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道廢,有人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釋義】


    “大道”就是人們按其秉性,幹自然應幹之事。統治者讓臣民偏離秉性,幹超出自然之事,就破壞了“道”。破壞了“道”,民眾生活出現混亂,所以倡導人與人之間以仁義相處。偏離“道”後出現混亂,為解決混亂問題而使用智慧,但這種智慧隻是為應付混亂而出,不是為回歸“道”,不能如實地反映“道”,故稱其“大偽”。親族內自然和睦的情感遭到破壞,隻好用“孝慈”來補救。國家的良性循環局麵被破壞,隻好鼓勵人們做“忠臣”。老子的意思是“人義”(即仁義)、“智慧”、“孝慈”、“忠臣”如果不是建立在“大道”的基礎上,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局麵更加混亂。


    【啟示】


    評為有利的方法如果應用在不合適的時機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濫用仁義同樣會招來災禍。方法要運用得當才是好方法。


    【致用】


    為擺脫貧窮,亂砍濫伐;亂砍濫伐,反而更加貧窮。在工作遇到困境時,不是不能用“仁義”、“智慧”、“孝慈”、“忠臣”。但如果不能正確運用,就像為擺脫貧窮而亂砍濫伐一樣,越用越壞。如何正確運用?比如服食鴉片是為了止痛,但患者一定要記住,止痛而已。有人卻在止痛的同時,享受起鴉片刺激帶來的感官愉悅。即使疼痛已經消失,也不願放棄這種感官享受,最後成為自己戕害自己的癮君子。領導者為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有時需要使用“仁義”、“智慧”、“孝慈”、“忠臣”。使用時可能會得到上級領導和下麵群眾的讚譽,並隨之得到一些利益。於是有的領導者往往陶醉於此,陷溺於此,拘執於此。忘記了“仁義”、“智慧”、“孝慈”、“忠臣”是為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而使用,不是用來沽名釣譽的。結果使“仁義”、“智慧”、“孝慈”、“忠臣”變成了個人沽名釣譽、禍害民眾的手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德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震並收藏道德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