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寫完信之後,心情也是大為愉快,對王文龍笑道:“這造船廠眼看就能步入正軌了,最初若無你一力主張,這是想也不用想的。”


    王文龍笑道:“我也無非是略做了些中人的活計而已。”


    李旦哈哈大笑道:“賢婿不用過謙,咱們都是一家人,還分什麽你我,我打算這造船廠中未來便由賢婿長久的拿一份幹股。”


    王文龍拱手道:“那就多謝嶽丈了。”


    造船廠之中王文龍一分錢也沒出,這一份幹股純屬為了籌擁他的出力,以及給造船廠的未來買保險用的。


    李旦還要留在大員港處理造船廠的後續事務,而王文龍則動身南下,幾天前他就收到了島上第一家書院的邀請,現在造船廠的事情告一段落,他也應該應要去做會講了。


    原本曆史上台灣的第一家書院是施琅收複台灣之後於台南的天後宮設立的西定坊書院,那時候的福建人雖然大力開發台灣,但是鄭氏集團的主力其實還是放在福建本土,施琅收複台灣之時,台灣島上的人口還不到三十五萬,本就養活不了多少書院。


    而這個時空台灣島的人口在萬曆年間就已經超過了八萬,人口的聚集速度遠遠高於原曆史,又因為這些人口中大量都是三一教徒的關係,三一教本來就是以書院當做教門的堂口,所以本時空台灣島上的儒學書院比原曆史上辦的快的多。


    如今台灣島上居然就建立了第一家書院,位於打狗港,書院名稱取唐人詩句“海東大藩地,怎曰財賦強”的意向,名叫東藩書院,表達了想要在台灣島上建立文教的決心。


    這書院的地點位於大狗港小鎮的北門之外,位置大概相當於原曆史上台灣的崇文書院所在。此書院也並非單獨由三一教所建,而是由三一教、島上各大小海主甚至是內陸的許多家族共同出資所設立。包括李旦也為這書院捐了上百兩銀子。


    東藩書院建立至今也隻有兩年,規模稱不上大,隻是在山腳上聯綿上去的一排草屋而已,學生加起來隻有兩三百人。


    雖然書院規模不大,但是作為全天下民族主義者都關心的台灣島上第一家大型書院,這所東藩書院倒是很受重視,成立的兩年多來許多支持開拓的名家都曾來書院做過會講,比如姚鼎就來書院講過三場。


    王文龍的名聲比這些名家要大的多,甚至可說是開拓台灣島的第一鼓吹者,在島上待遇自然不同,或是出於書院的提前安排,或是出於學生們對於王文龍自發的敬仰,王文龍來到東藩書院時,書院的師生都站在山門之外迎接,三四百人排出了頗壯觀的隊伍。


    王文龍一來到書院門口,就被書院的山長以及教職人員團團圍住,擠的王文龍連滑杆都差點下不來。


    “建陽先生,請。”山長操著一口福州口音,滿臉熱情的說道。


    書院的山長是三一教裏頭一個壇主,名叫張子明,他原本就是福州秀才,還參與過圍攻高宷,後來跟著三一教一起渡海,如今已在打狗港定居。


    因為有秀才功名還進過府學,去年張子明便被推薦為書院山長。一個在大陸上不怎麽出名的秀才都能成為山長,也可見台灣島上讀書人有多缺。


    王文龍笑道:“貴書院的師生太客氣了,請。”


    王文龍跟著張山長一起走進書院山門,而學生們則在後麵擠擠挨挨,許多人都伸長了脖子向王文龍這裏張望,想看看名滿八閩的建陽先生究竟是什麽長相。


    王文龍被張山長一路引進書院的講廳,一群書院中比較出挑的學生被帶到講廳旁邊。


    “山長好!”


    “建陽先生好!”


    學生們紛紛問候。


    張子明指著一個學生對王文龍介紹說:“這個學生叫林啟昌,字漳艾,他們家原本是漳浦人,早在福建商人大舉開台之前就已經遷居台灣,如今聚居在台中的北屯,林啟昌做文章頗有幾分功力,今年打算回漳州考舉人。”


    “是個出色後生啊。”王文龍笑著點頭道。


    林啟昌則一臉激動:“在下早就仰慕建陽先生大名,今天終於有機會能夠一見。”


    林啟昌所居住的台中北屯在後世就是台中市的霧峰區,而林啟昌的家族就是後世台灣大名鼎鼎的霧峰林家,這支家族在元代就已經遷居台灣,後來由霧風林家分出來的板橋林家等幾支都是台灣本土有名的望族,原曆史上在鄭成功時代霧風林家就進入台灣的權力中心,青史留名的包括鄭成功手下大將林鳳,還有後來帶著籃球遊回祖國的那位林先生,也是霧峰林家的後代。


    接著張子明又指著一個臉上帶刀疤的青年介紹說:“這乃是福州的廖文遠,隨其族來到台中一帶開墾,文章做的也不錯。”


    王文龍好奇問道:“朋友臉上疤痕從何而來?”


