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下來,王文龍在等待的日子裏已經給好幾份文告署名,真別輕視王文龍在政壇之中的地位,大明的朝堂已經從原本必須要出將入相才能夠影響天下,轉而成為以黨爭內鬥為主。
名氣和影響力就是黨爭之中的政治資源,別管政策行不行,先把口號喊的響亮,就是黨政之中的起手式。王文龍有這麽多作品傍身才得來的名氣已經很是正途了,原曆史上十幾年後的複社因為地處江南輿論中樞發聲方便,又得到了江南市商階級的支持,一個以秀才為骨幹的團體居然能很大程度影響天下的局勢。在複社裏麵講兩句話就能夠成為全天下有名的意見領袖,那才真是一條成名成家的終南捷徑。
問津大會造成的影響永遠不隻是在問津書院之內,這時隨著報刊風氣的推廣,湖北也已經有了多家雜誌報紙,問津書院裏這場集會早就已經在雜誌報紙的推動之下,成為了湖北全省都在關注的事件。
現在湖北最有名的報刊是紮根於武漢三鎮的《漢水滔聲》,此報就問津大會的議題發出專欄報導,指出:“此次大會目的是定天下清流五年之論題”,並且還點出“當今天下最要緊之事便在於缺官,有官而後政令方能推行,宵小方能懾服。”
還有一份湖北黃岡的報紙所刊登的內容勁爆程度更把王文龍嚇了一跳,此報直白抨擊東林黨是想要用此次大會壓製其他各黨的輿論,認為各黨派必須借助此次會議逼迫東林黨人共同上書,要求萬曆皇帝召開朝會、參加祭祀,做好自己皇帝的職責。
湖北本來經濟發展水平相當不錯,又是貿易重鎮,百姓的生活還算富足,但這十年之內先是被稅監太監陳奉搞出幾個城市的暴動,接著又經曆了楚宗之亂,看著楚宗室把武昌城關起來大殺了一通,這些事情全都不是因為本省的治理出問題,而是跟皇家以及宗室有關,湖北百姓對萬曆皇帝已經十分不滿。
湖北的報紙反映了湖北百姓的心聲,雖然不敢指著鼻子罵萬帝皇帝坐著龍椅不幹人事,但也毫不猶豫的發出對於朝局的批評。
湖北作為張居正的老家,楚黨上下的人物多少都和張居正有關係,本來在萬曆年間一度是極受打壓的一個團體,也是這種湖北人對於朝局的不滿,才能團結出一股力量,暗暗推動著楚黨在這幾年間飛速發展起來。
其實遠不止湖北,從山東到福建,從江南到四川,全天下的報刊雜誌都在關注著這一次的問津大會,天下都希望這一次各黨派在一起的會議能夠把如今朝堂上的妖風給壓下去。
倒不是大家多麽關心朝政,而是有識之士都能看出如今的朝堂實在是太不健康。
問津大會召開的那天,原本隻請了百十個名士的會場居然一下湧進了二百多人,許多人都是從省外趕來的,甚至五十多間院子的問津書院都住不下了,一些高官顯貴之家占著權勢到問津書院裏來討要住宿房舍,早些到來的一些沒什麽臉麵的秀才最後隻能灰溜溜的被請出去。
大家的訴求太多太雜,前幾天在問津書院裏頭的閑適之風一掃而空。
《蘇州旬報》對這情形作出評論:“參會者如此多雜,非為參一春會,實乃心感天下紛亂,於時局無計可施者,皆來此也。”
會議還沒召開,就已經被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體現的就是朝廷正常反映民情的渠道已經失效,十三省的禦史加起來還不到三十人,萬曆皇帝一年多不出宮,內閣都沒人幹活了,此時也隻能“禮失求諸野”。
大會召開之日,王文龍同著方從哲等人一早就從院子出門,共同趕往問津書院的孔廟。
為了歡迎葉向高的到來,孔廟前早已站滿了湖北巡撫以下各級官員,包括王文龍等有官身之人也都穿官服到場。
沒權力進入廟宇卻還專門跑到問津書院來關心此事的圍觀群眾更是將書院前圍了裏三層外三層。
看著這樣的場麵,實際參與議程製定的有心人都能明白,這次會議承載了全天下太多的希望,然而隻怕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
