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色彩靜物,型不準
重生大畫家,有係統就是任性 作者:齊東野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薑哲把畫板和調色盒放在地上,用畫具箱支撐畫板,騰出雙手拿著畫筆、擦筆布調色板。
他麵對的這組靜物,有玻璃啤酒瓶,藍色瓷瓶,白菜、洋蔥和幾個水果以及深色襯布。
經過觀察一番,考慮好構圖,用中號的馬毛畫筆蘸著稀釋的生褐色,直接起稿。
排筆側用輕劃,可以畫細線;用力壓下,可以畫粗線。這樣的起稿方式,可以更好概括形體,偶爾出現的飛白筆畫,還會加強虛實對比的效果。
尹世珍開始在畫室裏走動巡視。
多數學生們聽到新的理論,見到與以往不同的示範,正在試圖理解應用。當然,也有部分人堅持自己的繪畫習慣。
尹老師看過十幾張色彩練習,默默歎氣。很多學生掌握不好色彩寫生,主要是因為缺少好的臨摹範本和訓練方法。
學習素描肖像,可以直接臨摹很多大師的作品,但很少能找到大師們的水粉靜物畫,特別是適合臨摹的範本。
如何學習色彩寫生,幾乎每個學校的方法都不同。很多缺乏指導的學生,隻能臨摹市麵上當代人的畫冊,甚至出版的藝考高分考卷。這樣的臨摹,有害無益。
他一直主張,學習水粉畫,也要從大師的作品中選取有用的營養。如何選取,需要老師的及時指點。
尹老師看過近半作品後,發現第七高中藝術班裏多數學生的素描不錯,但色彩寫生很差。這些學生所謂的色彩寫生,基本就是用顏色在畫素描,專注刻畫所謂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對於固有色過於重視,缺少光和環境色的運用。
部分學生在畫靜物暗部的時候,一味增加重色甚至加黑,把物體的明暗交界線畫的非常不自然,導致畫麵沉悶。
偶爾有學生大膽用色,但是靜物之間的色彩毫無關聯,根本不入調。
尹老師邊看邊指出學生的問題和優點,忽然,看到一副很有趣的作品。
他停下腳步,站在薑哲的背後,饒有興致的觀察。
薑哲完成起稿,用大號的羊毛板刷,開始鋪第一遍色彩。
他快要完成這個步驟的時候。“同學,你停一停。”
薑哲作畫的時候,已經發覺尹老師到來,當即停筆。
尹老師指著畫麵,對薑哲說道:“你起稿的辦法好,物體的輪廓線非常生動。畫到收尾的階段,也要保持這種效果。”
說罷,示意薑哲把畫遞給自己。
他接過畫板,將其擺到靜物台旁邊。
大家紛紛湊過來,看到是薑哲的作品,感到詫異。
尹老師借用薑哲的畫,對大夥說道:“大家看,這位同學處理輪廓線的方法非常靈活。抓住靜物的造型特點,在行筆的時候很自然的出現虛實變化。
處理好輪廓線的虛實,有助於表現立體感。我看好多同學起稿的時候過於仔細,不要刻意的去描,描出來的東西很死板……”
同學們隱約記得,薑哲的畫很少被當做範畫講解,心中的滋味難以描述。
尹老師的講解還在繼續:“這位同學準備了擦筆布,這是個好習慣。有的同學呢,用的是海綿,用來吸走筆上多餘水份。
擦筆布還有很多的運用。
我給大家一個建議。筆上的顏色用完,不要急著涮筆。你試著用擦筆布把多餘顏色吸走,就用殘留著少量顏色的筆繼續去調色,也許,就能調出伱需要的顏色……”
同學們將信將疑。
薑哲聽到這番話,感覺如此熟悉。他用的方法,就是從尹老師這裏學來。
尹老師把畫板還給薑哲。
學生們各自回到自己位置。
一些人會時不時的吧目光投向繼續作畫的薑哲。
學畫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難免會有競爭和比較。受到老師表揚或者指出優點的作品,格外吸引別人的注意。
這也是眾人一起學畫的優勢,可以盡快學到別人的優點。
部分有心人慢慢發現,薑哲的用筆和畫麵效果,與以前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他在鋪色時,部分色彩已經蓋住了輪廓線,卻不受影響的開始刻畫,很快在畫麵上分出層次,與周圍一些同學相比,非常亮眼。
學畫的過程中,經常發生沒道理可講的事情,比如,某人突然想明白一個問題,或者意識有了改變,繪畫水平會突然提高。
看著水平不如自己的同學突然有了提高,這一過程還無法複製,心裏是什麽滋味?
