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多次踏入過北國的宮廷,但對於這南國的皇宮,他確實未曾深入涉足過,特別是這座大朝會殿,往昔僅僅隻是從遠處遙遙觀望罷了,從未獲得過親身立於其中的契機。然而今日被拉入殿內定睛一瞧,卻發覺這裏似乎也並無特別之處。
仰頭望去,隻見橫梁之上精雕細琢著飛龍舞鳳之圖案,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一根根紅色巨柱高聳入雲,巍然屹立,仿佛支撐起整片天空一般雄偉壯觀。整座大殿彌漫著若有似無的淡雅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而大殿兩側,則整齊排列著由純金鑄就而成的各種祥瑞異獸雕像,它們姿態各異、威風凜凜,與北國皇宮相較而言,此處更多了幾分精致細膩之感,少了那麽一些粗獷豪放之氣。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座宮殿之間倒是存在著一種共通的氛圍,那便是權力所帶來的獨特氣息。這種氣息異常清晰可辨,其根源正是端坐於龍椅之上的那位人物——他曾兩度揮師北上征伐北國,致使對方不得不偃旗息鼓、請求議和;又數度領軍西征西蠻部落,成功拓展了南國疆土,迫使西蠻龜縮至偏僻一角。普天之下眾人皆知,唯有他方才堪稱這世間權勢最為顯赫之人!
大朝會上,群臣肅穆而立,氣氛莊重嚴肅。今日的主要議題無疑與使團歸京緊密相關。當鶴遠將一路經曆娓娓道來之後,禮部官員恭恭敬敬地呈上了來自北國的國書。
站在陛下麵前的主筆太監楊公公,手持國書,聲音洪亮地開始宣讀起來。這份國書中的言辭,雖然表麵上看似尋常,但細細品味之下,卻不難察覺其中隱藏著一絲示弱求和之意。
那些精於筆墨、善於咬文嚼字的文官們,立刻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他們心中暗自竊喜,紛紛高聲呼喊“萬歲”,對陛下百般奉承迎合。一時間,朝堂之上諛詞如潮,溢美之詞不絕於耳。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軍機處的諸位大佬。他們麵色沉穩,眼神堅定,對於文官們的諂媚之舉並未表現出過多的喜悅之情。因為他們深知,眼前的局麵並非僅憑口舌之爭就能得來,而是無數軍中兒郎浴血奮戰、以生命為代價所換取的成果。這些鐵血硬漢們用自己的勇氣和忠誠,扞衛了國家的尊嚴與安寧。此刻,他們的內心充滿了自豪與驕傲,同時也更加明白肩頭責任之重大。唯有繼續保持警惕,不斷提升國力,方能確保國家長治久安,永享太平盛世。
那位站在權力巔峰、俯瞰眾生的男子,其麵龐之上已然難以遏製地流露出一抹若隱若現的欣喜之意,但轉瞬間,他憑借著超乎常人的強大自控力迅速恢複如初,重新展露出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嘴角掛著淺淺的笑意,靜靜地聆聽著下方諸位臣子們滔滔不絕的讚美之詞以及歌功頌德之聲。然而,他的目光卻極為隱晦地快速掃視了一番位列於下的眾多臣工。當視線移至隊伍的最後方時,稍稍停頓了片刻,待看清那個小家夥的麵容之後,不知為何,他原本有些躁動的心緒竟莫名奇妙地舒緩了幾分。
隻見他輕輕揮動了一下手臂,一旁的楊公公立刻心領神會,趕忙從懷中掏出另一封詔書,緊接著,便用那種略帶尖銳的嗓音抑揚頓挫地誦讀起早已擬定好的詔文來。此篇詔書所著重闡述的內容,乃是關於對此次出使團隊成員們的賞賜與褒獎事宜。
大殿瞬間變得鴉雀無聲,眾人心裏清楚,歸國之後通常隻是按例給予一些賞賜罷了,所以諸位大臣對此並未過多關注。他們真正期待聽到的,乃是對於吳晴的獎賞。然而,當楊公公將整份詔書宣讀完畢,卻始終未曾提及吳晴的名號。那些膽大些的官員開始彼此交換眼色,目光交匯間傳遞出相同的疑惑:為何遲遲未聞吳晴之名?
