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錢袋子,印把子
獨治大明,腳踹士大夫 作者:野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代皇帝有兩項特權,那就是留中權和中旨權。
為了進一步鞏固皇權,對抗士大夫文官集團,皇帝給自己開了一個掛。
所謂留中權,就是通政司呈給皇帝的奏折,(不包括左順門呈上的)皇帝扣在手裏不下發給內閣擬票。
這就會卡住官員的升遷,一些忤逆狂悖的奏疏,都會扣在皇帝手裏,官員想折騰都沒用。
皇帝手中的印,也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那把大印,尤為關鍵。
這個印不蓋下,什麽都辦不成,又無法升遷,士大夫文官集團們隻能急得幹瞪眼。
所以司禮監掌印太監,被稱為內相,內相對等的是內閣的首輔。
當然內相不內相,都是皇帝的秘書,包括司禮監的幾位秉筆太監。
原本內閣才是皇帝的秘書機構,到仁宗朱高熾時期,內閣權力突然暴增,後麵愈發控製不了。
仁宗咎由自取深受其害,也不怪嘉靖帝會把他的牌位從祖廟裏給扔出去。
天地萬物相生相克,有專權的就有分權的,哪有什麽忠臣良臣,位高權重權傾朝野的時候。
忠與不忠,奸與不奸也由不得他們自己。
仁宗的兒子宣宗朱瞻基,逐漸明白了這些士大夫文官集團的危害,便獨創了一招“教太監讀書。”
這一招非常厲害,導致明朝後期的太監才高八鬥的確實不少。
比如劉瑾、黃錦、馮保這類。
太監們會讀書識字又有文化,那麽代皇帝掌印批紅就變得得心應手。
從此司禮監成為了新的皇帝秘書機構,和皇帝舊秘書機構士大夫文官集團的內閣,進行分庭抗禮。
以上說的是皇帝的留中權。
現在說一下皇帝的另外一項特權,中旨權,也稱傳奉權。
這項權利就是皇帝不經過內閣吏部,直接任命官員。
按內閣和吏部的道理來說,皇帝的中旨權(傳奉權)是不合規矩的。
那當然是他們內閣吏部的道理,科舉搞上來的全是他們士大夫文官集團的人。
他們當然不想皇帝提拔自己的人。
但是反對沒用,這也算是皇權中稍微能和士大夫文官集團打擂台抗衡的手段。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那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被鼓吹成“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方孝孺了。
還他嗎天下讀書人楷模,一個監生出身,科舉都沒考上的人。
他倒是行使了皇帝的中旨權。
把他的遠房親戚七大姑八大姨,同學老鄉小弟,全部不用通過科舉製度,弄來朝廷做官。
方孝孺這個沒有經過科舉考試的盲流子,任命了上千名盲流子。
方孝孺被滅的十族,這十族,就是他提拔起來的盲流子裙帶關係。
方孝孺被他們後來那幫顛倒黑白的士大夫們,寫成了英勇就義寧死不屈的硬漢形象。
這些士大夫文官集團對方孝孺的這十族到底是什麽?怎麽一回事,隻字不提!
反倒來倒打一耙,抹黑朱棣,詆毀朱棣殘暴,淩遲方孝孺不說,還要誅滅方孝孺十族?
把朱棣寫成天生殺人狂。
方孝孺沒有明史說的那麽硬氣,明史都是向著這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奸臣說話的。
史書都是士大夫文官集團寫的,他們怎麽會說自己的同行不好?
皇帝永遠是昏君,文官永遠是忠臣!這就是他們的配方!
明實錄記載,方孝孺被抓後不逃也不說話,就坐在那裏等。
並不是他硬氣,他想等朱棣過來給他招降,朱棣這麽英明會給他機會?
白日做夢!
別人可以投降,但他方孝孺不行,必須非得殺他!
而且要斬草除根,全部殺幹淨,像齊泰和黃子澄多少留一點人沒殺幹淨。
方孝孺做的事,比齊泰、黃子澄還要卑劣下作。
當然了,這三個人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翻開這三個人的籍貫,真相大白不言而喻。
江蘇、江西、浙江。
這都是士大夫文官利益集團宋元明三代的重點孵化區。
所以留中權和中旨權對於皇帝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皇帝沒有了這兩項特權,就和傀儡沒什麽區別。
也有不怕死的大臣,想廢除皇帝的留中權和中旨權。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高拱高閣老,所以他的結局也就既不那麽高,也不那麽拱了。
李太後、馮保、張居正三位一體勾連,限定他一天之內離開京城!
一天時間離開京城?連滾帶爬還差不多。
……
幾日後,乾清宮。
“陛下,周延儒溫體仁,侯詢徐少升,還有複社張溥張采等十一人首犯,今日上午已經全部拉倒午門外一並斬首示眾。”
曹化淳躬身奏道。
崇禎沒有抬頭,依然坐定拿著奏折觀看,看似不在意的問道:“百姓有何反應?朝中大臣有何反應?”
