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賜名忠烈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者:木子藍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藥很苦。
皇帝卻眉毛都沒皺一下就喝掉了,
太子承乾趕緊端上溫的蜂蜜水,皇帝卻是擺了擺手,
“良藥苦口,這苦澀滋味也是在提醒朕犯的那錯,”
皇帝歎聲氣,對承乾道,“太子,你要牢記朕的教訓,”
武懷玉上前,替皇帝作了番檢查。
李世民帶著期盼的眼神望著他,“青陽,情況如何?”武懷玉給他開方抓藥,皇帝也吃了有半個月了。
他自己感覺好像要好多了,但每天清晨依然沒能看到以往頂起來的樣子。
“毒素正在清除,不過還需要些時間,接下來臣再給陛下再調整下方子,邊解除邊溫養,”
聽到這話,不僅皇帝鬆口氣,皇後和太子也都長籲口氣。
“朕早說了,不用擔心,你們出去吧,”
皇帝讓皇後太子等都離開,就留下君臣兩人。
李世民猶豫了幾分,還是說出口,“朕,還能重振雄風嗎?”
三十八歲的皇帝,肯定是不甘心就此一撅不振的。
“陛下不用擔心,很快就能恢複健康的,”
找到症狀,對症下藥,
清除毒素後,就是修複損傷了,皇帝畢竟是馬上天子,人又還年輕,要是五六十歲的年紀,就算能保住命,可身體損傷卻難以恢複。
這次胡僧藥也對皇帝身體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傷害,但畢竟還年輕。
武懷玉提醒皇帝,這兩三年,還是先戒掉女色,養好身體要緊。
皇帝也隻能是無奈的歎氣,對皇帝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哪個正當壯年的男人能說不行,更別說才三十八歲的皇帝。
他現在挺惱恨溫彥博的,
早前溫彥博麵聖時,曾跟皇帝提起一件事,說漢朝經常在每年八月擇選一些品貌出眾的良家女子入後宮充當嬪禦,這種做法本不應當成為後世效仿的對象。
但是現在皇帝的後宮中有太多賤隸出身的女子充當妃嬪,由這些人生養皇子實在不合適,所以還是當按照漢時的規矩,以後嬪禦從宮外良家子中選擇。
因為溫彥博幾次三番的提起此事,
後來李世民也覺得挺有道理的,比如他宮中的楊氏、陰氏、韋氏等,其實多屬於這種配役之口,所以如韋貴妃韋昭儀她們以前都還嫁過人,韋妃還生過孩子。陰妃她爹當年更是挖過李家的祖墳。
都是爭霸天下時搶奪過來,配沒宮廷的。
隨著李世民當了皇帝,她們也母以子貴,成為身份尊貴的妃嬪。
李世民於是跟房玄齡、魏征等宰相們廷議的時候說起此事,
結果這事得到宰相們的一眾支持,連一向喜歡噴他的魏征都說,“陛下英明,曆史上因為後妃而導致國力衰敗甚至亡國的例子不勝枚舉,陛下慎重選擇後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於是乎,這才有了後麵的選秀。
這次選秀的選擇標準挺高,選的都是名門之女,比如山東五姓關隴六姓江南華族等,比如說滎陽鄭家的鄭氏,蘭陵蕭家的蕭氏,一口氣選了好幾個,最後也都是直接授予了諸如美人、才人的封號。
這些相當於皇帝納的妾,並不是普通的選宮女。
進來就是皇帝女人,也是奔著選皇帝妃嬪去的。
這批美人才人確實也很符皇帝的心意,甚至進宮前長孫皇後還親自充當了最後一道篩選,
不僅年輕、美貌,而且品德也都不錯,且都出身名門世家、勳戚貴族。
