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清那位小夥子的來曆,又得花費一番筆墨。


    陳立夫在奉命和張衝一起赴蘇之際,陳立夫又托曾養甫在國內尋覓與中共聯係的渠道。


    曾養甫也是派”中人物,原名曾憲浩。他是廣東平遠人,原本是技術界人士。他畢業於天津北洋大學礦冶係,然後赴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院深造。1925年,二十七歲的他回國,出任國民革命總司令部後方總政治部主任。此後,他當選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鐵道部次長。1934年,他發起興建錢塘江大橋。


    曾養甫欲在國共之間架“橋”,他想起了一個非常合適的能夠幫助架“橋”的人物——他在天津北洋大學讀書時的同學諶小岑。


    諶小岑,跟周恩來、鄧穎超都有著不錯的友誼。1919年9月16日,當周恩來在天津草廠庵學聯辦公室召開覺悟社成立大會時,第一批會員二十人在座,鄧穎超、諶小岑都是第一批會員。


    諶小岑是湖南安化人,年長周恩來一歲。諶小岑和周恩來、鄧穎超同在五四運動中搏擊,結下深誼。此後,諶小岑於1920年8月赴武漢,周恩來則赴法國,從此分手。不過諶小岑曾加入中共,後來脫離了中共,但仍與中共有著種種聯係。


    曾養甫雖說過去也認識周恩來,但畢竟沒有多少交情。他找到了諶小岑。為了便於架“橋”,他任命諶小岑為鐵道部勞工科長。


    據諶小岑後來回憶,架“橋”時找了左恭。左恭乃清末湘軍首領左宗棠的後裔,當時任南京《扶輪日報》編輯,又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下屬的征集部任主任。諶小岑隻知他跟中共有聯係,但並不知道左恭乃中共地下黨員。諶小岑在1932年和左恭合辦過《生力》雜誌,與他頗熟。左恭從諶小岑那裏得知重要信息,即趕赴上海,向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作了匯報。中共上海臨時局派出了代表,此人便是前文敘及的小夥子。


    大凡行蹤詭秘、變幻莫測的人物,換一個姓名,如同換一頂帽子似的,不當一回事。董健吾時而姓王,時而姓周。這位小夥子時而姓黃,時而姓張,而他的真實姓名倒鮮為人知,叫王緒樣。如今,人們通常稱他張子華——雖說那原本是他的化名。本書也照人們的習慣,稱他張子華。


    張子華是寧夏中寧人氏。1930年,年僅十六歲的張子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5年,張子華擔任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組織部秘書,為特科成員。他奉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之命,與諶小岑接頭。


    那是1936年1月3日,在上海四馬路(今福州路)上有一所不起跟的惠中旅社,諶小岑從南京趕來,住在那裏。不久,張子華便來到那裏。


    諶小岑如此回憶道:


    我們麵對麵坐下來,他答複我他姓黃。


    緘默了幾秒鍾,我說明了來意,請他代為轉達中共中央,派一位正式代表,同南京談判,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他答應說:“願為此事奔走。”


    第二天,他來了,我們在一所清靜的房間裏談了兩個小時,主要是他提出南京政府是否抗日的問題,由我答複。


    黃君聽了之後,再次表示他願為此事奔走。第二天,他派了一個交通員來同我聯係。交通員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印刷工人。


    三天後,黃君來對我說,希望南京派一個人到陝北去。這天,曾養甫正好來上海,經考慮,我們一時派不出適當的人來,還是希望中共自己有人為此奔走。幾天後,他來表示同意由他自己想辦法,我就回南京去了。


    派誰去呢?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指派“黃君”,即張子華,前往陝北。張子華曾任中共豫鄂陝邊區特派員,去過陝北一帶。


    正在這時,那位“紅色牧師”也受命啟程——雖說董健吾聯係的是另一條途徑,於是,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決定張子華與董健吾同行。


    他倆由上海到達西安,正遇雨雪交加,交通斷絕。他倆在西安等了些日子,看看天氣沒有迅速轉好的跡象,隻得求助於張少帥。


    當張學良從南京方麵得到證實,知道“王牧師”來頭不小,乃是行前見過蔣介石的人物,於是決定用飛機送“王牧師”及其“隨員”黃君前往膚施。


    不過,也正因為得到南京方麵的證實,張學良知道了蔣介石的絕密信息,知道蔣介石與中共之間有密使來往,因此他也就更大膽地與中共暗中來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永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永烈並收藏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