曹化淳回道:“百姓那是拍巴掌叫好!說朝廷又整治了貪官汙吏,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陛下這回可是讓朝野上下震動,內閣六部依然照舊,看上去沒什麽波動。”
崇禎冷冷道:“有動靜也不怕,這個時候他們敢跳出來一個,朕就殺一個!”
曹化淳聽後心中一寒,繼而拿出一本冊子遞給皇帝說道:“陛下,這是錦衣衛的抄家名冊,請陛下過目。”
崇禎沒有接冊子,隻是微微抬了下眼皮吐出一個字:“念。”
曹化淳回了個是,便翻開冊子念道:“張溥張采吳昌時等複社頭目十一人。
共抄家230萬兩白銀,周延儒抄家折合白銀90萬兩,溫體仁抄家折合白銀20萬兩。
按陛下的吩咐,所抄銀兩劃入200萬兩歸戶部國庫,其餘140萬兩則收入內承運庫。”
崇禎點點頭,對此次抄家表示滿意,嘴裏譏諷道:“都是江南大地主,都很有錢嘛。
這麽幾個人就湊足了大明朝將近一年的軍費。
這麽有錢還要出來做官,又想有錢又想有權,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曹化淳回道:“可不是嘛陛下!都不知道他們的錢怎麽這麽好弄。
前不久陛下的內帑才隻有皮45萬兩白銀,咱大明的皇上還沒有一個內閣大臣有錢!”
崇禎聽後有些尷尬:“苦日子咱們也算是熬過來了,朕是比不得這些江南士紳們。
他們來錢的路子廣,朕沒有來錢的路子,隻能抄他們的家了……”
曹化淳聽後嘿嘿一笑:“陛下,您看這溫體仁倒是沒貪汙多少銀子,他比周延儒要好些。”
崇禎冷哼了一聲:“都是賤種!溫體仁圖名,周延儒既圖名又圖財,名利名利,名在利前。
溫體仁這種沽名釣譽,大奸似忠之人更加可恨!他是聰明到極點的人物。
要實心做事,那也是朝廷的好事,但是他就是不做事!不做事也罷,他還見不得別人做事。”
曹化淳恍然大悟道:“還是陛下聖明,把這些人看的透徹,奴婢蠢了些,看不懂。”
“既然內帑又進了銀子,給後宮的嬪妃們按規製賞銀吧,宮裏十萬太監宮女每人賞銀一兩。
錦衣衛也每人賞銀一兩,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賞銀三百兩,你們司禮監每人賞銀三百兩。”
為了進一步鞏固皇權,對抗士大夫文官集團,皇帝給自己開了一個掛。
所謂留中權,就是通政司呈給皇帝的奏折,(不包括左順門呈上的)皇帝扣在手裏不下發給內閣擬票。
這就會卡住官員的升遷,一些忤逆狂悖的奏疏,都會扣在皇帝手裏,官員想折騰都沒用。
皇帝手中的印,也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那把大印,尤為關鍵。
這個印不蓋下,什麽都辦不成,又無法升遷,士大夫文官集團們隻能急得幹瞪眼。
所以司禮監掌印太監,被稱為內相,內相對等的是內閣的首輔。
當然內相不內相,都是皇帝的秘書,包括司禮監的幾位秉筆太監。
原本內閣才是皇帝的秘書機構,到仁宗朱高熾時期,內閣權力突然暴增,後麵愈發控製不了。
仁宗咎由自取深受其害,也不怪嘉靖帝會把他的牌位從祖廟裏給扔出去。
天地萬物相生相克,有專權的就有分權的,哪有什麽忠臣良臣,位高權重權傾朝野的時候。
忠與不忠,奸與不奸也由不得他們自己。
仁宗的兒子宣宗朱瞻基,逐漸明白了這些士大夫文官集團的危害,便獨創了一招“教太監讀書。”
這一招非常厲害,導致明朝後期的太監才高八鬥的確實不少。
比如劉瑾、黃錦、馮保這類。
太監們會讀書識字又有文化,那麽代皇帝掌印批紅就變得得心應手。
從此司禮監成為了新的皇帝秘書機構,和皇帝舊秘書機構士大夫文官集團的內閣,進行分庭抗禮。
以上說的是皇帝的留中權。
現在說一下皇帝的另外一項特權,中旨權,也稱傳奉權。
這項權利就是皇帝不經過內閣吏部,直接任命官員。
按內閣和吏部的道理來說,皇帝的中旨權(傳奉權)是不合規矩的。
那當然是他們內閣吏部的道理,科舉搞上來的全是他們士大夫文官集團的人。
他們當然不想皇帝提拔自己的人。
但是反對沒用,這也算是皇權中稍微能和士大夫文官集團打擂台抗衡的手段。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那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被鼓吹成“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方孝孺了。
還他嗎天下讀書人楷模,一個監生出身,科舉都沒考上的人。
他倒是行使了皇帝的中旨權。
把他的遠房親戚七大姑八大姨,同學老鄉小弟,全部不用通過科舉製度,弄來朝廷做官。
方孝孺這個沒有經過科舉考試的盲流子,任命了上千名盲流子。
方孝孺被滅的十族,這十族,就是他提拔起來的盲流子裙帶關係。
方孝孺被他們後來那幫顛倒黑白的士大夫們,寫成了英勇就義寧死不屈的硬漢形象。
這些士大夫文官集團對方孝孺的這十族到底是什麽?怎麽一回事,隻字不提!
