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後深思熟慮後,緩緩開口道:
“本宮可以應允爾等,然則本宮在後。
爾等在前。
本宮倒是期待。
爾等究竟有何妙策能夠達成此事!”
禮部尚書胡濙與王直聞言,忙拱手行禮道:
“請太後放心,臣等即刻回去籌劃安排!”
太後微微頷首道:“嗯,兩位尚書且退下吧!”
待二人離去,孫繼宗麵露疑色,對孫顯宗道:“弟弟,你覺得他們真能做到嗎?”
孫顯宗冷笑一聲,道:
“文人向來是愛誇大其詞,此事眾人皆知。
從大同至京師,沿途兵馬密布,瓦剌部落兵馬不過三萬有餘,即便再增五萬。
亦難突破居庸關之險。
這群文人如何能夠有此能耐?
簡直是癡人說夢!”
太後聞言,卻是微微一笑,道:“暫且不論他們能否成功,觀其此刻之態度。
他們似比我等更為急切。
既如此,我們便靜觀其變,若他們真能成事,我們再出手不遲。
如此,即便失敗,亦與我等無關。
不過,本宮倒是真心希望他們能夠成功!”
此刻的孫太後,心中雖有疑慮,卻也懷揣著一絲期待。她深知朝政之事,非一己之力所能左右,隻願這群文人能夠創造奇跡,為朝廷解憂。
長樂宮外。
兩位尚書,王直與胡濙,正低聲密談。
王直眉頭緊鎖,沉聲道:
“太後方才的態度似乎有些不對,雖然她答應了我們,但從她的神情可以看出。
她似乎仍在觀望之中!”
胡濙微微一笑,雲淡風輕地回應:
“我又豈能看不出來?”
王直疑惑地看著胡濙,問道:
“那為何胡兄一直麵不改色呢?”
胡濙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道:“因為這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我自然沒有必要驚訝。
太後並不完全相信我們有能力成事。
所以她想要先看看我們的本事。
哼,如果我們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還談何消滅於謙,掌控朝堂的大業?”
王直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胡濙繼續道:
“你回頭立刻吩咐下去,在京中大肆宣揚。
就說景泰帝身體欠佳,隨時可能駕崩。
而他的皇子,近日來頻頻咳血,似有早夭之相,這個謠言要讓越多人知道越好!”
王直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道:
“你放心,隻要這個謠言傳了出去,那些邊鎮將領在京的細作或者家仆。
一旦聽到,立刻就會回報。
當那些邊鎮將領得知新帝父子身體都不好的消息時,他們自然不會再敢輕易支持新帝!”
胡濙點頭讚同道:“不錯,如果我們隻是憑空捏造,那些武將自然不信。
當景泰帝身體欠佳的消息。
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當那些將領得知連景泰帝唯一的兒子都弱不禁風時,他們心中的天平自然會傾斜!”
王直嘴角上揚,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道:
“哈哈哈,誰叫於謙那兵變一派。
不拿我們文官當人看。
看看他們最近囂張的樣子,拿我們文官當丫鬟使,什麽事都要我們去做。
卻又不給我們發表意見的機會。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們還不如扶持正統帝朱祁鎮上位,至少他在位時,我們還能保留各自的權力!”
胡濙點頭附和道:“嗯,這點許多閣臣都非常不滿,現在於謙已經犯眾怒,他卻渾然不知。
還在權力的製高點上迷茫。
其實已經半隻腳踏進棺材了,哈哈哈!”
兩人的笑聲在長樂宮外回蕩。
他們未曾察覺,在暗處。
一名宮女正小心翼翼地窺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待他們漸行漸漸遠。
疾步向長樂宮的方向奔去。
長樂宮中,孫太後正靜坐於榻上。
閉目沉思,仿佛與塵世隔絕。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寧靜的氛圍,她緩緩睜開雙眸,見是那名宮女。
臉上露出淡淡的詢問之色:“情況如何?”
宮女氣喘籲籲,急切地答道:“太後。
奴婢方才在長樂宮外,見王直與胡濙兩位尚書竊竊私語,似乎有要事相商!”
孫太後眉頭輕皺,示意宮女繼續。宮女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長樂宮中的侍衛偷聽到。
他們似乎在謀劃如何散布景泰帝和皇子的病重消息,企圖動搖邊鎮將領對新帝的忠誠!”
孫繼宗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微微頷首,沉聲道:“這些文人,總是以為能憑借計謀左右天下大勢,卻不知真正的力量。
始終掌握在武將們的手中!”
孫顯宗在旁冷笑一聲,補充道:“他們以為散布些謠言就能動搖大局,簡直是異想天開!”
