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科學之道,大明未來之道》這篇文章的發表,圍繞此文的爭論,也逐漸發展到白熱化的地步。
有人稱讚文章寫得甚是精彩,科學應該成為大明新的根基,而有的人卻稱,科學和工業雖然重要,但是和儒學相比,卻是有些冒犯了。
當然,也有不少文人學子卻是嗤之以鼻,甚至是怒火中燒,紛紛發文怒罵,稱此人將科學和儒學相提並論,簡直是褻瀆聖人,背叛了整個儒林文壇,理應處死!
和民間火熱的辯論氣氛不同的是,此時在皇宮內殿書房內,氣氛卻是一片其樂融融。
朱元璋讀著《科學之道,大明未來之道》的文章,臉上盡是笑意。
“科學之道,在於探索未知,創新不息。當廣開才路,設立學堂,專研科技諸學,培育英才。
又當鼓勵百工之人,發明創造,以科技之力,解民生之困,強軍備之需,興國安邦。
吾輩當倡導儒學與科學和諧共生之理念,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大明社會之進步。既不失傳統之美德,又緊跟時代之步伐,開創大明之新未來。”
讀完後,朱元璋拍手稱讚,“寫得好,寫得好啊,甚得吾心也!也不知是哪位才子有此大才,當賞,當賞也!”
一旁的方孝孺道:“陛下,其實此人您也認識,而且還很熟悉。”
“哦,此人咱認識?”
朱元璋一愣,一旁的李敏和徐達等人也是有些吃驚。
在方孝孺寫的社評第一次引發了全民大討論後,李敏便知道,這肯定是陛下的手筆,於是便找上楊思義還有徐達等人,一起進宮想去問問朱元璋。
朱元璋也不藏著掖著,便將計劃告訴了李敏等人,說完後,李敏他們也是驚掉了下巴,這一招簡直太狠了,紛紛誇讚此乃史無前例的陽謀,一旦成功,將徹底推動大明,甚至是整個中華文明再上一個台階。
朱元璋自然又得意了一番,而李敏和徐達等人自是心知肚明,知道這應該是奇人李晗給出的點子,不過他們也是看破不說破,全當哄著陛下開心了。
隻有方孝孺那傻小子,還天真的以為這真是陛下的主意呢!
“方愛卿快說說,寫這文章的大才子是誰?”
“對對,方孝孺,你就別賣關子了,趕緊說說這人是誰?”
李敏也忙不迭的問道,這篇文章通篇是在讚美科學和工業,甚至給拔高到了和儒學相同的位置,這在他這位所謂的工業黨黨魁眼裏,簡直就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太及時了!
方孝孺笑道:“其實這位所謂的才子,並不是什麽大才子,諸位也都熟悉,這位在醫術上也是頗有建樹的。”
“哎呀,我的方賢侄啊,都說了讓你別賣關子了,你們這些讀書人啊,說話總喜歡彎彎繞繞,就是不爽利,還說我們都熟悉,我們上哪兒熟悉去?”
徐達忍不住埋怨了一通,突然間,他腦海中靈光一閃,“方賢侄,你說他在醫術上也頗有建樹,不會是……”
不說徐達,此時朱元璋也想到了,不由脫口而出道:“方愛卿,你是說,寫這篇文章的人,是樓英樓太醫?”
“陛下,正是樓院正也!”方孝孺笑道。
“誒,奇怪了,他樓英一個太醫,不是天天在研究什麽細菌啊病毒啊什麽的嗎,咋會摻和到這事兒來的?”
徐達皺著眉頭,一副想不通的樣子,自從奇人給樓英送去顯微鏡後,他就跟著了魔似的,整天窩在太醫院,家也不回。
朱元璋也是異常疑惑的看著方孝孺,如今的樓英,就和老李似的,神龍見首不見尾,仿佛太醫院就是他的洞天福地,好幾次他的家眷都以為他出事了,都給尋到太醫院去了。
方孝孺道:“陛下,諸位國公爺,李尚書,楊尚書,你們是有所不知,樓院正他那日來到報館,卻是和微臣說了一番話,微臣覺得頗有道理,便擅作主張,刊登了他寫的這篇文章,沒想到卻收到了奇效。”
“那你給說說,樓英那老小子他說什麽了?”徐達忍不住好奇問道。
“樓院正他說啊,醫術之根本,實際上在於生物這一學科,而生物學,便是研習生命之學科,生命歸於自然,也應屬於科學一類。
而隻有科學,才解釋了以前儒家、道家等諸子百家所沒能解釋清楚的東西。
因此才寫下那篇文章,意在將科學普及給普羅大眾,讓所有人意識到科學的重要性。”
隨著方孝孺的解釋,幾人也是恍然大悟,朱元璋更是細細琢磨了起來。
樓英這話說的,非常有道理,不過他的心思應該是讓更多人和他一起研究細菌病毒什麽的吧。
當然此舉朱元璋自然是讚成的,誰不想自己身邊能多幾個救命的醫生呢。
況且,一旦成功實施的話,是不是意味著,以前老李送給自己的神藥,大明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給製作出來了?
