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李文鬆聽著兩人對話,笑道:“我見過歐洲的傳教士,歐洲人雖然貪得無厭,但也不是瘋子。我大明泱泱大國,且與他們交有那許多的生意,他們哪有膽子得罪我大明的皇家與宗室?”
王文龍一下也不知該怎麽反駁,大明的王公貴族們從來沒有出過海,總是習慣用陸地上的規則去看待海上事物。開海公司插手東南亞海運,這是要絕荷蘭人和未來英國人的命根子,他們之所以和大明官府搞好關係,就是為了能夠在東南亞掙錢,如果這筆錢他們根本就有掙不到的危險,那他們又何必尊敬什麽大明皇家?
李文鬆見過的利瑪竇、龐迪我都是上過大學的歐洲人,雖然學的是神學,但在此時的歐洲人之中也絕對算是高級知識分子了,普通的歐洲航海家可不會有他們這樣的溫文爾雅。
如果換成清朝末年的大清親王,肯定不會對歐洲人有這樣的想象。
這時福王又說道:“我今日看了建陽的上書,開海定然需要船隻,不如就讓龍江船廠先把船隻造起來。”
李文鬆是辦過實事的,沒有明言反對,隻是說道:“若是要官廠造船,隻怕做工太過精致,以至於工價太高。”
朱常洵一聽也明白了,什麽工價太高,直白說,就是怕開海公司的錢全被官辦工廠給貪去了。除了現管他們的地方官員想要造船,正常海主誰會找官廠造船呀?
王文龍打圓場說道:“公司的船隻可以在經營起生意之後再慢慢計劃,一開始造多少船要多大的船現在也不知道,總要看做什麽生意再來定奪嘛。”
“這也是個辦法。”朱常洵點點頭,這也就是他今年隻有十幾歲,如果年紀再長一些就知道在這種場景下自己不是行家裏手就不要冒然開口,免得丟麵子。
王文龍轉開話題道:“我覺得當務之急,還是要多拉投資,讓更多官員都來參與開海公司的投資,這樣各黨屆時也不好插手了。宗室的投資也要抓緊催促,他們不拿錢,大戶也不會多給。”
李文鬆笑道:“此事可以去找周藩的朱勤煉,他是這些宗藩的主腦。”
宗藩子弟大多數醉生夢死,腦袋空空,有思考能力的人不多,朱勤煉在其中算得上是一個有主意的了。
王文龍點頭道:“公司的宣傳也要仔細。”
李文鬆笑道:“我可去找京城中有錢有勢的人家讓他們也來出錢。”
“這是必需之事,然而對普通百姓之宣傳也要上心。”王文龍說道,“開海公司要參與海麵上的競爭,可不能像皇莊皇店一樣,若隻有高門大戶的投入,招來的都是關係人物,管理困難不說了,百姓們對這個公司定然也是畏懼。既然做生意,可就不能再拿權勢壓人,而是要講究和氣生財經營有道了。不如就讓公司在江南的各大報紙上買下版麵做廣告,告訴江南士紳投資此公司可以參與開海事務。”
“這個道理甚好。”朱常洵點頭說。
如今的信息傳播渠道少,百姓們對於報刊雜誌特別相信,如果開海公司能夠花大錢在報紙上做廣告,起到的宣傳效果定然極好。
王文龍打算寫封信到蘇州,讓《蘇州旬報》給開海公司的宣傳出出力氣,這也是個打發皇帝的方法。
第二天一早,王文龍就去到朱勤煉居住的院子拜訪。
朱勤煉的父親上洛康裕王是郡王,按照級別來說能和朝鮮國王平起平坐,但實際權力滿不是一回事。
大明的宗室不能經商科舉,也不能領兵打仗,有錢也白搭,稍有追求的人家都不願意和宗室結親。
而且朱勤煉這樣的宗室離皇家一脈的親緣關係太遠了,別說他們的近親不可能參與皇位爭奪,即使皇帝有什麽建功立業的機會也不會給他們,如此一來不但朱勤煉沒有任何的出頭機會,朱勤煉的兒子也注定了生下來就是做輔國將軍,兒子的兒子未來則是奉國將軍,如果大明不出問題,朱勤煉一家接下去五代人的命運都已經被安排妥當,沒有任何脫離的機會。
