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厄運隻找苦命人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作者:宅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下壩村的水田多半集中在一處,所以,當她領著四個拎著鐮刀的大漢,雄赳赳氣昂昂得出現在田埂上時,立馬招來了眾人的注視。
有些相熟的婦人遠遠打過招呼後,就揚著嗓子大聲道:“三娘,眼見著你家是發達了,這秋收,都雇上人了喲!”
“嗐,怪我不中用,年紀大了,這身子骨三病兩痛的,今年秋收實在扛不住了,再舍不得,也不能省下這個錢咯,不然,回頭去醫館,費的錢更多呢!”
那婦人聽罷,遠遠瞧著鄭晴琅的好臉色,實在不像是身體不好的樣子,不過,並沒有深究,隨口應了一句後,便埋頭幹活了。
沿途也有人問勞力價格的,鄭晴琅也沒瞞著,將日薪和包兩餐的待遇都說得一清二楚,還很熱心得表示,若是對方也想雇短工,她可以幫忙介紹。
一路走,一路聊,竟是比平常多費了一倍的時間,才走到自家的田地上。
那裏,隻剩下薛滿山和綠萍兩人在苦苦奮鬥。
至於秦氏,經過昨天突然的高強度勞動後,這會兒正全身酸痛,被鄭晴琅勒令在家休息了,不讓她再碰一下鐮刀。
不消她多說什麽,四個人確定目標田地後,便迅速淌下田,手起刀落,一茬茬稻穀應聲截斷。
鄭晴琅眼見她家這秋收的效率哢哢往上,隻覺得通體舒暢,再動起鐮刀來,竟覺得手比昨天順了。
忙碌的時間,總是流逝得比較快。
趙大榮四個在鄭晴琅家裏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後,隻歇到兩點多,日頭還高高曬著的時候,就不顧她的勸阻,執意下田幹活了。
鄭晴琅勸不過,隻好給他們又灌了足足的涼茶,還另外備了糖鹽水和饅頭,讓他們可以隨時補充能量。
下午的時候,她和綠萍就不再過去田裏了,五個壯漢,足夠把田裏剩餘的活計幹完。
“留守”家裏的秦氏,一聽她不下田了,很是高興,再次拉著她研究給孩子們做的衣裳。
她是會刺繡的,早年時,日間種田理家,夜間刺繡貼補家用,生生把眼睛給熬壞了,如今看東西總覺得不夠清晰,所以五爺不太樂意她動針線。
她原本也覺得這輩子做夠了針線,沒成想到薛家後,見到鄭晴琅婆媳倆搗鼓出來的帶立體圖案的書包,頓時有了“創作”欲望,所以這些天沒少給家裏孩子的新舊衣裳添加繡樣,把薛子俊三個小的臭美得,天天出去顯擺。
鄭晴琅在現代雖不是時尚界的,但也見識過各種各樣的設計,所以,常常能給她帶去某些靈感和提示,因此,秦氏特別樂意跟著她討論這些事情。
好多次,秦氏都感慨,“可惜你不懂針線活,不然,加上你這腦子,怕是可以成為一代宗師了。”
鄭晴琅可不敢應承這話,她就是一個鹹魚,隻想好好掙錢養家,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宗不宗師的,她都不願意沾染,能夠稱得上宗師的,哪裏是那麽容易當的呀,她有自知之明。
扯遠了,且說她正和秦氏樂嗬嗬得討論著針線,水生叔的媳婦田氏突然造訪,身後還跟著一個約莫十幾二十歲的麵生姑娘。
“田大姐,你怎麽有空過來呀?家裏的田收好了?”鄭晴琅起身問道。
田氏讓出身後的姑娘,將她推到前頭,說道,“這姑娘半道上截住我,說是你娘家哥哥的大孫女,我瞧她確實長得跟你有幾分相似,也不像個壞人,便幫著帶過來了。家裏的田還沒收好,我這是回家拿涼茶去的,就不多留了,你們忙哈。”
說完,她拎著籃子,自顧自得出去了。
鄭晴琅目送她離開後,才轉身麵對這個陌生的少女。
仔細瞧,確實有幾分像原身少女的時候,再認真回憶一下,原身是沒見過她的,因為兩邊斷親的時候,這個大侄孫女還沒出生呢。
審視了她一圈後,她用不冷不熱的平淡語氣問道,“你真是我大侄孫女?我都同那邊斷親幾十年了,你難道不知道嗎?”
