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代名臣宗澤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作者:東一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嶽飛捧著萬歲軍的旗幟,隻覺得輕飄飄的大旗仿佛有千鈞重。
撲通!
嶽飛單膝跪地,高聲道:“臣嶽飛,誓死不負萬歲軍稱號。此去突襲金人後方,不成功就成仁。”
趙桓攙扶起嶽飛,囑咐道:“鵬舉,你能殺到金國,證明大宋也能擊敗金人,那就足夠了。”
“朕要你安全歸來。”
“這是最重要的。”
“不論此戰的勝敗如何,安全第一,朕會等著你歸來。”
嶽飛高聲道:“臣定不負官家厚望。”
趙桓點了點頭,吩咐黃經帶人抱著一批酒壇子和碗,和嶽飛一起離開營帳,來到三百萬歲軍的所在。
趙桓看著甲胄在身的士兵,看到一張張忐忑又戰意盎然的麵龐,開口道:“你們此去金國,必定麵臨重重困難。”
“有的人,可能會戰死他鄉,再也見不到家人。有的人,也可能受傷,身體殘缺。”
“可是,你們仍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踏上征程。”
“在舉國上下聞金色變,有無數人骨子裏懼怕金人的時候,你們敢為天下先。”
“你們是大宋的勇士,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一番話,引得萬歲軍士兵激動,因為皇帝給予的褒獎太重了。
趙桓繼續道:“你們此去金國,朕就不再多說了,唯有贈你們一碗壯行酒。喝了壯行酒,朕在大宋等著你們回來。”
他抱起酒壇準備倒酒,士兵則是排著隊,一個個來接酒。
倒酒結束,趙桓也拿了一杯酒,對著嶽飛、種彥崇和所有萬歲軍的將士,高聲道:“喝了壯行酒,殺金狗!”
“殺金狗!!”
嶽飛及所有士兵高呼。
所有人拿著酒碗一飲而盡,眼中鬥誌更是昂揚。
一碗酒下肚,趙桓又親自把嶽飛等人送出營地,才返回營帳。
大戰已經拉開序幕,趙桓睡不著,幹脆把王宗濋喊來了。
王宗濋進入營帳,行禮道:“官家有什麽吩咐?”
趙桓麵色嚴肅,吩咐道:“舅舅,朕禦駕親征北上,走的是東路戰線。”
“我們接下來的敵人,是金國的完顏宗望,必須密切盯著完顏宗望的情報。”
“當然,不管東路軍、西路軍,都要有最新的消息。”
“正所謂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請舅舅派出大量的斥候,去前線打探戰況消息,必須保證最新的情報。”
王宗濋保證道:“請官家放心,臣立刻就加大斥候的派遣。”
趙桓又囑咐王宗濋善待將士,軍中的夥食必須安排好。
兩人交談許久,王宗濋連夜去安排,趙桓又巡視了營地的防守才休息。
這一路北上,過了衛州後,就往濬州去。
趙桓這一趟北上,每天晚上紮營休整後,都和將士一起吃飯,親自盯著給將士打飯的情況。
吃完飯後,召集所有士兵說話,專門做思想工作,讓將士知道為什麽打仗,再講些段子排解壓抑氛圍。
這一日夜晚,營帳中。
趙桓翻看著最新的戰報時,黃經進來道:“官家,王宗濋求見。”
趙桓吩咐道:“傳!”
黃經去通知,轉眼王宗濋急切走了進來,行禮道:“官家,北方真定府被攻破了。”
“有官家不敵就撤離的命令,駐守在真定的種師閔撤離,往西路的太原府去了。”
“真定知府李邈,帶著部分兵力撤離南下。”
“李邈一路撤退,在沿途節節阻擊,卻遇到金人追擊,趙州和恩州等地相繼落陷。”
“目前,李邈已經撤回磁州,和鎮守磁州的宗澤會合。”
趙桓聽到後眉頭微皺。
前線終究敗了。
這也在他的預料之中,因為這一次戰事的主力是西路的太原府。
太原是堅城,更是戰略要地,隻要太原不落陷,可以遏製北方地區,讓金人無法順利南下。
東路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加上完顏宗望是第二次南下,威勢更強,落敗實屬正常。
畢竟,大宋許多官員對金人怕到了骨子裏。
許多地方官不敢去抵擋。
趙桓想著完顏宗望南下,攻勢會越來越強,就算宗澤和李邈匯合,恐怕也難以抵擋。
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單純靠城池抵擋,又沒有足夠的器械和兵力,抵擋的難度很大。
尤其金人吸納了遼國的一切,在攻城上也有很多手段。
王宗濋見趙桓不說話,問道:“官家,我們怎麽辦?要不要立刻撤退?”