一下子這麽多美人進宮,皇帝個個都喜歡,結果病後力不從心,借助外力,結果著了胡僧的道,差點走上不歸路。
“以後這選秀女之事還是暫停,”
就是上次那批,都還有幾個來不及臨幸的,李世民甚至都想打發出去了。
隻不過這些畢竟不是宮人,而是皇帝的後宮,身份擺在那。
隻能委屈她們了,年紀輕輕卻隻能獨守冷宮了。
選這些名門之女進宮,本來也還有拉攏安撫那些新舊門閥貴族之意,誰知道這下卻得讓她們寂寞深宮,也隻能說無奈。
“臣覺得,待陛下身體恢複後,三年選一次,選個兩三個,或是一年選一二個,倒也很正常,民間百姓之家,地主豐年之時,還要納個妾呢,”
李世民哈哈一笑,心情倒是輕鬆了一點,
武懷玉說他能好,他還是比較相信的,隻恨自己當初為啥要信那天竺胡僧。
“也罷,朕就好好安心療養,朝廷軍政庶務,便還是交給太子監國處置吧。”說到這,李世民倒還是挺欣慰的,太子長大了,表現的也越來越好,這幾年每年大半年負責留守監國,
表現的也越來越讓他滿意,雖說重大事務,還是皇帝決斷,可太子能做到眼下這地步,沒鬧出過什麽亂子來,已是中上之資。
“諾曷缽已到長安了,”李世民說起正事來。
這位年幼的吐穀渾王,今年才十一歲,他爹殺天柱王自立為汗,然後歸附大唐,結果這汗沒當幾天就讓手下殺了。
一眾吐穀渾貴族內訌不止,爭權奪利,根本沒把他放眼裏。
諾曷缽也沒什麽選擇,
要麽徹底歸附大唐,甚至就留在長安做個駙馬都尉,起碼保一世富貴。而他若留在吐穀渾,甚至由著那些貴族王爺們擺弄,不僅隻是個傀儡,而且隨時可能被宰。
草原上十一歲的孩子,也已經會騎烈馬能彎弓,也懂得爭鬥的激烈殘酷了。
“吐穀渾汗庭,現在由宣王奪得大權,自命為丞相,他堅決反對諾曷缽入朝,還想劫持他退往積石山,侯君集、段誌玄他們行動迅速,把人接出來了,”
現在吐穀渾徹底亂了,
伏允一死,慕容順又一死,然後前宰相天柱王也死了,加之大小名王戰死、被俘無數,
那是亂成一鍋粥。
都在搶地盤,
“還是直接廢了吐穀渾國,就跟當初擒了頡利後,廢dtz汗國一樣,改設青海都督府,仍以慕容諾曷缽為都督,然後分其故地諸部,分置州縣,委其酋長為刺史縣令等。
但有一點,朝廷要在其王城伏俟城駐軍,在絲路青海道上,也要建築烽燧屯堡,朝廷在那邊屯兵守邊,既維護絲路商道,也是監視吐穀渾部落。”
當初殺了伏允滅了吐穀渾,還讓慕容順保留汗位,也是考慮要分化瓦解吐穀渾人,減少他們的抵抗,才仍留著這汗國。
可現在既然亂成這樣,這些吐穀渾人也不配合,那幹脆直接廢了算了。
這樣處置青海事務也更名正言順,
尤其是便於接下來對付吐蕃人。
當然,廢掉吐穀渾汗國,但暫時不設正州,而是羈縻州,仍還是那些部落首領們來當都督、刺史等,自置官吏,甚至稅賦也不用繳。
但是,做為朝廷羈縻地,朝廷也會在都督府、州派一些佐貳副官,甚至直接在那邊駐些軍,
外交軍事這塊,肯定是大唐說了算。內政財稅這些,還是他們自治。
這都有現成的模板,朝廷在突厥故地的塞外,設的那些都督府就是這樣的,甚至奚、契的鬆漠、饒樂二都督府也是這樣。
羈縻統治,本質就是給你套上個籠頭,便於控製而已。
李世民認真考慮。
當天,
李世民便特意召見了諾曷缽,
這位吐穀渾少年長的很高,居然一口流利漢話,說的很好,甚至還是官話。問起來,他答說是父親教導,他父親久質隋朝,一直隨侍楊廣身邊,他祖母又是隋和親公主,自然精通漢話,
慕容順還給兒子從小就請了漢人教他讀書寫字說話,
“朕給你賜國姓,賜名忠烈,”
李世民對這‘女婿’很滿意,又賜國姓又賜名。
以後這位就叫李忠烈了。