薑哲知道會有人關注自己。他按照自己的節奏,背光的地方調整成偏暖色調,讓整幅畫變得明亮。
他有這種改變,除了了解尹老師的教學,更重要的因素來自係統禮包。
禮包中有一位畫家,喜歡明亮和出人意料的色彩,用筆觸和色彩的銜接來體現的結構。雖然沒有刻意的去表現明暗交界,但已經能讓人通過色彩,感覺到光和物體質感。
薑哲喜歡這種畫風,在練習中大膽應用,收效甚好。
尹老師第二次走到薑哲旁邊,眼睛一亮,再次拿起薑哲的畫:“同學們,看這幅畫的色彩層次,處理的非常好。
最純的色彩是橘子,其他水果和瓷器其次,襯布最灰,每個物體的色彩有呼應。
原本的橘子偏紅,但到畫麵上變成橘黃,讓色調更協調,這就是設計色調。很多同學的畫麵缺少色彩純度的層次設計。”
他把畫板遞給薑哲,進行單獨指點。“你點高光的時候,用筆不要拖泥帶水。用好高光的形狀,大小,明都,能更好的表現瓷器釉子的質感。”
“謝謝,尹老師。”
林主任在尹老師講課的時候,有事離開。
他回到畫室,恰好聽到尹老師的後半段話,過來看了看薑哲的作品。
“薑哲畫的不錯,今天找到感覺了。”
這時,更多的學生完成習作,主動請老師幫忙找問題。
尹老師也不厭其煩的挨個指點。
他在評價作品的時候,因為需要思考,會不自覺的使用有個人風格的口頭語。
比如,他覺得畫可以,還說的過去,通常就會說一個“行”或者“嗯”。
趙誌拿著作品等了一會,終於等到位置。
他先向尹老師展示作品,訴說自己作畫時的考慮,然後詢問自己作品的色調該怎麽調整。
尹老師默默的聽完,視線沒離開作品,遲緩憋出兩個字:“……行……行……”
趙誌心中一喜。
可是,尹老師的話沒說完:“……形不準。”
感謝書友讀者的推薦票與支持。
求追讀。
(本章完)
他麵對的這組靜物,有玻璃啤酒瓶,藍色瓷瓶,白菜、洋蔥和幾個水果以及深色襯布。
經過觀察一番,考慮好構圖,用中號的馬毛畫筆蘸著稀釋的生褐色,直接起稿。
排筆側用輕劃,可以畫細線;用力壓下,可以畫粗線。這樣的起稿方式,可以更好概括形體,偶爾出現的飛白筆畫,還會加強虛實對比的效果。
尹世珍開始在畫室裏走動巡視。
多數學生們聽到新的理論,見到與以往不同的示範,正在試圖理解應用。當然,也有部分人堅持自己的繪畫習慣。
尹老師看過十幾張色彩練習,默默歎氣。很多學生掌握不好色彩寫生,主要是因為缺少好的臨摹範本和訓練方法。
學習素描肖像,可以直接臨摹很多大師的作品,但很少能找到大師們的水粉靜物畫,特別是適合臨摹的範本。
如何學習色彩寫生,幾乎每個學校的方法都不同。很多缺乏指導的學生,隻能臨摹市麵上當代人的畫冊,甚至出版的藝考高分考卷。這樣的臨摹,有害無益。
他一直主張,學習水粉畫,也要從大師的作品中選取有用的營養。如何選取,需要老師的及時指點。
尹老師看過近半作品後,發現第七高中藝術班裏多數學生的素描不錯,但色彩寫生很差。這些學生所謂的色彩寫生,基本就是用顏色在畫素描,專注刻畫所謂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對於固有色過於重視,缺少光和環境色的運用。
部分學生在畫靜物暗部的時候,一味增加重色甚至加黑,把物體的明暗交界線畫的非常不自然,導致畫麵沉悶。
偶爾有學生大膽用色,但是靜物之間的色彩毫無關聯,根本不入調。
尹老師邊看邊指出學生的問題和優點,忽然,看到一副很有趣的作品。
他停下腳步,站在薑哲的背後,饒有興致的觀察。
薑哲完成起稿,用大號的羊毛板刷,開始鋪第一遍色彩。
他快要完成這個步驟的時候。“同學,你停一停。”
薑哲作畫的時候,已經發覺尹老師到來,當即停筆。
尹老師指著畫麵,對薑哲說道:“你起稿的辦法好,物體的輪廓線非常生動。畫到收尾的階段,也要保持這種效果。”