此刻,接受封賞的眾人已然恭敬地跪伏於殿堂之中,叩頭謝恩。直至聖上示意他們起身,方才站直身子。
就在這時,隻聽得一聲高呼:“吳晴!”
刹那間,偌大的宮殿內陷入一片死寂。
緊接著,陛下緩緩開口。
吳晴聞聲來到大殿中央。
“微臣在此。”他躬身行禮道。
剛才還相互對望了幾眼的大臣們,此刻再次對視起來,他們心領神會——終於等到了,陛下針對吳晴的賞賜即將揭曉。
“京畿處的事務,務必用心處理好。”陛下坐在龍椅之上,神情肅穆,語氣沉穩而堅定地說道。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夠穿透一切迷霧,直達人心。
陛下的這句話,猶如一道驚雷劃破長空,瞬間傳遍整個朝堂。眾人皆知,這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囑托,更是對吳晴能力的高度信任和認可。它意味著吳晴將肩負起更為重要的責任,成為京畿處的關鍵人物。
還沒等吳晴來得及謝恩,陛下那充滿威嚴的聲音再度響起:“吳晴聽旨!”這四個字如同重錘一般砸落在每個人的心間,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吳晴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答道:“臣吳晴聽旨。”他的聲音清脆響亮,透露出無比的忠誠與敬意。
緊接著,陛下宣布道:“吳晴,此次你出使他國,不辱使命,成功揚我大國之威,實乃大功一件。今朕特封你為一等男爵,位列正三品。望你日後能繼續為國效力,不負朕之所托。”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說是炸了鍋,其實也隻是幾位位高權重的朝中大佬在私下裏交頭接耳,但他們臉上驚訝的表情卻難以掩飾。而其餘群臣則紛紛倒吸一口涼氣,心中暗自驚歎不已。
要知道,正三品可是極高的官階啊!在整個南國曆史上,如此快速晉升至正三品的例子可謂鳳毛麟角。更何況,吳晴的父親吳道子,身為京畿處的執掌者,也不過才是正三品而已。如今,吳晴竟然在短短時間內從一個小小的五品員外郎一躍成為三品男爵,這樣的跨越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一時間,各種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有人羨慕嫉妒恨,覺得吳晴運氣太好;有人則開始揣測陛下此舉背後的深意;還有人擔憂吳晴是否真的具備相應的能力來擔當如此重任……。
伴隨著陛下威嚴的聲音響起:“不必謝恩了。”這句話仿佛具有某種神奇的魔力,使得在場的諸位臣子們可以稍微的放鬆放鬆。緊接著,楊公公那獨特且尖銳刺耳的嗓音傳來:“有事起奏,無事退朝!”聽到這話,眾多大臣們趕忙向聖上請安行禮之後,方才井然有序地朝著殿外緩緩退去。
就在他們剛剛邁出殿門的時候,無論是那些熟悉吳晴的還是對其並不了解之人,皆不約而同地上前與他寒暄問候起來。這些人嘴裏不停地念叨著“小吳大人”、“小吳爵爺”之類的稱呼,一時間令吳晴應接不暇,有些手忙腳亂。
幸運的是,就在吳晴感到焦頭爛額之際,吳道子及時趕到了現場。看到吳道子出現,周圍的人群立刻自動讓出了一條通道。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吳道子僅僅是神色淡然地對吳晴說了一句:“我在家裏等你。”說完,便轉身離去,留下吳晴獨自留在原地,望著他遠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就在此時,那些方才剛剛散去的官員們,猶如受到某種神秘力量的牽引一般,再度迅速地聚集到了一起。他們臉上堆滿笑容,熱情地相互打著招呼。要知道,這些原本官階低微、品級不高的官員,如果不是像今天這樣盛大的朝會,平日裏根本沒有多少機會能夠親眼目睹聖上的龍顏。而在這群人中,尤以太子和四皇子兩派的人占多數。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那兩位尚書曾經的部下,由於擔心自己會受到牽連,所以此刻都拚命向吳晴表示友好。
說時遲那時快,第二個前來解救吳晴於困境之中的人竟然是楊公公。隻見楊公公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獨特而略帶沙啞的嗓音,輕輕地咳嗽了兩聲。當眾人終於看清楚來人正是楊公公之時,剛才還緊緊圍繞著吳晴的一眾官員,這才開始慢慢地四散開來。
等到人群完全散去之後,楊公公這才壓低聲音對吳晴說道:“小吳大人啊,陛下特意吩咐老奴過來送送您。”聽到這話,吳晴連連說道:“豈敢勞動公公大駕!”與此同時,他的手如同變戲法般從袖口中抽出一張麵額高達五百兩的銀票,然後趁著旁人不注意,極其自然且不著痕跡地將其塞到了楊公公的手中。
楊公公滿臉惶恐之色,連連擺手推辭道:“哎呀呀!小吳大人您可真是折煞老奴了!如今您貴為正三品男爵,更是京畿處同知,就算給老奴一百個膽子,老奴也萬萬不敢收受您的錢財啊!”
