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會後,佛祖率先發言:
“這次人間考察團帶回來的信息很及時很全麵很有用,應引起仙佛兩國的高度重視。就以上幾個思考的問題,我來談一下我的觀點。”
接著如來娓娓道來,大意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人皆有善根,可惜被濁世所汙,被心魔所困,隻要加以引導都能回歸本心。
佛教的宗旨是普渡眾生勸人向善,修行禮佛是勸人向善的上佳法門。
現代有不少修行禮佛之人,可惜他們修行的方式不對,以為捐錢建塔修廟,就是真修行;禮佛的目的不純,拜佛往往為了求富而非求仁。
當前處於像法時代,凡人隻見佛像不見真身,人們對佛將信將疑,輕慢我佛也是情有可原。要想讓人信佛,就得多派一些佛子到人間行走,多給人一些神跡,人們自會見佛信佛,佛教也會興盛起來。
至於要不要給人類一些科學啟示,佛祖認為:
佛經裏提到了一些世界本源的觀點,但都是隱晦的暗示。
比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就包含著宏觀與微觀、局部與全體的對立與統一關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則蘊含著現象與本質、表麵和內在相互依存相互轉換的關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則說明瞬間和永恒、運動和靜止的主次及虛實關係;還有“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則明示了時空的相對性。
這些極具科學內涵的語錄如雷貫耳,但卻無人從中洞悉世界的奧秘。
我們做了公開暗示,可能沒有西方大神的明示那麽的直接有效。
科學本身是一把雙刃劍,人類文明一旦駛上快車道是很難停下來的。
科技給人們帶來舒適和方便的同時,也會給世界帶來汙染和破壞,給人類自身帶來不安和災難,甚至最終導致滅亡。
所以我們對人類掌握太多太深的科學技術是抱有審慎態度的。
最後佛祖道:
“玉帝,凡間的天象氣候和資源環境主要是仙國掌管,如何讓人類尊重自然,愛護環境,珍惜野生動物,你們想想辦法吧。”
玉帝頷首道:
“靠人類自身的覺醒是不可能的,靠勸說和警告也不管用,我看給一些天譴最有效,讓人類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開始反省和改變。一個天譴的成功案例是:由於對森林和植被的破壞,導致土地沙化。仙國氣象部安排風婆婆去放風,刮起的沙塵暴鋪天蓋地襲擊人類的核心城市,終於迫使人民自願停止砍伐,開始植樹種草,培養防風林。針對人類過度獵殺野生動物這個事實,必須給人類一個天譴。至於具體怎麽操作,我們內部研究討論一下。”
會議進行到此,基本議題都討論完了,伽葉問大家還有沒有要發言的。
藥師佛站起來道:
“我想就科技問題講幾句。旃檀功德佛講到人間突出的科技成就是建立了三張網,其中電力網我們不需要,因為我們已經進入反物質能源時代,能源唾手可得,一粒沙、一顆石,都能轉化出巨大的能量,一顆紐扣大小的反應堆就足以煮沸蓮池裏的水,所以電力網對我們沒有意義;交通運輸網我們也不需要,因為我們個個能飛,上天入地,易如反掌,何需什麽交通網;第三張網是通信網倒是值得我們借鑒,我們目前還采用的信使傳信的方式是非常落後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建一張通信網......”
藥師佛還要說下去。
八戒插嘴道:
“建通信網,方便大家聯係,提高工作效率,我高度讚成。但切莫像人間一樣,弄一隻機來束縛自己。有了這隻機,就會讓人陷入“日理萬機”的忙碌和戴上“機不可失”的枷鎖。”
唐僧補充道:
“八戒言之有理。我在人間也用過手機,它除了可以通信外,還包羅萬象,其中充斥著太多聲色犬馬,會汙染耳目,破壞佛國的清修環境。”
眾人對這個話題都很感興趣,議論紛紛。
佛祖突然大聲問道:
“悟空,那顆靈珠你抓回來了嗎?”
悟空道:
“弟子還沒有來得及行動。”
如來道:
“你趕緊去抓回來,在佛國建立一套人人通信係統,就靠此靈珠了。”
藥師佛道:
“說的就是當年那顆大鬧蓮花島講經壇的靈珠嗎?”
