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同於德者,德德之;同於失者,道失之。


    信不足,有不信。


    【釋義】


    本章旨在說明什麽是真正的“自然”。真正的“自然”很少能被直接說出。急風刮不了一個早晨,急雨下不了一整天。急風急雨從何而來?天地。人隻是天地中一物,天地尚不能長久,何況人呢!那種天地之自然隻是可以看得見、摸得到的具體的自然,非是“道”的自然,故其不能長久。“道”本身的“自然”才能夠長久。“道”的自然就是從事於什麽事情就按照那個事情自身的固有規律去做,使對方與我和樂相處。比如:從事於道層次的工作,道能為我所得;從事於德層次的工作,德能為我所得;從事於淘汰性的工作(“失”),就與淘汰性工作的規律相一致,按它的路徑行走。你對對方不夠真,對方對你也不會真。


    【啟示】


    就像人類利用自然資源一樣,亂砍濫伐,換來的是大自然的報複,遵循生態係統的循環規律,大自然就能很好地為我們所用。抓住事物本質,我們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致用】


    隻有正確地理解老子哲學中“自然”的真實含義,才能真正地因順“自然”。真正的“自然”不是具體事物本身,而是對每一事物本性的順應。順應事物本性,才能對萬物有親和力。順應事物本性,並不妨礙人類的自我實現。人類可以用順應同化的方式,在不破壞事物本性的前提下因勢而利導之,達到自己的目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德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震並收藏道德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