然而,吳晴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隻見他手腕輕輕一抖,那張銀票便如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般,徑直飛入了楊公公的衣袖之中。隨後,他迅速伸出右手,緊緊按住了楊公公的手臂。
見到吳晴如此堅持,楊公公心知再拒絕下去恐怕會惹惱對方,於是不再推脫,反而恭恭敬敬地向吳晴行了一禮,說道:“既然小吳大人一片好意,那老奴就卻之不恭了。請小吳大人放心,日後老奴定會盡心盡力。”言罷,楊公公轉過身去,緩緩推動著吳晴的輪椅,朝著宮門方向穩步前行。
有楊公公在旁陪伴並推動輪椅,確實帶來了不少便利之處——沿途再也沒有人敢前來打擾吳晴。想必陛下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特意派遣楊公公前來相送。對於吳晴而言,花費這區區五百兩銀子便能換來片刻安寧,實在是物超所值。
就在與楊公公閑聊之際,吳晴不經意間得知,在自己離宮外出的這段日子裏,陛下竟然常常掛念起自己。正當他想要進一步詢問詳情時,忽然察覺到楊公公的步伐逐漸放緩下來。他心生疑惑,定睛向前望去,隻見一名身影靜靜地佇立在前方,似乎正在等待著他的到來……
前方等待著他的人,乃是整個南國官場上權勢滔天、位列三甲之人——南國宰相,亦是他的授業恩師,莫若的生父,赫赫有名的莫名莫大人!
待得距離漸近,吳晴趕忙躬身施禮,口中尊稱道:“學生拜見老師。”與此同時,一旁的楊公公也趕忙行禮拜見,並言道:“老奴參見宰相大人。”
莫名隨意地擺了擺手,示意楊公公退下。然而,楊公公似乎略有遲疑,依舊恭謹地回應道:“陛下吩咐奴才護送小吳大人出宮。”
莫名麵色平靜如水,緩聲道:“出宮之路,本官自是知曉。”言罷,那楊公公似還有話欲說,但在莫名淩厲的目光掃視之下,隻得硬生生咽下到嘴邊的話語,轉而向吳晴說道:“小吳大人,老奴稍候會前往您府上宣讀聖旨。”語畢,便悄然無聲地退至一旁。
起初,吳晴本欲自行推動輪椅前行,豈料莫名竟直接伸手握住了輪椅把手,緩緩推動起來。吳晴見狀,急忙開口道:“這如何使得……”可話未說完,就被莫名輕輕按住肩膀製止。隨後,莫名像是陷入回憶一般,自顧自地感慨道:“一晃都這麽多年過去了……”
莫名的這聲感歎,卻讓吳晴不知道怎麽接話,這麽多年的意思有很多,他老了,莫若也去北國多年,吳晴如今也步入了官場。一時間吳晴不知道回答些什麽。
“老師,對不起。”
吳晴的這聲對不起,說的相當誠懇。當年若不是吳晴,莫若也不會去了遙遠的北國。
莫名沒有接過吳晴的話,而是說道:“我當時剛調入京中,第一次參加朝會,散朝時就是從這裏走,我清楚的記得,那時候這個樹,才與牆一般高。這牆也比現在紅。”
仰頭望去,隻見橫梁之上精雕細琢著飛龍舞鳳之圖案,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一根根紅色巨柱高聳入雲,巍然屹立,仿佛支撐起整片天空一般雄偉壯觀。整座大殿彌漫著若有似無的淡雅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而大殿兩側,則整齊排列著由純金鑄就而成的各種祥瑞異獸雕像,它們姿態各異、威風凜凜,與北國皇宮相較而言,此處更多了幾分精致細膩之感,少了那麽一些粗獷豪放之氣。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座宮殿之間倒是存在著一種共通的氛圍,那便是權力所帶來的獨特氣息。這種氣息異常清晰可辨,其根源正是端坐於龍椅之上的那位人物——他曾兩度揮師北上征伐北國,致使對方不得不偃旗息鼓、請求議和;又數度領軍西征西蠻部落,成功拓展了南國疆土,迫使西蠻龜縮至偏僻一角。普天之下眾人皆知,唯有他方才堪稱這世間權勢最為顯赫之人!