“不撤退。”
趙桓直接拒絕,盯著身前的地圖,吩咐道:“舅舅,我做如下的部署,你記一下。”
王宗濋道:“請官家示下。”
趙桓說道:“第一,我們北上濬州的臨河縣,在臨河縣境內的黃河渡口南岸駐軍紮營,作為接下來的大本營。”
“第二,黃河附近能夠渡河的渡口,全部控製。”
“第三,黃河附近的船隻,全部收繳控製,不能被金人搶走。”
“第四,你傳達朕的旨意,告知宗澤和李邈,如果擋不住就撤退到黃河沿線,朕在黃河沿線等著他們,讓他們保存有生力量。”
王宗濋道:“臣遵旨!”
說完,王宗濋急匆匆去安排。
趙桓盯著地圖,思考著黃河沿線的阻擊,也思考著對宗澤的安排。
曆史上,宗澤在磁州抵禦金人,取得了小規模的勝利,卻因為完顏宗望的大軍太強,不得不撤回,更丟失了黃河沿線。
實際上在黃河是可以阻擊的。
這是種師道一開始就提出的策略,卻遭到宋欽宗和投降派阻攔,導致黃河天險沒了。
趙桓不會讓這一切發生。
至於宗澤,這是大器晚成的人,三十三歲考中進士,被賜予同進士出身,從此在地方擔任縣尉、縣令,一直在基層任職。
宗澤在基層磨礪二十餘年,熱血未涼,始終沒有成為官場老油條,反而每到一地擔任縣令,就造福地方。
到五十五歲,宗澤才擔任登州通判,又轉任登州知州,因為抵製宋徽宗修建道觀被罷免。
宋欽宗繼位後,金人南下,宗澤被舉薦為宗正少卿,轉任磁州知府。
宋徽宗、宋欽宗被擄走,趙構登基後,宗澤坐鎮開封府,對外抵抗金人,對內掃蕩賊匪,屢屢立下功勳。
穩定了局勢,宗澤上書趙構返回開封府,卻遭到拒絕,而且趙構處處掣肘宗澤,讓宗澤壯誌難酬。
眼看著國土落陷,山河破碎,宗澤悲憤難掩,在彌留之際高呼三聲‘渡河’,最後溘然長逝。
這是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國的人,堪稱文武雙全。
連金人也稱呼宗澤為‘宗爺爺’,對宗澤又敬又怕。
種師道的年紀太大,有宗澤協助,樞密院肯定能穩定。未來有更年輕的韓世忠補充,加上稚嫩的嶽飛,趙桓就有了足夠的人才階梯。
人才始終是關鍵。
有足夠的人才,才能在和金人的交戰中取得勝利。
趙桓思考清楚後,晚上早早休息。
五月三日下午,趙桓再次接到宗澤和李邈方麵的最新消息。
宗澤整合的兵力,小範圍擊敗了金人,卻遭到完顏宗望大軍圍攻,不得不撤離磁州,一路往臨河縣來了。
趙桓知道戰事臨近了。
終究要靠黃河的天險,才有對抗鐵浮屠的機會。
五月五日,臨近午時,趙桓在營帳中研究附近的地形,黃經急匆匆進來了,抱拳道:“官家,宗澤和李邈到了,正在營地門口。”
“終於來了。”
趙桓心中激動,站起身就一路往營地門口跑去。
臨近營地門口,趙桓遠遠看到了等候的宗澤。
六十六歲的宗澤,發須皆白,卻目光炯炯。他是文官出身,卻身材高大,國字臉,頜下一副長須虯髯,頗有武人風範。
站在營地門口,仿佛一顆青鬆矗立。
趙桓上前拉著宗澤的手,歡喜道:“宗公終於來了,可曾在戰場上受傷?”
宗澤也知道趙桓最近一段時間的施政,對皇帝的作為很歡喜。
皇帝主戰是好事情。
大宋自當如此。
宗澤神色謙遜,微弓著背道:“勞煩官家掛念,臣一切都好。”
話剛落下,拎著兩隻鞋的黃經跑來了,急切道:“官家,您忘記穿鞋了,怎麽鞋都沒穿就跑出來迎接呢?”
