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一群山人
黃道周真是天生的高士,十幾歲年紀,在家裏讀書不自在,居然一個人坐小船跑到海外小島上去攻讀《易經》。
不過王文龍回想了一下黃道周的資料就發覺這實在很符合黃道周的性格,曆史上黃道周也是在十八歲時就去往塔嶼專心讀《易》,幽居荒島整整兩年,然後又去了有“閩南第一山”之稱的大峰山讀書。
他二十三歲時終於在山中通悟自己的理學思想,興之所至留下墨寶“靈通感應”,後世人由此便把大峰山改名為靈通山。
王文龍看完他的稿子,發現黃道周這幾個月的書沒白讀,寫出的東西果然挺有見地。
王文龍笑著說道:“是篇好文章,下期的《旬報》版麵不夠,但我會盡量在這個月把文章給你發出來,可以先支取稿費。”
黃道周點點頭,他對於學問是真心熱愛,前半生時間都用來研究《易經》、書畫、詩詞,並且交下許多隱士高人做朋友。
曆史中的黃道周的前半生就是個山人,要到母親老邁之後才回家奉養老母並潛心科舉讀書,考上進士時都已經快四十歲了。
王文龍問黃道周道:“今日找你來還有一事,你今年去過鄞州,可聽說過許元忱其人?”
黃道周道:“是烈女胡氏家中那位?”
王文龍點點頭。
黃道周搖頭說:“這人我倒聽過,也算個秀才,卻沉迷巫祝之事,他也說《易經》,但卻是想靠之成仙成道,對易學理解頗偏。”
“我去鄞州時他也還康健,他在縣學中聽了我名字也要來相見,但我看了他文章,卻是不想與他往來故意躲了去。沒想不過幾日聽聞許君自煉一丸藥,服之居然藥死。”
王文龍一陣無語,原來這許元忱居然是自己煉丹吃死的。
黃道周繼續說道:“我也聽聞他家娘子是好的,一直想要勸他回歸正道,那時許君拜了一個徐姓祝師做養父,甚至為此改姓徐,還是他家娘子胡氏以死相逼此君才願認祖歸宗。卻沒想許君一死,那胡氏竟如此剛烈。”
《明史》之中對於許元忱的記載並不多,聽了他的話王文龍大概也就知道這位許君是個多麽不著調的人了,而聽黃道周的話,王文龍發現他似乎對於胡氏的行為也不甚支持。
王文龍問道:“人都說胡氏是烈女,幼玄卻似乎不以為然?”他頗為驚訝,記憶之中黃道周在儒家思想上還是挺保守的,堅定反對陸王心學,他還以為像黃道周這種人物多半支持殉夫守節。
黃道周聞言搖頭:“我讀聖賢書隻看羲、文、周、孔的學問,而外之書無非附作,孔孟都不說人殉了,千百年後之人如何反拿著聖人的學問要女子給男子陪葬?”
王文龍想想也是,黃道周雖然在儒家理解上有偏向程朱理學的傾向,但是終究還是自成一派,也是反對古板的理學教條的。
曆史上黃道周抗清犧牲之時寫給家人的血書也是“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勸慰家人不要為他的犧牲而悲傷,也沒叫老婆給他陪葬或者做什麽更多舉動。
他犧牲後遺孀蔡玉卿活到八十多歲,把幾個孩子都教育的很好,蔡玉卿是著名書法家,在後世還留下許多書畫作品以及詩詞。
黃道周問道:“王大哥,伱問此事做什麽,可是與許君有舊?”
