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敲冰跳湖
穿成農家老婦,賣豆腐還債致富 作者:宅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隔日,冬天裏難得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京城裏外的達官顯貴、普通百姓,都往城東的城隍廟湧去。
他們有的虔誠朝拜,許願還願,有的聽講道義,追求開悟,有的借機遊玩,感受難得的自由……
到得午時,室外愈發暖和,遊人也愈發多了,城隍廟內外,幾乎塞滿了人,摩肩擦踵。
就在眾人盡興遊玩,一對身著華服、器宇軒昂的中年文士迤邐來到城隍廟附近的橋上稍歇。
其中一人無意間憑欄遠眺,竟發現一道窈窕的身影正行走在已經結冰的湖麵上。
他以為自己眼花,一邊忙揉眼睛,一邊衝著身旁的同伴問道,“忠明兄,我眼神不太好,那邊是不是有個婦人?”
嶽忠明朝那頭望去,假裝驚訝道,“哎呀,謙亮兄,那裏確實是有人呐,這個時候,怎麽會有人在湖麵行走,未免大膽了些。”
另一文士確定真有其人後,連忙朝著冰麵上的人大聲喊道,“誒……冰麵還沒凍結實呢,還不到冰嬉的時候。”
如此反複喊了幾句,走在冰麵上的人還沒反應,倒吸引了不少正在過橋的路人。
他們紛紛圍過來,朝著那文士招手呼喝的方向瞧過去。
有的幸災樂禍道,“喲嗬,這是誰家的傻子沒關好,跑出來了吧,滿京城誰不知道這個時候湖水還沒凍結實哩,他就這麽在冰麵走。”
有的自以為是道,“想冰嬉想瘋了吧,動動腦子都能猜出來這個時候下不得湖麵,必然,偌大冰麵,怎麽可能隻有他一個,老子早下去。”
有的憂心忡忡道,“哎呀,誰嗓門大,幫忙喊喊,這一掉下去,可是要命!”
……
就在這時,大家關注的人突然蹲下,將手裏拎著的什麽東西直往冰麵砸。
很快,就有人反應過來,“哎呀,不好,他這是要砸開冰麵跳河哩!”
話音落下,最開始吆喝的那名叫謙亮的文士,立刻繞過橋欄,來到較低的岸邊,朝著那砸冰的人跑去。
嶽忠明見狀,趕忙也跟上去。
此時,於謙亮一邊跑,一邊朝著那頭吆喝道,“哎呀,那人,好好的砸冰幹甚?小心冰麵裂開,掉下去了!”
正在小心砸冰的凝香娘子,聽到有人呼喚,立刻停下動作,扭頭望向來人,喊道,“好心人,你別過來,民婦一心求死,卻不想牽連他人。”
於謙亮是個熱心人,能不顧安危跑過來,自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勸退的。
他靠近的動作不停,同時勸道,“好死不如賴活著,眼看就要過年了,正是一家團圓的時候,有什麽過不去的,要在這裏砸冰跳河求死。”
此話正好戳中凝香娘子的心事,原本隻打算做戲的她,忍不住紅了眼眶。
“民婦一生未嫁,養得一個徒弟,雖非親生,勝過親生,隻是造化弄人,如今已香消玉殞,又何來的團圓……”
趕到的嶽忠明一聽,忙接茬道,“壽數天定,生死有命,逝者已矣,生者還是莫要太傷心了,振作起來,日子還長著呢。”
於謙亮也忙勸道,“是呀,若是你徒弟曉得你要為她輕生,那她九泉之下怕是不能安寧了。”
凝香娘子含淚搖搖頭,“我徒弟慘遭無情書生拋棄,難產而亡,本就死得不安寧,可歎為師無用,不能為她伸張冤屈,既如此,還不如我們師徒兩個黃泉重逢……”
於謙亮聽說有冤屈難訴,立刻來了精神。
“這位夫人,於某乃京城知府,你若是有冤屈,大可直言,於某不才,一定會秉公辦理的。”
