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製度與生產力
王文龍笑著問黃道周:“黃小友以為治國之本質是什麽?”
這個問題比黃道周提出來的還大,三人思索一番都不知該如何回答。
王文龍便又換了個方式來問:“三位以為而今朝堂上各家提出的種種政策,目的究竟在何處?想要把國家治成什麽樣子?”
汪文言沒讀過什麽書,生怕自己的答案被別人先說出來,於是率先回答:“自然是要治的小人不敢為禍才好。”
黃尊素想了想,回答說道:“治國的目的是用賢才,如此才能規範使得小人不出。”
黃道周最後說道:“我以為經邦治國最好的便是做到《禮記》中所講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聽著三人的話,王文龍笑起來:“你們所說都是表現,海清河晏,百姓的生活不一定就安樂,若是一個暴君用大兵鎮壓的百姓不敢反抗,讓人做安安餓殍,表麵上看起來也是海清河晏了。你們都看過我的《國富論》,想必知道生產力的概念,我以為這才是底層邏輯,製度隻是保證而已。”
王文龍一番話說完,三人都開始默默思考。
而隔著一道簾子在廚房之中聽講的小虎眨巴眨巴眼睛。
王平保的媳婦兒抱怨說道:“文龍講的話這般深奧,我們家的孩子這樣小哪裏聽得懂?就是我也聽不懂……”身後坐著吃飯的馬婆子聞言忍不住笑。
王平保卻是皺眉搖頭:“你們婦人見識短,現在聽不懂,難道一輩子也聽不懂?我們聽不懂,難道孩子就一定不懂?從小多和文龍這樣的人物交往,以後不成龍鳳也能成個獅虎,要是嫌不懂就不讓他聽,咱再往下傳幾輩都是刻字匠!”
而在飯堂裏,“製度隻是保證……”黃尊素反複琢磨著這話,似乎是要想通什麽關竅。
而一旁的黃道周思考半天,突然開口問道:“建陽先生所講的意思是不是治國標準應該看有沒有實行好聖賢教誨之中所要行的好事?”
“也可以這麽說,”王文龍點頭說道:“就拿禮運大同篇中的‘選賢與人’來說,選賢舉能並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希望賢達之士可以將世道變得更好。尋章摘句也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幹實事。”
黃道周眼前一亮,稱讚說道:“建陽先生果真才是真正儒者,一語道破了學問的本質,就像先生所說,天下種種學問,大家爭論不休,爭長道短,最後其實還是要看能否將天下治理的好。沒有為做學問而做學問的道理!”
王文龍點點頭:“常州諸位先生說親賢臣、遠小人這話是沒錯的,但是親賢臣、遠小人為的是使得朝廷能夠更好的運轉,為百姓做更多實事,並不隻是字麵意思為了讓賢者可以都去做官。”
黃道周點頭道:“所以朝廷應該選擇真正有能力的賢人去做官,一些誇誇其談之輩不當用。這就是不以言舉人的道理了。”
王文龍笑著搖頭:“還是淺了,難道朝廷的一切作為隻是為了選誰當官嗎?或者說:難道隻通過選賢舉能就能塑造一個大同世道?”
黃道周剛剛建立的思想自覺很有道理,這時又被王文龍推翻,他知道王文龍想要引導他得到某個結果,但是卻十分苦惱,因為他總感覺隔著一層東西看不透。
王文龍開導他說道:“伱們仔細想想,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最後究竟是為了什麽?什麽樣的社會才叫做大同世道?聖人說大同世道的結果是怎樣來判斷的?”
三人都在皺眉思考,這時汪文言突然抓住身邊的黃尊素問:“黃朋友,你再把孔聖人的話給我背一遍!”
黃尊素小聲給他背了一遍禮運大同篇,又稍加解釋,汪文言突然大聲道:“我悟了!我悟了!”
黃道周奇怪問道:“你悟了什麽?”
汪文言激動回答:“孔聖人在大同篇裏其實已經說了:選拔有賢達的人,向百姓傳達禮儀教養——目的是讓百姓老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老人可以吃肉,人人都有衣服穿……”
“所以選賢舉能不是目的,讓百姓過得好才是目的!”
