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如何雨口奪糧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作者:宅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外麵的雨似乎小了點,但沒有如人們期望那樣停下,而是一直淅淅瀝瀝得下了一整夜。
雨夜是最好入眠的,但這一夜,下壩村的大多數村民都睡不好,包括鄭晴琅在內。
她一早醒來後,第一時間支起耳朵聽外頭的動靜,似乎沒有雨了,心下一喜,連忙起身披上衣服來到廊下察看。
結果,一出門便大失所望了。
天空雖隻是飄著毛毛雨,但卻不是準備喊停的樣子,反倒像是在蓄力,準備接著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暴雨。
那黑壓壓的、找不到太陽蹤跡的天空,讓人誤以為還在夜晚,一點放晴的跡象都沒有。
看著眼前的場景,她不禁長歎了一口氣。
等來到堂屋,第一眼便是堆在角落的一千多斤稻穀,她心裏更加焦躁了,眉頭聳成了川字型。
這稻穀剛收下來,含水量很足,若是不盡快晾曬的話,在這種陰雨天氣,很容易發芽發黴的。
而這裏正常的晾曬手段就是將稻穀拿到室外,借助太陽和風自然幹燥,眼下顯然是不可能的。
她開始強迫自己回憶現代那些有關糧食烘幹的經曆、新聞或無意間刷到的科普視頻等等。
印象中,老家秋收時也曾遇過連續陰雨天氣,但那是在各種農事都可能實現機械化的現代,自有專門的糧食烘幹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還記得,當時她曾問奶奶,家裏自己有柴火灶,將糧食架在鐵鍋上烤幹了不就行了,何必花那個錢去烘幹呢。
奶奶是怎麽答來著,好像是說,稻穀幹燥時遇到太高溫度會“爆腰”。
所謂“爆腰\"是指稻穀幹燥後或冷卻後,顆粒表麵產生裂紋,這樣直接影響稻穀碾米時的碎米率,從而影響稻穀的出米率。
但是,擱古代這裏的話,碎米也是米,即便交不了稅,也可以留著自用,隻要不發生發芽、黴變等情況,其餘情況還不算糟糕……
同樣醒來的秦氏,走過來堂屋,見到鄭晴琅呆呆得站在那堆稻穀前,有些不明所以,問道:“你幹嘛呢?”
鄭晴琅被她驚醒,嗔怪道,“你走路沒聲的,突然在我耳邊說話,嚇死個人了!”
秦氏笑了笑,見她沒真的被嚇壞,又問了一句,“所以說,你這一大清早,不洗漱不穿好衣裳,像個女鬼一樣披頭散發站在這裏幹嘛?”
鄭晴琅回以一抹苦笑,“我在瞅這堆穀粒要怎麽辦呢!這麽堆著,這種天氣,再過一兩天就得發芽了。”
秦氏臉上的笑意淡了,同樣望向那堆稻穀,想著有什麽好法子。
於是,鄭大丫從薛曉春、薛曉夏兩人的房間出來時,就看到兩個長輩像兩個木樁子杵在稻穀堆前。
她望了一眼天空,大概猜到她們在想什麽,自己卻也同樣沒什麽法子,隻向兩人道了句早安,然後默默熬起了粥。
昨天幫忙做晚餐時,她已經摸熟了薛家的廚房情況,找到糧桶煮個粥是很順手的事。
她的動靜總算吸引了兩個長輩的注意,兩人並沒有多說什麽,秦氏過去幫忙,鄭晴琅自回房間洗漱梳頭。
等到她再出來時,堂屋多了個馬寶珠,她隨口問道,“滿山還沒醒嗎?”
馬寶珠答道,“一大早見雨不大,就扛著鋤頭跑出去了,說要去棉花田看看。”
鄭晴琅這才想起她家還有五畝棉花田,這個時候正是開花結鈴的關鍵時刻,也不知道昨天那場暴雨又會打落多少花,對棉花的產量有多大的影響?
閑聊了一會兒,其餘人也陸續醒來了,粥也煮好了,大家便圍坐在八仙桌前,有些索然無味得吃著早飯,時不時望向堂屋門口。
沒一會兒,下半身都是泥水的薛滿山出現,他沒有直接進屋,而是讓人給他送去半桶水,就地清洗,同時給大家解惑。
“旱地那邊地勢高,情況還好,隻是有些積水,我將每一條溝都挖深了些,連接外頭的口子也開大些,隻要不是像昨天那樣的大雨,應該能應付過去,不會水浸。”
說完自家棉花田的情況,他又接著說,“經過村長水田的時候,趙大榮他們已經開幹了,我想著,若是家裏頭沒事,我等下就過去幫忙。”
鄭晴琅自然樂意兒子幫村長的,但是,她家現在也“自身難保”呢,指了指自家那堆稻穀,說道,“你去幫忙前,先給我做個手搖風扇出來,這些稻穀不能幹放著,否則回頭不知道多少發芽了。”
薛滿山洗腳的動作頓了頓,望向娘親一頭霧水問道,“手搖風扇是什麽?”
