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朱祁鈺端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
沉聲問道:“於尚書。
關於新任尚書的人選,你有何建議?”
於謙躬身行禮,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臣以為翰林編撰彭時與商輅皆為合適之選。
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朱祁鈺微微頷首,信任地說道:
“既是於尚書所薦,必無差錯。
便依尚書所言!”
正當君臣二人商議之際。
突然一聲急促的“報——”聲響起。
打破了宮內的寧靜。
一名將領氣喘籲籲地闖入宮中,麵色慌張地稟報道:“陛下,不好了,出事了!
紫荊關守將傳來急報。
瓦剌軍隊即將兵臨城下!”
朱祁鈺聞言大驚失色,猛地站起身來。
急聲問道:“什麽?
於尚書,這是怎麽回事?”
於謙也是一臉凝重,但依舊保持鎮定。
寬慰道:“陛下莫急,從大同至紫荊關沿途設有眾多堡壘衛所。
瓦剌軍隊想要攻至紫荊關並非易事!”
朱祁鈺稍稍安心,重新坐下。
然而還未等他緩過神來。
又一聲“報——”聲傳來,一名軍士匆匆入內,慌張地稟報道:“陛下,不好了。
瓦剌軍隊已經抵達紫荊關了!”
此言一出,朱祁鈺與於謙皆是大驚失色。
於謙難以置信地問道:“怎麽可能?
沿途堡壘衛所的將領呢?
他們為何沒有阻擋住瓦剌軍隊?”
軍士顫聲回答道:
“守備赤城堡的指揮鄭謙、徐福。
雕鄂堡的指揮姚瑄,紫荊關的都指揮僉事左能,萬全都司的指揮僉事黃寧。
以及永寧衛的守備阮葵,皆都棄城而逃!”
聽著軍士的稟報,朱祁鈺麵色鐵青。
怒不可遏。
在明朝,棄城而逃乃是死罪,而此次大範圍的棄城更是少有。
僅在靖難之役時發生過類似的。
如今,這是第二次的棄城事件。
十月十二日,京城城頭上。
風卷殘雲,氣氛凝重。
楊洪望著遠方,憂心忡忡地說道:“想不到這正統帝還真有兩下子,竟然真的到了京城之外。
隻是我始終想不明白。
他們究竟是如何突破紫荊關的防線?”
兵部尚書於謙聞言,眉頭緊鎖,沉聲道:
“剛剛紫荊關傳來消息,我們派去的指揮僉事韓青和孫祥兩人簡直不堪一擊。
如此輕易便讓紫荊關失守,致使正統帝大軍長驅直入,直逼京城!”
於謙看到城外的軍陣,思索片刻,問道:
“為何不讓守城軍士待在牆頭上。
反而讓他們在城門外列陣?
是不是擔心發生類似靖難之役的變故?”
楊洪點頭附和道:“正是如此。
這些守城的兵馬大多是外地調來的,萬一有人心懷不軌,暗中打開城門,後果不堪設想!”
說到這裏,楊洪感激地看了一眼於謙,道:
“這次兵變來得太突然,多虧了你出手相助,否則我們楊家恐怕就要遭殃了!”
於謙笑了笑,擺手道:
“都是一家人,何必言謝?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出城的軍士,我們該如何確保他們不會叛變呢?”
楊洪解釋道:“在出城之前,我已經給每人發了一兩銀子作為賞銀。
殺敵有功者,更是有重賞。
殺一賊賞十兩並升總旗。
殺二賊賞二十兩升百戶。
斬將奪旗者更是賞銀千兩升指揮。
隻要能擋住正統帝的大軍,錢不是問題。
反正用的錢,都是來自國庫和皇帝的內帑!”
於謙聽後,沉思片刻,道:“光有利誘還不夠,我們還需加上威逼,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我看可以這樣。
每支隊伍中設立兩名掌令官。
若有頭目不顧軍士安危先自退怯者。
掌令官有權立即斬其首級;
若軍士不顧頭目安危先自退怯者。
後隊可斬前隊。
不勇敢進攻導致頭目陷入險境者。
全隊斬首示眾。
頭目不勇敢進攻導致軍士失陷十人者斬首示眾,失陷二十人者斬首並剝奪其承襲資格。
失陷三十人以上至全隊者斬首並抄沒其家產,軍士若投降敵軍,則全家斬首並抄沒財產。
此外,對於軍中及新招募的士卒。
若有人平日不知軍法、造謠惑眾、擾亂軍心者,一律淩遲處死並抄沒其家產!”
