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門下政事堂內,


    尚書右仆射皺著眉頭看著手上的折冊,這個武懷玉怎麽總那麽能搞事情。


    張士貴龔州橫掃東西垌獠蠻,是溫彥博提出讓他檢校桂州都督,把在桂州二十八年的李襲誌召回朝。此舉其實也是暗裏衝著武懷玉去的,張士貴這禁軍大將可不是武懷玉的人。


    “流州大捷,福州都督錢九隴可有相關奏報?”溫彥博開口,語氣裏帶著幾分置疑。


    不是他故意針對武懷玉,實在是讓人難以相信。


    武懷玉路過鷺島,結果就那麽恰好龍溪山越造反,然後武懷玉以三百牙兵破五千獠蠻,結果又迅速收複龍溪,雷霆手段,讓皇帝在九宮山直接下詔,把閩地五州劃給嶺南,還在流求島新設流州,設立福州都督府,


    武懷玉接下福府六州後,迅速掃蕩,諸山越紛紛歸附上供納稅,山越的凶悍野蠻到是一點都看不到,盡是恭順有加了,


    這才多久的事,


    武懷玉又跑到流求去了,還馬上就以兩千兵破二十一族六千島夷,緊接著又掃蕩攻占了二十一個寨子,俘虜九千餘島夷,


    其餘十幾族八千島夷紛紛望風歸附,上表稱臣,貢獻版籍。


    前後數戰,武懷玉兩千兵戰死僅數十,卻總共斬首三百餘,俘虜一萬五千餘,招降八千餘。


    武懷玉用兩千這樣拚湊的兵,怎麽能打出這樣的戰績,尤其是這麽驚人的戰損比,


    另外還有二百五是從澎湖和安平征召的商團護衛。


    “流州刺史汪達,倒是親身見證者,他的奏報已經到了,十分詳細,島夷各個部族、支族的名字、人口,以及此次戰鬥的前因後果,都寫的很清楚,


    那一戰,唐軍七萬精銳啊,幾乎死光了,血流成河,屍骸遍野。


    現在流州城工地上,那一萬多島夷俘虜都在幫忙築城呢,”


    監察禦史那是禦史台的人,新任的禦史大夫李大亮接過話頭,也同意讓嶺南道監察禦史去流州一趟,


    “嶺南監察禦史一人隻怕不夠,亞相,我建議禦史台再派兩個禦史過去協助。”


    溫彥博不相信,實在難以相信,當年溫彥博也是在軍中打過仗的,武德八年,他以中書侍郎身份領行軍長史,隨同出征,集結各路唐軍在河東與突厥大戰,


    結果一場決戰,最終七萬唐軍精銳幾乎全軍覆沒,他這個長史也成了突厥俘虜,被押到塞外放了近一年的羊。


    妓女的眼中,女人都是會賣的,溫彥博這個做過俘虜的敗軍宰相,便以為武懷玉這戰績如此驚人,一定有水份。


    右仆射這有幹涉禦史台的嫌疑,甚至還明顯對嶺南道禦史大夫的不信任。


    以戰死幾十人的代價,擊敗敵幾萬人,陣斬幾百,俘虜一萬多,招安八千。


    僅僅是這些數字,確實夠驚人的了。


    就這麽一支拚湊的隊伍,


    “錢九隴的奏報還沒到,”檢校中書令馬周接話,“不過錢九隴雖是福州都督,但他一直在福州,流求這邊的事情他也沒親自經曆,”


    就算是島上一萬多頭豬,兩千人去抓也不容易的。


    馬周隻是點了點頭,“理應如此,可以馬上著手安排,雖說武觀察兼任七府經略,陛下也授予他承製拜封特權,還提前給了他許多空白告身,


    但事後核查還是該有的,”


    他是見識過戰爭慘烈殘酷的,


    還有二百五是新設的流州守捉郎,都是剛從百姓中招募的新兵。


    溫彥博這話讓李大亮皺了眉頭。


    更過份的是,捷報上說這兩千兵,有一千是廣州水師營兵,三百武懷玉的牙兵,


    溫彥博冷聲道,“這個事情還是得嚴謹一點,按例,戰後得派監察禦史去核驗軍功,兵部吏部相關司也要派人去的,”


    打出了這麽驚人的大捷。


    “那就從禦史台再派一個監察禦史南下,”李大亮想了想,最後打算再派一個,他相信武懷玉不會虛報軍功,所以這再派一個去,反而對武懷玉是好事。


    民部尚書參預政事武士彠目光一直打量著溫彥博,


    要說資曆,溫彥博可比不過武士彠,


    溫彥博原本是羅藝的司馬,後隨羅藝歸唐,溫彥博預謀此事有功,任命為幽州總管府長史,不久拜中書舍人。溫家是河東名門,他能從羅藝的司馬,到李唐中樞,其實主要還是因為他兄弟大雅和大有,


    李淵起兵之初,大有大雅被李淵引為心腹,兄弟同掌樞機,李淵借大有兄弟的關係,聯絡溫彥博溫大臨說服羅藝歸唐。


    溫彥博善於言辭有好口才,一直深得李淵李世民父子的信任,從武德初的中書舍人,到如今的尚書右仆射,除了中間被突厥人捉去塞北放羊一年,這家夥一直在中書。


    十幾年的禦用大筆杆,


    武士彠是商人起家,跟名門世家的溫彥博不一樣,他當初主動結交李淵,後來獻家財助李淵起兵,之後也一直是為李淵管理後勤,


    如今兩人同為宰相,


    溫彥博一直跟武懷玉不和,武士彠自然也就對這個河東老鄉沒啥好臉色。


    不管當初是因為什麽不和,


    但在朝堂上,到了他們這種層次地位,一旦成了對手,可就難以和解。


    溫彥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攻擊武懷玉的把柄,


    而武士彠既然在朝堂上,當然要維護好武懷玉,一筆可寫不出兩個武字,一榮共榮的關係。


    “閩越發生這麽多事情,龔州還又剛發生了一次大叛亂,邕府左右溪,還有安南都護府那邊,也不太平,”


