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勤煉今年也不過四十多歲,養的白白胖胖,一張標準的大圓臉。
王文龍想起之前見到萬曆皇帝的臉也挺圓的,福王朱常洵更是十幾歲就胖的不成人樣,再想道以前網上看到的曆代明代皇帝畫像,王文龍感覺老朱家的基因裏似乎攜帶著大圓臉的特質。
朱勤煉一見王文龍便笑道:“我在家時也常讀建陽先生的《尚書古文疏證》,那是近幾年研究尚書的上上之品了。”
王文龍謙虛道:“不敢當將軍厚愛。”
周王府一係的宗室子弟受到的教育還比較端正,像朱勤煉這些人是願意讀儒家書籍的,但是因為朱勤煉他們沒有希望考科舉,所以讀書隻是為了明理,努力方向和普通的生員不同,在科舉考場上,他們的學問發揮不出來。
朱勤煉和王文龍坐下,仆人端上茶來,朱勤煉笑道:“建陽前天在會上所講的削藩停祿之論可是嚇壞了不少人呀。”
王文龍聳聳肩膀:“是我冒昧了。”
朱勤煉笑起來:“祿米停不停又不是建陽說的算,你隻不過是指出一條明路,若有人為此而記恨你,那實在也太不知好壞。”
“多謝將軍能如此想。”王文龍說道。
“隻希望此事不要被建陽言中就好。”朱勤煉端著茶杯歎息一聲。朱載堉提出宗室科舉,然而朱載堉在父親涉及鄭藩之亂被圈禁後就搬到父親的圈禁地陪伴父親生活,等到朱載堉名聲響亮,更是被萬曆皇帝所賞識,準許他離開藩地進入京城生活。導致朱載堉對於宗室這些人的認識極為缺乏。
朱載堉以為向萬曆提出準許宗室科舉就能給宗室一條路,朱勤煉卻是對於宗室之人是什麽樣的性格摸得門清,他根本不覺得準許宗室科舉能夠給宗室帶來多大改變。
如果大明真的有一天開始減少宗室支出,這些宗室隻怕要餓死……
王文龍回答道:“雖說我不敢猜測聖上是怎麽想的,但隻要計算宗室人口,就知道宗室支出肯定無法穩定發下去了。”
“我也明白,是以才憂心忡忡。”朱勤煉也很無奈,從公心出發,他也知道大明的宗室對於國家非但沒有多少好處,相反帶來的壞處還更多,然而從個人角度講,他又不希望自己在河南的親朋好友落到生活無著的命運。
朱元璋定下的政策雖然沒有起到他預想中宗室守國家的效果,但卻實在讓一藩宗室之內形成了很緊密的關係,大家休戚與共。
當大明要滅亡的時候,滿天下這麽多王爺,卻沒有一隻能夠成功領導起義軍重建大明朝廷,反倒是分裂成不同陣營為了爭奪南明王位而鬧起內哄。但是在自己的宗室之中,大家卻都有犧牲精神。
楚王案中為了保護同為楚藩宗室的其他人,不就是一堆帶頭鬧事的宗室主動站出來接受終身圈禁或是砍頭的罪責嗎?
朱元璋想要讓這些宗室去守護整個朱勤煉家,最後這幾十萬人卻是各自都想守護自己的小家,說起來也是非常無奈了。
王文龍勸道:“將軍若想保全周藩,何不在出錢一事上主動承擔些責任,聖上心中都明白的。”
朱勤煉看了王文龍一眼,點頭說:“就是不知聖上需要多少數額?”
“這個……我要去通知鄒公公來談。”王文龍有些意外朱勤煉回答的如此幹脆,看來在朱勤煉眼中隻有保全周王宗室最重要,如果能給萬曆皇帝留個好印象,他不在乎把其他各支宗室給坑進去。也是,如今大明宗室已經接近十萬人,這麽大的家族內,當然是保存自己這一脈的親人最重要,至於其他幾萬人自己見都沒見過,哪來的什麽人情啊?
