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彝對於理學十分推崇,奉四書五經為天下至道,而王文龍在書籍之中居然把《古文尚書》斥為偽作,這已經攻擊到楊彝的底線。


    生了半天悶氣之後,楊彝決心找出王文龍書籍之中的錯漏之處,於是又將丟到地上的書撿起來繼續讀。


    然後讀著讀著他就漸漸不說話了。這時的楊彝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依舊處在吸收外界思想的學習階段,對於一切的儒學研究,都還采取可以吸收學習的態度,而王文龍的研究方法,在經過最初的抵觸之後,他卻漸漸越看越覺得有道理。


    這人能夠拜錢謙益為師,對於儒學還是有一定悟性的,等把整本《尚書古文疏證》讀完一半,楊彝已經對王文龍佩服的五體投地。


    他為了一個儒學理論,可以和顧夢麟吵上好幾天,有相當強的表達欲,此時讀了《尚書古文疏證》覺得心中有頗多感悟,楊彝忍不住激動的想要把王文龍的研究方法推廣給更多的人。


    他在內心中已經成為王文龍的門徒。


    但此時像楊彝這樣能夠虛心接受新的研究方法的學者實在是少數。


    許多儒家學者一輩子研究四書五經,甚至有些人專攻《古文尚書》,在這二十五篇文字上花費了大半生的心血,王文龍突然把這些文字都說成偽作,更多人都反應是直接破防。


    王文龍的新書瞬間引起眾人批評。


    《尚書古文疏證》不可能毫無問題,一定要找也是可以在其中找到許多邏輯上可以質問的點。


    東林黨大佬錢一本就直接寫文章攻擊:“近日讀王建陽《尚書古文疏證》一書,此書內容卻然精巧,但研究方法實有大謬誤:如王建陽在書中以為‘鄭康成注古文篇名與今世之流傳《古文尚書》名字不同’,以之為一條疑點……”


    “然而這隻是篇數與篇名不同之問題。千百年流傳之間一篇文字名字改動,或有文字失傳也是可能的,這又何以成為證偽古文之方法?”


    “此等證偽之書其實乃是自唐以來一股疑古辨偽之風,曆經宋元而至今朝越刮越猛,稍有學識之人以辨偽之功而互相標榜,以為推翻前朝研究,獨步天下,此等事情曆代皆有,一二子醉心於此,無非求名侮人是也!”


    錢一本還算是有的放矢,許多人對於新出現的《尚書古文疏證》的攻擊已經上升到對於王文龍人身攻擊的程度,把他罵的仿佛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小人,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居然把聖人所寫的文字汙蔑為偽作。


    王文龍知道這書會惹出亂子,於是丟出一個震撼彈之後,從頭到尾就不再說話,隻讓輿論場自己去鬧。


    反倒是以楊彝為代表的年輕文人,覺得王文龍的研究方法有道理都主動站出來捍衛王文龍,他們在報紙上大發議論,和那些攻擊王文龍之人互相爭吵。


    一場論戰,瞬間興起。


    所帶來的結果:


    首先,《尚書古文疏證》迅速擴大知名度,直接賣出江南,福建、江西、北直隸、山東、四川客人都來求購,王文龍名聲大噪;


    其次,許多文人為了看罵戰都有了訂閱報紙的習慣,除了看罵戰之外順便又看了看其他內容,於是更多人發現了報紙這一新奇事物。整個江南的報業全都銷量增長;


    最後,以楊彝為代表的年輕士人在捍衛王文龍的過程中被噴的狗血淋頭,但是越罵越是激起他們的要強心理,他們自發開始研究《尚書古文疏證》和其中所富含的考據學學問,並且在罵聲之中,決心將這門學問發揚光大。


    楊彝戰力十足,每日就以罵戰為樂,甚至在常熟自己開了一家報紙,虧錢發文和那些攻擊王文龍的人互懟,他本來就有錢,閑著也是閑著。


    錢一本也不可能退,他被削職為民之後,就潛心研究六經,連自己的書房都起名叫做“六經堂”,在研究經義學問之上,已經費盡了半生心力,光是就“克己”兩字錢一本就寫了幾百字的文章,四書五經人家是一個字一個字摳出來的,讀到後來自然感覺四書五經上每一個字都是天下至理,已經成為錢一本的信仰。


    以楊彝為代表的一群年輕學者越是攻擊四書五經錢一本就越是氣憤,和楊彝等人互罵,直接指責對方不尊重儒學。


    楊彝這群人引戰的能力也實在太強,倒是因為王文龍在論戰之中一直不說話,漸漸火力都被楊彝等人吸引去,到後來錢一本對於王文龍的印象居然不錯,覺得王文龍隻是在做學術討論,相比起其他人來說王文龍對於儒家經典的態度也算得上尊重。