孫太後卻搖了搖頭,緩緩道:“話雖如此,但他們的計策也並非全無用處。
若真能讓邊鎮將領心生疑慮,對於我們的計劃,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孫忠則在一旁提醒道:“女兒,我們仍需小心謹慎,這些人既然能提出這樣的計策。
必然還有後手,我們不可掉以輕心!”
孫太後點頭稱是,她深知在這場權力的角逐中,每一步都需走得小心翼翼。
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國榷》《明實錄》
九月初十一。
乾清宮的莊嚴與肅穆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端坐於皇位之上的景泰帝朱祁鈺。
手中緊握著一封封邊鎮告急文書。
顫抖的指尖透露出他內心的震驚與不安。
“這……這……這怎麽可能?”
失聲驚呼,聲音中透露出難以置信的絕望。
朝堂上的群臣們麵麵相覷。
紛紛猜測著究竟發生了何事。
然而,在此時的朝堂上。
兵部尚書於謙和重臣楊洪的權威無人敢質疑,眾人皆保持沉默,靜待他們的發話。
於謙眉頭緊鎖,上前一步,沉聲問道:
“陛下,究竟發生了何事?”
景泰帝朱祁鈺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邊鎮的噩耗:“初八之日,韃靼三萬騎兵扣邊。
宣府等地遭受重創,八十處驛站、屯堡被毀,一萬三千二百八十人淪為俘虜。
六千馬匹、兩萬牛羊被劫掠一空。
而瓦剌三萬騎兵亦扣邊肆虐,十五處驛站、屯堡被毀,陽和衛失陷,三千馬匹、一萬牛羊盡失。
更為嚴重的是。
遼東兀良哈和野人、海西、建州女真亦扣邊進犯,由建州女真首領董山和李滿柱率領。
四十五處屯堡被毀,兩萬五千六百人淪為俘虜,八百馬匹、兩千牛羊被劫。
邊境全都亂了,從大同至遼東一代,處處燃起戰火,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嘩然。
內閣大臣陳循急切地問道:
“陛下,他們為何扣邊?”
景泰帝朱祁鈺臉色蒼白,聲音顫抖地回答道:“他們說,隻要正統帝不回京城,他們便會繼續扣邊進犯,讓我大明邊鎮永無寧日!”
景泰帝朱祁鈺此時一臉懵。
這大哥究竟是大明太上皇,還是蒙古天可汗,怎麽連異族都幫他?
“本宮可以應允爾等,然則本宮在後。
爾等在前。
本宮倒是期待。
爾等究竟有何妙策能夠達成此事!”
禮部尚書胡濙與王直聞言,忙拱手行禮道:
“請太後放心,臣等即刻回去籌劃安排!”
太後微微頷首道:“嗯,兩位尚書且退下吧!”
待二人離去,孫繼宗麵露疑色,對孫顯宗道:“弟弟,你覺得他們真能做到嗎?”
孫顯宗冷笑一聲,道:
“文人向來是愛誇大其詞,此事眾人皆知。
從大同至京師,沿途兵馬密布,瓦剌部落兵馬不過三萬有餘,即便再增五萬。
亦難突破居庸關之險。
這群文人如何能夠有此能耐?
簡直是癡人說夢!”
太後聞言,卻是微微一笑,道:“暫且不論他們能否成功,觀其此刻之態度。
他們似比我等更為急切。
既如此,我們便靜觀其變,若他們真能成事,我們再出手不遲。
如此,即便失敗,亦與我等無關。
不過,本宮倒是真心希望他們能夠成功!”
此刻的孫太後,心中雖有疑慮,卻也懷揣著一絲期待。她深知朝政之事,非一己之力所能左右,隻願這群文人能夠創造奇跡,為朝廷解憂。
長樂宮外。
兩位尚書,王直與胡濙,正低聲密談。
王直眉頭緊鎖,沉聲道:
“太後方才的態度似乎有些不對,雖然她答應了我們,但從她的神情可以看出。
她似乎仍在觀望之中!”
胡濙微微一笑,雲淡風輕地回應:
“我又豈能看不出來?”
王直疑惑地看著胡濙,問道:
“那為何胡兄一直麵不改色呢?”
胡濙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道:“因為這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我自然沒有必要驚訝。
太後並不完全相信我們有能力成事。
所以她想要先看看我們的本事。
哼,如果我們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還談何消滅於謙,掌控朝堂的大業?”
王直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胡濙繼續道:
“你回頭立刻吩咐下去,在京中大肆宣揚。
就說景泰帝身體欠佳,隨時可能駕崩。
而他的皇子,近日來頻頻咳血,似有早夭之相,這個謠言要讓越多人知道越好!”