鄭晴琅想了想,問道,“村長家那個扇車你見過的吧,娘想讓你隻做出中間那塊扇輪,你能不能做出來?”
薛滿山打小對這些農具感興趣,村長家的扇車他不知道摸過多少遍了,別說單獨那塊扇輪,真要琢磨,說不定整架扇車都能複刻出來。
隻是,他還是有些沒反應過來。
“扇車當然見過,就是娘你說的單獨做扇輪那塊,要做成什麽樣的,我有些不明白。”
鄭晴琅想了想,回了句“你等等”,然後忙跑回自己屋裏,從其中一個木箱子裏扒拉出之前嶽輕娥送的紙張,回到堂屋,又隨手從灶膛裏扒拉出一根木炭,晾涼後便開始給二兒子解說什麽叫做手搖風扇。
其他人也都圍在一起,看著她在紙上寫寫畫畫。
薛滿山聽是聽懂了,但又有了新的疑惑,忙問道,“娘,做這個東西幹什麽,如今天氣也不熱啊。”
鄭晴琅白了兒子一眼,答道,“這種時候做這個還能幹什麽?自然是風幹稻穀呀。”
見薛滿山依舊不明白,她又補充道,“你想想,咱們以往烘幹稻穀都是在室外曬場,有風有太陽,如今陰雨天氣,自然是不能照往常了。娘想著竟然沒有太陽,有風也不錯,至少這麽陰幹著,應該能扛到陰雨天過後吧。”
其實,她的靈感來源是在現代,她曾見過一個老鄉在陰雨天氣拿電風扇陰幹稻穀,這才有了讓兒子做手搖風扇的念頭。
雖然手搖風扇沒有電風扇那麽方便,但總比單獨拿塊板子扇來得省力吧,所以,這個功夫真得費一費。
薛滿山不確定這法子行不行得通,但是他娘都說了試一試,那總比幹等著看穀粒發芽發黴的好,於是,咕嚕咕嚕喝完粥後,一抹嘴巴,就開始行動起來。
家裏的木料是現成的,人手也是現成了,一聽說薛滿山要嚐試做手搖風扇,都過來當小助手。
薛滿山主要負責量尺寸和裁木塊,其餘人幫忙打磨,特別是各個部件拚接的位置,他們都用心打磨得十分光滑,隻為減少使用時的阻力。
好在,他們要做的也不是多精細的風扇,前後不過一個半時辰的時間,一台笨重的大風扇便應運而生了。
若是仔細看,那些方形的扇葉還帶著不少木刺,顯得十分粗糙。
但是,沒有一個人嫌棄它,隻見薛滿山第一次嚐試將它搖動起來,帶起一陣陣微風時,在場的眾人都忍不住歡呼雀躍起來。
雨夜是最好入眠的,但這一夜,下壩村的大多數村民都睡不好,包括鄭晴琅在內。
她一早醒來後,第一時間支起耳朵聽外頭的動靜,似乎沒有雨了,心下一喜,連忙起身披上衣服來到廊下察看。
結果,一出門便大失所望了。
天空雖隻是飄著毛毛雨,但卻不是準備喊停的樣子,反倒像是在蓄力,準備接著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暴雨。
那黑壓壓的、找不到太陽蹤跡的天空,讓人誤以為還在夜晚,一點放晴的跡象都沒有。
看著眼前的場景,她不禁長歎了一口氣。
等來到堂屋,第一眼便是堆在角落的一千多斤稻穀,她心裏更加焦躁了,眉頭聳成了川字型。
這稻穀剛收下來,含水量很足,若是不盡快晾曬的話,在這種陰雨天氣,很容易發芽發黴的。
而這裏正常的晾曬手段就是將稻穀拿到室外,借助太陽和風自然幹燥,眼下顯然是不可能的。
她開始強迫自己回憶現代那些有關糧食烘幹的經曆、新聞或無意間刷到的科普視頻等等。
印象中,老家秋收時也曾遇過連續陰雨天氣,但那是在各種農事都可能實現機械化的現代,自有專門的糧食烘幹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還記得,當時她曾問奶奶,家裏自己有柴火灶,將糧食架在鐵鍋上烤幹了不就行了,何必花那個錢去烘幹呢。
奶奶是怎麽答來著,好像是說,稻穀幹燥時遇到太高溫度會“爆腰”。
所謂“爆腰\"是指稻穀幹燥後或冷卻後,顆粒表麵產生裂紋,這樣直接影響稻穀碾米時的碎米率,從而影響稻穀的出米率。
但是,擱古代這裏的話,碎米也是米,即便交不了稅,也可以留著自用,隻要不發生發芽、黴變等情況,其餘情況還不算糟糕……
同樣醒來的秦氏,走過來堂屋,見到鄭晴琅呆呆得站在那堆稻穀前,有些不明所以,問道:“你幹嘛呢?”
鄭晴琅被她驚醒,嗔怪道,“你走路沒聲的,突然在我耳邊說話,嚇死個人了!”
秦氏笑了笑,見她沒真的被嚇壞,又問了一句,“所以說,你這一大清早,不洗漱不穿好衣裳,像個女鬼一樣披頭散發站在這裏幹嘛?”