楊洪聽完於謙的計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道:“於尚書,你這計策真是妙極!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確保軍士們不敢輕易叛變或投降了,哪怕皇帝來了都沒有用!”
兵部尚書於謙鄭重地對宣府總兵楊洪道:
“楊洪兄,待此保衛戰功成。
封侯之賞非你莫屬!”
楊洪捋著胡須,滿麵笑容地回應:
“這白得的侯爵之位,豈有不接受之理?
待瓦剌敗退,我必率部追擊,皇帝朱祁鎮既從我兒手中逃脫,此次便由我親自屠龍!”
兩人相視一笑,心中都明白這場戰鬥的殘酷與艱難,畢竟皇帝一旦進城,他們就必死無疑。
在戰場上,士兵們若想逃跑或投降,不僅會麵臨自己身死的危險。
還會連累全家遭受滅頂之災。
這種嚴酷的軍法雖然殘忍,但卻能在關鍵時刻激發出將士們的鬥誌和勇氣。
然而,這一切的背後也透露出文官們做事的無底線和殘酷。
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不惜犧牲士兵和百姓的生命和財產。
這種做法雖然能夠暫時穩定局勢。
但卻無法贏得人心,但對於兵變一派來說,這足夠了,隻要皇帝進不來,他們就成功了。
在京城之外。
瓦剌軍大營內。
淮王也先向皇帝朱祁鎮匯報了嚴峻的形勢:
“陛下,我們曾派人前去叫門,但守城將領卻閉門不見,更不願接納陛下進城。
他們甚至將士兵置於城門外,構築了一萬一千多個木柵欄,總長五千一百餘丈。
將京城的東、西、南三麵牢牢圍住,因我們缺乏攻城器械,此刻實在難以攻破此城!”
皇帝朱祁鎮聽後,憤怒地斥道:“可惡至極!他們為了阻止朕回京,竟至如此地步!”
淮王也先安撫道:“陛下請稍安勿躁,我願派遣勇士前往試探,看是否能撕開一道口子。
為陛下進城鋪平道路!”
望著也先離開的腳步,朱祁鎮本想阻止。
但剛剛看著也先堅定的眼神。
終是未能開口。
此刻,他心中充滿了焦慮與期待,隻盼能早日攻破此城,重回京城之中。
沉聲問道:“於尚書。
關於新任尚書的人選,你有何建議?”
於謙躬身行禮,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臣以為翰林編撰彭時與商輅皆為合適之選。
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朱祁鈺微微頷首,信任地說道:
“既是於尚書所薦,必無差錯。
便依尚書所言!”
正當君臣二人商議之際。
突然一聲急促的“報——”聲響起。
打破了宮內的寧靜。
一名將領氣喘籲籲地闖入宮中,麵色慌張地稟報道:“陛下,不好了,出事了!
紫荊關守將傳來急報。
瓦剌軍隊即將兵臨城下!”
朱祁鈺聞言大驚失色,猛地站起身來。
急聲問道:“什麽?
於尚書,這是怎麽回事?”
於謙也是一臉凝重,但依舊保持鎮定。
寬慰道:“陛下莫急,從大同至紫荊關沿途設有眾多堡壘衛所。
瓦剌軍隊想要攻至紫荊關並非易事!”
朱祁鈺稍稍安心,重新坐下。
然而還未等他緩過神來。
又一聲“報——”聲傳來,一名軍士匆匆入內,慌張地稟報道:“陛下,不好了。
瓦剌軍隊已經抵達紫荊關了!”
此言一出,朱祁鈺與於謙皆是大驚失色。
於謙難以置信地問道:“怎麽可能?
沿途堡壘衛所的將領呢?
他們為何沒有阻擋住瓦剌軍隊?”
軍士顫聲回答道:
“守備赤城堡的指揮鄭謙、徐福。
雕鄂堡的指揮姚瑄,紫荊關的都指揮僉事左能,萬全都司的指揮僉事黃寧。
以及永寧衛的守備阮葵,皆都棄城而逃!”
聽著軍士的稟報,朱祁鈺麵色鐵青。
怒不可遏。
在明朝,棄城而逃乃是死罪,而此次大範圍的棄城更是少有。
僅在靖難之役時發生過類似的。
如今,這是第二次的棄城事件。
十月十二日,京城城頭上。
風卷殘雲,氣氛凝重。
楊洪望著遠方,憂心忡忡地說道:“想不到這正統帝還真有兩下子,竟然真的到了京城之外。
隻是我始終想不明白。
他們究竟是如何突破紫荊關的防線?”