大朝會上,群臣肅穆而立,氣氛莊重嚴肅。今日的主要議題無疑與使團歸京緊密相關。當鶴遠將一路經曆娓娓道來之後,禮部官員恭恭敬敬地呈上了來自北國的國書。
站在陛下麵前的主筆太監楊公公,手持國書,聲音洪亮地開始宣讀起來。這份國書中的言辭,雖然表麵上看似尋常,但細細品味之下,卻不難察覺其中隱藏著一絲示弱求和之意。
那些精於筆墨、善於咬文嚼字的文官們,立刻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他們心中暗自竊喜,紛紛高聲呼喊“萬歲”,對陛下百般奉承迎合。一時間,朝堂之上諛詞如潮,溢美之詞不絕於耳。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軍機處的諸位大佬。他們麵色沉穩,眼神堅定,對於文官們的諂媚之舉並未表現出過多的喜悅之情。因為他們深知,眼前的局麵並非僅憑口舌之爭就能得來,而是無數軍中兒郎浴血奮戰、以生命為代價所換取的成果。這些鐵血硬漢們用自己的勇氣和忠誠,扞衛了國家的尊嚴與安寧。此刻,他們的內心充滿了自豪與驕傲,同時也更加明白肩頭責任之重大。唯有繼續保持警惕,不斷提升國力,方能確保國家長治久安,永享太平盛世。
那位站在權力巔峰、俯瞰眾生的男子,其麵龐之上已然難以遏製地流露出一抹若隱若現的欣喜之意,但轉瞬間,他憑借著超乎常人的強大自控力迅速恢複如初,重新展露出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嘴角掛著淺淺的笑意,靜靜地聆聽著下方諸位臣子們滔滔不絕的讚美之詞以及歌功頌德之聲。然而,他的目光卻極為隱晦地快速掃視了一番位列於下的眾多臣工。當視線移至隊伍的最後方時,稍稍停頓了片刻,待看清那個小家夥的麵容之後,不知為何,他原本有些躁動的心緒竟莫名奇妙地舒緩了幾分。
隻見他輕輕揮動了一下手臂,一旁的楊公公立刻心領神會,趕忙從懷中掏出另一封詔書,緊接著,便用那種略帶尖銳的嗓音抑揚頓挫地誦讀起早已擬定好的詔文來。此篇詔書所著重闡述的內容,乃是關於對此次出使團隊成員們的賞賜與褒獎事宜。
大殿瞬間變得鴉雀無聲,眾人心裏清楚,歸國之後通常隻是按例給予一些賞賜罷了,所以諸位大臣對此並未過多關注。他們真正期待聽到的,乃是對於吳晴的獎賞。然而,當楊公公將整份詔書宣讀完畢,卻始終未曾提及吳晴的名號。那些膽大些的官員開始彼此交換眼色,目光交匯間傳遞出相同的疑惑:為何遲遲未聞吳晴之名?