“選賢舉能也好,講信修睦也好,都不過是讓百姓過得好的辦法而已。不必認死理。”
“就像建陽先生在《國富論》裏麵說的一樣,若按照適當的方法實行,百姓的收入越來越多,那自然日子就越過越好了,這也是實現大同的方法,不一定要尋章摘句。”
王文龍也不禁驚訝,汪文言這悟性果真是足夠強大,怪不得能以白身左右天下。
他笑著點點頭:“其實我的三條主張根本原因在《國富論》裏都有寫明——我以為合理的製度應該能夠使得生產力得到發展,至於是否批評太監,不是一定之規,隻看是否需要。”
黃道周和黃尊素也終於明白了王文龍的意思。
王文龍的一切目的隻為發展生產力,常州的東林黨恨太監入骨,但是王文龍卻並不覺得太監是最大問題——如果不和太監鬥爭可以更好的發展國力,那留著太監也沒什麽關係。
雖然黃尊素和黃道周都受過傳統儒家的教育,對於王文龍的這套理論有些難以認同,但是卻都感到王文龍的主張確實有自己的道理。
唯獨汪文言卻是眼前發亮,他雖然出生歙州汪氏,但是實在沒有受什麽儒家士大夫的教育,要不然也不至於去當獄吏。
他指指黃尊素手中的《國富論》道:“我聽黃真長講解建陽先生的書時就覺得很有道理,再聽到建陽先生此言,真有茅塞頓開之感!”
汪文言覺得王文龍的這套思想很有魅力,比那些聽不懂的儒家理論實用的多。
王文龍意外看著汪文言,不過轉念一想也就明白,汪文言本來就是個現實主義者,而裝備了他的這一套社會學理論後簡直是如虎添翼……也不知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如今三人的疑惑得到解答,王文龍便笑著問起他們三人之後的打算。
眼前三位都是在曆史中有大能為的人物,做事能力都毋庸置疑,王文龍想邀請他們加入報社。
三人卻都不好意思的表示拒絕。
黃道周和黃尊素都表示要回去繼續讀書,不可能放棄科舉之路年紀輕輕加入報社,而汪文言則是婉言推辭,他有點嫌棄報社的工作,他想要有更大舞台,不願做一幫手浪費時間。
(本章完)
王文龍笑著問黃道周:“黃小友以為治國之本質是什麽?”
這個問題比黃道周提出來的還大,三人思索一番都不知該如何回答。
王文龍便又換了個方式來問:“三位以為而今朝堂上各家提出的種種政策,目的究竟在何處?想要把國家治成什麽樣子?”
汪文言沒讀過什麽書,生怕自己的答案被別人先說出來,於是率先回答:“自然是要治的小人不敢為禍才好。”
黃尊素想了想,回答說道:“治國的目的是用賢才,如此才能規範使得小人不出。”
黃道周最後說道:“我以為經邦治國最好的便是做到《禮記》中所講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聽著三人的話,王文龍笑起來:“你們所說都是表現,海清河晏,百姓的生活不一定就安樂,若是一個暴君用大兵鎮壓的百姓不敢反抗,讓人做安安餓殍,表麵上看起來也是海清河晏了。你們都看過我的《國富論》,想必知道生產力的概念,我以為這才是底層邏輯,製度隻是保證而已。”
王文龍一番話說完,三人都開始默默思考。
而隔著一道簾子在廚房之中聽講的小虎眨巴眨巴眼睛。
王平保的媳婦兒抱怨說道:“文龍講的話這般深奧,我們家的孩子這樣小哪裏聽得懂?就是我也聽不懂……”身後坐著吃飯的馬婆子聞言忍不住笑。
王平保卻是皺眉搖頭:“你們婦人見識短,現在聽不懂,難道一輩子也聽不懂?我們聽不懂,難道孩子就一定不懂?從小多和文龍這樣的人物交往,以後不成龍鳳也能成個獅虎,要是嫌不懂就不讓他聽,咱再往下傳幾輩都是刻字匠!”
而在飯堂裏,“製度隻是保證……”黃尊素反複琢磨著這話,似乎是要想通什麽關竅。
而一旁的黃道周思考半天,突然開口問道:“建陽先生所講的意思是不是治國標準應該看有沒有實行好聖賢教誨之中所要行的好事?”