王文龍搖頭道:“我有莊事情需得求人引薦他的遺孀胡氏,隻是不知找什麽門路。”聽黃道周對於胡氏的敘述王文龍就知道黃道周這條線是走不通了。
黃道周聞言卻笑著說道:“這不就巧了嗎?王大哥我有幾個朋友想要認識你,他們都在三吳遊曆,其中不定就有人與許君有舊。”
……
後世的福州市鼓樓區冶山路一帶傳說就是上古之時歐冶子為閩越王鑄劍處,此時還留有唐代修建的劍池院遺存。
這地方到了正德年間又被福州的官員楊子器開辟成“藏春洞府”,還花錢修了亭台樓閣,想要在此尋幽訪勝,但楊子器死了幾十年,子弟分家,昔日藏春洞府已經成為普通街巷,居住著許多冶鐵戶。
最近隨著《旬報》大量連載武俠小說這地方因為跟上古神兵有聯係,於是再次被文人發掘起來。
前兩日福州市麵上傳出消息,說此地鐵戶發現一柄上古寶劍,立馬就被福州有錢人追捧,一柄所謂古劍炒到三百兩銀子,這新聞還上了《旬報》的時事板塊。
王文龍看破不說破,曆史記載中唐代高僧惟鑒的確曾在冶山尋到一柄上古劍環,王文龍看過後世的兵器博物館知道那曆史描寫的“劍環”就是古代環首刀劍的尾部,那已經是漢代的刀劍形製,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歐冶子沒啥關係。
至於那柄被福州百姓追捧的“古劍”就更是無稽之談,王文龍聽過采訪回來的描述,一柄鐵劍保存上千年——如果能有那樣的品相就出鬼了。
不過這並不妨礙冶山一帶成為此時福州新興的文人聚集地,此地距離福州城區也近,王文龍和黃道周坐著滑竿到來之時,眾人都出來迎接。
黃道周笑著為兩邊介紹:“這位便是你們說要見的王建陽王大哥了,”他又指指對麵的幾位人物:“這位是吳縣葛一龍,字震甫,莆田曾鯨,字波臣,還有這一位俠客乃是東陽豪客趙純卿。”
王文龍看著三人:
葛一龍留著一捧大胡須,望之如同仙人,曾鯨留兩撇小胡子,舉手投足都有書卷氣,趙純卿就最誇張,都已經入冬的天氣這廝卻敞著懷露出一捧護胸毛,肌肉虯結,腰間還掛著一柄鐵錘。
這三人王文龍倒是都有印象,葛一龍是此時吳中著名詩人,和馮夢龍等人都有交往,趙純卿則是一個武夫,沒有正式職業,走南闖北給人演出、站班、平事。
其中僅有曾鯨讓王文龍最感興趣,因為這位是後世都有名的大畫家,人物畫“波城派”的創始人。
就看黃道周交往的這些人物就知道黃道周的性格——在場眾人湊在一起都沒有一個考中舉人的,除了黃道周之外全都是各家卿客。王文龍在其中甚至都算是和官場最接近的了。
(本章完)
黃道周真是天生的高士,十幾歲年紀,在家裏讀書不自在,居然一個人坐小船跑到海外小島上去攻讀《易經》。
不過王文龍回想了一下黃道周的資料就發覺這實在很符合黃道周的性格,曆史上黃道周也是在十八歲時就去往塔嶼專心讀《易》,幽居荒島整整兩年,然後又去了有“閩南第一山”之稱的大峰山讀書。
他二十三歲時終於在山中通悟自己的理學思想,興之所至留下墨寶“靈通感應”,後世人由此便把大峰山改名為靈通山。
王文龍看完他的稿子,發現黃道周這幾個月的書沒白讀,寫出的東西果然挺有見地。
王文龍笑著說道:“是篇好文章,下期的《旬報》版麵不夠,但我會盡量在這個月把文章給你發出來,可以先支取稿費。”
黃道周點點頭,他對於學問是真心熱愛,前半生時間都用來研究《易經》、書畫、詩詞,並且交下許多隱士高人做朋友。
曆史中的黃道周的前半生就是個山人,要到母親老邁之後才回家奉養老母並潛心科舉讀書,考上進士時都已經快四十歲了。
王文龍問黃道周道:“今日找你來還有一事,你今年去過鄞州,可聽說過許元忱其人?”
黃道周道:“是烈女胡氏家中那位?”
王文龍點點頭。
黃道周搖頭說:“這人我倒聽過,也算個秀才,卻沉迷巫祝之事,他也說《易經》,但卻是想靠之成仙成道,對易學理解頗偏。”
“我去鄞州時他也還康健,他在縣學中聽了我名字也要來相見,但我看了他文章,卻是不想與他往來故意躲了去。沒想不過幾日聽聞許君自煉一丸藥,服之居然藥死。”
王文龍一陣無語,原來這許元忱居然是自己煉丹吃死的。
黃道周繼續說道:“我也聽聞他家娘子是好的,一直想要勸他回歸正道,那時許君拜了一個徐姓祝師做養父,甚至為此改姓徐,還是他家娘子胡氏以死相逼此君才願認祖歸宗。卻沒想許君一死,那胡氏竟如此剛烈。”
《明史》之中對於許元忱的記載並不多,聽了他的話王文龍大概也就知道這位許君是個多麽不著調的人了,而聽黃道周的話,王文龍發現他似乎對於胡氏的行為也不甚支持。
王文龍問道:“人都說胡氏是烈女,幼玄卻似乎不以為然?”他頗為驚訝,記憶之中黃道周在儒家思想上還是挺保守的,堅定反對陸王心學,他還以為像黃道周這種人物多半支持殉夫守節。
黃道周聞言搖頭:“我讀聖賢書隻看羲、文、周、孔的學問,而外之書無非附作,孔孟都不說人殉了,千百年後之人如何反拿著聖人的學問要女子給男子陪葬?”
