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大小是個官
明末大贅婿:變臉崇禎,馭伐天下 作者:士子之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譚知行神色平靜,淡淡說道:“此乃軍中職務,不過掛個虛名罷了,主要是為方便咱們日後行事。”
“公子,軍職亦大小是官啊!等會兒咱們趕緊給老爺上炷香,告知公子如今也是有官身之人了。
想當初老爺一直盼著您考取功名,可您一心要考武舉人,為此與老爺關係僵持。現今總算得償所願了。”昆叔激動不已,雙手都微微顫抖。
昆叔這一番話,說得譚知行連連點頭,眼中亦有感慨之色。
最後輪到小嬋,她眉開眼笑地說道:“公子,如今咱們已有銀子一萬二千兩啦。”
這筆銀子對於尋常人而言,無疑是天文數字,然而對於譚知行來說,卻遠遠不足。
他欲行諸多事務,家丁數量亦會漸增,處處皆需銀錢。
“甚好,大家再堅持幾日,等過完年,尋個恰當之時,咱們便準備南下。”譚知行最後總結道。
眾人聽了,皆心生歡喜,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
第二日,譚知行早早便起了床,與家丁們一同訓練。
幾日未見,他們果真是進步不少,譚知行甚是欣慰,大聲督促張鐵牛和楊烈繼續嚴訓。
楊烈與家丁們自不必說,皆是拚了命地訓練,唯恐被淘汰出局。
在譚知行這裏,每日都能飽餐,哪有這般好去處,如今就是趕他們走,他們也是堅決不肯的。
訓練完畢,譚知行翻身上馬,挎著古箏,直奔南京城而去。
如今有了腰牌,騎馬途中他再無畏懼。
而之前留下的那匹馬,他則讓張鐵牛、楊烈他們進行騎馬訓練,小嬋也不例外。
小嬋如今對公子言聽計從,公子交代之事必然用心去辦,便跟著張鐵牛他們一同練習騎馬。
來到秦淮河畔,隻見此處比往昔更為熱鬧。
也難怪,眼下臨近年關,越來越多的人從外地趕回南京城。
譚知行尋到熟悉之地,架好古箏,便欲彈奏。
“鏗鏗”的古箏聲起,瞬間吸引眾多路人駐足傾聽,很快眾人便發覺,竟是那贅婿現身於此。
飄香樓上,韓真真聽到熟悉的箏聲,心中大石總算落地。
此前連續幾日,未見譚知行露麵,她整日患得患失,生怕他遭遇不測。
如今好了,又能在閣樓上安然欣賞他的箏聲了。
譚知行這幾日在外奔波,諸事皆已辦妥,且即將南下,心情自是暢快無比。
於是接連彈奏數首曲子,諸如《傾盡天下》《莫問歸期》《 風箏誤 》《 離人愁》等等。
譚知行所選這些歌曲,皆以古風為主,旋律悠揚婉轉,歌詞古典雅致,盡顯古代女子的婉約風姿與對愛情的執著堅守。
譚知行彈箏之時,將歌曲中的古風元素與現代音樂技巧巧妙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此乃秦淮河上青樓女子的心頭好,她們中許多人每逢聽聞,都會花銀子買下曲詞,以便日後在客人麵前彈奏。
譚知行演奏之際,情感真摯深沉,唯美的旋律與深情的歌詞,深深打動眾多圍觀之人。
本就來到秦淮河的遊客多為士子,此刻更是感慨萬千,感動不已。
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譚知行前方箏盒中的銀子也堆積如山。
不知不覺,天色漸暗,已近黃昏時分。
因譚知行在城中租有房屋,不必急於出城,加之心情愉悅,便一直彈奏不停。
“快看,錢翁的船來了!”這時,圍觀人群一陣騷動。
譚知行彈箏之時,用餘光瞥去,隻見秦淮河中,一艘大船緩緩駛來。
雖尚未入夜,但此時的秦淮河已然熱鬧非凡。
一艘艘燭火通明的船舫,或停靠岸邊,或浮於河中,陣陣絲竹之音與歡聲笑語,在秦淮河上悠悠蕩漾。