聊了一會,武懷玉便代皇帝透露出要廢吐穀渾汗國,改設都督府之意,結果這位少年很配合,高聲稱願全力配合。
這讓李世民更滿意了。
於是乎,這位少年,當即被皇帝授封為河源郡王、青海都督、駙馬都尉,加左驍衛大將軍,授上柱國。
午飯的時候,
武懷玉親自出馬,做了一桌素菜。
吃飯的時候,除了皇帝、武懷玉和李忠烈,還有皇後、太子,以及淮陽王李道明和弘化公主。
直到此時,武懷玉才知道,原來這位對吐穀渾人宣稱為帝女的公主,其實是淮陽王李道明的女兒,
李道明跟武懷玉也是親戚,他姐姐唐興縣主是秦瓊續弦,然後這位唐興縣主牽線,武懷玉之前跟李道明結了個兒女親家,丘德柔所生的庶子武六郎承安,跟李道明家庶出的二娘訂婚。
弘化公主是李道明的嫡長女。
她本是郡王之女,受封縣主,被李世民選中和親吐穀渾,便冊封為公主,成為‘帝女’,
隻是當初談和親的時候,伏允還是可汗,現在吐穀渾都要沒了。
公主年紀跟武承嗣差不多,還是個小姑娘。
諾曷缽對這位未婚妻公主很喜歡,也十分恭敬有禮,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這是個假公主。
當然,大概有可能是知道的,但對外和親,以宗室女封公主,也是常見的,武德初,李淵甚至以歌妓充宗室女和親突厥呢。
這頓家宴吃的還是挺開心的,李忠烈願意年後先留在長安,等過幾年便在京與公主大婚,青海局勢沒平穩之前,他答應先不回去。
青海都督府,就先由侯君集代為主持了。
皇帝賜李忠烈長安甲第一座,又賜樊川莊園,驪山別墅,讓這位河源郡王可以安安心心在京居住。
飯後,李道明跟著武懷玉一起出宮。
這位郡王如今在京任左驍衛將軍的從三品職,不過跟他那位勇猛的兄長李道玄不同,這位郡王純就是個閑散富貴王爺,既沒啥大本事也沒啥大追求。
武懷玉當初同意跟他家結親,一是看他姐姐唐興縣主這個義母的麵子,二也是看中他是個不搞事閑散王爺,真有野心的他肯定不會去結親。
“這個女婿不錯。”
路上李道明笑著道。
“郡王,慎言。”
弘化公主現在可是帝女,跟李道明沒啥關係了,你還說李忠烈是你女婿,這事要是泄露,真追究起來其實是大罪,八議之後都夠的上流放了。
“瞧我這嘴,”李道明嗬嗬一笑,“難得見武公一麵,不知能不能請武公到我府上坐坐。”
武懷玉雖跟他是親家,但其實也不便於多來往的,畢竟李道明是宗室郡王,而他是朝廷重臣,犯忌諱。
“也沒啥事,就是你也知道我子嗣有些艱難,這些年也納不少妾,可女兒沒少女,兒子沒生幾個,且還都沒養成,想請武公幫忙瞧瞧。”
武懷玉不好拒絕,隻好同意過府坐坐,誰讓武家如今出了名的人丁興旺,武懷玉都二十一個兒子了,最讓人羨慕的是,至今沒有夭折一個,生下來的男孩子都健健康康的,誰不羨慕啊。
(本章完)
皇帝卻眉毛都沒皺一下就喝掉了,
太子承乾趕緊端上溫的蜂蜜水,皇帝卻是擺了擺手,
“良藥苦口,這苦澀滋味也是在提醒朕犯的那錯,”
皇帝歎聲氣,對承乾道,“太子,你要牢記朕的教訓,”
武懷玉上前,替皇帝作了番檢查。
李世民帶著期盼的眼神望著他,“青陽,情況如何?”武懷玉給他開方抓藥,皇帝也吃了有半個月了。
他自己感覺好像要好多了,但每天清晨依然沒能看到以往頂起來的樣子。
“毒素正在清除,不過還需要些時間,接下來臣再給陛下再調整下方子,邊解除邊溫養,”
聽到這話,不僅皇帝鬆口氣,皇後和太子也都長籲口氣。
“朕早說了,不用擔心,你們出去吧,”
皇帝讓皇後太子等都離開,就留下君臣兩人。
李世民猶豫了幾分,還是說出口,“朕,還能重振雄風嗎?”