鄭晴琅回以一抹苦笑,“我在瞅這堆穀粒要怎麽辦呢!這麽堆著,這種天氣,再過一兩天就得發芽了。”
秦氏臉上的笑意淡了,同樣望向那堆稻穀,想著有什麽好法子。
於是,鄭大丫從薛曉春、薛曉夏兩人的房間出來時,就看到兩個長輩像兩個木樁子杵在稻穀堆前。
她望了一眼天空,大概猜到她們在想什麽,自己卻也同樣沒什麽法子,隻向兩人道了句早安,然後默默熬起了粥。
昨天幫忙做晚餐時,她已經摸熟了薛家的廚房情況,找到糧桶煮個粥是很順手的事。
她的動靜總算吸引了兩個長輩的注意,兩人並沒有多說什麽,秦氏過去幫忙,鄭晴琅自回房間洗漱梳頭。
等到她再出來時,堂屋多了個馬寶珠,她隨口問道,“滿山還沒醒嗎?”
馬寶珠答道,“一大早見雨不大,就扛著鋤頭跑出去了,說要去棉花田看看。”
鄭晴琅這才想起她家還有五畝棉花田,這個時候正是開花結鈴的關鍵時刻,也不知道昨天那場暴雨又會打落多少花,對棉花的產量有多大的影響?
閑聊了一會兒,其餘人也陸續醒來了,粥也煮好了,大家便圍坐在八仙桌前,有些索然無味得吃著早飯,時不時望向堂屋門口。
沒一會兒,下半身都是泥水的薛滿山出現,他沒有直接進屋,而是讓人給他送去半桶水,就地清洗,同時給大家解惑。
“旱地那邊地勢高,情況還好,隻是有些積水,我將每一條溝都挖深了些,連接外頭的口子也開大些,隻要不是像昨天那樣的大雨,應該能應付過去,不會水浸。”
說完自家棉花田的情況,他又接著說,“經過村長水田的時候,趙大榮他們已經開幹了,我想著,若是家裏頭沒事,我等下就過去幫忙。”
鄭晴琅自然樂意兒子幫村長的,但是,她家現在也“自身難保”呢,指了指自家那堆稻穀,說道,“你去幫忙前,先給我做個手搖風扇出來,這些稻穀不能幹放著,否則回頭不知道多少發芽了。”
薛滿山洗腳的動作頓了頓,望向娘親一頭霧水問道,“手搖風扇是什麽?”
鄭晴琅想了想,問道,“村長家那個扇車你見過的吧,娘想讓你隻做出中間那塊扇輪,你能不能做出來?”
薛滿山打小對這些農具感興趣,村長家的扇車他不知道摸過多少遍了,別說單獨那塊扇輪,真要琢磨,說不定整架扇車都能複刻出來。
隻是,他還是有些沒反應過來。
“扇車當然見過,就是娘你說的單獨做扇輪那塊,要做成什麽樣的,我有些不明白。”
鄭晴琅想了想,回了句“你等等”,然後忙跑回自己屋裏,從其中一個木箱子裏扒拉出之前嶽輕娥送的紙張,回到堂屋,又隨手從灶膛裏扒拉出一根木炭,晾涼後便開始給二兒子解說什麽叫做手搖風扇。
其他人也都圍在一起,看著她在紙上寫寫畫畫。
薛滿山聽是聽懂了,但又有了新的疑惑,忙問道,“娘,做這個東西幹什麽,如今天氣也不熱啊。”
鄭晴琅白了兒子一眼,答道,“這種時候做這個還能幹什麽?自然是風幹稻穀呀。”
見薛滿山依舊不明白,她又補充道,“你想想,咱們以往烘幹稻穀都是在室外曬場,有風有太陽,如今陰雨天氣,自然是不能照往常了。娘想著竟然沒有太陽,有風也不錯,至少這麽陰幹著,應該能扛到陰雨天過後吧。”
其實,她的靈感來源是在現代,她曾見過一個老鄉在陰雨天氣拿電風扇陰幹稻穀,這才有了讓兒子做手搖風扇的念頭。
雖然手搖風扇沒有電風扇那麽方便,但總比單獨拿塊板子扇來得省力吧,所以,這個功夫真得費一費。
薛滿山不確定這法子行不行得通,但是他娘都說了試一試,那總比幹等著看穀粒發芽發黴的好,於是,咕嚕咕嚕喝完粥後,一抹嘴巴,就開始行動起來。
家裏的木料是現成的,人手也是現成了,一聽說薛滿山要嚐試做手搖風扇,都過來當小助手。
薛滿山主要負責量尺寸和裁木塊,其餘人幫忙打磨,特別是各個部件拚接的位置,他們都用心打磨得十分光滑,隻為減少使用時的阻力。
好在,他們要做的也不是多精細的風扇,前後不過一個半時辰的時間,一台笨重的大風扇便應運而生了。
若是仔細看,那些方形的扇葉還帶著不少木刺,顯得十分粗糙。
但是,沒有一個人嫌棄它,隻見薛滿山第一次嚐試將它搖動起來,帶起一陣陣微風時,在場的眾人都忍不住歡呼雀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