“拜,再拜,三拜,鬯酒……”
王文龍遙對著孔聖像磕頭,又將一杯黃酒灑在地上,看到葉相高獻了胙肉,他才和眾人一道站起來。
方從哲、官撫極等各黨派大佬站在最前排。
葉相高作為這次大會的主鬯,首先向參加會講的全體成員講了一段《中庸》,特意強調《中庸》之中中道和平和的思想,他對眾人說道:
“此一番聖人言,最說明治國需調和鼎鼐,天下各家各派,思想雖複雜,各人心中所求也不同,然而總是求同存異,如此方能有共同前進之基礎。”
此言一出,台下眾人便竊竊私語,話是好話,然而東林黨明顯把自己放在了調和鼎鼐的宰輔位置。
自從去年京察東林黨大勝之後,東林黨先後搞掉了一個尚書,兩個侍郎,一堆言官,還包括沈一貫這麽一個閣臣,戰鬥力顯露無遺。
東林一度也打的累了,想和三黨和解,然而像如今這場問津大會卻拖延到萬曆三十五年年初才開始舉行,根本原因就是三黨覺得東林黨沒有給他們平等討論的機會。
即使現在東林黨和三黨已經要舉行問津大會,但前一陣子就因為朱賡推薦啟用李廷機之事,給事中王元翰還上書詆毀李廷機,東林表示李廷機是朱賡的私人,弄到萬曆皇帝為之切責言官。此事惹得其他黨派頗為不滿。
言官彈劾朱賡三黨也習慣了,但這一次朱賡被東林攻擊的原因是因為推薦了李廷機,李廷機標準老好人一個,就因為不是東陵黨的人就被罵成這樣,連帶推薦他的朱賡也再次招掛落。東林黨這副作派,哪有一點想要和別人分享權力的意思?
這一次問津大會中東林黨的心思在王文龍看來就是為了麻痹對手,打了一年的黨爭也打累了,先拉攏三黨談一陣,看有沒有機會把三黨給分化掉。
而且按照原曆史走向東林黨最後還真的把楚黨拉到自己陣營。
王文龍也覺無語,東林這群家夥搞黨爭絕對是天下第一流的,然而就是不能把黨爭的本事用在幹實事上。他們爭來的權力就給自己的黨羽分肥,把死黨養的膘肥體壯,下一次再搞黨爭時這些黨羽就更有戰鬥力。
葉相高講話完畢,眾人便席地而坐,孔廟大門被關上,大家準備開始討論正事。
(本章完)
名氣和影響力就是黨爭之中的政治資源,別管政策行不行,先把口號喊的響亮,就是黨政之中的起手式。王文龍有這麽多作品傍身才得來的名氣已經很是正途了,原曆史上十幾年後的複社因為地處江南輿論中樞發聲方便,又得到了江南市商階級的支持,一個以秀才為骨幹的團體居然能很大程度影響天下的局勢。在複社裏麵講兩句話就能夠成為全天下有名的意見領袖,那才真是一條成名成家的終南捷徑。
問津大會造成的影響永遠不隻是在問津書院之內,這時隨著報刊風氣的推廣,湖北也已經有了多家雜誌報紙,問津書院裏這場集會早就已經在雜誌報紙的推動之下,成為了湖北全省都在關注的事件。
現在湖北最有名的報刊是紮根於武漢三鎮的《漢水滔聲》,此報就問津大會的議題發出專欄報導,指出:“此次大會目的是定天下清流五年之論題”,並且還點出“當今天下最要緊之事便在於缺官,有官而後政令方能推行,宵小方能懾服。”
還有一份湖北黃岡的報紙所刊登的內容勁爆程度更把王文龍嚇了一跳,此報直白抨擊東林黨是想要用此次大會壓製其他各黨的輿論,認為各黨派必須借助此次會議逼迫東林黨人共同上書,要求萬曆皇帝召開朝會、參加祭祀,做好自己皇帝的職責。
湖北本來經濟發展水平相當不錯,又是貿易重鎮,百姓的生活還算富足,但這十年之內先是被稅監太監陳奉搞出幾個城市的暴動,接著又經曆了楚宗之亂,看著楚宗室把武昌城關起來大殺了一通,這些事情全都不是因為本省的治理出問題,而是跟皇家以及宗室有關,湖北百姓對萬曆皇帝已經十分不滿。
湖北的報紙反映了湖北百姓的心聲,雖然不敢指著鼻子罵萬帝皇帝坐著龍椅不幹人事,但也毫不猶豫的發出對於朝局的批評。
湖北作為張居正的老家,楚黨上下的人物多少都和張居正有關係,本來在萬曆年間一度是極受打壓的一個團體,也是這種湖北人對於朝局的不滿,才能團結出一股力量,暗暗推動著楚黨在這幾年間飛速發展起來。