王文龍回去就派人去京城通知鄒義,下午鄒公公就趕到了清華園。
兩人再次找到朱勤煉密談,這次除了想要朱勤煉帶頭提議捐錢數字之外,也是想打探一下這些宗王口袋的深淺。
宗室的財產非常難統計,多的能存幾十上百萬兩,少的拿出個一千兩都肉疼,主要是曆朝曆代皇家。分享給這些宗室的資金很多都沒有計入統計,萬曆皇帝要在每個方王手上撈多少錢,他自己也沒個準數。
朱勤煉已經決心做宗室的叛徒,當即一五一十把自己所知的情況和兩人說了。
大明各宗室的分封年代不同,早的有朱元璋當年封的親王還傳到今天的,晚的封親王才剛剛傳到第二代,每一地方的宗室和皇家遠近受到的賞賜也不同,加上宗室在地方上的權力地位不盡相同,撈錢的本領也各有千秋,最終導致各藩之間貧富差距極大。
據朱勤煉透露,在三十多個親王世係之中最窮的宗室是四川和江西的兩個親王。
這倆王府的宗人後來幾乎包攬了宗室進士的名額,主要原因就是這倆王府的宗室已經窮慣了,能夠吃苦讀書,這倆地方的宗室人數太多,朝廷的祿米早就已經不按時發放,如果宗室還嚴守朱元璋定下的製度,不出去打工,許多人真能餓死,所以在這兩處爵位還沒傳完的時候就已經有許多宗室子弟跑到民間做各種生意。
在成都或者南昌走進街頭一家米粉攤灶前煮米粉的老板可能就是個輔國中尉。
周藩、沈藩算是比較平均的水平,周王府的錢財不多,使勁湊湊能拿出個一二萬兩,但是更多的錢藏在下麵的郡王手上。
最有錢的藩王則是楚藩和鄭藩,這兩地的王府日久年深,本身就積累了大量的田產錢財,更重要的是他們手下的郡王也個個肥的流油,楚藩王府你的錢已經被萬力搜刮過一遍,但是他手下的郡王家裏還沒動呢,楚藩的郡王和將軍們可是有能力鼓動上千家丁血洗武昌城,不出點買命銀子怎麽可能做得到?
財帛動人心,這也是為啥楚藩和鄭藩會先鬧出繼承人爭奪亂子的原因。
聽完朱勤煉的話,鄒義眼珠兒一轉,說道:“讓各藩都出五萬兩如何?”
朱勤煉連連搖頭:“把王府賣了也出不起呀!”
“那就三萬兩,不能再降了。”鄒義道。
朱勤煉苦笑道:“楚藩的皇杠也才兩萬兩。”
鄒義:“可以讓郡王們也來湊湊嘛。”
三人足足聊了一個晚上,最後把數字談到了兩萬五千兩。
鄒義和王文龍趁著也色離開朱勤煉的院子,朱勤煉根本不敢送,要是讓其他宗藩知道是他和皇帝的人談出這個數字,那些個宗藩子弟真能把他在京城做掉。
每個清完兩萬五千兩,再加上幾家外戚湊的錢,最後能有個八十多萬兩銀子,足以讓萬曆皇帝滿意了,王文龍的差事也終於能有個交代。
第二天一早,王文龍就跟著李文鬆一起去禮部做會講。
(本章完)
王文龍想起之前見到萬曆皇帝的臉也挺圓的,福王朱常洵更是十幾歲就胖的不成人樣,再想道以前網上看到的曆代明代皇帝畫像,王文龍感覺老朱家的基因裏似乎攜帶著大圓臉的特質。
朱勤煉一見王文龍便笑道:“我在家時也常讀建陽先生的《尚書古文疏證》,那是近幾年研究尚書的上上之品了。”
王文龍謙虛道:“不敢當將軍厚愛。”
周王府一係的宗室子弟受到的教育還比較端正,像朱勤煉這些人是願意讀儒家書籍的,但是因為朱勤煉他們沒有希望考科舉,所以讀書隻是為了明理,努力方向和普通的生員不同,在科舉考場上,他們的學問發揮不出來。
朱勤煉和王文龍坐下,仆人端上茶來,朱勤煉笑道:“建陽前天在會上所講的削藩停祿之論可是嚇壞了不少人呀。”
王文龍聳聳肩膀:“是我冒昧了。”
朱勤煉笑起來:“祿米停不停又不是建陽說的算,你隻不過是指出一條明路,若有人為此而記恨你,那實在也太不知好壞。”
“多謝將軍能如此想。”王文龍說道。
“隻希望此事不要被建陽言中就好。”朱勤煉端著茶杯歎息一聲。朱載堉提出宗室科舉,然而朱載堉在父親涉及鄭藩之亂被圈禁後就搬到父親的圈禁地陪伴父親生活,等到朱載堉名聲響亮,更是被萬曆皇帝所賞識,準許他離開藩地進入京城生活。導致朱載堉對於宗室這些人的認識極為缺乏。
朱載堉以為向萬曆提出準許宗室科舉就能給宗室一條路,朱勤煉卻是對於宗室之人是什麽樣的性格摸得門清,他根本不覺得準許宗室科舉能夠給宗室帶來多大改變。
如果大明真的有一天開始減少宗室支出,這些宗室隻怕要餓死……
王文龍回答道:“雖說我不敢猜測聖上是怎麽想的,但隻要計算宗室人口,就知道宗室支出肯定無法穩定發下去了。”
“我也明白,是以才憂心忡忡。”朱勤煉也很無奈,從公心出發,他也知道大明的宗室對於國家非但沒有多少好處,相反帶來的壞處還更多,然而從個人角度講,他又不希望自己在河南的親朋好友落到生活無著的命運。
朱元璋定下的政策雖然沒有起到他預想中宗室守國家的效果,但卻實在讓一藩宗室之內形成了很緊密的關係,大家休戚與共。
當大明要滅亡的時候,滿天下這麽多王爺,卻沒有一隻能夠成功領導起義軍重建大明朝廷,反倒是分裂成不同陣營為了爭奪南明王位而鬧起內哄。但是在自己的宗室之中,大家卻都有犧牲精神。
楚王案中為了保護同為楚藩宗室的其他人,不就是一堆帶頭鬧事的宗室主動站出來接受終身圈禁或是砍頭的罪責嗎?