徐達有些憧憬道:“沒想到樓英那老小子居然也有如此境界,陛下,微臣認為應大力支持。
陛下您想想啊,樓英如今所研習的學問,都是奇人所傳授,照這樣看的話,是不是意味著,隻要將那些學問學透了的話,便能造出奇人所賜的那些神奇的藥物來了?”
眼見徐達和自己想的一樣,朱元璋也不禁有些莞爾,其他人也是眼前一亮,他們都知道徐達患背疽的頑疾,就是被奇人送來的神藥給治好的。
方孝孺卻是不知其他人心裏的小九九,而是問朱元璋道:
“陛下,從如今之形勢來看,文壇內部已經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了,目前來看,支持繼續發展工業的人居多,而且幾乎所有的百姓,都站在了我們這一邊。
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是不是可以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朱元璋點點頭,“從現在開始,該拉攏的拉攏,該離間的離間,繼續孤立那群迂腐的老頑固!”
“臣明白!”
這件事,光靠方孝孺一人還做不了,得有其他大臣的配合,這也是朱元璋將計劃全盤告知李敏等人的原因。
定好詳細計劃後,方孝孺便告辭了,不過李敏和徐達等人卻是留了下來。
李敏留下來是因為要和朱元璋商議鐵軌一事,經過這段時間的準備,火車頭已經開始量產,而鐵軌的鋼材也冶煉了出來,準備開始鋪設了。
從應天府到馬嶺鋪設鐵軌,但是兩地之間,需要設置站點,李敏便是商議這件事來了。
而徐達等人,則純粹想來蹭酒喝的。
見方孝孺走後,徐達對朱元璋道:“陛下,那方賢侄乃宋濂門生,其人在文壇也聲望頗高,讓他來對付文壇,是不是有些殘酷了?”
殘酷?
朱元璋一愣,徐天德啊徐天德,咱這都還算仁慈的了,用文鬥而不是武鬥,你是沒見方孝孺那小子,他可是直接要殺無赦的!
有人稱讚文章寫得甚是精彩,科學應該成為大明新的根基,而有的人卻稱,科學和工業雖然重要,但是和儒學相比,卻是有些冒犯了。
當然,也有不少文人學子卻是嗤之以鼻,甚至是怒火中燒,紛紛發文怒罵,稱此人將科學和儒學相提並論,簡直是褻瀆聖人,背叛了整個儒林文壇,理應處死!
和民間火熱的辯論氣氛不同的是,此時在皇宮內殿書房內,氣氛卻是一片其樂融融。
朱元璋讀著《科學之道,大明未來之道》的文章,臉上盡是笑意。
“科學之道,在於探索未知,創新不息。當廣開才路,設立學堂,專研科技諸學,培育英才。
又當鼓勵百工之人,發明創造,以科技之力,解民生之困,強軍備之需,興國安邦。
吾輩當倡導儒學與科學和諧共生之理念,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大明社會之進步。既不失傳統之美德,又緊跟時代之步伐,開創大明之新未來。”
讀完後,朱元璋拍手稱讚,“寫得好,寫得好啊,甚得吾心也!也不知是哪位才子有此大才,當賞,當賞也!”
一旁的方孝孺道:“陛下,其實此人您也認識,而且還很熟悉。”
“哦,此人咱認識?”
朱元璋一愣,一旁的李敏和徐達等人也是有些吃驚。
在方孝孺寫的社評第一次引發了全民大討論後,李敏便知道,這肯定是陛下的手筆,於是便找上楊思義還有徐達等人,一起進宮想去問問朱元璋。
朱元璋也不藏著掖著,便將計劃告訴了李敏等人,說完後,李敏他們也是驚掉了下巴,這一招簡直太狠了,紛紛誇讚此乃史無前例的陽謀,一旦成功,將徹底推動大明,甚至是整個中華文明再上一個台階。
朱元璋自然又得意了一番,而李敏和徐達等人自是心知肚明,知道這應該是奇人李晗給出的點子,不過他們也是看破不說破,全當哄著陛下開心了。
隻有方孝孺那傻小子,還天真的以為這真是陛下的主意呢!
“方愛卿快說說,寫這文章的大才子是誰?”
“對對,方孝孺,你就別賣關子了,趕緊說說這人是誰?”