如來道:
“正是。”
藥師佛道:
“此珠雖然能夠連通人心,不過據我所知,通信效果欠佳,恐怕不能堪此大用。”
如來道:
“今非昔比了,隻有藍靈珠時,陽氣不足,功效減半。如今已經陰陽合體,功效必然大進。到時你們一試便知。”
藥師佛大喜道:
“若能如此,那太好了。鬥戰勝佛,我盼你早日將此珠抓回。”
悟空道:
“我這就去。”轉身欲走。
如來道:
“且慢,你過來,我將鎖珠咒傳授與你。”
附耳到悟空耳邊,默念了一通鎖珠咒,悟空牢牢記住。
離開佛學院後,孫悟空就準備上靈山去抓靈珠。
唐僧也很關心這次行動,就決定陪孫悟空上靈山。
兩人渡過垂雲通天河,穿過雷音寺,爬過千丈岩,來到靈山後山。
靈山後山林木繁盛,奇花異草點綴其上,又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隻是人跡罕至。
兩人看著莽莽的後山,不知該從何入手找起。
來到一棵大榕樹下,那榕樹不知有多少年紀,腰身足有十米粗,長長的根須直垂到地,隨風擺動,猶如老人在捋著胡須。
悟空正想問問榕樹那靈珠的去向,來了兩隻玉麒麟,他們圍著唐僧悟空轉圈,悟空畢竟是曾經為山野動物,頗通獸語,便問道:
“麒麟夫婦,你倆見過一顆閃著藍綠光芒的珠子嗎?”
麒麟點點頭。
麒相公道:
“前天下午,我夫婦倆正在山坡上玩耍,突見一道光飛快的從身邊掠過,然後在樹林裏輕快的飛翔了一陣,最後隱沒進山岩裏。”
麟娘子接著道:
“我們以為隻是一顆流星,也沒有太在意。可是到了晚上,這光球從山岩裏冒出來,在森林裏穿梭了一陣,在很多樹枝上都掛上了發光小燈籠。然後他來到一顆菩提樹下,變成一個大大的圓球,照得四周如同白晝。這耀眼奪目的光將森林裏的動物都吸引了過去,正當大家圍著這個球議論紛紛時,那球突然變成一個頭的模樣,有眼有口,它自我介紹道,它叫靈珠,是土生土長的靈山人,想和大家做朋友。它飛過來親吻我們,也親吻那些花草樹木,被它親吻過的生靈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天一亮,那靈珠又躲進岩體裏了。”
悟空道:“意思就是說,現在它躲在岩石裏?”
麒相公道:“是的,白天她不出來,到了晚上它就出來了。”
唐僧就悄悄對悟空說:“我有五行珠可以穿石如水,我們進到岩石裏找吧。”
悟空道:“可以,早點抓到早點交差。”
“這次人間考察團帶回來的信息很及時很全麵很有用,應引起仙佛兩國的高度重視。就以上幾個思考的問題,我來談一下我的觀點。”
接著如來娓娓道來,大意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人皆有善根,可惜被濁世所汙,被心魔所困,隻要加以引導都能回歸本心。
佛教的宗旨是普渡眾生勸人向善,修行禮佛是勸人向善的上佳法門。
現代有不少修行禮佛之人,可惜他們修行的方式不對,以為捐錢建塔修廟,就是真修行;禮佛的目的不純,拜佛往往為了求富而非求仁。
當前處於像法時代,凡人隻見佛像不見真身,人們對佛將信將疑,輕慢我佛也是情有可原。要想讓人信佛,就得多派一些佛子到人間行走,多給人一些神跡,人們自會見佛信佛,佛教也會興盛起來。
至於要不要給人類一些科學啟示,佛祖認為:
佛經裏提到了一些世界本源的觀點,但都是隱晦的暗示。
比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就包含著宏觀與微觀、局部與全體的對立與統一關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則蘊含著現象與本質、表麵和內在相互依存相互轉換的關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則說明瞬間和永恒、運動和靜止的主次及虛實關係;還有“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則明示了時空的相對性。
這些極具科學內涵的語錄如雷貫耳,但卻無人從中洞悉世界的奧秘。
我們做了公開暗示,可能沒有西方大神的明示那麽的直接有效。
科學本身是一把雙刃劍,人類文明一旦駛上快車道是很難停下來的。
科技給人們帶來舒適和方便的同時,也會給世界帶來汙染和破壞,給人類自身帶來不安和災難,甚至最終導致滅亡。
所以我們對人類掌握太多太深的科學技術是抱有審慎態度的。
最後佛祖道:
“玉帝,凡間的天象氣候和資源環境主要是仙國掌管,如何讓人類尊重自然,愛護環境,珍惜野生動物,你們想想辦法吧。”
玉帝頷首道:
“靠人類自身的覺醒是不可能的,靠勸說和警告也不管用,我看給一些天譴最有效,讓人類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開始反省和改變。一個天譴的成功案例是:由於對森林和植被的破壞,導致土地沙化。仙國氣象部安排風婆婆去放風,刮起的沙塵暴鋪天蓋地襲擊人類的核心城市,終於迫使人民自願停止砍伐,開始植樹種草,培養防風林。針對人類過度獵殺野生動物這個事實,必須給人類一個天譴。至於具體怎麽操作,我們內部研究討論一下。”
會議進行到此,基本議題都討論完了,伽葉問大家還有沒有要發言的。
藥師佛站起來道:
“我想就科技問題講幾句。旃檀功德佛講到人間突出的科技成就是建立了三張網,其中電力網我們不需要,因為我們已經進入反物質能源時代,能源唾手可得,一粒沙、一顆石,都能轉化出巨大的能量,一顆紐扣大小的反應堆就足以煮沸蓮池裏的水,所以電力網對我們沒有意義;交通運輸網我們也不需要,因為我們個個能飛,上天入地,易如反掌,何需什麽交通網;第三張網是通信網倒是值得我們借鑒,我們目前還采用的信使傳信的方式是非常落後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建一張通信網......”