兵部尚書於謙聞言,眉頭緊鎖,沉聲道:
“剛剛紫荊關傳來消息,我們派去的指揮僉事韓青和孫祥兩人簡直不堪一擊。
如此輕易便讓紫荊關失守,致使正統帝大軍長驅直入,直逼京城!”
於謙看到城外的軍陣,思索片刻,問道:
“為何不讓守城軍士待在牆頭上。
反而讓他們在城門外列陣?
是不是擔心發生類似靖難之役的變故?”
楊洪點頭附和道:“正是如此。
這些守城的兵馬大多是外地調來的,萬一有人心懷不軌,暗中打開城門,後果不堪設想!”
說到這裏,楊洪感激地看了一眼於謙,道:
“這次兵變來得太突然,多虧了你出手相助,否則我們楊家恐怕就要遭殃了!”
於謙笑了笑,擺手道:
“都是一家人,何必言謝?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出城的軍士,我們該如何確保他們不會叛變呢?”
楊洪解釋道:“在出城之前,我已經給每人發了一兩銀子作為賞銀。
殺敵有功者,更是有重賞。
殺一賊賞十兩並升總旗。
殺二賊賞二十兩升百戶。
斬將奪旗者更是賞銀千兩升指揮。
隻要能擋住正統帝的大軍,錢不是問題。
反正用的錢,都是來自國庫和皇帝的內帑!”
於謙聽後,沉思片刻,道:“光有利誘還不夠,我們還需加上威逼,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我看可以這樣。
每支隊伍中設立兩名掌令官。
若有頭目不顧軍士安危先自退怯者。
掌令官有權立即斬其首級;
若軍士不顧頭目安危先自退怯者。
後隊可斬前隊。
不勇敢進攻導致頭目陷入險境者。
全隊斬首示眾。
頭目不勇敢進攻導致軍士失陷十人者斬首示眾,失陷二十人者斬首並剝奪其承襲資格。
失陷三十人以上至全隊者斬首並抄沒其家產,軍士若投降敵軍,則全家斬首並抄沒財產。
此外,對於軍中及新招募的士卒。
若有人平日不知軍法、造謠惑眾、擾亂軍心者,一律淩遲處死並抄沒其家產!”
楊洪聽完於謙的計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道:“於尚書,你這計策真是妙極!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確保軍士們不敢輕易叛變或投降了,哪怕皇帝來了都沒有用!”
兵部尚書於謙鄭重地對宣府總兵楊洪道:
“楊洪兄,待此保衛戰功成。
封侯之賞非你莫屬!”
楊洪捋著胡須,滿麵笑容地回應:
“這白得的侯爵之位,豈有不接受之理?
待瓦剌敗退,我必率部追擊,皇帝朱祁鎮既從我兒手中逃脫,此次便由我親自屠龍!”
兩人相視一笑,心中都明白這場戰鬥的殘酷與艱難,畢竟皇帝一旦進城,他們就必死無疑。
在戰場上,士兵們若想逃跑或投降,不僅會麵臨自己身死的危險。
還會連累全家遭受滅頂之災。
這種嚴酷的軍法雖然殘忍,但卻能在關鍵時刻激發出將士們的鬥誌和勇氣。
然而,這一切的背後也透露出文官們做事的無底線和殘酷。
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不惜犧牲士兵和百姓的生命和財產。
這種做法雖然能夠暫時穩定局勢。
但卻無法贏得人心,但對於兵變一派來說,這足夠了,隻要皇帝進不來,他們就成功了。
在京城之外。
瓦剌軍大營內。
淮王也先向皇帝朱祁鎮匯報了嚴峻的形勢:
“陛下,我們曾派人前去叫門,但守城將領卻閉門不見,更不願接納陛下進城。
他們甚至將士兵置於城門外,構築了一萬一千多個木柵欄,總長五千一百餘丈。
將京城的東、西、南三麵牢牢圍住,因我們缺乏攻城器械,此刻實在難以攻破此城!”
皇帝朱祁鎮聽後,憤怒地斥道:“可惡至極!他們為了阻止朕回京,竟至如此地步!”
淮王也先安撫道:“陛下請稍安勿躁,我願派遣勇士前往試探,看是否能撕開一道口子。
為陛下進城鋪平道路!”
望著也先離開的腳步,朱祁鎮本想阻止。
但剛剛看著也先堅定的眼神。
終是未能開口。
此刻,他心中充滿了焦慮與期待,隻盼能早日攻破此城,重回京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