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沒來,居然洋洋灑灑有了這麽多的書評,多謝愛小說替我回答了很多問題。≧至於書到底好看不好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不能讓所有的讀者都看得爽,就隻能滿足一部分人的口味了。有不喜歡的朋友,還請見諒,不要動氣,悄然下架,驀然回,別處自有風光。ps:無論是否精推,明日淩晨照例更新一章。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晉州裴文安絳州梁惰石州蕭摩訶帶領三萬大軍從南方向楊素軍襲殺過來,楊諒自帶三萬人馬從太原城殺出,兩麵夾擊,務求一舉擊潰楊素,解太原之圍。


    “小賊最後一搏,諸將可要小心。”楊素叮囑身邊眾將道,石壁山一戰大獲全勝不假,可死了丘和傷了武安福,楊素心有餘悸。雖然伍家兄弟兩個殺神在清源一戰後失去了蹤影,並沒有跟隨楊諒退回太原,可一切還是小心為妙。


    戰鼓動地,楊素親領兩萬人馬迎擊士氣低落的楊諒,李靖軍做作為策應配合史祥迎擊三州援軍。兩個戰場幾乎同時開打,生靈塗炭,血肉橫飛。


    戰事一開之際,太原城裏,兩個好不容易趁著兵馬出城,守備空虛的機會翻過城牆進到城中的俠客正向囚禁長孫無忌和眾多太原顯貴富豪的唐公府而去。


    唐公府中,長孫無忌焦急的傾聽著外邊的聲音,可是府院深邃,除了隱約聽到一兩聲鼓響,一絲消息也聽不到。他頹唐的坐在欄杆上,任由陽光灑在身上,歎了口氣。


    “長孫兄怎麽如此頹廢,堂堂朝廷大將軍,如此危機關頭,正該鬥誌昂揚才行。”兩個公子打扮的年輕人從他背後繞出,兩人都生的十分俊雅,正是李世民和柴紹。唐公李淵合該倒黴,剛回到太原幾個月,就遇到楊諒造反,若是沒有親戚關係,隻怕早就被殺掉了。不過楊諒把他全家都禁錮起來,還把太原一些名門顯貴也都押到唐公府看管。一時間唐公府裏人滿為患,這幾日楊諒被打的焦頭爛額,顧不上他們,府中的人到還可以自由活動了。李世民和柴紹前幾日就和長孫無忌結識,幾回下來,倒也投緣。


    “二公子,難得你還如此的有信心。”長孫無忌道。


    “長孫兄,你放心,一日之內,事情必有變化。”李世民道。


    “什麽變化?”長孫無忌奇道。


    “雖然咱們不曉得外邊的情形,可是這幾日府裏的看管明顯懈怠,我前兩天還聽送飯的人說起楊諒現在城中。近日外邊時常有鼓聲傳來,若我所料不錯,楊諒大概是給圍在這太原城裏了。”李世民道。


    “你說的也未嚐沒有道理,不過他臨死之際若是想要拚個魚死網破?”長孫無忌擔憂道。


    “長孫兄不必多慮。楊諒雖然殘暴之名在外,不過是色厲內荏,毫不足懼。他若是知道敗局已定,一定會搖尾乞憐的,為了保命,他也不會對付我們的。”李世民道。


    “二公子真的如此自信?”長孫無忌雖然對李世民的分析也頗為讚同,少年心性,畢竟不容易服氣。


    “靜觀其變,就知道我說的對不對了。”李世民笑道。


    長孫無忌少年成名,戰場上勇猛頑強,論計謀比起朝廷中很多大臣也不虞多讓,可眼前這個比自己年齡還小的年輕人,他卻覺得怎麽也看不透。


    “不用愁眉苦臉了,不如我們下一盤棋?”李世民道。


    長孫無忌心想反正也無事,點了點頭,李世民正要去拿棋盤,隻聽房簷上的瓦片一響,兩個人影刷的落了下來。長孫無忌警覺的看過去,隻覺得兩人都有些麵熟,猛的想起道:“你們不是武……?”


    “卑職乃武將軍麾下,特來解救將軍。”來人正是候君集和餘雙仁,兩人悄悄潛進城來,趁著城裏兵荒馬亂人心惶惶來到唐公府後的小巷子裏,打昏兩個衛兵,翻過圍牆進來,恰好看到長孫無忌,忙來相認。


    “外麵情況如何?”長孫無忌見是自己人,心頭狂喜問道。


    “大軍正在城外決戰……”候君集把近日來的事情簡略說了一遍,長孫無忌興奮的衝李世民道:“果然如你所說。”


    李世民微笑道:“既然城外決戰,正是你我立功的好機會。”


    “你的意思?”長孫無忌一怔。


    “截斷楊諒的後路,奪回太原,難道不是大功一件嗎?”李世民道。


    眾人都看向這個年紀不大膽子卻大的能包下天的人,長孫無忌略一沉吟道:“敵人士氣低落人心惶恐,這的確是個好機會,不過我們沒有武器……”


    李世民微笑道:“早有準備。”說著抬步向花園走去,眾人不解跟在後邊一路來到花園,李世民走到花園中一座假山前,在一塊石頭上轉了一下,假山山腹赫然轉開一道暗門來。李世民道:“裏麵有上千件兵器,是我防備亂事而準備的,如今正是用武之時。”