由於秦淮河聲名遠揚,引得全國無數文人墨客紛至遝來,都想一睹這熱鬧非凡的景象。
雖說天氣寒冷,可恰逢歲末,遊覽秦淮河的達官貴人愈發眾多。
這些年來,北方戰亂頻仍,南京鮮少遭受兵災,相對更為安全。
全國各地為躲避戰亂災荒的達官貴人、豪紳富戶,仿佛約好了一般,在這年關將近之時,陸續抵達南京。
因一直有傳言崇禎欲南遷,不少有遠見的達官貴人,特意提前來南京購置產業,舉家遷至此處。
這一切有力地促成了南京城一種前所未有的、畸形的繁華富庶。
而秦淮河也隨之達到昌盛的巔峰。
譚知行身處其間,這塵世的繁華令人身心舒暢,卻又生出一種虛幻不實之感,絲毫不見國家正處風雨飄搖的端倪。
此時正駛來一艘華麗大船,體積比尋常遊船大數倍,船艙招牌上高懸一個大大的“錢”字。
這艘大船與眾不同,船上侍奉的侍者與婢女皆為年輕貌美的女子,甲板上十來個人圍坐在桌旁。
居中是一位身著寬大灰白儒衫的精神老頭,更顯儒雅氣質。
其身旁坐著一位亮麗婉約的年輕女子,女子眉頭微蹙,似有滿腹心事。
“快看,是錢老和柳如是他們。”人群中傳來一聲驚呼。
“原來是錢謙益和柳如是。”譚知行心中暗道,對於這傳說中的神仙眷侶,他亦充滿好奇,遂停下彈箏,遠遠觀望。
偏巧不巧,這船在飄香樓前的碼頭停住。
船上傳出年輕男子的嬉鬧聲,一行人下了船。
待走得近了,譚知行方才看清,除了錢謙益和柳如是,還有上次來過的侯方域與李香君、冒辟疆與董小宛。
趙鐸和劉能竟也在其中,另有三四位身著華服的中年男子,以及幾名年輕貌美的女子。
侯方域折扇輕搖,笑道:“今日這秦淮河,真是熱鬧非凡啊。”
李香君嬌嗔道:“可不是嘛,能與諸位一同遊賞,妾身倍感榮幸。”
冒辟疆頷首道:“如此美景,當吟詩賦詞,方不負此良辰。”
董小宛溫婉應道:“公子所言極是。”
這群人下了船,踏上岸,一路談笑風生,朝著飄香樓行去。
劉能經過譚知行彈古箏之處,不時看向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這讓譚知行頓生警覺。
莫不是此人不懷好意?
“公子,軍職亦大小是官啊!等會兒咱們趕緊給老爺上炷香,告知公子如今也是有官身之人了。
想當初老爺一直盼著您考取功名,可您一心要考武舉人,為此與老爺關係僵持。現今總算得償所願了。”昆叔激動不已,雙手都微微顫抖。
昆叔這一番話,說得譚知行連連點頭,眼中亦有感慨之色。
最後輪到小嬋,她眉開眼笑地說道:“公子,如今咱們已有銀子一萬二千兩啦。”
這筆銀子對於尋常人而言,無疑是天文數字,然而對於譚知行來說,卻遠遠不足。
他欲行諸多事務,家丁數量亦會漸增,處處皆需銀錢。
“甚好,大家再堅持幾日,等過完年,尋個恰當之時,咱們便準備南下。”譚知行最後總結道。
眾人聽了,皆心生歡喜,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
第二日,譚知行早早便起了床,與家丁們一同訓練。
幾日未見,他們果真是進步不少,譚知行甚是欣慰,大聲督促張鐵牛和楊烈繼續嚴訓。
楊烈與家丁們自不必說,皆是拚了命地訓練,唯恐被淘汰出局。
在譚知行這裏,每日都能飽餐,哪有這般好去處,如今就是趕他們走,他們也是堅決不肯的。
訓練完畢,譚知行翻身上馬,挎著古箏,直奔南京城而去。
如今有了腰牌,騎馬途中他再無畏懼。
而之前留下的那匹馬,他則讓張鐵牛、楊烈他們進行騎馬訓練,小嬋也不例外。
小嬋如今對公子言聽計從,公子交代之事必然用心去辦,便跟著張鐵牛他們一同練習騎馬。
來到秦淮河畔,隻見此處比往昔更為熱鬧。
也難怪,眼下臨近年關,越來越多的人從外地趕回南京城。
譚知行尋到熟悉之地,架好古箏,便欲彈奏。
“鏗鏗”的古箏聲起,瞬間吸引眾多路人駐足傾聽,很快眾人便發覺,竟是那贅婿現身於此。