那少女見問,突然撲通一聲跪下了,帶著哭腔喊道,“求三姑奶奶救救我吧,我爺爺要送我去死……”
“什麽?”鄭晴琅滿臉驚愕問道,接下來,就聽到了一樁令人拳頭生硬的惡事。
少女確實是原身的大侄孫女,生在“重男輕女”的鄭家,依舊是沒有名字,隻根據序齒,人喚作大丫。
鄭大丫同原身鄭三娘一樣,從幼年到少女時期,充滿了嫌棄、打罵和沒有盡頭的勞作。
更不幸的是,她沒有鄭三娘那麽好運,可以通過嫁得良人改變人生。
十六歲的時候,鄭家為了高額彩禮,將她定給了附近一家土財主的二兒子當媳婦。乍聽起來,這親事似乎沒那麽差,至少她嫁過去,下半輩子可以衣食無憂了。
但是,若真是那麽簡單的好事,哪裏輪得到鄭家。那土財主的二兒子是個病秧子,眼看著要活不下去了,急需一個兒媳進門衝喜,這才挑上了鄭家的大孫女。
不巧,鄭大丫過門前一晚,那二兒子的病情直轉而下,連夜一命嗚呼了。
那土財主悲痛之餘,把火撒在了她身上,說她命硬,克死了自己的兒子,又是要退親退彩禮,又是要讓她給自己兒子賠命。
鄭家那些長輩是要錢不要孫女的,揚言婚事已定,是必定要過門的,彩禮更不會退半分。
最後,兩家鬧騰了一個月,請了兩族耆老做見證,總算將此事議定了。
原本,鄭家主張彩禮不退,孫女鄭大丫仍舊嫁過去守寡,也可以博個好名聲,日後或可得個貞節牌坊。
但是那土財主一則嫌大丫礙眼,二則平時是個吝嗇性子,不願費那份閑錢養這口子人。
因此,商談到最後,彩禮退一半,孫女仍歸鄭家,日後嫁娶,均不與土財主家相幹。
到這裏,大家可能會覺得鄭大丫不用嫁過去那邊守活寡,也算好事一樁。
豈不料,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隻找苦命人。
鄭大丫為此得了個克夫的名聲,之後的親事便不那麽好談了。好不容易等到兩年過去了,大家的議論聲淡了,鄭家又重新給找了一門親事。
有些相熟的婦人遠遠打過招呼後,就揚著嗓子大聲道:“三娘,眼見著你家是發達了,這秋收,都雇上人了喲!”
“嗐,怪我不中用,年紀大了,這身子骨三病兩痛的,今年秋收實在扛不住了,再舍不得,也不能省下這個錢咯,不然,回頭去醫館,費的錢更多呢!”
那婦人聽罷,遠遠瞧著鄭晴琅的好臉色,實在不像是身體不好的樣子,不過,並沒有深究,隨口應了一句後,便埋頭幹活了。
沿途也有人問勞力價格的,鄭晴琅也沒瞞著,將日薪和包兩餐的待遇都說得一清二楚,還很熱心得表示,若是對方也想雇短工,她可以幫忙介紹。
一路走,一路聊,竟是比平常多費了一倍的時間,才走到自家的田地上。
那裏,隻剩下薛滿山和綠萍兩人在苦苦奮鬥。
至於秦氏,經過昨天突然的高強度勞動後,這會兒正全身酸痛,被鄭晴琅勒令在家休息了,不讓她再碰一下鐮刀。
不消她多說什麽,四個人確定目標田地後,便迅速淌下田,手起刀落,一茬茬稻穀應聲截斷。
鄭晴琅眼見她家這秋收的效率哢哢往上,隻覺得通體舒暢,再動起鐮刀來,竟覺得手比昨天順了。
忙碌的時間,總是流逝得比較快。
趙大榮四個在鄭晴琅家裏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後,隻歇到兩點多,日頭還高高曬著的時候,就不顧她的勸阻,執意下田幹活了。
鄭晴琅勸不過,隻好給他們又灌了足足的涼茶,還另外備了糖鹽水和饅頭,讓他們可以隨時補充能量。
下午的時候,她和綠萍就不再過去田裏了,五個壯漢,足夠把田裏剩餘的活計幹完。
“留守”家裏的秦氏,一聽她不下田了,很是高興,再次拉著她研究給孩子們做的衣裳。
她是會刺繡的,早年時,日間種田理家,夜間刺繡貼補家用,生生把眼睛給熬壞了,如今看東西總覺得不夠清晰,所以五爺不太樂意她動針線。
