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揭開迷霧,一切還得細說從頭。


    有點長,慢慢看。


    前麵說了,碳中和最初目的,純粹就是以美為首西方發達國家,為了遏製我國經濟發展的迅猛崛起采取一大手段。


    可惜,從目前看,結果並沒能如他們所願。


    話說早些年,在鄧老的高瞻遠矚決策下,提出改革開放,之後緊隨著我國全麵進入了工業化時代。


    所以準確說,不過短短三十多載時間,我們就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全產業鏈工業化位置。


    (注意,是全產業鏈工業化。)


    一直以來對於外媒而言,這簡直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華夏人民一旦擰成一股繩,加上正確政策的指導,所迸發出的能量往往是驚人的,當然不可用常理來推斷的。


    (猶太佬也是最近幾年,才幡然醒悟過來——要想阻止東方龍的蘇醒,就必須來點狠的陰的,這個後麵說。)


    要知道歐美等發達國家用了多少年,才實現全工業時代,我們又才用了多少年。


    注意,歐美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部分歐美國家都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的改造。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那個時候幾乎所有行業,都實現了機械化、電氣化。


    歐美工業化進程的完成,不僅提高了其生產力水平,也大大提升了其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讓他們有了“高人一等”的思想,嗯,也造就了他們“發達國家”。


    專利壁壘是誰發明的?不就是他們搞出來的。


    這裏並不是說專利壁壘不好,而是這些人自掌握開發了專利便是往死裏薅,根本就不想給後來者的丁點機會。


    不過由此可見,那些個牛鼻子老道們走的就是高端路線,別說,中低端局人家還真看不上。


    其中就有一項是專門靠專利授權掙錢,進入科技文明時代以來,一直都是這樣沒變過。


    而我們多年來則是,一直靠賣低端體力掙錢。


    同樣一件商品,一台手機,賣出去一千塊利潤,裏邊可能就有八百塊是歸人家所有。


    這才是現時代國內隨處可見的真正資本剝削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國內那些老板們一開始就要剝削,而是他們本身也被國外資本牢牢控製在手裏進行剝削,那結果就隻有一層一層往下剝了。


    然後有人說為什麽發達國家活少錢多,福利待遇好?就是因為遊戲一開始就是別人家製定的,人家既然是遊戲的製定者,又憑什麽不為自身利益最大化著想?


    人性角度出發,換作是任何人基本都大差不差。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誰叫咱們落後?落後就得承受落後帶來的痛苦,直到你比別人強,才有反抗的話語權。


    (從這點上,華為做到了,無論有多少跪久了的國內噴子往華為身上潑髒水,都無法改變華為代表東方東站起來的事實。)


    所以,歐美外國佬通常隻做研發專利創新與底層技術,苦活累活髒活就是下麵的郭家去幹,如越南印度等,即低端勞動力市場。


    簡單說,這麽多年來其實就是我們這些發展中郭家,養活了那一群老牛鼻子,如若不然,他們哪能天天翹著二郎腿喝咖啡美酒。


    但這,也是毫無辦法的事。


    經常看到有人在抱怨,憑什麽我們累死累活還要給別人做嫁衣?


    很簡單,就憑科技時代核心技術高端技術掌握在別人的手裏,就憑人家拳頭夠大,就這麽簡單。


    不過累死累活倒不要緊,起碼人人吃飽飯了,吃飽飯就有力氣去追趕,要不然這些年來一棟棟高樓大廈哪裏來的?


    從各行各業涉及到的科研技術層麵來看,近些年我國的發展還算是不錯的。


    要知道,我國從新中郭成立初期,才開始學習蘇聯工業化經驗,直到後來改開後,才逐步形成了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戰略。


    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的工業化起步實在太晚了,大約落後了七八十年。


    美國在1955年完成了工業化,德國和日本分別在1965年和1972年完成工業化,韓國則在1995年。而我國直到2020年才基本實現了工業化,不過好在,預計到2035年就基本上可以全麵實現工業化了。


    從全產業鏈的工業推動效率上,我們可以說是完全吊打了全世界。


    並且目前全世界,也就唯獨我國做到了全產業鏈工業化。


    全產業鏈工業化的形成,無疑是我國今後經濟發展中最好的奠基石。


    在此基礎上,今後無論我們想要發展哪一塊工業,都將不是外國那些牛鼻子所能比擬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就比任何一個國家有優勢)


    所以,要說二十一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最偉大的是什麽?不是什麽高樓大廈飛機高鐵,更不是什麽狗屁快遞物流網購產業,而是全產業鏈工業化的實現!