飄香樓上,韓真真聽到熟悉的箏聲,心中大石總算落地。
此前連續幾日,未見譚知行露麵,她整日患得患失,生怕他遭遇不測。
如今好了,又能在閣樓上安然欣賞他的箏聲了。
譚知行這幾日在外奔波,諸事皆已辦妥,且即將南下,心情自是暢快無比。
於是接連彈奏數首曲子,諸如《傾盡天下》《莫問歸期》《 風箏誤 》《 離人愁》等等。
譚知行所選這些歌曲,皆以古風為主,旋律悠揚婉轉,歌詞古典雅致,盡顯古代女子的婉約風姿與對愛情的執著堅守。
譚知行彈箏之時,將歌曲中的古風元素與現代音樂技巧巧妙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此乃秦淮河上青樓女子的心頭好,她們中許多人每逢聽聞,都會花銀子買下曲詞,以便日後在客人麵前彈奏。
譚知行演奏之際,情感真摯深沉,唯美的旋律與深情的歌詞,深深打動眾多圍觀之人。
本就來到秦淮河的遊客多為士子,此刻更是感慨萬千,感動不已。
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譚知行前方箏盒中的銀子也堆積如山。
不知不覺,天色漸暗,已近黃昏時分。
因譚知行在城中租有房屋,不必急於出城,加之心情愉悅,便一直彈奏不停。
“快看,錢翁的船來了!”這時,圍觀人群一陣騷動。
譚知行彈箏之時,用餘光瞥去,隻見秦淮河中,一艘大船緩緩駛來。
雖尚未入夜,但此時的秦淮河已然熱鬧非凡。
一艘艘燭火通明的船舫,或停靠岸邊,或浮於河中,陣陣絲竹之音與歡聲笑語,在秦淮河上悠悠蕩漾。
由於秦淮河聲名遠揚,引得全國無數文人墨客紛至遝來,都想一睹這熱鬧非凡的景象。
雖說天氣寒冷,可恰逢歲末,遊覽秦淮河的達官貴人愈發眾多。
這些年來,北方戰亂頻仍,南京鮮少遭受兵災,相對更為安全。
全國各地為躲避戰亂災荒的達官貴人、豪紳富戶,仿佛約好了一般,在這年關將近之時,陸續抵達南京。
因一直有傳言崇禎欲南遷,不少有遠見的達官貴人,特意提前來南京購置產業,舉家遷至此處。
這一切有力地促成了南京城一種前所未有的、畸形的繁華富庶。
而秦淮河也隨之達到昌盛的巔峰。
譚知行身處其間,這塵世的繁華令人身心舒暢,卻又生出一種虛幻不實之感,絲毫不見國家正處風雨飄搖的端倪。
此時正駛來一艘華麗大船,體積比尋常遊船大數倍,船艙招牌上高懸一個大大的“錢”字。
這艘大船與眾不同,船上侍奉的侍者與婢女皆為年輕貌美的女子,甲板上十來個人圍坐在桌旁。
居中是一位身著寬大灰白儒衫的精神老頭,更顯儒雅氣質。
其身旁坐著一位亮麗婉約的年輕女子,女子眉頭微蹙,似有滿腹心事。
“快看,是錢老和柳如是他們。”人群中傳來一聲驚呼。
“原來是錢謙益和柳如是。”譚知行心中暗道,對於這傳說中的神仙眷侶,他亦充滿好奇,遂停下彈箏,遠遠觀望。
偏巧不巧,這船在飄香樓前的碼頭停住。
船上傳出年輕男子的嬉鬧聲,一行人下了船。
待走得近了,譚知行方才看清,除了錢謙益和柳如是,還有上次來過的侯方域與李香君、冒辟疆與董小宛。
趙鐸和劉能竟也在其中,另有三四位身著華服的中年男子,以及幾名年輕貌美的女子。
侯方域折扇輕搖,笑道:“今日這秦淮河,真是熱鬧非凡啊。”
李香君嬌嗔道:“可不是嘛,能與諸位一同遊賞,妾身倍感榮幸。”
冒辟疆頷首道:“如此美景,當吟詩賦詞,方不負此良辰。”
董小宛溫婉應道:“公子所言極是。”
這群人下了船,踏上岸,一路談笑風生,朝著飄香樓行去。
劉能經過譚知行彈古箏之處,不時看向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這讓譚知行頓生警覺。
莫不是此人不懷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