王直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道:
“你放心,隻要這個謠言傳了出去,那些邊鎮將領在京的細作或者家仆。
一旦聽到,立刻就會回報。
當那些邊鎮將領得知新帝父子身體都不好的消息時,他們自然不會再敢輕易支持新帝!”
胡濙點頭讚同道:“不錯,如果我們隻是憑空捏造,那些武將自然不信。
當景泰帝身體欠佳的消息。
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當那些將領得知連景泰帝唯一的兒子都弱不禁風時,他們心中的天平自然會傾斜!”
王直嘴角上揚,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道:
“哈哈哈,誰叫於謙那兵變一派。
不拿我們文官當人看。
看看他們最近囂張的樣子,拿我們文官當丫鬟使,什麽事都要我們去做。
卻又不給我們發表意見的機會。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們還不如扶持正統帝朱祁鎮上位,至少他在位時,我們還能保留各自的權力!”
胡濙點頭附和道:“嗯,這點許多閣臣都非常不滿,現在於謙已經犯眾怒,他卻渾然不知。
還在權力的製高點上迷茫。
其實已經半隻腳踏進棺材了,哈哈哈!”
兩人的笑聲在長樂宮外回蕩。
他們未曾察覺,在暗處。
一名宮女正小心翼翼地窺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待他們漸行漸漸遠。
疾步向長樂宮的方向奔去。
長樂宮中,孫太後正靜坐於榻上。
閉目沉思,仿佛與塵世隔絕。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寧靜的氛圍,她緩緩睜開雙眸,見是那名宮女。
臉上露出淡淡的詢問之色:“情況如何?”
宮女氣喘籲籲,急切地答道:“太後。
奴婢方才在長樂宮外,見王直與胡濙兩位尚書竊竊私語,似乎有要事相商!”
孫太後眉頭輕皺,示意宮女繼續。宮女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長樂宮中的侍衛偷聽到。
他們似乎在謀劃如何散布景泰帝和皇子的病重消息,企圖動搖邊鎮將領對新帝的忠誠!”
孫繼宗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微微頷首,沉聲道:“這些文人,總是以為能憑借計謀左右天下大勢,卻不知真正的力量。
始終掌握在武將們的手中!”
孫顯宗在旁冷笑一聲,補充道:“他們以為散布些謠言就能動搖大局,簡直是異想天開!”
孫太後卻搖了搖頭,緩緩道:“話雖如此,但他們的計策也並非全無用處。
若真能讓邊鎮將領心生疑慮,對於我們的計劃,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孫忠則在一旁提醒道:“女兒,我們仍需小心謹慎,這些人既然能提出這樣的計策。
必然還有後手,我們不可掉以輕心!”
孫太後點頭稱是,她深知在這場權力的角逐中,每一步都需走得小心翼翼。
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國榷》《明實錄》
九月初十一。
乾清宮的莊嚴與肅穆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端坐於皇位之上的景泰帝朱祁鈺。
手中緊握著一封封邊鎮告急文書。
顫抖的指尖透露出他內心的震驚與不安。
“這……這……這怎麽可能?”
失聲驚呼,聲音中透露出難以置信的絕望。
朝堂上的群臣們麵麵相覷。
紛紛猜測著究竟發生了何事。
然而,在此時的朝堂上。
兵部尚書於謙和重臣楊洪的權威無人敢質疑,眾人皆保持沉默,靜待他們的發話。
於謙眉頭緊鎖,上前一步,沉聲問道:
“陛下,究竟發生了何事?”
景泰帝朱祁鈺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邊鎮的噩耗:“初八之日,韃靼三萬騎兵扣邊。
宣府等地遭受重創,八十處驛站、屯堡被毀,一萬三千二百八十人淪為俘虜。
六千馬匹、兩萬牛羊被劫掠一空。
而瓦剌三萬騎兵亦扣邊肆虐,十五處驛站、屯堡被毀,陽和衛失陷,三千馬匹、一萬牛羊盡失。
更為嚴重的是。
遼東兀良哈和野人、海西、建州女真亦扣邊進犯,由建州女真首領董山和李滿柱率領。
四十五處屯堡被毀,兩萬五千六百人淪為俘虜,八百馬匹、兩千牛羊被劫。
邊境全都亂了,從大同至遼東一代,處處燃起戰火,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嘩然。
內閣大臣陳循急切地問道:
“陛下,他們為何扣邊?”
景泰帝朱祁鈺臉色蒼白,聲音顫抖地回答道:“他們說,隻要正統帝不回京城,他們便會繼續扣邊進犯,讓我大明邊鎮永無寧日!”
景泰帝朱祁鈺此時一臉懵。
這大哥究竟是大明太上皇,還是蒙古天可汗,怎麽連異族都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