三十八歲的皇帝,肯定是不甘心就此一撅不振的。
“陛下不用擔心,很快就能恢複健康的,”
找到症狀,對症下藥,
清除毒素後,就是修複損傷了,皇帝畢竟是馬上天子,人又還年輕,要是五六十歲的年紀,就算能保住命,可身體損傷卻難以恢複。
這次胡僧藥也對皇帝身體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傷害,但畢竟還年輕。
武懷玉提醒皇帝,這兩三年,還是先戒掉女色,養好身體要緊。
皇帝也隻能是無奈的歎氣,對皇帝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哪個正當壯年的男人能說不行,更別說才三十八歲的皇帝。
他現在挺惱恨溫彥博的,
早前溫彥博麵聖時,曾跟皇帝提起一件事,說漢朝經常在每年八月擇選一些品貌出眾的良家女子入後宮充當嬪禦,這種做法本不應當成為後世效仿的對象。
但是現在皇帝的後宮中有太多賤隸出身的女子充當妃嬪,由這些人生養皇子實在不合適,所以還是當按照漢時的規矩,以後嬪禦從宮外良家子中選擇。
因為溫彥博幾次三番的提起此事,
後來李世民也覺得挺有道理的,比如他宮中的楊氏、陰氏、韋氏等,其實多屬於這種配役之口,所以如韋貴妃韋昭儀她們以前都還嫁過人,韋妃還生過孩子。陰妃她爹當年更是挖過李家的祖墳。
都是爭霸天下時搶奪過來,配沒宮廷的。
隨著李世民當了皇帝,她們也母以子貴,成為身份尊貴的妃嬪。
李世民於是跟房玄齡、魏征等宰相們廷議的時候說起此事,
結果這事得到宰相們的一眾支持,連一向喜歡噴他的魏征都說,“陛下英明,曆史上因為後妃而導致國力衰敗甚至亡國的例子不勝枚舉,陛下慎重選擇後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於是乎,這才有了後麵的選秀。
這次選秀的選擇標準挺高,選的都是名門之女,比如山東五姓關隴六姓江南華族等,比如說滎陽鄭家的鄭氏,蘭陵蕭家的蕭氏,一口氣選了好幾個,最後也都是直接授予了諸如美人、才人的封號。
這些相當於皇帝納的妾,並不是普通的選宮女。
進來就是皇帝女人,也是奔著選皇帝妃嬪去的。
這批美人才人確實也很符皇帝的心意,甚至進宮前長孫皇後還親自充當了最後一道篩選,
不僅年輕、美貌,而且品德也都不錯,且都出身名門世家、勳戚貴族。
一下子這麽多美人進宮,皇帝個個都喜歡,結果病後力不從心,借助外力,結果著了胡僧的道,差點走上不歸路。
“以後這選秀女之事還是暫停,”
就是上次那批,都還有幾個來不及臨幸的,李世民甚至都想打發出去了。
隻不過這些畢竟不是宮人,而是皇帝的後宮,身份擺在那。
隻能委屈她們了,年紀輕輕卻隻能獨守冷宮了。
選這些名門之女進宮,本來也還有拉攏安撫那些新舊門閥貴族之意,誰知道這下卻得讓她們寂寞深宮,也隻能說無奈。