此刻,接受封賞的眾人已然恭敬地跪伏於殿堂之中,叩頭謝恩。直至聖上示意他們起身,方才站直身子。
就在這時,隻聽得一聲高呼:“吳晴!”
刹那間,偌大的宮殿內陷入一片死寂。
緊接著,陛下緩緩開口。
吳晴聞聲來到大殿中央。
“微臣在此。”他躬身行禮道。
剛才還相互對望了幾眼的大臣們,此刻再次對視起來,他們心領神會——終於等到了,陛下針對吳晴的賞賜即將揭曉。
“京畿處的事務,務必用心處理好。”陛下坐在龍椅之上,神情肅穆,語氣沉穩而堅定地說道。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夠穿透一切迷霧,直達人心。
陛下的這句話,猶如一道驚雷劃破長空,瞬間傳遍整個朝堂。眾人皆知,這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囑托,更是對吳晴能力的高度信任和認可。它意味著吳晴將肩負起更為重要的責任,成為京畿處的關鍵人物。
還沒等吳晴來得及謝恩,陛下那充滿威嚴的聲音再度響起:“吳晴聽旨!”這四個字如同重錘一般砸落在每個人的心間,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吳晴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答道:“臣吳晴聽旨。”他的聲音清脆響亮,透露出無比的忠誠與敬意。
緊接著,陛下宣布道:“吳晴,此次你出使他國,不辱使命,成功揚我大國之威,實乃大功一件。今朕特封你為一等男爵,位列正三品。望你日後能繼續為國效力,不負朕之所托。”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說是炸了鍋,其實也隻是幾位位高權重的朝中大佬在私下裏交頭接耳,但他們臉上驚訝的表情卻難以掩飾。而其餘群臣則紛紛倒吸一口涼氣,心中暗自驚歎不已。
要知道,正三品可是極高的官階啊!在整個南國曆史上,如此快速晉升至正三品的例子可謂鳳毛麟角。更何況,吳晴的父親吳道子,身為京畿處的執掌者,也不過才是正三品而已。如今,吳晴竟然在短短時間內從一個小小的五品員外郎一躍成為三品男爵,這樣的跨越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一時間,各種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有人羨慕嫉妒恨,覺得吳晴運氣太好;有人則開始揣測陛下此舉背後的深意;還有人擔憂吳晴是否真的具備相應的能力來擔當如此重任……。
伴隨著陛下威嚴的聲音響起:“不必謝恩了。”這句話仿佛具有某種神奇的魔力,使得在場的諸位臣子們可以稍微的放鬆放鬆。緊接著,楊公公那獨特且尖銳刺耳的嗓音傳來:“有事起奏,無事退朝!”聽到這話,眾多大臣們趕忙向聖上請安行禮之後,方才井然有序地朝著殿外緩緩退去。
就在他們剛剛邁出殿門的時候,無論是那些熟悉吳晴的還是對其並不了解之人,皆不約而同地上前與他寒暄問候起來。這些人嘴裏不停地念叨著“小吳大人”、“小吳爵爺”之類的稱呼,一時間令吳晴應接不暇,有些手忙腳亂。
幸運的是,就在吳晴感到焦頭爛額之際,吳道子及時趕到了現場。看到吳道子出現,周圍的人群立刻自動讓出了一條通道。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吳道子僅僅是神色淡然地對吳晴說了一句:“我在家裏等你。”說完,便轉身離去,留下吳晴獨自留在原地,望著他遠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就在此時,那些方才剛剛散去的官員們,猶如受到某種神秘力量的牽引一般,再度迅速地聚集到了一起。他們臉上堆滿笑容,熱情地相互打著招呼。要知道,這些原本官階低微、品級不高的官員,如果不是像今天這樣盛大的朝會,平日裏根本沒有多少機會能夠親眼目睹聖上的龍顏。而在這群人中,尤以太子和四皇子兩派的人占多數。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那兩位尚書曾經的部下,由於擔心自己會受到牽連,所以此刻都拚命向吳晴表示友好。
說時遲那時快,第二個前來解救吳晴於困境之中的人竟然是楊公公。隻見楊公公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獨特而略帶沙啞的嗓音,輕輕地咳嗽了兩聲。當眾人終於看清楚來人正是楊公公之時,剛才還緊緊圍繞著吳晴的一眾官員,這才開始慢慢地四散開來。
等到人群完全散去之後,楊公公這才壓低聲音對吳晴說道:“小吳大人啊,陛下特意吩咐老奴過來送送您。”聽到這話,吳晴連連說道:“豈敢勞動公公大駕!”與此同時,他的手如同變戲法般從袖口中抽出一張麵額高達五百兩的銀票,然後趁著旁人不注意,極其自然且不著痕跡地將其塞到了楊公公的手中。
楊公公滿臉惶恐之色,連連擺手推辭道:“哎呀呀!小吳大人您可真是折煞老奴了!如今您貴為正三品男爵,更是京畿處同知,就算給老奴一百個膽子,老奴也萬萬不敢收受您的錢財啊!”