撲通!
嶽飛單膝跪地,高聲道:“臣嶽飛,誓死不負萬歲軍稱號。此去突襲金人後方,不成功就成仁。”
趙桓攙扶起嶽飛,囑咐道:“鵬舉,你能殺到金國,證明大宋也能擊敗金人,那就足夠了。”
“朕要你安全歸來。”
“這是最重要的。”
“不論此戰的勝敗如何,安全第一,朕會等著你歸來。”
嶽飛高聲道:“臣定不負官家厚望。”
趙桓點了點頭,吩咐黃經帶人抱著一批酒壇子和碗,和嶽飛一起離開營帳,來到三百萬歲軍的所在。
趙桓看著甲胄在身的士兵,看到一張張忐忑又戰意盎然的麵龐,開口道:“你們此去金國,必定麵臨重重困難。”
“有的人,可能會戰死他鄉,再也見不到家人。有的人,也可能受傷,身體殘缺。”
“可是,你們仍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踏上征程。”
“在舉國上下聞金色變,有無數人骨子裏懼怕金人的時候,你們敢為天下先。”
“你們是大宋的勇士,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一番話,引得萬歲軍士兵激動,因為皇帝給予的褒獎太重了。
趙桓繼續道:“你們此去金國,朕就不再多說了,唯有贈你們一碗壯行酒。喝了壯行酒,朕在大宋等著你們回來。”
他抱起酒壇準備倒酒,士兵則是排著隊,一個個來接酒。
倒酒結束,趙桓也拿了一杯酒,對著嶽飛、種彥崇和所有萬歲軍的將士,高聲道:“喝了壯行酒,殺金狗!”
“殺金狗!!”
嶽飛及所有士兵高呼。
所有人拿著酒碗一飲而盡,眼中鬥誌更是昂揚。
一碗酒下肚,趙桓又親自把嶽飛等人送出營地,才返回營帳。
大戰已經拉開序幕,趙桓睡不著,幹脆把王宗濋喊來了。
王宗濋進入營帳,行禮道:“官家有什麽吩咐?”
趙桓麵色嚴肅,吩咐道:“舅舅,朕禦駕親征北上,走的是東路戰線。”
“我們接下來的敵人,是金國的完顏宗望,必須密切盯著完顏宗望的情報。”
“當然,不管東路軍、西路軍,都要有最新的消息。”
“正所謂兵馬未動情報先行,請舅舅派出大量的斥候,去前線打探戰況消息,必須保證最新的情報。”
王宗濋保證道:“請官家放心,臣立刻就加大斥候的派遣。”
趙桓又囑咐王宗濋善待將士,軍中的夥食必須安排好。
兩人交談許久,王宗濋連夜去安排,趙桓又巡視了營地的防守才休息。
這一路北上,過了衛州後,就往濬州去。
趙桓這一趟北上,每天晚上紮營休整後,都和將士一起吃飯,親自盯著給將士打飯的情況。
吃完飯後,召集所有士兵說話,專門做思想工作,讓將士知道為什麽打仗,再講些段子排解壓抑氛圍。
這一日夜晚,營帳中。
趙桓翻看著最新的戰報時,黃經進來道:“官家,王宗濋求見。”
趙桓吩咐道:“傳!”
黃經去通知,轉眼王宗濋急切走了進來,行禮道:“官家,北方真定府被攻破了。”
“有官家不敵就撤離的命令,駐守在真定的種師閔撤離,往西路的太原府去了。”
“真定知府李邈,帶著部分兵力撤離南下。”
“李邈一路撤退,在沿途節節阻擊,卻遇到金人追擊,趙州和恩州等地相繼落陷。”
“目前,李邈已經撤回磁州,和鎮守磁州的宗澤會合。”
趙桓聽到後眉頭微皺。
前線終究敗了。
這也在他的預料之中,因為這一次戰事的主力是西路的太原府。
太原是堅城,更是戰略要地,隻要太原不落陷,可以遏製北方地區,讓金人無法順利南下。
東路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加上完顏宗望是第二次南下,威勢更強,落敗實屬正常。
畢竟,大宋許多官員對金人怕到了骨子裏。
許多地方官不敢去抵擋。
趙桓想著完顏宗望南下,攻勢會越來越強,就算宗澤和李邈匯合,恐怕也難以抵擋。
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單純靠城池抵擋,又沒有足夠的器械和兵力,抵擋的難度很大。
尤其金人吸納了遼國的一切,在攻城上也有很多手段。
王宗濋見趙桓不說話,問道:“官家,我們怎麽辦?要不要立刻撤退?”