“臣覺得,待陛下身體恢複後,三年選一次,選個兩三個,或是一年選一二個,倒也很正常,民間百姓之家,地主豐年之時,還要納個妾呢,”
李世民哈哈一笑,心情倒是輕鬆了一點,
武懷玉說他能好,他還是比較相信的,隻恨自己當初為啥要信那天竺胡僧。
“也罷,朕就好好安心療養,朝廷軍政庶務,便還是交給太子監國處置吧。”說到這,李世民倒還是挺欣慰的,太子長大了,表現的也越來越好,這幾年每年大半年負責留守監國,
表現的也越來越讓他滿意,雖說重大事務,還是皇帝決斷,可太子能做到眼下這地步,沒鬧出過什麽亂子來,已是中上之資。
“諾曷缽已到長安了,”李世民說起正事來。
這位年幼的吐穀渾王,今年才十一歲,他爹殺天柱王自立為汗,然後歸附大唐,結果這汗沒當幾天就讓手下殺了。
一眾吐穀渾貴族內訌不止,爭權奪利,根本沒把他放眼裏。
諾曷缽也沒什麽選擇,
要麽徹底歸附大唐,甚至就留在長安做個駙馬都尉,起碼保一世富貴。而他若留在吐穀渾,甚至由著那些貴族王爺們擺弄,不僅隻是個傀儡,而且隨時可能被宰。
草原上十一歲的孩子,也已經會騎烈馬能彎弓,也懂得爭鬥的激烈殘酷了。
“吐穀渾汗庭,現在由宣王奪得大權,自命為丞相,他堅決反對諾曷缽入朝,還想劫持他退往積石山,侯君集、段誌玄他們行動迅速,把人接出來了,”
現在吐穀渾徹底亂了,
伏允一死,慕容順又一死,然後前宰相天柱王也死了,加之大小名王戰死、被俘無數,
那是亂成一鍋粥。
都在搶地盤,
“還是直接廢了吐穀渾國,就跟當初擒了頡利後,廢dtz汗國一樣,改設青海都督府,仍以慕容諾曷缽為都督,然後分其故地諸部,分置州縣,委其酋長為刺史縣令等。
但有一點,朝廷要在其王城伏俟城駐軍,在絲路青海道上,也要建築烽燧屯堡,朝廷在那邊屯兵守邊,既維護絲路商道,也是監視吐穀渾部落。”
當初殺了伏允滅了吐穀渾,還讓慕容順保留汗位,也是考慮要分化瓦解吐穀渾人,減少他們的抵抗,才仍留著這汗國。
可現在既然亂成這樣,這些吐穀渾人也不配合,那幹脆直接廢了算了。
這樣處置青海事務也更名正言順,
尤其是便於接下來對付吐蕃人。
當然,廢掉吐穀渾汗國,但暫時不設正州,而是羈縻州,仍還是那些部落首領們來當都督、刺史等,自置官吏,甚至稅賦也不用繳。
但是,做為朝廷羈縻地,朝廷也會在都督府、州派一些佐貳副官,甚至直接在那邊駐些軍,
外交軍事這塊,肯定是大唐說了算。內政財稅這些,還是他們自治。
這都有現成的模板,朝廷在突厥故地的塞外,設的那些都督府就是這樣的,甚至奚、契的鬆漠、饒樂二都督府也是這樣。
羈縻統治,本質就是給你套上個籠頭,便於控製而已。
李世民認真考慮。
當天,
李世民便特意召見了諾曷缽,
這位吐穀渾少年長的很高,居然一口流利漢話,說的很好,甚至還是官話。問起來,他答說是父親教導,他父親久質隋朝,一直隨侍楊廣身邊,他祖母又是隋和親公主,自然精通漢話,
慕容順還給兒子從小就請了漢人教他讀書寫字說話,
“朕給你賜國姓,賜名忠烈,”
