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春風得意樓招人時,祝明月也把林婉婉拉過去摸一把脈,圖個安心。


    兩個婦人年長些的是杜嫂子,年輕些的是馮娘子。林婉婉告訴她們:“每個月工錢二百文,包一頓早飯,寅時初上工,巳時下工。月休兩天,有事提前請假。”


    杜嫂子和馮娘子連連答應,錢多事少離家近,誰不願意幹呢。


    林婉婉與兩人約定明天上工。


    戚蘭娘和趙瓔珞原本工錢一百文,包吃包住包四季衣裳,是主要做家務的價格。


    祝明月原本打算將兩人培養成左膀右臂,自然不可能薪資倒掛導致軍心不穩,加之最近工作量暴增,早就調整了工錢,同時兩人也參與五穀豆坊的分紅。


    段曉棠急忙將李匠人從豆坊裏拉過來在草棚裏再砌一口灶,又跑去孫鐵匠那裏多訂一口鐵鍋。


    孫鐵匠默默算著幾個月來段曉棠在自己這裏隻鍋就大大小小訂了幾十口,有家裏用的,酒樓用的,正做的是給作坊用的,現在又加了一口。每天睜眼帶著徒弟打鍋,閉眼帶著徒弟在夢裏打鍋。


    全似段曉棠家養的鐵匠,自誇一句,長安城論打鐵做鍋的手藝,他敢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畢竟隻有他一家做鐵製鍋具。好在工錢給的豐厚,撫平了勞累的內心。


    隻算著鍋具數量,就知道李匠人近來做了多少灶台。而且不光建灶台,他本職是泥瓦匠。想想最近腰包估計都鼓的快破了。


    如果祝明月等人隻做豆腐,兩個人足夠了。可她們“貪大求全”,發展豆製品產業鏈,甚至擴充到其他半成品,才導致如今的局麵。


    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二天開業,許多人買了新品嚐試的人再來買第二次,順便搭些其他貨品,並且一再確定後天是不是恢複原價。


    林婉婉向來佛係銷售,“開業活動三天,你看著買,家裏人多的可以多買的,人口少的少買些,量人而行。”主打的就是一個買不買隨你。


    戚蘭娘還在顧客宣傳,“我們作坊豆子、雞蛋、鴨蛋都收,你家裏若是有多餘的,都可以拿來,換豆腐或者拿錢都行。”


    若是在鄉間,豆腐不叫買而叫換,賺的就是做豆腐用的豆子和換豆腐的豆子之間的差量,積少成多。


    長安城內的百姓不會親自種地,但誰家沒有兩升豆子,沒養幾隻雞鴨呢。


    這樣換來的豆子價格不會比糧店高,而且多一條渠道。


    至於雞鴨蛋,價格相對穩定,但供應量卻算不上穩定,長安沒有專業養殖戶。


    五穀豆坊剛剛開業幾日,附近就知道勝業坊開了一家作坊,主賣豆腐,兼賣些新鮮食材。


    常常守攤子是林婉婉戚蘭娘和趙瓔珞三人,豆腐西施花落誰家尚未可知。


    但精明的顧客早就摸清幾人脾性,喜歡挑戚蘭娘守攤子的時候來,全因她說話耐心細致,斤兩給得公道,遇見老客通常多給些添頭。


    不是貪圖小利,而是在意這份重視。


    倒不是說林婉婉和趙瓔珞缺斤少兩,她倆從來公事公辦。半碗豆子換一簍子豆芽,一簍子砸下去,多的拿出來,裝的與口齊平就算完事,不似戚蘭娘一點點抓到冒尖,最後還添上一小把。


    量不多,但誰不覺得自己占便宜了呢。


    第二日,有了昨天的經驗,三人空的時候就避著人開始數錢,減輕晚上一半的工作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古代:三個女人N台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穿越古代:三個女人N台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