“不撤退。”
趙桓直接拒絕,盯著身前的地圖,吩咐道:“舅舅,我做如下的部署,你記一下。”
王宗濋道:“請官家示下。”
趙桓說道:“第一,我們北上濬州的臨河縣,在臨河縣境內的黃河渡口南岸駐軍紮營,作為接下來的大本營。”
“第二,黃河附近能夠渡河的渡口,全部控製。”
“第三,黃河附近的船隻,全部收繳控製,不能被金人搶走。”
“第四,你傳達朕的旨意,告知宗澤和李邈,如果擋不住就撤退到黃河沿線,朕在黃河沿線等著他們,讓他們保存有生力量。”
王宗濋道:“臣遵旨!”
說完,王宗濋急匆匆去安排。
趙桓盯著地圖,思考著黃河沿線的阻擊,也思考著對宗澤的安排。
曆史上,宗澤在磁州抵禦金人,取得了小規模的勝利,卻因為完顏宗望的大軍太強,不得不撤回,更丟失了黃河沿線。
實際上在黃河是可以阻擊的。
這是種師道一開始就提出的策略,卻遭到宋欽宗和投降派阻攔,導致黃河天險沒了。
趙桓不會讓這一切發生。
至於宗澤,這是大器晚成的人,三十三歲考中進士,被賜予同進士出身,從此在地方擔任縣尉、縣令,一直在基層任職。
宗澤在基層磨礪二十餘年,熱血未涼,始終沒有成為官場老油條,反而每到一地擔任縣令,就造福地方。
到五十五歲,宗澤才擔任登州通判,又轉任登州知州,因為抵製宋徽宗修建道觀被罷免。
宋欽宗繼位後,金人南下,宗澤被舉薦為宗正少卿,轉任磁州知府。
宋徽宗、宋欽宗被擄走,趙構登基後,宗澤坐鎮開封府,對外抵抗金人,對內掃蕩賊匪,屢屢立下功勳。
穩定了局勢,宗澤上書趙構返回開封府,卻遭到拒絕,而且趙構處處掣肘宗澤,讓宗澤壯誌難酬。
眼看著國土落陷,山河破碎,宗澤悲憤難掩,在彌留之際高呼三聲‘渡河’,最後溘然長逝。
這是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國的人,堪稱文武雙全。
連金人也稱呼宗澤為‘宗爺爺’,對宗澤又敬又怕。
種師道的年紀太大,有宗澤協助,樞密院肯定能穩定。未來有更年輕的韓世忠補充,加上稚嫩的嶽飛,趙桓就有了足夠的人才階梯。
人才始終是關鍵。
有足夠的人才,才能在和金人的交戰中取得勝利。
趙桓思考清楚後,晚上早早休息。
五月三日下午,趙桓再次接到宗澤和李邈方麵的最新消息。
宗澤整合的兵力,小範圍擊敗了金人,卻遭到完顏宗望大軍圍攻,不得不撤離磁州,一路往臨河縣來了。
趙桓知道戰事臨近了。
終究要靠黃河的天險,才有對抗鐵浮屠的機會。
五月五日,臨近午時,趙桓在營帳中研究附近的地形,黃經急匆匆進來了,抱拳道:“官家,宗澤和李邈到了,正在營地門口。”
“終於來了。”
趙桓心中激動,站起身就一路往營地門口跑去。
臨近營地門口,趙桓遠遠看到了等候的宗澤。
六十六歲的宗澤,發須皆白,卻目光炯炯。他是文官出身,卻身材高大,國字臉,頜下一副長須虯髯,頗有武人風範。
站在營地門口,仿佛一顆青鬆矗立。
趙桓上前拉著宗澤的手,歡喜道:“宗公終於來了,可曾在戰場上受傷?”
宗澤也知道趙桓最近一段時間的施政,對皇帝的作為很歡喜。
皇帝主戰是好事情。
大宋自當如此。
宗澤神色謙遜,微弓著背道:“勞煩官家掛念,臣一切都好。”
話剛落下,拎著兩隻鞋的黃經跑來了,急切道:“官家,您忘記穿鞋了,怎麽鞋都沒穿就跑出來迎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