李世民對這‘女婿’很滿意,又賜國姓又賜名。
以後這位就叫李忠烈了。
聊了一會,武懷玉便代皇帝透露出要廢吐穀渾汗國,改設都督府之意,結果這位少年很配合,高聲稱願全力配合。
這讓李世民更滿意了。
於是乎,這位少年,當即被皇帝授封為河源郡王、青海都督、駙馬都尉,加左驍衛大將軍,授上柱國。
午飯的時候,
武懷玉親自出馬,做了一桌素菜。
吃飯的時候,除了皇帝、武懷玉和李忠烈,還有皇後、太子,以及淮陽王李道明和弘化公主。
直到此時,武懷玉才知道,原來這位對吐穀渾人宣稱為帝女的公主,其實是淮陽王李道明的女兒,
李道明跟武懷玉也是親戚,他姐姐唐興縣主是秦瓊續弦,然後這位唐興縣主牽線,武懷玉之前跟李道明結了個兒女親家,丘德柔所生的庶子武六郎承安,跟李道明家庶出的二娘訂婚。
弘化公主是李道明的嫡長女。
她本是郡王之女,受封縣主,被李世民選中和親吐穀渾,便冊封為公主,成為‘帝女’,
隻是當初談和親的時候,伏允還是可汗,現在吐穀渾都要沒了。
公主年紀跟武承嗣差不多,還是個小姑娘。
諾曷缽對這位未婚妻公主很喜歡,也十分恭敬有禮,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這是個假公主。
當然,大概有可能是知道的,但對外和親,以宗室女封公主,也是常見的,武德初,李淵甚至以歌妓充宗室女和親突厥呢。
這頓家宴吃的還是挺開心的,李忠烈願意年後先留在長安,等過幾年便在京與公主大婚,青海局勢沒平穩之前,他答應先不回去。
青海都督府,就先由侯君集代為主持了。
皇帝賜李忠烈長安甲第一座,又賜樊川莊園,驪山別墅,讓這位河源郡王可以安安心心在京居住。
飯後,李道明跟著武懷玉一起出宮。
這位郡王如今在京任左驍衛將軍的從三品職,不過跟他那位勇猛的兄長李道玄不同,這位郡王純就是個閑散富貴王爺,既沒啥大本事也沒啥大追求。
武懷玉當初同意跟他家結親,一是看他姐姐唐興縣主這個義母的麵子,二也是看中他是個不搞事閑散王爺,真有野心的他肯定不會去結親。
“這個女婿不錯。”
路上李道明笑著道。
“郡王,慎言。”
弘化公主現在可是帝女,跟李道明沒啥關係了,你還說李忠烈是你女婿,這事要是泄露,真追究起來其實是大罪,八議之後都夠的上流放了。
“瞧我這嘴,”李道明嗬嗬一笑,“難得見武公一麵,不知能不能請武公到我府上坐坐。”
武懷玉雖跟他是親家,但其實也不便於多來往的,畢竟李道明是宗室郡王,而他是朝廷重臣,犯忌諱。
“也沒啥事,就是你也知道我子嗣有些艱難,這些年也納不少妾,可女兒沒少女,兒子沒生幾個,且還都沒養成,想請武公幫忙瞧瞧。”
武懷玉不好拒絕,隻好同意過府坐坐,誰讓武家如今出了名的人丁興旺,武懷玉都二十一個兒子了,最讓人羨慕的是,至今沒有夭折一個,生下來的男孩子都健健康康的,誰不羨慕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