高門大戶結清都是為了用姻親關係拓展自己的家族,大明宗室自然不是他們的理想對象,所以朱勤煉能夠娶到的老婆隻是祥符本地一個翰林的庶女,朱勤煉的兒子朱朝燿更是隻能娶當地縣教諭的女兒為妻,縣令之女都看不上他。
朱載堉之所以要求萬曆皇帝開放宗室科舉,也是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他覺得能讓宗室子弟參與科舉多少也能給這些大明宗是一個未來的奔頭。
不過後來的實際狀況和朱載堉所想出入很大。
宗室子弟雖然不能做官經商,但是隻要能分到爵位的宗室,保證溫飽還是可以的,到崇禎年間奉國中尉以上的宗室人數也上萬了。這些人全都在宗學裏讀過書,都認字。
按理說在大明的識字率情況下,上萬進學讀過書的宗事子弟應該成為科舉的有力競爭者,然而從天啟年間開放宗室科舉以後,一直到大明滅亡,幾十年間考出了快三千個進士,而其中出生大明宗室子弟的宗科進士總共才十三人,這還不如南方一個科舉強縣在這些年中考中進士的人數,要知道到崇禎末年大明宗室人口已經接近二十萬,遠超明末一個縣城的人數規模。
且這些宗室進士中有很多已經是沒有爵位的平頭宗室,甚至還有父親那一輩已經偷偷給人當鐵匠兒子那一輩努力讀書考中科舉的宗室子弟,這樣的宗室進士能出頭隻能歸功於他們學習的刻苦,和他們的宗室身份已經完全沒有關係。
隻能說朱載堉對於自己的這些宗親估計過高了,大明的宗室子弟的確大多識字,但是他們根本懶得去鑽研科舉,隻想著繼續躺平吃皇糧。
而朱勤煉這一支卻是周藩宗室之中的一個例外,大明的十三個宗室進士中周藩就占了兩個,而且全是開封府符祥縣的周王府宗籍。
朱勤煉這一支宗室絕對是宗室之中比較有誌氣的,因為從小沒有科舉的需求,朱勤煉自己的學問水平也不高,但是自從天啟年間準許宗室科舉以後,朱勤煉的兒子朱朝燿就開始刻苦學習,希望能夠考個功名,雖然他這一輩子隻考上秀才,但到了朱勤煉的孫子則終於成功考中進士。
周藩所出的另一個進士也是朱勤煉表哥的兒子,也是差不多的父子兩代努力之後才得以高中。
周王府這一係的宗室教育水平明顯優於其他宗師,大明滅亡時,相比於其他宗室舍命不舍財的操作,末代周王朱恭枵還能主動拿出財產加築開封城、犒賞軍隊,使得李自成數次攻打開封府都無果而終。一直到明亡前一年李自成大水淹開封,朱恭枵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能跟軍隊突圍出城,雖然出城不久就病死了,但好歹沒被李自成抓去煮了。
到了南明周王封號居然還傳了四代,末代周王朱倫聖隨鄭成功至台灣,直到鄭克爽降清後才不知所終,屬於少數成功通關明末亂世的藩王世係。
(本章完)
王文龍一下也不知該怎麽反駁,大明的王公貴族們從來沒有出過海,總是習慣用陸地上的規則去看待海上事物。開海公司插手東南亞海運,這是要絕荷蘭人和未來英國人的命根子,他們之所以和大明官府搞好關係,就是為了能夠在東南亞掙錢,如果這筆錢他們根本就有掙不到的危險,那他們又何必尊敬什麽大明皇家?
李文鬆見過的利瑪竇、龐迪我都是上過大學的歐洲人,雖然學的是神學,但在此時的歐洲人之中也絕對算是高級知識分子了,普通的歐洲航海家可不會有他們這樣的溫文爾雅。
如果換成清朝末年的大清親王,肯定不會對歐洲人有這樣的想象。
這時福王又說道:“我今日看了建陽的上書,開海定然需要船隻,不如就讓龍江船廠先把船隻造起來。”
李文鬆是辦過實事的,沒有明言反對,隻是說道:“若是要官廠造船,隻怕做工太過精致,以至於工價太高。”
朱常洵一聽也明白了,什麽工價太高,直白說,就是怕開海公司的錢全被官辦工廠給貪去了。除了現管他們的地方官員想要造船,正常海主誰會找官廠造船呀?
