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對於翰林院清談之風的批評真是有感而發,他自己雖然是榜眼出身,但卻一直崇尚做實事。


    孫承宗考中進士之前都在大同巡撫房守士府中做幕僚,並且不是那種隻談文學的卿客,在大同時,孫承宗就經常跟隨巡撫進入邊塞,結交了許多西北豪傑,並且同邊兵一起攀登邊塞關隘、訪問要塞,甚至幫助房守士平息了一次大同兵變。


    他對於邊境局勢和此時大明深層問題的了解,遠遠勝過許多書齋苦讀考上進士的翰林,導致他和翰林院之中的官員都沒有什麽共同語言。


    王文龍看著孫承宗笑道:“稚繩如此人才,何不去儲君處謀職?我或可幫稚繩推薦。”


    孫承宗聞言眼睛一亮,但是緊接著卻又很快黯淡下來:“多謝建陽好意,但此事沒這麽容易,建陽還是不要插手為好。”


    編修對於翰林來說是都是過橋的職位,在當到編修時有前途的翰林就要謀求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了。


    孫承宗在會試之中獲得榜眼,在文官中應該會被很多派係拉攏,可惜孫承宗考中會試時已經年過四十,以此時人的平均壽命來算,孫承宗發展前途似乎已經堪憂,所以到現在雖然有一些黨派拉攏他,但是卻並沒有給出太好的待遇。


    孫承宗剛才會跟王文龍抱怨翰林院風氣也是因為他這官當的實在有些心灰意冷,當然孫承宗常年給人做幕僚,自是知道說話的輕重,能夠對王文龍一吐為快,也說明他真把王文龍當成了朋友。


    現在的朱常洛已經坐穩了太子的位置,同時又受到萬曆皇帝的輕視,這麽一個未來幾乎必定掌權而此時又略受挫折的太子,是任何官員都會想巴結的對象,孫承宗自然也想走上太子這一條線。


    但他卻不想讓王文龍幫自己說項,孫承宗坦白道:“眼睛盯著東宮的官員不知多少,建陽憑借自己實力可以受到太子殿下的青睞已然十分不易,若是在推薦我為太子效力,即使太子點頭同意,太子身邊的人也不一定能夠容許,甚至可能因此將建陽你也搭進去。我想要進入太子的法眼,最大的困難不在太子處,而在朝中黨派。”


    王文龍想想也不禁點頭:“稚繩所說是實話,是我想的淺了。”


    孫承宗這十幾年的江湖不是白闖的,他對於此時朝中局勢的觀察的確有獨到之處。王文龍作為一個中書舍人再是混到朱常洛身邊也不可能進入內閣或成為實際掌權的尚書,所以任他怎樣都不容易引起別人的嫉妒,但孫承宗作為曾經的榜眼,進入東宮班底幾乎就內定了他將成為未來朱常洛登基之後的重臣,麵對的阻力根本不是王文龍可以比的。


    孫承宗想要混到朱常洛身邊,光是朱常洛點頭遠遠不夠,還得需要朱常洛身邊的東林黨願意接納孫承宗。


    原曆史上孫承宗在官場不得誌,甚至告假回鄉待了兩年,後來他能夠重新回到朝政體係也是走了東林黨的路子,並且由此平步青雲直接進入了管理太子事物的詹事府。而孫承宗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他必需擔任東林黨的打手,為東林黨爭出力。


    後來在梃擊案之中五十多歲的孫承宗爆發出了可以和年輕人相匹敵的戰鬥力,他一人獨抗三黨的圍攻,堅持攻擊鄭貴妃,咬牙讓刑部對於挺擊一案繼續查了下去。也因此孫承宗得罪了三黨勢力,後來還差點被三黨主持京察之時貶出京師。十多年後孫承宗在朝局之中黯然退場也是從梃擊案種下的苗頭。


    如果有選擇,當年孫承宗多半也不想為東林黨做打手,但是在如今的朝堂之中,想要上位就隻有這一條路。


    王文龍道:“稚繩對於朝局觀察如此敏銳,我也就不需多說了,閣下乃是我所見人才中一等的,隻是咬牙去幹,日後定有大作為。”


    孫承宗笑著點點頭,隨著便把話題轉向軍事方麵。


    “我最近都在研讀建陽的軍事經濟學文章,獲益頗多,最主要做法是拿文章之中的建議去對照我大明如今的遼東軍事,頗算出一些數字。”


    王文龍問道:“數字表現如何說?”


    孫承宗搖頭:“一塌糊塗。若以建陽的軍事經濟學標準來算,我大明在遼東的建軍可稱得上是冗兵冗員,戰鬥力極差,卻又十分耗費糧餉。”


    對於這個結果,王文龍猜也猜得到,他見孫承宗顯然還有研究結果,於是笑著詢問:“稚繩以為該如何做?”


    “我觀察遼東軍務最大的耗費都在官員體係的流轉過程之中,遼東本來是隔絕於山東以外的地區,卻要養著山東官和遼東官兩套體係,同時以文禦武,再加上聖上派出的太監監軍,這便是三個人看著一頭羊,怎麽吃都分不過來了哪還有心思去管軍務建設?”


    孫承宗縱論道:“若由我來管理遼東,第一件事便是裁撤文官。我在西北邊境上待過,知道當地武官長期駐紮對於邊防情況的了解遠勝於外調的文官。山西尚且如此,遼東地方廣闊,局勢複雜,武官都是地頭蛇,派去的外地文官連基本狀況都了解不清楚,施政起來注定是錯漏百出。何況朝廷一派還派了那麽多,非但起不到監督的作用,還大大降低了遼東的治理效率。既然無用,不如裁撤。”


    王文龍問道:“遼東的武官本來就是鐵板一塊,若是裁撤了文官,難道不會培養出軍閥?”


    孫承宗點點頭:“我與建陽對話方能實話實說,定然培養出軍閥,但即使培養軍閥也比現在遼東局勢要好,此時之遼東若是碰上女貞寇邊將沒有一戰之力。遼東軍閥好歹能夠保守土地,比花錢守不住地要強。”


    王文龍點點頭,孫承宗說的還真是實話,薩爾滸之戰就是文官主導遼東作戰的最好效果,十幾萬軍隊調動起來了,也出戰了,但是打不過。如果遼東真變成軍閥主導,薩爾滸之戰的結果說不定要好得多。


    不過王文龍畢竟是穿越者,他知道遼東局是有更好的整理辦法。


    王文龍道:“我卻以為不一定要出現軍閥即使沒有文官,也有辦法管理武將。”


    孫承宗皺眉看著王文龍,不知道王文龍有什麽辦法。


    王文龍道:“遼東的治軍,文官辦不了,武官會成軍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管文官武官都要守法,八個字‘修明法度,以法治軍’。”


    孫承宗思索了一番,微微皺眉,既沒有認同也沒有反對,而是等著王文龍繼續說。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相黃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相黃葉並收藏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