原以為,此話一出,能夠說動凝香娘子,卻不料她依舊搖頭,“此事牽涉權貴,民婦實在不願鬧大,還是請大人容我一死吧。”
說完,她拎起手中的錐子,就要繼續砸冰。
於謙亮見狀,生怕冰麵開裂,隻得道一聲“得罪了”。
然後,他一把將凝香娘子拽起,拍落她手中的錐子後,一股腦公主抱到了岸上。
岸邊橋上,已經站滿了聞訊而來的百姓,見人被帶了回來,紛紛好奇詢問凝香娘子為了何事輕生。
凝香娘子欲再回湖麵,被眾人攔住,隻得作罷,站在那裏哀哀戚戚抹眼淚,隻是不說話。
於謙亮一直在想她那句“事涉權貴”的話,他背景深厚,又是在這一等富貴之地當知府,最不怕的就是得罪權貴。
凝香鏈子的這句話,正好撓著他的癢處了,此刻,他隻想打破砂鍋問到底。
他見凝香娘子一句話不說,以為她是懼怕“官官相護”,便決定在百姓的圍觀下詢問清楚。
隻見他朝著左右百姓拱手作揖後,朗聲道,“於某乃京城知府,微服遊玩,恰好遇到這位婦人尋死,言語間似有冤屈,但因事涉權貴,不敢相告。於某請各位百姓做個見證,若冤屈屬實,本官保證,一定秉公執法,絕不偏私,還請這位婦人在此直言相告,有冤訴冤,有仇報仇,以慰亡靈。”
話音剛落,眾百姓一片嘩然。
有的咋舌道,“哎喲,這聽起來,還有一條人命哩,這冤屈該不小哩。”
有的猜測道,“莫不又是定國公家的那個小霸王鬧出的事,京城裏的這些事,七八成跟他脫不了幹係的。”
有的催促道,“這麽多人為你做見證呢,怕什麽,說出來,你連死都不怕了,還怕告什麽權貴麽?”
……
見眾人自說自話,樣子比當事人還激動,於謙亮趕緊出言喊停。
“好了好了,大家安靜下來,聽這位婦人說吧。”
連說了好幾句,圍觀百姓才漸漸沒了聲響,一個兩個拿眼睛直勾勾盯著當事人,無聲得催促著對方趕緊滿足他們一顆八卦心。
凝香娘子眼底閃過一絲掙紮,慢慢得,眼神逐漸堅毅,似乎下定了什麽決心。
她咬咬牙,盡量大聲道,“民婦原本想要這事帶進棺材裏的,畢竟以卵擊石,終究無用,還不如清清靜靜,一死了之。隻是,如今回過味來,終究覺得心氣不平,既然大人願意主持公道,民婦也就說了。”
他們有的虔誠朝拜,許願還願,有的聽講道義,追求開悟,有的借機遊玩,感受難得的自由……
到得午時,室外愈發暖和,遊人也愈發多了,城隍廟內外,幾乎塞滿了人,摩肩擦踵。
就在眾人盡興遊玩,一對身著華服、器宇軒昂的中年文士迤邐來到城隍廟附近的橋上稍歇。
其中一人無意間憑欄遠眺,竟發現一道窈窕的身影正行走在已經結冰的湖麵上。
他以為自己眼花,一邊忙揉眼睛,一邊衝著身旁的同伴問道,“忠明兄,我眼神不太好,那邊是不是有個婦人?”
嶽忠明朝那頭望去,假裝驚訝道,“哎呀,謙亮兄,那裏確實是有人呐,這個時候,怎麽會有人在湖麵行走,未免大膽了些。”
另一文士確定真有其人後,連忙朝著冰麵上的人大聲喊道,“誒……冰麵還沒凍結實呢,還不到冰嬉的時候。”
如此反複喊了幾句,走在冰麵上的人還沒反應,倒吸引了不少正在過橋的路人。
他們紛紛圍過來,朝著那文士招手呼喝的方向瞧過去。
有的幸災樂禍道,“喲嗬,這是誰家的傻子沒關好,跑出來了吧,滿京城誰不知道這個時候湖水還沒凍結實哩,他就這麽在冰麵走。”
有的自以為是道,“想冰嬉想瘋了吧,動動腦子都能猜出來這個時候下不得湖麵,必然,偌大冰麵,怎麽可能隻有他一個,老子早下去。”
有的憂心忡忡道,“哎呀,誰嗓門大,幫忙喊喊,這一掉下去,可是要命!”
……
就在這時,大家關注的人突然蹲下,將手裏拎著的什麽東西直往冰麵砸。
很快,就有人反應過來,“哎呀,不好,他這是要砸開冰麵跳河哩!”