王文龍想想也是,黃道周雖然在儒家理解上有偏向程朱理學的傾向,但是終究還是自成一派,也是反對古板的理學教條的。
曆史上黃道周抗清犧牲之時寫給家人的血書也是“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勸慰家人不要為他的犧牲而悲傷,也沒叫老婆給他陪葬或者做什麽更多舉動。
他犧牲後遺孀蔡玉卿活到八十多歲,把幾個孩子都教育的很好,蔡玉卿是著名書法家,在後世還留下許多書畫作品以及詩詞。
黃道周問道:“王大哥,伱問此事做什麽,可是與許君有舊?”
王文龍搖頭道:“我有莊事情需得求人引薦他的遺孀胡氏,隻是不知找什麽門路。”聽黃道周對於胡氏的敘述王文龍就知道黃道周這條線是走不通了。
黃道周聞言卻笑著說道:“這不就巧了嗎?王大哥我有幾個朋友想要認識你,他們都在三吳遊曆,其中不定就有人與許君有舊。”
……
後世的福州市鼓樓區冶山路一帶傳說就是上古之時歐冶子為閩越王鑄劍處,此時還留有唐代修建的劍池院遺存。
這地方到了正德年間又被福州的官員楊子器開辟成“藏春洞府”,還花錢修了亭台樓閣,想要在此尋幽訪勝,但楊子器死了幾十年,子弟分家,昔日藏春洞府已經成為普通街巷,居住著許多冶鐵戶。
最近隨著《旬報》大量連載武俠小說這地方因為跟上古神兵有聯係,於是再次被文人發掘起來。
前兩日福州市麵上傳出消息,說此地鐵戶發現一柄上古寶劍,立馬就被福州有錢人追捧,一柄所謂古劍炒到三百兩銀子,這新聞還上了《旬報》的時事板塊。
王文龍看破不說破,曆史記載中唐代高僧惟鑒的確曾在冶山尋到一柄上古劍環,王文龍看過後世的兵器博物館知道那曆史描寫的“劍環”就是古代環首刀劍的尾部,那已經是漢代的刀劍形製,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歐冶子沒啥關係。
至於那柄被福州百姓追捧的“古劍”就更是無稽之談,王文龍聽過采訪回來的描述,一柄鐵劍保存上千年——如果能有那樣的品相就出鬼了。
不過這並不妨礙冶山一帶成為此時福州新興的文人聚集地,此地距離福州城區也近,王文龍和黃道周坐著滑竿到來之時,眾人都出來迎接。
黃道周笑著為兩邊介紹:“這位便是你們說要見的王建陽王大哥了,”他又指指對麵的幾位人物:“這位是吳縣葛一龍,字震甫,莆田曾鯨,字波臣,還有這一位俠客乃是東陽豪客趙純卿。”
王文龍看著三人:
葛一龍留著一捧大胡須,望之如同仙人,曾鯨留兩撇小胡子,舉手投足都有書卷氣,趙純卿就最誇張,都已經入冬的天氣這廝卻敞著懷露出一捧護胸毛,肌肉虯結,腰間還掛著一柄鐵錘。
這三人王文龍倒是都有印象,葛一龍是此時吳中著名詩人,和馮夢龍等人都有交往,趙純卿則是一個武夫,沒有正式職業,走南闖北給人演出、站班、平事。
其中僅有曾鯨讓王文龍最感興趣,因為這位是後世都有名的大畫家,人物畫“波城派”的創始人。
就看黃道周交往的這些人物就知道黃道周的性格——在場眾人湊在一起都沒有一個考中舉人的,除了黃道周之外全都是各家卿客。王文龍在其中甚至都算是和官場最接近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