    廖文遠直白的用閩南口音回答:“幼時隨父親同土人爭水,受土人毒箭咬了一口。不過已把水塘爭下來了,些許小傷並無掛礙。”


    “當時你幾歲?”王文龍問。


    “約莫九歲了吧。”廖文遠回答。


    張子明連忙在一旁補充:“那時與他們爭水之岸裏社,如今已經加入三一教,成為熟番了。”


    王文龍點點頭稱讚道:“小友九歲之時就能提刀上陣,真乃少年英雄也。”


    接著張子明又為王文龍介紹在北部淡水一帶長大的陳耀漳,和廖文遠與林啟昌不同,陳家在淡水一帶已經跨過開墾的階段,開始在淡水的定居點附近行醫,並且通過和土人之間的長期交流建立了關係,在淡水一帶經營木材生意。


    陳耀漳今年也要回福建科舉,因為他家族中人多少都認些字,陳耀漳從小也是被當做讀書種子培養的,他考上舉人的概率比林啟昌還要大。


    “建陽先生,我叔父最喜歡先生的書,常為我讀先生的作品,我識字都是用先生的《連城訣》開蒙的呢。”陳耀漳笑著說。


    王文龍的作品在福建人之中受歡迎太廣,無論是小說還是雜文全都在台灣廣泛流行。


    王文龍笑道:“我的小說能起這樣作用,也真是意外之喜。”


    就眼前王文龍認識的幾位,他們的家族在原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霧峰林家,豐原廖家,大龍垌陳家等等,後來紛紛混成了台島上的地頭蛇。


    張子明又為王文龍介紹了幾位人物,全都是本地大家族子弟。


    這也可以看出此時台灣島上的權力結構,海商開發台灣島隻是引來了先期投資,具體的開發工作還是要靠一個一個的人腳踏實地去幹。


    開墾荒地十分艱苦,還要處理和原住民之間的複雜關係,這不是一家一戶可以完成的,所以一段時間後能夠在台灣島上成功紮下根的基本上全是家族勢力。


    這些家族對於台灣島的曆史影響非常深遠。


    好處是使得台灣島迅速的融入中華文明圈,壞處則是結成了一個個家族的利益團體,鄭成功來了就支持鄭成功,滿清來了就支持滿清,隻要不損害他們家族的利益,他們可以和任何統治者合作。


    王文龍則希望通過自己的影響盡量將這些力量納入中華民族對外開拓的勢力之中。


    隻要可以將蛋糕不斷做大,這些人自然就不會背叛。


    見過書院的優秀同學,又在書院中一番瀏覽,午飯之後王文龍將自己從福建帶來的書籍:二十多套全本的《民族國家論》《葡萄牙國史》《天演論》《國富論》等等書籍捐贈給東藩書院,又在張子明的邀請下給書院題寫了“東海儒門”的牌匾。


    一直忙活到下午,王文龍才走進正廳做會講。


    福建地方夏日炎熱,所以書院建築之中傳統會給開會講的先生專門修一個帶屋瓦的廳子,這廳子還有些聲學上擴音的效果,王文龍能站在亭子下乘涼,而學生們就隻能站在大坪曬著中聽講,還不能打傘,最多隻能帶一個草帽或者鬥笠,避免使得後麵的人看不清演講者的動作表情。


    不過這些台灣島上的學生大多數都是開墾農民的後代,哪怕出生大族也是腳踏實地扶犁趕牛過的,對於受一會兒太陽的曬並不覺得如何苦,眾人戴上草帽鬥笠,頗為熱烈的在那裏議論。


    王文龍看著場下幾百學子說:“前兩日我在大員港見到了咱們福建有名的造船大工黃啟祥,同黃老先生聊起如今大明洋麵上的情況,我們都頗為憂心。黃老先生說他們黃家去年造了三十條福船,但卻修了上百條,因為去往呂宋做貿易的福建商人不少船隻都被荷蘭人給打壞了,隻能掙紮著回到泉州修理,能回去泉州的還算運氣好,更多船隻便浪沉在大洋波濤之中。”


    “荷蘭人不光封鎖了去往呂宋的航線,還想要控製大明和日本之間的貿易,他們一直窺伺著台灣這個大明對外通商的寶島,光是今年內他們的艦隊繞台灣航行就已經不下三次。”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相黃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相黃葉並收藏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