她原本也覺得這輩子做夠了針線,沒成想到薛家後,見到鄭晴琅婆媳倆搗鼓出來的帶立體圖案的書包,頓時有了“創作”欲望,所以這些天沒少給家裏孩子的新舊衣裳添加繡樣,把薛子俊三個小的臭美得,天天出去顯擺。
鄭晴琅在現代雖不是時尚界的,但也見識過各種各樣的設計,所以,常常能給她帶去某些靈感和提示,因此,秦氏特別樂意跟著她討論這些事情。
好多次,秦氏都感慨,“可惜你不懂針線活,不然,加上你這腦子,怕是可以成為一代宗師了。”
鄭晴琅可不敢應承這話,她就是一個鹹魚,隻想好好掙錢養家,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宗不宗師的,她都不願意沾染,能夠稱得上宗師的,哪裏是那麽容易當的呀,她有自知之明。
扯遠了,且說她正和秦氏樂嗬嗬得討論著針線,水生叔的媳婦田氏突然造訪,身後還跟著一個約莫十幾二十歲的麵生姑娘。
“田大姐,你怎麽有空過來呀?家裏的田收好了?”鄭晴琅起身問道。
田氏讓出身後的姑娘,將她推到前頭,說道,“這姑娘半道上截住我,說是你娘家哥哥的大孫女,我瞧她確實長得跟你有幾分相似,也不像個壞人,便幫著帶過來了。家裏的田還沒收好,我這是回家拿涼茶去的,就不多留了,你們忙哈。”
說完,她拎著籃子,自顧自得出去了。
鄭晴琅目送她離開後,才轉身麵對這個陌生的少女。
仔細瞧,確實有幾分像原身少女的時候,再認真回憶一下,原身是沒見過她的,因為兩邊斷親的時候,這個大侄孫女還沒出生呢。
審視了她一圈後,她用不冷不熱的平淡語氣問道,“你真是我大侄孫女?我都同那邊斷親幾十年了,你難道不知道嗎?”
那少女見問,突然撲通一聲跪下了,帶著哭腔喊道,“求三姑奶奶救救我吧,我爺爺要送我去死……”
“什麽?”鄭晴琅滿臉驚愕問道,接下來,就聽到了一樁令人拳頭生硬的惡事。
少女確實是原身的大侄孫女,生在“重男輕女”的鄭家,依舊是沒有名字,隻根據序齒,人喚作大丫。
鄭大丫同原身鄭三娘一樣,從幼年到少女時期,充滿了嫌棄、打罵和沒有盡頭的勞作。
更不幸的是,她沒有鄭三娘那麽好運,可以通過嫁得良人改變人生。
十六歲的時候,鄭家為了高額彩禮,將她定給了附近一家土財主的二兒子當媳婦。乍聽起來,這親事似乎沒那麽差,至少她嫁過去,下半輩子可以衣食無憂了。
但是,若真是那麽簡單的好事,哪裏輪得到鄭家。那土財主的二兒子是個病秧子,眼看著要活不下去了,急需一個兒媳進門衝喜,這才挑上了鄭家的大孫女。
不巧,鄭大丫過門前一晚,那二兒子的病情直轉而下,連夜一命嗚呼了。
那土財主悲痛之餘,把火撒在了她身上,說她命硬,克死了自己的兒子,又是要退親退彩禮,又是要讓她給自己兒子賠命。
鄭家那些長輩是要錢不要孫女的,揚言婚事已定,是必定要過門的,彩禮更不會退半分。
最後,兩家鬧騰了一個月,請了兩族耆老做見證,總算將此事議定了。
原本,鄭家主張彩禮不退,孫女鄭大丫仍舊嫁過去守寡,也可以博個好名聲,日後或可得個貞節牌坊。
但是那土財主一則嫌大丫礙眼,二則平時是個吝嗇性子,不願費那份閑錢養這口子人。
因此,商談到最後,彩禮退一半,孫女仍歸鄭家,日後嫁娶,均不與土財主家相幹。
到這裏,大家可能會覺得鄭大丫不用嫁過去那邊守活寡,也算好事一樁。
豈不料,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隻找苦命人。
鄭大丫為此得了個克夫的名聲,之後的親事便不那麽好談了。好不容易等到兩年過去了,大家的議論聲淡了,鄭家又重新給找了一門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