藥師佛還要說下去。
八戒插嘴道:
“建通信網,方便大家聯係,提高工作效率,我高度讚成。但切莫像人間一樣,弄一隻機來束縛自己。有了這隻機,就會讓人陷入“日理萬機”的忙碌和戴上“機不可失”的枷鎖。”
唐僧補充道:
“八戒言之有理。我在人間也用過手機,它除了可以通信外,還包羅萬象,其中充斥著太多聲色犬馬,會汙染耳目,破壞佛國的清修環境。”
眾人對這個話題都很感興趣,議論紛紛。
佛祖突然大聲問道:
“悟空,那顆靈珠你抓回來了嗎?”
悟空道:
“弟子還沒有來得及行動。”
如來道:
“你趕緊去抓回來,在佛國建立一套人人通信係統,就靠此靈珠了。”
藥師佛道:
“說的就是當年那顆大鬧蓮花島講經壇的靈珠嗎?”
如來道:
“正是。”
藥師佛道:
“此珠雖然能夠連通人心,不過據我所知,通信效果欠佳,恐怕不能堪此大用。”
如來道:
“今非昔比了,隻有藍靈珠時,陽氣不足,功效減半。如今已經陰陽合體,功效必然大進。到時你們一試便知。”
藥師佛大喜道:
“若能如此,那太好了。鬥戰勝佛,我盼你早日將此珠抓回。”
悟空道:
“我這就去。”轉身欲走。
如來道:
“且慢,你過來,我將鎖珠咒傳授與你。”
附耳到悟空耳邊,默念了一通鎖珠咒,悟空牢牢記住。
離開佛學院後,孫悟空就準備上靈山去抓靈珠。
唐僧也很關心這次行動,就決定陪孫悟空上靈山。
兩人渡過垂雲通天河,穿過雷音寺,爬過千丈岩,來到靈山後山。
靈山後山林木繁盛,奇花異草點綴其上,又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隻是人跡罕至。
兩人看著莽莽的後山,不知該從何入手找起。
來到一棵大榕樹下,那榕樹不知有多少年紀,腰身足有十米粗,長長的根須直垂到地,隨風擺動,猶如老人在捋著胡須。
悟空正想問問榕樹那靈珠的去向,來了兩隻玉麒麟,他們圍著唐僧悟空轉圈,悟空畢竟是曾經為山野動物,頗通獸語,便問道:
“麒麟夫婦,你倆見過一顆閃著藍綠光芒的珠子嗎?”
麒麟點點頭。
麒相公道:
“前天下午,我夫婦倆正在山坡上玩耍,突見一道光飛快的從身邊掠過,然後在樹林裏輕快的飛翔了一陣,最後隱沒進山岩裏。”
麟娘子接著道:
“我們以為隻是一顆流星,也沒有太在意。可是到了晚上,這光球從山岩裏冒出來,在森林裏穿梭了一陣,在很多樹枝上都掛上了發光小燈籠。然後他來到一顆菩提樹下,變成一個大大的圓球,照得四周如同白晝。這耀眼奪目的光將森林裏的動物都吸引了過去,正當大家圍著這個球議論紛紛時,那球突然變成一個頭的模樣,有眼有口,它自我介紹道,它叫靈珠,是土生土長的靈山人,想和大家做朋友。它飛過來親吻我們,也親吻那些花草樹木,被它親吻過的生靈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天一亮,那靈珠又躲進岩體裏了。”
悟空道:“意思就是說,現在它躲在岩石裏?”
麒相公道:“是的,白天她不出來,到了晚上它就出來了。”
唐僧就悄悄對悟空說:“我有五行珠可以穿石如水,我們進到岩石裏找吧。”
悟空道:“可以,早點抓到早點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