朱元璋想要讓這些宗室去守護整個朱勤煉家,最後這幾十萬人卻是各自都想守護自己的小家,說起來也是非常無奈了。
王文龍勸道:“將軍若想保全周藩,何不在出錢一事上主動承擔些責任,聖上心中都明白的。”
朱勤煉看了王文龍一眼,點頭說:“就是不知聖上需要多少數額?”
“這個……我要去通知鄒公公來談。”王文龍有些意外朱勤煉回答的如此幹脆,看來在朱勤煉眼中隻有保全周王宗室最重要,如果能給萬曆皇帝留個好印象,他不在乎把其他各支宗室給坑進去。也是,如今大明宗室已經接近十萬人,這麽大的家族內,當然是保存自己這一脈的親人最重要,至於其他幾萬人自己見都沒見過,哪來的什麽人情啊?
王文龍回去就派人去京城通知鄒義,下午鄒公公就趕到了清華園。
兩人再次找到朱勤煉密談,這次除了想要朱勤煉帶頭提議捐錢數字之外,也是想打探一下這些宗王口袋的深淺。
宗室的財產非常難統計,多的能存幾十上百萬兩,少的拿出個一千兩都肉疼,主要是曆朝曆代皇家。分享給這些宗室的資金很多都沒有計入統計,萬曆皇帝要在每個方王手上撈多少錢,他自己也沒個準數。
朱勤煉已經決心做宗室的叛徒,當即一五一十把自己所知的情況和兩人說了。
大明各宗室的分封年代不同,早的有朱元璋當年封的親王還傳到今天的,晚的封親王才剛剛傳到第二代,每一地方的宗室和皇家遠近受到的賞賜也不同,加上宗室在地方上的權力地位不盡相同,撈錢的本領也各有千秋,最終導致各藩之間貧富差距極大。
據朱勤煉透露,在三十多個親王世係之中最窮的宗室是四川和江西的兩個親王。
這倆王府的宗人後來幾乎包攬了宗室進士的名額,主要原因就是這倆王府的宗室已經窮慣了,能夠吃苦讀書,這倆地方的宗室人數太多,朝廷的祿米早就已經不按時發放,如果宗室還嚴守朱元璋定下的製度,不出去打工,許多人真能餓死,所以在這兩處爵位還沒傳完的時候就已經有許多宗室子弟跑到民間做各種生意。
在成都或者南昌走進街頭一家米粉攤灶前煮米粉的老板可能就是個輔國中尉。
周藩、沈藩算是比較平均的水平,周王府的錢財不多,使勁湊湊能拿出個一二萬兩,但是更多的錢藏在下麵的郡王手上。
最有錢的藩王則是楚藩和鄭藩,這兩地的王府日久年深,本身就積累了大量的田產錢財,更重要的是他們手下的郡王也個個肥的流油,楚藩王府你的錢已經被萬力搜刮過一遍,但是他手下的郡王家裏還沒動呢,楚藩的郡王和將軍們可是有能力鼓動上千家丁血洗武昌城,不出點買命銀子怎麽可能做得到?
財帛動人心,這也是為啥楚藩和鄭藩會先鬧出繼承人爭奪亂子的原因。
聽完朱勤煉的話,鄒義眼珠兒一轉,說道:“讓各藩都出五萬兩如何?”
朱勤煉連連搖頭:“把王府賣了也出不起呀!”
“那就三萬兩,不能再降了。”鄒義道。
朱勤煉苦笑道:“楚藩的皇杠也才兩萬兩。”
鄒義:“可以讓郡王們也來湊湊嘛。”
三人足足聊了一個晚上,最後把數字談到了兩萬五千兩。
鄒義和王文龍趁著也色離開朱勤煉的院子,朱勤煉根本不敢送,要是讓其他宗藩知道是他和皇帝的人談出這個數字,那些個宗藩子弟真能把他在京城做掉。
每個清完兩萬五千兩,再加上幾家外戚湊的錢,最後能有個八十多萬兩銀子,足以讓萬曆皇帝滿意了,王文龍的差事也終於能有個交代。
第二天一早,王文龍就跟著李文鬆一起去禮部做會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