然而,吳晴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隻見他手腕輕輕一抖,那張銀票便如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般,徑直飛入了楊公公的衣袖之中。隨後,他迅速伸出右手,緊緊按住了楊公公的手臂。
見到吳晴如此堅持,楊公公心知再拒絕下去恐怕會惹惱對方,於是不再推脫,反而恭恭敬敬地向吳晴行了一禮,說道:“既然小吳大人一片好意,那老奴就卻之不恭了。請小吳大人放心,日後老奴定會盡心盡力。”言罷,楊公公轉過身去,緩緩推動著吳晴的輪椅,朝著宮門方向穩步前行。
有楊公公在旁陪伴並推動輪椅,確實帶來了不少便利之處——沿途再也沒有人敢前來打擾吳晴。想必陛下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特意派遣楊公公前來相送。對於吳晴而言,花費這區區五百兩銀子便能換來片刻安寧,實在是物超所值。
就在與楊公公閑聊之際,吳晴不經意間得知,在自己離宮外出的這段日子裏,陛下竟然常常掛念起自己。正當他想要進一步詢問詳情時,忽然察覺到楊公公的步伐逐漸放緩下來。他心生疑惑,定睛向前望去,隻見一名身影靜靜地佇立在前方,似乎正在等待著他的到來……
前方等待著他的人,乃是整個南國官場上權勢滔天、位列三甲之人——南國宰相,亦是他的授業恩師,莫若的生父,赫赫有名的莫名莫大人!
待得距離漸近,吳晴趕忙躬身施禮,口中尊稱道:“學生拜見老師。”與此同時,一旁的楊公公也趕忙行禮拜見,並言道:“老奴參見宰相大人。”
莫名隨意地擺了擺手,示意楊公公退下。然而,楊公公似乎略有遲疑,依舊恭謹地回應道:“陛下吩咐奴才護送小吳大人出宮。”
莫名麵色平靜如水,緩聲道:“出宮之路,本官自是知曉。”言罷,那楊公公似還有話欲說,但在莫名淩厲的目光掃視之下,隻得硬生生咽下到嘴邊的話語,轉而向吳晴說道:“小吳大人,老奴稍候會前往您府上宣讀聖旨。”語畢,便悄然無聲地退至一旁。
起初,吳晴本欲自行推動輪椅前行,豈料莫名竟直接伸手握住了輪椅把手,緩緩推動起來。吳晴見狀,急忙開口道:“這如何使得……”可話未說完,就被莫名輕輕按住肩膀製止。隨後,莫名像是陷入回憶一般,自顧自地感慨道:“一晃都這麽多年過去了……”
莫名的這聲感歎,卻讓吳晴不知道怎麽接話,這麽多年的意思有很多,他老了,莫若也去北國多年,吳晴如今也步入了官場。一時間吳晴不知道回答些什麽。
“老師,對不起。”
吳晴的這聲對不起,說的相當誠懇。當年若不是吳晴,莫若也不會去了遙遠的北國。
莫名沒有接過吳晴的話,而是說道:“我當時剛調入京中,第一次參加朝會,散朝時就是從這裏走,我清楚的記得,那時候這個樹,才與牆一般高。這牆也比現在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