    ……


    一群人吵來吵去,王文龍全然不管,他還得忙自己《蘇州旬報》的改版之事。


    蘇州,府衙大牢。


    葛成坐在桌前,看看被遞到自己手中的禮金,又看向一臉笑容的王文龍問道:“國子助教?大人如此清貴,實不知葛成能幫上大人什麽事情。”


    王文龍笑著說道:“一個小小的助教叫什麽大人?在下早就聽聞葛大哥名聲,萬分佩服,日後葛大哥叫小弟建陽就是。”


    現在《蘇州旬報》的籌備工作已經準備的差不多,王文龍這次來到獄中,卻是專門來請葛成幫忙建立記者站的。


    這年代的蘇州記者不好找,民間信息交流不暢,百姓還是熟人社會,以前在福州的旬報隻做商業新聞和市井流言的報導,找些通曉消息的萬金油做記者也就好了,可現在王文龍打算做正經時事報刊,就必須要找可以深入各行各業的人物建立《蘇州旬報》的消息網。


    在如今的蘇州,想要有這樣的人物,就必須聯絡行會。


    明代各行各業的行會還是很有關係的,王文龍的伯父王金貴當初在建陽做刻工,要加入“鄉約行會”才能夠混口飯吃,做相同工作的人每到一個新地方執業也要去本地的行會之中拜碼頭。


    這年頭如果沒有相熟關係胡亂到某處就開始經營一樁生意,直接就會被本城中行會找上,趕人砸店也是做得出來的。


    無人引薦,到各行各業的行會去打招呼對於《蘇州旬報》來說實在太有難度,於是王文龍經人介紹就直接找到了葛成這裏來。


    葛成,蘇州絲織業工人,蘇州織工行會前會首。


    考慮到現在蘇州半城主業都是絲織,就能想到葛成的能量有多大。


    葛成這人有俠義心腸,三年之前太監孫隆被萬曆皇帝派到蘇州收稅,私設稅卡大肆騷擾地方,蘇州織工行會就組織了“叫歇”抵抗,全城的織工大半都不去上班,逼的蘇州知府去和孫隆對抗。


    後來孫隆又在崶門設立鈔關,對於出入城門的百姓收以重稅,事情做的太過分,萬曆二十九年六月初六,葛成帶領蘇州織工到達崶門外的玄妙觀坐鎮,葛成“手執蕉葉扇,一呼而千人響應”“千人奮挺出,萬人夾道看”。葛成的手下所到之處,紀律嚴明,衝開鈔關,餘者不論,殺死了本地投靠孫隆的幾個豪紳,嚇得孫隆逃往杭州躲避。


    事後葛成讓織工複工,自己出首承擔罪責,葛成入獄之時蘇州市民萬人哭泣相送,士人稱為“葛將軍”。


    因為葛成在蘇州名聲太大,官員也不敢給他判刑,便一直關在牢中,而且在牢裏也沒有人敢叫他做苦活,隻是給他些看管犯人的工作,一任推一任,都想轉給下一任官員來發落,最後他會被這樣關上十幾年,出獄之時都已是五六十歲的人了。


    寒暄幾句之後王文龍便主動說明來意:“葛大哥,我在蘇州開了一家《蘇州旬報》,想要報導時事供人討論,隻是苦於沒有知曉蘇州事情的渠道,希望能得葛大哥幫助在蘇州各行各業之中建設記者站。”


    葛成聞言有些防備:“大人莫不是要在蘇州各行各業裏放探子麽?”


    王文龍說道:“《蘇州旬報》雖然有福建官員的股份,但並非官辦營生,隻不過是想讓蘇州市民有些了解時事的渠道而已,如今蘇州時文斷字的人物,往往不知百姓生活如何,普通窮苦百姓的聲音,也反映不到識字的大人物上頭去,有這樣一條渠道豈不是好事?”


    王文龍說著遞上《蘇州旬報》。


    葛成在牢裏關了三年,他倒也不是無所事事,以前葛成大字不識兩個,但用這段時間他已經學會了一些粗淺文字,拿過報紙一看,葛成驚訝問道:“《狄公案》原來就是在你們的旬報上連載的?”


    見到葛成欣喜的神情王文龍笑說:“《狄公案》正是在下的拙作。”


    “哎呀!原來先生就是藏劍樓主人?怠慢了,怠慢了。”


    葛成非常喜歡《狄公案》,一方麵對於偵探故事感到十分新奇,另一方麵對於其中聰明廉潔的狄仁傑更是萬分佩服。


    聞言他直接起身對著王文龍拱手做禮,王文龍連說不敢。


    王文龍說道:“我這報紙如今在蘇州每期都能發行將近一千份,可上高門大戶之書桌,於整個江南也算有些許聲量。若是葛大哥願意幫忙,日後蘇州絲織業行會有什麽事情要上報紙,我們都會優先報到考慮。”(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相黃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相黃葉並收藏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