    也正是因為這,前些年仿佛突然之間就爆發了中美之間的毛衣大戰,緊接又是中興被製裁,華為被製裁,大疆無人機被製裁等等。


    老美做的這麽多,表麵上是打壓我國經濟崛起,維護他的世界老大地位。


    本質上真的心虛,乃至惶恐。


    因為全世界包括他們自己,以及人口最多的印度,還有國土麵積最大的俄羅斯都做不到的事,偏偏唯獨我們國家做到了。


    你們說,他們該不該心虛,該不該惶恐?


    要想保老大地位,那就不能再藏著掖著了,直接就是開幹。


    開幹嘛,那自然是各種各樣牛鬼蛇神的手段都會使出來了。


    (具體什麽手段,真要往下說,恐怕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再說回歐美全麵退出新能源汽車賽道?國內內卷問題就不說了,懂得都懂。


    另外,我想,絕大多數人實際上都被輿論給帶偏了。


    這麽說吧,歐美退出的絕不是新能源市場,而是所謂的新能源鋰電池一類的終端汽車賽道,大家夥不要被表麵給蒙蔽了雙眼。


    事實上,歐美非但沒有放棄新能源,恰恰相反,那些個老牛鼻子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重視新能源,隻不過人家重視的方向跟我們國內廠家重視的方向不同。(繼續往後看)


    特別是隨著我國鋰電汽車賽道的崛起,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純油車市場。眾所周知,純油車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主導,不論是專利技術還是品牌影響力,那都不是國產車所能比擬的。


    品牌影響力意味著超高溢價率,都是四個輪子,為什麽海外的奔馳寶馬等高端車為什麽賣出了高價?


    這裏邊起碼有百分之八十,就是品牌溢價所致,也就是所謂的智商稅。


    當然,這裏並不是說他們東西不好,隻是從實用價值出發不具備那個價,僅此。


    不隻是汽車,實際上所有的行業知名品牌皆是如此,賣的不隻是產品,還有情懷,品牌效應,麵子等。


    如果單純地從性能上作對比,國內的油車實際上並不見得就比進口車差多少。


    可燃油型國產車為什麽賣不好賣不出高價?到底是因為印象分遠不如國外的品牌車。


    國人對國產車的印象,很多人直到今天估計還停留在“糟糕透了,完全不比海外品牌”的思想階段。


    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導致國產車根本就賣不上價。


    所以在油車賽道,國產車是根本沒有丁點前途可言的,郭家智囊團自然也早就看透了這點。


    既然沒有前途,那就換賽道嘛,新能源鋰電車就此應運而生。


    有了郭家的大力支持,又有著遼闊的本土市場,再搞不好那才是見了鬼了。


    真說實話,目前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確實沒有太多不可逾越的高端技術可言。


    看到網上總有人吹噓我們的國產新能源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完全打敗了國外那些個傳統寶馬奔馳之類的狂言,當看到蘋果也宣告退出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時候,這種狂言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了。


    殊不知,一切不過是孤芳自賞自賣自誇。


    國外之所以在鋰電新能源這一塊看起來不如國內,事實上並不是因為國內車企比人家技術牛比,而是歸功於“土壤”與“政策保護”。


    沒有郭家支持,沒有華夏廣闊的市場這塊土壤孕育,國內的新能源汽車放到任何一個國家,恐怕連存活下來都難。


    所以說不是歐美車企搞不好電瓶車,我暫且稱之為電瓶車,而是他們就算搞出來,也賣不出上百萬幾百幾千萬的高價。


    (寶馬奔馳法拉利等,他們的油車可以賣上百幾百萬,有的是人買,但如果是他們出產的新能源汽車,能賣出這些個天價嗎?當然是賣不出。)


    再說一個,特斯拉在大家夥看來是不是夠高端了,那一台特斯拉賣多少錢?也就三五十萬,再高配置也就一百萬不到封頂了。


    國內內卷下的那些車企更不用說,比亞迪秦都降到七字開頭了,賣出去一台車的利潤,大概也就在兩三萬塊錢左右,這還是在免稅的前提下。


    汽車不同於一般電器,更新迭代的頻繁,絕大多數人都是開報廢了或者有多餘錢了才會考慮換新車。


    這個周期平均在五年往上。


    所以,汽車產業一旦供大於求出現飽和,那個時候靠內卷打價格戰形成的市場,就是一潭死水。


    除了頭部的那幾家車企,剩餘的中小車企將徹底走向末路,沒有一絲絲意外。


    (當然,現階段是新能源汽車搶奪油車市場的開端,距離那一步還有段距離。但從現有的覆蓋率進度來看,相信用不了三兩年也該到峰值了)


    另外,就是歐美發達國家的石油比國內的便宜多了,加上氣候的影響,燃油車在歐美並不比電瓶車日常消耗成本高。


    所以,最早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歐美,反而在歐美本土並不流行,這也是他們放棄終端的一個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正治因素,更是一大考量。


    當國產新能源開始大麵積在國內覆蓋的時候,來自外部的正治威脅大概就要來了,有可能是趕在台海那事之前,也有可能是事中等等。


    有一點是肯定的,國產車根本打不進歐美市場,即便打進,也要麵臨著“莫須有”的罪名打壓。


    所以國產新能源,到頭來也就隻能在國內玩玩,或者周邊小國家。


    話說回來,說來說去重點是什麽?