反倒來倒打一耙,抹黑朱棣,詆毀朱棣殘暴,淩遲方孝孺不說,還要誅滅方孝孺十族?
把朱棣寫成天生殺人狂。
方孝孺沒有明史說的那麽硬氣,明史都是向著這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奸臣說話的。
史書都是士大夫文官集團寫的,他們怎麽會說自己的同行不好?
皇帝永遠是昏君,文官永遠是忠臣!這就是他們的配方!
明實錄記載,方孝孺被抓後不逃也不說話,就坐在那裏等。
並不是他硬氣,他想等朱棣過來給他招降,朱棣這麽英明會給他機會?
白日做夢!
別人可以投降,但他方孝孺不行,必須非得殺他!
而且要斬草除根,全部殺幹淨,像齊泰和黃子澄多少留一點人沒殺幹淨。
方孝孺做的事,比齊泰、黃子澄還要卑劣下作。
當然了,這三個人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翻開這三個人的籍貫,真相大白不言而喻。
江蘇、江西、浙江。
這都是士大夫文官利益集團宋元明三代的重點孵化區。
所以留中權和中旨權對於皇帝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皇帝沒有了這兩項特權,就和傀儡沒什麽區別。
也有不怕死的大臣,想廢除皇帝的留中權和中旨權。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高拱高閣老,所以他的結局也就既不那麽高,也不那麽拱了。
李太後、馮保、張居正三位一體勾連,限定他一天之內離開京城!
一天時間離開京城?連滾帶爬還差不多。
……
幾日後,乾清宮。
“陛下,周延儒溫體仁,侯詢徐少升,還有複社張溥張采等十一人首犯,今日上午已經全部拉倒午門外一並斬首示眾。”
曹化淳躬身奏道。
崇禎沒有抬頭,依然坐定拿著奏折觀看,看似不在意的問道:“百姓有何反應?朝中大臣有何反應?”
曹化淳回道:“百姓那是拍巴掌叫好!說朝廷又整治了貪官汙吏,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陛下這回可是讓朝野上下震動,內閣六部依然照舊,看上去沒什麽波動。”
崇禎冷冷道:“有動靜也不怕,這個時候他們敢跳出來一個,朕就殺一個!”
曹化淳聽後心中一寒,繼而拿出一本冊子遞給皇帝說道:“陛下,這是錦衣衛的抄家名冊,請陛下過目。”
崇禎沒有接冊子,隻是微微抬了下眼皮吐出一個字:“念。”
曹化淳回了個是,便翻開冊子念道:“張溥張采吳昌時等複社頭目十一人。
共抄家230萬兩白銀,周延儒抄家折合白銀90萬兩,溫體仁抄家折合白銀20萬兩。
按陛下的吩咐,所抄銀兩劃入200萬兩歸戶部國庫,其餘140萬兩則收入內承運庫。”
崇禎點點頭,對此次抄家表示滿意,嘴裏譏諷道:“都是江南大地主,都很有錢嘛。
這麽幾個人就湊足了大明朝將近一年的軍費。
這麽有錢還要出來做官,又想有錢又想有權,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曹化淳回道:“可不是嘛陛下!都不知道他們的錢怎麽這麽好弄。
前不久陛下的內帑才隻有皮45萬兩白銀,咱大明的皇上還沒有一個內閣大臣有錢!”
崇禎聽後有些尷尬:“苦日子咱們也算是熬過來了,朕是比不得這些江南士紳們。
他們來錢的路子廣,朕沒有來錢的路子,隻能抄他們的家了……”
曹化淳聽後嘿嘿一笑:“陛下,您看這溫體仁倒是沒貪汙多少銀子,他比周延儒要好些。”
崇禎冷哼了一聲:“都是賤種!溫體仁圖名,周延儒既圖名又圖財,名利名利,名在利前。
溫體仁這種沽名釣譽,大奸似忠之人更加可恨!他是聰明到極點的人物。
要實心做事,那也是朝廷的好事,但是他就是不做事!不做事也罷,他還見不得別人做事。”
曹化淳恍然大悟道:“還是陛下聖明,把這些人看的透徹,奴婢蠢了些,看不懂。”
“既然內帑又進了銀子,給後宮的嬪妃們按規製賞銀吧,宮裏十萬太監宮女每人賞銀一兩。
錦衣衛也每人賞銀一兩,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賞銀三百兩,你們司禮監每人賞銀三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