說罷,示意薑哲把畫遞給自己。
他接過畫板,將其擺到靜物台旁邊。
大家紛紛湊過來,看到是薑哲的作品,感到詫異。
尹老師借用薑哲的畫,對大夥說道:“大家看,這位同學處理輪廓線的方法非常靈活。抓住靜物的造型特點,在行筆的時候很自然的出現虛實變化。
處理好輪廓線的虛實,有助於表現立體感。我看好多同學起稿的時候過於仔細,不要刻意的去描,描出來的東西很死板……”
同學們隱約記得,薑哲的畫很少被當做範畫講解,心中的滋味難以描述。
尹老師的講解還在繼續:“這位同學準備了擦筆布,這是個好習慣。有的同學呢,用的是海綿,用來吸走筆上多餘水份。
擦筆布還有很多的運用。
我給大家一個建議。筆上的顏色用完,不要急著涮筆。你試著用擦筆布把多餘顏色吸走,就用殘留著少量顏色的筆繼續去調色,也許,就能調出伱需要的顏色……”
同學們將信將疑。
薑哲聽到這番話,感覺如此熟悉。他用的方法,就是從尹老師這裏學來。
尹老師把畫板還給薑哲。
學生們各自回到自己位置。
一些人會時不時的吧目光投向繼續作畫的薑哲。
學畫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難免會有競爭和比較。受到老師表揚或者指出優點的作品,格外吸引別人的注意。
這也是眾人一起學畫的優勢,可以盡快學到別人的優點。
部分有心人慢慢發現,薑哲的用筆和畫麵效果,與以前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他在鋪色時,部分色彩已經蓋住了輪廓線,卻不受影響的開始刻畫,很快在畫麵上分出層次,與周圍一些同學相比,非常亮眼。
學畫的過程中,經常發生沒道理可講的事情,比如,某人突然想明白一個問題,或者意識有了改變,繪畫水平會突然提高。
看著水平不如自己的同學突然有了提高,這一過程還無法複製,心裏是什麽滋味?
薑哲知道會有人關注自己。他按照自己的節奏,背光的地方調整成偏暖色調,讓整幅畫變得明亮。
他有這種改變,除了了解尹老師的教學,更重要的因素來自係統禮包。
禮包中有一位畫家,喜歡明亮和出人意料的色彩,用筆觸和色彩的銜接來體現的結構。雖然沒有刻意的去表現明暗交界,但已經能讓人通過色彩,感覺到光和物體質感。
薑哲喜歡這種畫風,在練習中大膽應用,收效甚好。
尹老師第二次走到薑哲旁邊,眼睛一亮,再次拿起薑哲的畫:“同學們,看這幅畫的色彩層次,處理的非常好。
最純的色彩是橘子,其他水果和瓷器其次,襯布最灰,每個物體的色彩有呼應。
原本的橘子偏紅,但到畫麵上變成橘黃,讓色調更協調,這就是設計色調。很多同學的畫麵缺少色彩純度的層次設計。”
他把畫板遞給薑哲,進行單獨指點。“你點高光的時候,用筆不要拖泥帶水。用好高光的形狀,大小,明都,能更好的表現瓷器釉子的質感。”
“謝謝,尹老師。”
林主任在尹老師講課的時候,有事離開。
他回到畫室,恰好聽到尹老師的後半段話,過來看了看薑哲的作品。
“薑哲畫的不錯,今天找到感覺了。”
這時,更多的學生完成習作,主動請老師幫忙找問題。
尹老師也不厭其煩的挨個指點。
他在評價作品的時候,因為需要思考,會不自覺的使用有個人風格的口頭語。
比如,他覺得畫可以,還說的過去,通常就會說一個“行”或者“嗯”。
趙誌拿著作品等了一會,終於等到位置。
他先向尹老師展示作品,訴說自己作畫時的考慮,然後詢問自己作品的色調該怎麽調整。
尹老師默默的聽完,視線沒離開作品,遲緩憋出兩個字:“……行……行……”
趙誌心中一喜。
可是,尹老師的話沒說完:“……形不準。”
感謝書友讀者的推薦票與支持。
求追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