“也可以這麽說,”王文龍點頭說道:“就拿禮運大同篇中的‘選賢與人’來說,選賢舉能並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希望賢達之士可以將世道變得更好。尋章摘句也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幹實事。”
黃道周眼前一亮,稱讚說道:“建陽先生果真才是真正儒者,一語道破了學問的本質,就像先生所說,天下種種學問,大家爭論不休,爭長道短,最後其實還是要看能否將天下治理的好。沒有為做學問而做學問的道理!”
王文龍點點頭:“常州諸位先生說親賢臣、遠小人這話是沒錯的,但是親賢臣、遠小人為的是使得朝廷能夠更好的運轉,為百姓做更多實事,並不隻是字麵意思為了讓賢者可以都去做官。”
黃道周點頭道:“所以朝廷應該選擇真正有能力的賢人去做官,一些誇誇其談之輩不當用。這就是不以言舉人的道理了。”
王文龍笑著搖頭:“還是淺了,難道朝廷的一切作為隻是為了選誰當官嗎?或者說:難道隻通過選賢舉能就能塑造一個大同世道?”
黃道周剛剛建立的思想自覺很有道理,這時又被王文龍推翻,他知道王文龍想要引導他得到某個結果,但是卻十分苦惱,因為他總感覺隔著一層東西看不透。
王文龍開導他說道:“伱們仔細想想,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最後究竟是為了什麽?什麽樣的社會才叫做大同世道?聖人說大同世道的結果是怎樣來判斷的?”
三人都在皺眉思考,這時汪文言突然抓住身邊的黃尊素問:“黃朋友,你再把孔聖人的話給我背一遍!”
黃尊素小聲給他背了一遍禮運大同篇,又稍加解釋,汪文言突然大聲道:“我悟了!我悟了!”
黃道周奇怪問道:“你悟了什麽?”
汪文言激動回答:“孔聖人在大同篇裏其實已經說了:選拔有賢達的人,向百姓傳達禮儀教養——目的是讓百姓老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老人可以吃肉,人人都有衣服穿……”
“所以選賢舉能不是目的,讓百姓過得好才是目的!”
“選賢舉能也好,講信修睦也好,都不過是讓百姓過得好的辦法而已。不必認死理。”
“就像建陽先生在《國富論》裏麵說的一樣,若按照適當的方法實行,百姓的收入越來越多,那自然日子就越過越好了,這也是實現大同的方法,不一定要尋章摘句。”
王文龍也不禁驚訝,汪文言這悟性果真是足夠強大,怪不得能以白身左右天下。
他笑著點點頭:“其實我的三條主張根本原因在《國富論》裏都有寫明——我以為合理的製度應該能夠使得生產力得到發展,至於是否批評太監,不是一定之規,隻看是否需要。”
黃道周和黃尊素也終於明白了王文龍的意思。
王文龍的一切目的隻為發展生產力,常州的東林黨恨太監入骨,但是王文龍卻並不覺得太監是最大問題——如果不和太監鬥爭可以更好的發展國力,那留著太監也沒什麽關係。
雖然黃尊素和黃道周都受過傳統儒家的教育,對於王文龍的這套理論有些難以認同,但是卻都感到王文龍的主張確實有自己的道理。
唯獨汪文言卻是眼前發亮,他雖然出生歙州汪氏,但是實在沒有受什麽儒家士大夫的教育,要不然也不至於去當獄吏。
他指指黃尊素手中的《國富論》道:“我聽黃真長講解建陽先生的書時就覺得很有道理,再聽到建陽先生此言,真有茅塞頓開之感!”
汪文言覺得王文龍的這套思想很有魅力,比那些聽不懂的儒家理論實用的多。
王文龍意外看著汪文言,不過轉念一想也就明白,汪文言本來就是個現實主義者,而裝備了他的這一套社會學理論後簡直是如虎添翼……也不知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如今三人的疑惑得到解答,王文龍便笑著問起他們三人之後的打算。
眼前三位都是在曆史中有大能為的人物,做事能力都毋庸置疑,王文龍想邀請他們加入報社。
三人卻都不好意思的表示拒絕。
黃道周和黃尊素都表示要回去繼續讀書,不可能放棄科舉之路年紀輕輕加入報社,而汪文言則是婉言推辭,他有點嫌棄報社的工作,他想要有更大舞台,不願做一幫手浪費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