話音落下,最開始吆喝的那名叫謙亮的文士,立刻繞過橋欄,來到較低的岸邊,朝著那砸冰的人跑去。
嶽忠明見狀,趕忙也跟上去。
此時,於謙亮一邊跑,一邊朝著那頭吆喝道,“哎呀,那人,好好的砸冰幹甚?小心冰麵裂開,掉下去了!”
正在小心砸冰的凝香娘子,聽到有人呼喚,立刻停下動作,扭頭望向來人,喊道,“好心人,你別過來,民婦一心求死,卻不想牽連他人。”
於謙亮是個熱心人,能不顧安危跑過來,自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勸退的。
他靠近的動作不停,同時勸道,“好死不如賴活著,眼看就要過年了,正是一家團圓的時候,有什麽過不去的,要在這裏砸冰跳河求死。”
此話正好戳中凝香娘子的心事,原本隻打算做戲的她,忍不住紅了眼眶。
“民婦一生未嫁,養得一個徒弟,雖非親生,勝過親生,隻是造化弄人,如今已香消玉殞,又何來的團圓……”
趕到的嶽忠明一聽,忙接茬道,“壽數天定,生死有命,逝者已矣,生者還是莫要太傷心了,振作起來,日子還長著呢。”
於謙亮也忙勸道,“是呀,若是你徒弟曉得你要為她輕生,那她九泉之下怕是不能安寧了。”
凝香娘子含淚搖搖頭,“我徒弟慘遭無情書生拋棄,難產而亡,本就死得不安寧,可歎為師無用,不能為她伸張冤屈,既如此,還不如我們師徒兩個黃泉重逢……”
於謙亮聽說有冤屈難訴,立刻來了精神。
“這位夫人,於某乃京城知府,你若是有冤屈,大可直言,於某不才,一定會秉公辦理的。”
原以為,此話一出,能夠說動凝香娘子,卻不料她依舊搖頭,“此事牽涉權貴,民婦實在不願鬧大,還是請大人容我一死吧。”
說完,她拎起手中的錐子,就要繼續砸冰。
於謙亮見狀,生怕冰麵開裂,隻得道一聲“得罪了”。
然後,他一把將凝香娘子拽起,拍落她手中的錐子後,一股腦公主抱到了岸上。
岸邊橋上,已經站滿了聞訊而來的百姓,見人被帶了回來,紛紛好奇詢問凝香娘子為了何事輕生。
凝香娘子欲再回湖麵,被眾人攔住,隻得作罷,站在那裏哀哀戚戚抹眼淚,隻是不說話。
於謙亮一直在想她那句“事涉權貴”的話,他背景深厚,又是在這一等富貴之地當知府,最不怕的就是得罪權貴。
凝香鏈子的這句話,正好撓著他的癢處了,此刻,他隻想打破砂鍋問到底。
他見凝香娘子一句話不說,以為她是懼怕“官官相護”,便決定在百姓的圍觀下詢問清楚。
隻見他朝著左右百姓拱手作揖後,朗聲道,“於某乃京城知府,微服遊玩,恰好遇到這位婦人尋死,言語間似有冤屈,但因事涉權貴,不敢相告。於某請各位百姓做個見證,若冤屈屬實,本官保證,一定秉公執法,絕不偏私,還請這位婦人在此直言相告,有冤訴冤,有仇報仇,以慰亡靈。”
話音剛落,眾百姓一片嘩然。
有的咋舌道,“哎喲,這聽起來,還有一條人命哩,這冤屈該不小哩。”
有的猜測道,“莫不又是定國公家的那個小霸王鬧出的事,京城裏的這些事,七八成跟他脫不了幹係的。”
有的催促道,“這麽多人為你做見證呢,怕什麽,說出來,你連死都不怕了,還怕告什麽權貴麽?”
……
見眾人自說自話,樣子比當事人還激動,於謙亮趕緊出言喊停。
“好了好了,大家安靜下來,聽這位婦人說吧。”
連說了好幾句,圍觀百姓才漸漸沒了聲響,一個兩個拿眼睛直勾勾盯著當事人,無聲得催促著對方趕緊滿足他們一顆八卦心。
凝香娘子眼底閃過一絲掙紮,慢慢得,眼神逐漸堅毅,似乎下定了什麽決心。
她咬咬牙,盡量大聲道,“民婦原本想要這事帶進棺材裏的,畢竟以卵擊石,終究無用,還不如清清靜靜,一死了之。隻是,如今回過味來,終究覺得心氣不平,既然大人願意主持公道,民婦也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