王文龍打圓場說道:“公司的船隻可以在經營起生意之後再慢慢計劃,一開始造多少船要多大的船現在也不知道,總要看做什麽生意再來定奪嘛。”
“這也是個辦法。”朱常洵點點頭,這也就是他今年隻有十幾歲,如果年紀再長一些就知道在這種場景下自己不是行家裏手就不要冒然開口,免得丟麵子。
王文龍轉開話題道:“我覺得當務之急,還是要多拉投資,讓更多官員都來參與開海公司的投資,這樣各黨屆時也不好插手了。宗室的投資也要抓緊催促,他們不拿錢,大戶也不會多給。”
李文鬆笑道:“此事可以去找周藩的朱勤煉,他是這些宗藩的主腦。”
宗藩子弟大多數醉生夢死,腦袋空空,有思考能力的人不多,朱勤煉在其中算得上是一個有主意的了。
王文龍點頭道:“公司的宣傳也要仔細。”
李文鬆笑道:“我可去找京城中有錢有勢的人家讓他們也來出錢。”
“這是必需之事,然而對普通百姓之宣傳也要上心。”王文龍說道,“開海公司要參與海麵上的競爭,可不能像皇莊皇店一樣,若隻有高門大戶的投入,招來的都是關係人物,管理困難不說了,百姓們對這個公司定然也是畏懼。既然做生意,可就不能再拿權勢壓人,而是要講究和氣生財經營有道了。不如就讓公司在江南的各大報紙上買下版麵做廣告,告訴江南士紳投資此公司可以參與開海事務。”
“這個道理甚好。”朱常洵點頭說。
如今的信息傳播渠道少,百姓們對於報刊雜誌特別相信,如果開海公司能夠花大錢在報紙上做廣告,起到的宣傳效果定然極好。
王文龍打算寫封信到蘇州,讓《蘇州旬報》給開海公司的宣傳出出力氣,這也是個打發皇帝的方法。
第二天一早,王文龍就去到朱勤煉居住的院子拜訪。
朱勤煉的父親上洛康裕王是郡王,按照級別來說能和朝鮮國王平起平坐,但實際權力滿不是一回事。
大明的宗室不能經商科舉,也不能領兵打仗,有錢也白搭,稍有追求的人家都不願意和宗室結親。
而且朱勤煉這樣的宗室離皇家一脈的親緣關係太遠了,別說他們的近親不可能參與皇位爭奪,即使皇帝有什麽建功立業的機會也不會給他們,如此一來不但朱勤煉沒有任何的出頭機會,朱勤煉的兒子也注定了生下來就是做輔國將軍,兒子的兒子未來則是奉國將軍,如果大明不出問題,朱勤煉一家接下去五代人的命運都已經被安排妥當,沒有任何脫離的機會。
高門大戶結清都是為了用姻親關係拓展自己的家族,大明宗室自然不是他們的理想對象,所以朱勤煉能夠娶到的老婆隻是祥符本地一個翰林的庶女,朱勤煉的兒子朱朝燿更是隻能娶當地縣教諭的女兒為妻,縣令之女都看不上他。
朱載堉之所以要求萬曆皇帝開放宗室科舉,也是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他覺得能讓宗室子弟參與科舉多少也能給這些大明宗是一個未來的奔頭。
不過後來的實際狀況和朱載堉所想出入很大。
宗室子弟雖然不能做官經商,但是隻要能分到爵位的宗室,保證溫飽還是可以的,到崇禎年間奉國中尉以上的宗室人數也上萬了。這些人全都在宗學裏讀過書,都認字。
按理說在大明的識字率情況下,上萬進學讀過書的宗事子弟應該成為科舉的有力競爭者,然而從天啟年間開放宗室科舉以後,一直到大明滅亡,幾十年間考出了快三千個進士,而其中出生大明宗室子弟的宗科進士總共才十三人,這還不如南方一個科舉強縣在這些年中考中進士的人數,要知道到崇禎末年大明宗室人口已經接近二十萬,遠超明末一個縣城的人數規模。
且這些宗室進士中有很多已經是沒有爵位的平頭宗室,甚至還有父親那一輩已經偷偷給人當鐵匠兒子那一輩努力讀書考中科舉的宗室子弟,這樣的宗室進士能出頭隻能歸功於他們學習的刻苦,和他們的宗室身份已經完全沒有關係。
隻能說朱載堉對於自己的這些宗親估計過高了,大明的宗室子弟的確大多識字,但是他們根本懶得去鑽研科舉,隻想著繼續躺平吃皇糧。
而朱勤煉這一支卻是周藩宗室之中的一個例外,大明的十三個宗室進士中周藩就占了兩個,而且全是開封府符祥縣的周王府宗籍。
朱勤煉這一支宗室絕對是宗室之中比較有誌氣的,因為從小沒有科舉的需求,朱勤煉自己的學問水平也不高,但是自從天啟年間準許宗室科舉以後,朱勤煉的兒子朱朝燿就開始刻苦學習,希望能夠考個功名,雖然他這一輩子隻考上秀才,但到了朱勤煉的孫子則終於成功考中進士。
周藩所出的另一個進士也是朱勤煉表哥的兒子,也是差不多的父子兩代努力之後才得以高中。
周王府這一係的宗室教育水平明顯優於其他宗師,大明滅亡時,相比於其他宗室舍命不舍財的操作,末代周王朱恭枵還能主動拿出財產加築開封城、犒賞軍隊,使得李自成數次攻打開封府都無果而終。一直到明亡前一年李自成大水淹開封,朱恭枵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能跟軍隊突圍出城,雖然出城不久就病死了,但好歹沒被李自成抓去煮了。
到了南明周王封號居然還傳了四代,末代周王朱倫聖隨鄭成功至台灣,直到鄭克爽降清後才不知所終,屬於少數成功通關明末亂世的藩王世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