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釋義】
“上善”指高層次的善。水之善在激活萬物而不與萬物爭高位。眾人所惡者,低位也。但萬物之根就在下。水甘居下而滋潤萬物,故稱其為“上善”。人的居位、心態、與交、言語、為政、處事、行動都要選擇合適的地點、時間、態度、方式和對象。總的原則是,模仿水,隻激活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存,故而不受指摘。
【啟示】
學習水的態度,模仿水而悟道。不與外物外人相爭,與自己爭。使他們獲益而不是與他們相爭。
【致用】
“不爭”並非真的不爭,而是不與“萬物”、“眾人”相爭。對有利於“萬物”、“眾人”的事一定要爭。如何爭?與自己爭,怕自己達不到“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利“萬物”、“眾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釋義】
“上善”指高層次的善。水之善在激活萬物而不與萬物爭高位。眾人所惡者,低位也。但萬物之根就在下。水甘居下而滋潤萬物,故稱其為“上善”。人的居位、心態、與交、言語、為政、處事、行動都要選擇合適的地點、時間、態度、方式和對象。總的原則是,模仿水,隻激活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存,故而不受指摘。
【啟示】
學習水的態度,模仿水而悟道。不與外物外人相爭,與自己爭。使他們獲益而不是與他們相爭。
【致用】
“不爭”並非真的不爭,而是不與“萬物”、“眾人”相爭。對有利於“萬物”、“眾人”的事一定要爭。如何爭?與自己爭,怕自己達不到“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利“萬物”、“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