    長孫無忌來不及多想堂堂唐國公的府邸裏為什麽藏有如此多的軍械,當先走過去,鑽進山腹,捧出一堆兵刃來丟在地上道:“既然如此,我們就一起殺出到處放火,楊諒見城中有變,必然驚慌,到時候裏外夾擊,太原唾手可得。”


    “正是如此。”李世民揀起一把單刀,指頭在上麵一彈,鏗然做響。


    楊諒此刻的心情焦急煩躁,三州兵馬按照約定趕來救援,他乘機出兵兩麵夾攻,本以為可以一舉把楊素大軍擊潰,可是不但三州兵馬影子都見到一個,自己的軍隊也陷入了泥潭。楊素麾下大將楊玄感楊玄挺楊玄縱三人帶領三隊人馬組成固若金湯的陣型一直壓製著楊諒的軍隊,楊玄感在戰陣中頗為醒目,他身披紅色鬥篷,一身的亮甲也早被染成血紅的顏色。楊諒連續三次突擊都衝不開他的中翼,沒有辦法揮軍去攻打楊玄挺的左翼,剛一交戰,楊玄挺神威大展,一刀把楊諒的大將劉建斬於馬下。楊諒軍大亂,趙子開和餘公理帶領一支親兵隊奮力衝殺,將楊玄挺迫退,打好不容易穩定住陣勢,正要再戰,隻見隋兵陣營如同潮水一般分開,一員大將手拿一根長竹竿,大喝道:“賊將裴文安梁惰授!”那竹竿上掛著兩顆人頭,兀自往下滴落鮮血。


    這一幕讓剛剛重新列好陣勢的楊諒軍又哄鬧起來,餘公理將狀大吼道:“賊將胡說,大家不要聽信。”


    “你看是不是胡說!”那將道,“把蕭摩訶帶上來。”他背後一輛囚車被推上來,裏麵一個老者,頭花白,不是當年陳朝名將,如今的漢王輔佐蕭摩訶又是誰。


    蕭摩訶一出,楊諒軍徹底動搖了,三州援軍一敗,太原危在旦夕,楊諒在後陣看到囚車中的蕭摩訶,心頭一寒,幾欲暈倒。王隗一把扶住他道:“大王,事情危矣,請身先士卒,鼓舞士氣,或可一搏。”


    楊諒聽了,勉強振作起來,操起一支長矛,正要催馬上前作戰,就聽身邊有人喊道:“城裏著火了!”


    楊諒回頭一望,隻見太原城裏濃煙滾滾,城樓之上已經躥起丈許的火苗來。見此情景,本來就已經瀕臨崩潰的楊諒軍頓時炸了營。楊玄感三兄弟一見太原城起火,雖然不知道是誰在內應,卻不會放過這種好機會,立刻揮兵殺過來,楊諒軍早無鬥誌,大批士兵豪不抵抗的跪地投降。趙子開想迎上前去,被楊玄感一槍刺死。餘公理也被楊玄縱一箭射死。楊諒在後陣見到,最後一點勇氣也消失的一幹二淨,高聲道:“不要打了,我投降,我投降!”


    此話一出,他身邊的衛士歡呼一聲,一起丟掉兵器,跪倒在地,軍心渙散的地步,可想而知。王隗一見,知道大勢已去,一咬牙,從衛士手中奪了一匹馬,落荒往北逃去。


    楊素在後陣聽說楊諒投降,大笑道:“不要傷他,所有俘虜,一概優待,不得濫殺。”


    自有部下去做接收俘虜,查點傷亡人數這些善後工作,楊素騎著高頭大馬,左邊史祥,屈突通,楊約,右邊李靖,**廓,雄闊海,立在營門前。不多時,楊玄感帶領百多名士兵,押著垂頭喪氣的楊諒來了。楊諒一見楊素,臉羞的通紅,上前跪下道:“參見叔王。”


    楊素冷哼一聲道:“你可知罪。”


    楊諒嘴唇動了動,終於什麽都沒說出口。楊素道:“把他給我押下去,好生看管。”


    楊諒被押了下去,楊玄感道:“父王,楊諒屬下多已投降,隻有王隗逃了。”


    “王隗此人狡詐,不能讓他跑了,李靖。”楊素道。


    “末將在。”李靖勒馬上前一步應道。


    “你帶人去追擊他,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楊素令道。


    李靖領命,帶上雄闊海**廓和二百人馬,往北追擊王隗去了。


    “城中縱火的是武安福的人嗎?”楊素處理了楊諒派出了李靖,問楊玄感道。


    “正是,他們兩人混進唐公府,救出了唐公李淵和他的三個兒子,還有長孫將軍。然後一起趁亂舉事。”楊玄感道,“我已經派人控製了太原城,唐公和長孫將軍馬上就到。”


    楊素聽到李淵的名字,眼睛眯起來,臉色有些難看。當初楊廣截殺李淵的事情,楊素略有耳聞,聽說李淵被楊諒囚禁,楊素隻盼著楊諒能把李淵一家殺掉,去了這個麻煩。不過楊諒婦人心腸,還是把他們留了下來。楊素揣測不出楊廣的意思,何況李淵怎麽說是堂堂的國公,二品大員,此事他非常的難做。


    正思索間,隻聽馬蹄聲響,來了一對人馬,當先一人,長須方臉,相貌堂堂,正是李淵,後邊跟著五個年輕人,正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柴紹,長孫無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穿馬甲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穿馬甲的豬並收藏兵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