    武士彠不急不徐的發言,“右仆射覺得一個嶺南道監察禦史做不好份內之事,還要從長安調派兩個監察禦史過去,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要我說,再調兩個監察禦史去,也未必能讓右仆射放心,都是禦史台出去的嘛。


    不如,右仆射親自去一趟,巡視一下嶺南七府,”


    “武懷玉不是剛提了一個建議,說是要把嶺南許多州並省裁撤嗎,計劃是裁並掉一半的州,


    嶺南七府,打算從一百餘州,並撤到四十九州,嶺南七府,每府七州,總共保留一百八十縣,每州五到三縣。”


    “這個事情很重要啊,溫右仆射若是能親自巡省嶺南,也能幫武觀察把把關。”


    嶺南以前州縣很多,多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安置那些歸附的大小豪酋們,所謂眾建分其勢力。


    比如馮盎,朝廷後來就特意把他的地盤,析置增加成八個州,為的就是分授其子弟為刺史,分散其勢力。


    本質上,還是因為早年朝廷對嶺南還沒能實際掌控,本著安撫為主的意思,多加籠絡,但這樣做壞處也是有,十羊九牧。


    如今朝廷對嶺南控製加強,再設這麽多州縣就很不合適。


    當初朝廷增設,現在朝廷簡並,都是形勢所需。


    雖然這樣搞,肯定會得罪許多人,但到時候了該搞還得搞,


    武士彠說讓溫彥博去嶺南巡省,那這麻煩事溫彥博就得攤上,這可是得罪人的事情,


    更何況,他一右仆射巡省嶺南,遠離政事堂,跑到武懷玉地盤去,搞不好就會翻船,說不定就回不了朝堂了,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的,畢竟武懷玉那可不是好惹的人。


    溫彥博常年在中樞的人,鬥爭經驗倒是豐富的,他雖不太擅長兵事,打仗不行,可卻哪裏不知道武士彠這是要給他挖坑。


    “武觀察的這個並省州縣的建議,政事堂也還沒有討論出結果奏報聖人,這事言之過早,


    至於說宰相巡省嶺南,武懷玉這個觀察使兼七府略兼鹽鐵使兼屯田使兼安南都護等等,不就是欽差特命代天子巡省嶺南的嗎?他也是三拜宰相的貞觀元從功臣,哪裏還需要再派一個宰相去巡省。”


    溫彥博好不容易才把武懷玉這宰相趕去嶺南,自己怎麽可能也步後塵。


    ······


    九成宮。


    李世民近來心情很好,


    龔州東西獠亂,張士貴一出馬就平定了,還借機把在桂州二十八年之久的李襲誌給調回朝了,其實武德末朝廷曾短暫的調李襲誌離開,授任江州都督,但是李襲誌一走,桂府就亂了,朝廷不得以又調他回去,


    隻是這反而讓朝廷越發的心中記下此事,如今終於有機會調走他,李世民也除了一個心病,這種在地方執政幾十年的封疆大吏,還是讓皇帝很擔憂的。


    出使海東四國的使者,近來也傳回了不少好消息。


    尤其是高句麗國的態度很不錯,武懷玉渡海救回許多老兵,還掠了幾千高句麗人回來,


    但這事高句麗王沒敢吵吵,


    更重要的是,當長孫師陳大德朱子奢他們正式向高句麗表明,要求他們毀掉隋陣亡士兵京觀,要求收斂隋陣亡士兵骸骨的時候,高句麗人沒敢拒絕,並最終十分配合行動。


    高句麗人很恭敬的再次接受了宗藩關係,


    雖然高句麗王的話也未必就能信,畢竟他們當年一邊自稱遼東糞土臣,一邊敢向隋朝翻臉動兵的。


    但現在大唐也沒打算立即跟他們打,所以他們肯繼續維持臣屬關係,李世民就滿意了。


    當然還有個比較高興的事,就是武懷玉平山越,敗島夷,閩越那一片鳥不拉屎好像被人遺忘的地方,


    現在劃到嶺南道後,在武懷玉的手底下,好像開始變化了,


    張士貴平定龔州獠亂,不僅將功贖罪,還晉升虢國公,武懷玉又立了這麽多硬紮的軍功,


    肯定得賞。


    隻是,武懷玉現在這地位,又該如何賞賜呢。


    “陛下可多加武懷玉食邑、錢絹,武懷玉已是上柱國勳,此次功勳可轉授其兒子,其三個嫡子,這次可都加勳一轉。”為皇帝解憂的是氣色越來越好的長孫皇後。


    勳官十二轉,最高上柱國,按製度,勳官到頂後,再立勳是可轉給子侄的。


    “那便給武懷玉增實食封百戶,通前後一千四百戶,再賜絹千匹,”


    “賜其嫡出三子各勳一轉,”


    想了想,李世民又加了一句,


    “令武懷玉遙領揚州大都督!”


    賞賜雖厚,但就如李世民先前對太子所教導的一樣,功高者抑其權,不抑其位。皇帝給的封賞,有食邑有絹帛,也還有給其嫡子們的賜勳,再加個遙領的大都督銜,其實都是不增其權的操作。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