    重點就是歐美國家確實退出了鋰電新能源汽車市場,但並沒有真正退出真正的新能源計劃,不僅不退出,反而加快了底層技術的研發。


    注意了,這裏指的是真正的新能源。


    什麽才是真正的新能源?氫能算不算?算。但氫能說到底隻是個騙局,這點後續再補充細說了。


    既然氫能是個騙局,那到底什麽才是真正的新能源?


    目前來看,真正的新能源隻有一個,那就是全固態電池。


    全固態電池無論是從環保還是綜合實力方麵,完全吊打鋰電池包括石墨烯。


    (石墨烯不是不夠新能源,而是它的成本太高限製了想象空間,全石墨烯電池汽車成本都在百萬以上,幾個人能買得起?關於石墨烯的未來,後續會在小說中再作說明)


    大家夥可以看到歐美撤出了終端市場,轉而將重心全麵轉戰於ai與之人工智能,以試圖通過利用頂層ai技術來完成對全固態電池的有效突破。


    注意,櫻花國是目前在全固態電池領域以及氫能源方麵為屬最領先地位,如果歐美各國實現統一大數據共享,ai技術勢必迎來全新的突破。


    全固態電池技術一旦被那些個鬼老突破,國內的所謂新能源鋰電汽車將會被吊起來打,人們看到的將是哀嚎遍野一片,通通基於鋰電的新能源車,都得回爐重造。


    真到了那個時候,你們想,不要命內卷發展的鋰電汽車,到頭來得造成多大損失?


    還有。


    本人不止一次提到過,鋰電池本質上根本就不是什麽新能源,隻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偽新能源的罷了。


    相關大型數據模型推演出,後續如果鋰電新能源形成全麵大覆蓋,那麽最後,很有可能我們這片土地都得演變成全世界都會拋棄的廢棄垃圾場。


    有人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可以規避戰爭來臨時的能源命脈把掐,我想說這想法,想的有點天真到失去了理性。


    不說別的,一旦國內本土被挑起戰亂,那麽現在你們看到的新能源汽車,將會成為一顆顆令人聞風喪膽的定時炸彈,並且是充滿毒氣的炸彈。


    鋰電池為什麽動不動就著火?而鉛酸電池很少聽說?


    這是因為鋰的活躍性質,注定了鋰電池的野馬特質不那麽可控(話說,再能耐的可控技術,也無法避免物理碰撞下的牽引刺激)


    這也是當下鋰電新能源汽車最大的一大隱患之一。


    大家夥想想,這才幾年的新車就這樣了,要是再過幾年呢?當所有的小區,大街小巷全都停滿了鋰電汽車那個時候呢?


    還有,關於廢舊鋰電池其幾乎不可降解的汙染問題,這也是要命的。


    鋰電池中含有汞、砷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在環境中會長期存在,注意是長期,非常不易降解,往往會對環境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汙染。


    後續的廢舊電池,即便是最好的回收機構回收再利用,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無泄露,就這,還是在嚴格按照製度執行的前提下。


    說點不好聽的,萬一有些個不安好心的,類似於櫻花島的“操作失誤”就足夠喝一壺了。


    前不久歐盟規定,我國製造的電動車,包括特斯拉和比亞迪等品牌,無論由於何種原因導致車輛不再注冊登記使用(也就是俗稱的報廢),都要求將這些電池運回本國進行銷毀。


    你們猜這是為什麽?這背後可能涉及到環保和安全方麵的考慮人家想得比我們某些人要深刻。


    所以,鋰電汽車到底隻能作為新能源發展的中轉站,不宜用力過猛去大力推進。


    目前隻有全固態電池,才有希望成為普羅大眾眼裏的真正新能源。


    嗯……再說點經濟吧。


    大家夥可知道,從2024年開始,國家將出台一項力度空前的基建政策調整。


    據財聯社、財新網等報道,全國有12個省份,目前已經全麵暫停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下達,包括交通、市政和產業園區等項目。


    這意味著,除非得到國家特別批準,全國各地的交通、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不能再新建。


    大家夥猜這是為什麽?


    曾幾何時拉動國內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大基建,現如今,被自己人親自動手截停。


    嗯……


    這裏邊的信息量有點大,大到有些話不能直白了說。


    思考題:gdp持續上漲,為什麽本人還說經濟結構出現了大問題?


    (下回再給大家夥講講,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快遞那點事)


    本篇章幅有點大。


    今兒暫且說到這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股神:從頓悟開始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孤聖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孤聖手並收藏股神:從頓悟開始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