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嘲之。不呋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進道若退,


    夷道若類,


    上德若穀,


    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質真若渝,


    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善。


    【釋義】


    上等身份的士(生活在上層,不了解基層情況)聽說了“道”,以為簡單,趕緊推行,務求立即成功;中等身份的士聽說了“道”(因其對上層下層都是一知半解),對“道”的認識模糊不清,不知所措;下等身份的士聽說了“道”不由得哈哈大笑(因為下等身份的士發現,“道”就是通過平凡之事來表現,沒有什麽神奇的)。不哈哈大笑說明沒有弄清楚“道”,也就不能行“道”。所以老話說過:明亮的“道”就體現在暗昧之中;前進的“道”就體現在曲折的運動中;平坦的“道”就體現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中;完滿的“德”就體現在有缺失的“德”中;白亮之色就體現在濁雜之色中;廣大的“德”就體現在每一個有局限性的“德”中;剛健的“德”就體現在每一個舒緩的“德”中;純真之質就體現在有雜質的事物中;棱角就體現在圓滾的表現形式中;絕對優秀的器物隻能經過長期打造,一步步去追求。巨大的聲音靠寂靜才能襯托出;最大的物象是超出一切有形之物的無形;“道”隱藏在萬物之中,因其所隱之物的名稱為名稱,其自身無名。隻有“道”善於激活萬物(“貸”,激活也),才能成功。


    【啟示】


    “道”是需要載體來體現出來的,而這些載體往往是我們經常忽略的小事、小人物。“道”隻是激活萬物的潛質,而不是代替他們做事。


    【致用】


    為“道”者須注意:第一,無限通過有限表現出來。“道”不能單獨存在,隻能載於萬物之中。所以,為“道”者切忌鄙薄具體事、小事、小人物。在它們當中體會出的“道”才是真切的“道”。第二,為“道”者要有激活萬物的意識,而不能有代替萬物運行的意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德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震並收藏道德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