李敏也忙不迭的問道,這篇文章通篇是在讚美科學和工業,甚至給拔高到了和儒學相同的位置,這在他這位所謂的工業黨黨魁眼裏,簡直就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太及時了!
方孝孺笑道:“其實這位所謂的才子,並不是什麽大才子,諸位也都熟悉,這位在醫術上也是頗有建樹的。”
“哎呀,我的方賢侄啊,都說了讓你別賣關子了,你們這些讀書人啊,說話總喜歡彎彎繞繞,就是不爽利,還說我們都熟悉,我們上哪兒熟悉去?”
徐達忍不住埋怨了一通,突然間,他腦海中靈光一閃,“方賢侄,你說他在醫術上也頗有建樹,不會是……”
不說徐達,此時朱元璋也想到了,不由脫口而出道:“方愛卿,你是說,寫這篇文章的人,是樓英樓太醫?”
“陛下,正是樓院正也!”方孝孺笑道。
“誒,奇怪了,他樓英一個太醫,不是天天在研究什麽細菌啊病毒啊什麽的嗎,咋會摻和到這事兒來的?”
徐達皺著眉頭,一副想不通的樣子,自從奇人給樓英送去顯微鏡後,他就跟著了魔似的,整天窩在太醫院,家也不回。
朱元璋也是異常疑惑的看著方孝孺,如今的樓英,就和老李似的,神龍見首不見尾,仿佛太醫院就是他的洞天福地,好幾次他的家眷都以為他出事了,都給尋到太醫院去了。
方孝孺道:“陛下,諸位國公爺,李尚書,楊尚書,你們是有所不知,樓院正他那日來到報館,卻是和微臣說了一番話,微臣覺得頗有道理,便擅作主張,刊登了他寫的這篇文章,沒想到卻收到了奇效。”
“那你給說說,樓英那老小子他說什麽了?”徐達忍不住好奇問道。
“樓院正他說啊,醫術之根本,實際上在於生物這一學科,而生物學,便是研習生命之學科,生命歸於自然,也應屬於科學一類。
而隻有科學,才解釋了以前儒家、道家等諸子百家所沒能解釋清楚的東西。
因此才寫下那篇文章,意在將科學普及給普羅大眾,讓所有人意識到科學的重要性。”
隨著方孝孺的解釋,幾人也是恍然大悟,朱元璋更是細細琢磨了起來。
樓英這話說的,非常有道理,不過他的心思應該是讓更多人和他一起研究細菌病毒什麽的吧。
當然此舉朱元璋自然是讚成的,誰不想自己身邊能多幾個救命的醫生呢。
況且,一旦成功實施的話,是不是意味著,以前老李送給自己的神藥,大明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給製作出來了?
徐達有些憧憬道:“沒想到樓英那老小子居然也有如此境界,陛下,微臣認為應大力支持。
陛下您想想啊,樓英如今所研習的學問,都是奇人所傳授,照這樣看的話,是不是意味著,隻要將那些學問學透了的話,便能造出奇人所賜的那些神奇的藥物來了?”
眼見徐達和自己想的一樣,朱元璋也不禁有些莞爾,其他人也是眼前一亮,他們都知道徐達患背疽的頑疾,就是被奇人送來的神藥給治好的。
方孝孺卻是不知其他人心裏的小九九,而是問朱元璋道:
“陛下,從如今之形勢來看,文壇內部已經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了,目前來看,支持繼續發展工業的人居多,而且幾乎所有的百姓,都站在了我們這一邊。
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是不是可以進行下一步計劃了?”
朱元璋點點頭,“從現在開始,該拉攏的拉攏,該離間的離間,繼續孤立那群迂腐的老頑固!”
“臣明白!”
這件事,光靠方孝孺一人還做不了,得有其他大臣的配合,這也是朱元璋將計劃全盤告知李敏等人的原因。
定好詳細計劃後,方孝孺便告辭了,不過李敏和徐達等人卻是留了下來。
李敏留下來是因為要和朱元璋商議鐵軌一事,經過這段時間的準備,火車頭已經開始量產,而鐵軌的鋼材也冶煉了出來,準備開始鋪設了。
從應天府到馬嶺鋪設鐵軌,但是兩地之間,需要設置站點,李敏便是商議這件事來了。
而徐達等人,則純粹想來蹭酒喝的。
見方孝孺走後,徐達對朱元璋道:“陛下,那方賢侄乃宋濂門生,其人在文壇也聲望頗高,讓他來對付文壇,是不是有些殘酷了?”
殘酷?
朱元璋一愣,徐天德啊徐天德,咱這都還算仁慈的了,用文鬥而不是武鬥,你是沒見方孝孺那小子,他可是直接要殺無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