其實遠不止湖北,從山東到福建,從江南到四川,全天下的報刊雜誌都在關注著這一次的問津大會,天下都希望這一次各黨派在一起的會議能夠把如今朝堂上的妖風給壓下去。
倒不是大家多麽關心朝政,而是有識之士都能看出如今的朝堂實在是太不健康。
問津大會召開的那天,原本隻請了百十個名士的會場居然一下湧進了二百多人,許多人都是從省外趕來的,甚至五十多間院子的問津書院都住不下了,一些高官顯貴之家占著權勢到問津書院裏來討要住宿房舍,早些到來的一些沒什麽臉麵的秀才最後隻能灰溜溜的被請出去。
大家的訴求太多太雜,前幾天在問津書院裏頭的閑適之風一掃而空。
《蘇州旬報》對這情形作出評論:“參會者如此多雜,非為參一春會,實乃心感天下紛亂,於時局無計可施者,皆來此也。”
會議還沒召開,就已經被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體現的就是朝廷正常反映民情的渠道已經失效,十三省的禦史加起來還不到三十人,萬曆皇帝一年多不出宮,內閣都沒人幹活了,此時也隻能“禮失求諸野”。
大會召開之日,王文龍同著方從哲等人一早就從院子出門,共同趕往問津書院的孔廟。
為了歡迎葉向高的到來,孔廟前早已站滿了湖北巡撫以下各級官員,包括王文龍等有官身之人也都穿官服到場。
沒權力進入廟宇卻還專門跑到問津書院來關心此事的圍觀群眾更是將書院前圍了裏三層外三層。
看著這樣的場麵,實際參與議程製定的有心人都能明白,這次會議承載了全天下太多的希望,然而隻怕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
“拜,再拜,三拜,鬯酒……”
王文龍遙對著孔聖像磕頭,又將一杯黃酒灑在地上,看到葉相高獻了胙肉,他才和眾人一道站起來。
方從哲、官撫極等各黨派大佬站在最前排。
葉相高作為這次大會的主鬯,首先向參加會講的全體成員講了一段《中庸》,特意強調《中庸》之中中道和平和的思想,他對眾人說道:
“此一番聖人言,最說明治國需調和鼎鼐,天下各家各派,思想雖複雜,各人心中所求也不同,然而總是求同存異,如此方能有共同前進之基礎。”
此言一出,台下眾人便竊竊私語,話是好話,然而東林黨明顯把自己放在了調和鼎鼐的宰輔位置。
自從去年京察東林黨大勝之後,東林黨先後搞掉了一個尚書,兩個侍郎,一堆言官,還包括沈一貫這麽一個閣臣,戰鬥力顯露無遺。
東林一度也打的累了,想和三黨和解,然而像如今這場問津大會卻拖延到萬曆三十五年年初才開始舉行,根本原因就是三黨覺得東林黨沒有給他們平等討論的機會。
即使現在東林黨和三黨已經要舉行問津大會,但前一陣子就因為朱賡推薦啟用李廷機之事,給事中王元翰還上書詆毀李廷機,東林表示李廷機是朱賡的私人,弄到萬曆皇帝為之切責言官。此事惹得其他黨派頗為不滿。
言官彈劾朱賡三黨也習慣了,但這一次朱賡被東林攻擊的原因是因為推薦了李廷機,李廷機標準老好人一個,就因為不是東陵黨的人就被罵成這樣,連帶推薦他的朱賡也再次招掛落。東林黨這副作派,哪有一點想要和別人分享權力的意思?
這一次問津大會中東林黨的心思在王文龍看來就是為了麻痹對手,打了一年的黨爭也打累了,先拉攏三黨談一陣,看有沒有機會把三黨給分化掉。
而且按照原曆史走向東林黨最後還真的把楚黨拉到自己陣營。
王文龍也覺無語,東林這群家夥搞黨爭絕對是天下第一流的,然而就是不能把黨爭的本事用在幹實事上。他們爭來的權力就給自己的黨羽分肥,把死黨養的膘肥體壯,下一次再搞黨爭時這些黨羽就更有戰鬥力。
葉相高講話完畢,眾人便席地而坐,孔廟大門被關上,大家準備開始討論正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