十分好奇。
但聽了譚知行的一番解釋後,她覺得這種計數方法很容易理解,尤其是記賬,比之前的簡單方便多了。
當然,譚知行目前隻教了小嬋一些簡單的記賬方法,隨著收支項的增多,後麵肯定需要更細致的分類。
不過,對於現在的小嬋來說,掌握這些已經足夠了。
隻要她多加練習,很快就能熟練掌握這種方法。
接近晚上九點亥時左右,譚知行見小嬋有些疲憊,便約定明晚再找時間繼續教她學習。
小嬋看到譚知行認真教學的模樣,心中感慨萬分。
她覺得公子真的完完全全變了,他變得勤奮而又好學,他說的這些方法,比之前在杜府時學的好用多了,她甚至好奇這些方法公子是從哪裏學來的。
幸運的是,現在正值明末,各地兵荒馬亂,南京城內無家可歸的流民眾多。
朝廷的管理也不如往昔嚴格,隻要有足夠的銀兩,就能夠雇傭到合適的人選。
想到這些,譚知行的心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裏,江南麵臨亂世,他將遇到更多的挑戰和困難,但隻要有準備,就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譚知行和小嬋回到句容縣的家時,天色已近黃昏。
昆叔和張鐵牛早已辦完事,在院子裏等候他們的歸來。
四人圍坐在餐桌旁,吃過晚餐後,便開始討論起今天各自所做的事情。
昆叔首先開口:“鄉下的良田,我已經委托牙行放出去交易了,不過現在臨近年底,短時間內能不能找到買主,還是個未知數。至於船隻,也托付給牙人去尋找貨源了。”
牙行,在明朝時期,相當於現在的中介公司,他們的業務範圍廣泛,包括宅院租售、良田交易、農產品買賣、下人交易等,幾乎無所不包。
這也是比較快能成交的方式,譚知行對昆叔的辦事能力頗為信任,考慮到昆叔他們對這些行當比較熟悉,便沒有過多幹涉,任由他們處理。
昆叔說完後,譚知行從自己房間拿出昨天打印好的十一錠銀子,加上今天典當的七錠銀子,以及和劉能打賭贏回來的七錠銀子,總共二十五錠銀子,價值二千五百兩。
他笑著對小嬋說:“小嬋,這是我們現在全部的家當,記得收好它。”
看著譚知行一下子拿出這麽多銀子,昆叔、小嬋、張鐵牛都驚得目瞪口呆。
小嬋好奇地問:“公子,今天我們不是隻收了十四錠銀子嗎?其他的十一錠銀子從哪兒來的?”
譚知行故作神秘地笑道:“你猜?我說是從譚家後院挖出來的,你信嗎?”
小嬋搖了搖頭,表示不相信。
譚知行輕輕敲了下她的頭,說:“以後不要問銀子從哪兒來的,你隻管收好就是了。”
小嬋紅著臉點了點頭:“公子,知道了!”
昆叔奇怪地問:“公子,小嬋說的那十四錠銀子是怎麽來的?”
譚知行簡單敘述了自己今天的遭遇。
昆叔聽後,擔憂地說:“這個劉能是南京城挺有名氣的浪蕩公子,卻屢次為難公子,看來你以後還是要小心行事!”
譚知行笑道:“我也不清楚,為什麽他處處針對我。”
昆叔建議:“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讓鐵牛跟著你吧!”
譚知行笑著婉拒:“這個倒沒必要,這個劉能我倒是能應付得來。”
隨後,譚知行說道:“昆叔,你的話提醒了我,我覺得有必要請幾個家丁過來。”
“家丁?”昆叔疑惑地問。
“是的,最好是像鐵牛這樣的,有一身力氣,而且沒有家人最好。”譚知行解釋道。
“這樣到時,他們也能毫無顧慮的跟著我們一起走。”
“公子,你要找的話,碼頭上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隻需要管飽飯就行。”張鐵牛插嘴說道。
“那太好了,你在碼頭上先物色幾個,看看有沒有類似你這樣的年輕人,要老實,能吃苦耐勞,當然如果能幾下拳腳功夫,敢拚命的年輕漢子最好,我要招十個家丁,每個月的餉銀為八百文錢。”
“公子,一個月這麽多餉銀?我們在碼頭上做苦力,每個月一般隻有三四百文錢,好的時候才五六百文錢了?”張鐵牛聽到這麽高的餉銀,驚得說不出口。
“鐵牛,這個不能比,苦力隻是讓你出力氣而已,我們這個要求賣命。如果到時報名人多,我們可以從中挑選更合適的了。”譚知行微笑道。
“那我明天去碼頭上問問,有好多我熟識的碼頭工友。”張鐵牛說道。
“到時你問好這些人後,我再找個時間去看看是否合適。”譚知行說道。
“好咧!”張鐵牛大聲答應著,現在每天吃得飽飽的,能為公子做一點事情,這是他最高興的事。
古代的夜間生活實在太單調,更別說現在大冬天的,而且為了節約用蠟燭,基本上尋常百姓都是早早吃完晚餐,然後就是上床睡覺。
眾人聊完了事情,就準備回各自房間了。
譚知行叫住了小嬋,說是要教她管賬的方法。
小嬋心中充滿了喜悅,她渴望在這個集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公子分擔更多的事務。
在杜家時,小嬋曾陪伴杜芊芊外出收賬,因此對簡單的計賬方法有所了解,盡管從未親自操作過。
譚知行讓小嬋講述一下這個時代的管賬方法。
小嬋結合自己的聽聞和理解,詳細地向譚知行解釋,遇到難以表達的地方,她還會用手勢來輔助說明,顯得頗為生動。
譚知行聽完後,覺得古代的計數方法實在繁瑣。
這並不是小嬋的錯,而是因為明代尚未引入阿拉伯數字,當時的記賬方法就是這樣複雜。
於是,譚知行決定從最基礎的阿拉伯數字1,2,3...教起。
他告訴小嬋以後記賬可以直接使用數字,收入用+號表示,支出用-號表示,最後統一相加就能得出收益。
小嬋最初看到這些像蚯蚓一樣的數字時,感到十分好奇。
但聽了譚知行的一番解釋後,她覺得這種計數方法很容易理解,尤其是記賬,比之前的簡單方便多了。
當然,譚知行目前隻教了小嬋一些簡單的記賬方法,隨著收支項的增多,後麵肯定需要更細致的分類。
不過,對於現在的小嬋來說,掌握這些已經足夠了。
隻要她多加練習,很快就能熟練掌握這種方法。
接近晚上九點亥時左右,譚知行見小嬋有些疲憊,便約定明晚再找時間繼續教她學習。
小嬋看到譚知行認真教學的模樣,心中感慨萬分。
她覺得公子真的完完全全變了,他變得勤奮而又好學,他說的這些方法,比之前在杜府時學的好用多了,她甚至好奇這些方法公子是從哪裏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