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梵網經》裏,佛陀開示說: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這個偈頌是佛陀對於受菩薩戒──菩薩弟子的讚歎。說:你這個人發了菩提心、受了菩薩戒,那你受了菩薩戒,你還是跟昨天一樣嗎?有什麽差別呢?不一樣了,你的生命產生變化了,就是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你在顛倒的心中,已經產生一個佛種,我們一般說菩薩種性,我們本來是一個凡夫種性,受了菩薩戒以後,從緣境發心當中,心、境的和合,這時候你的心態、這個種性產生變化,你的整個生命的方向產生了變化。所以這個入菩薩種性,印光大師講出一個很好的譬喻說:這個人是王子墜地,功超群臣。說:這個小孩子在國王的家族裏誕生了,他啥事也沒幹,對國家也沒有貢獻,但是你可不要忽略他──他是個王種啊!你是一個百官,你對國家再大的貢獻,你也不可能做國王,而這個王種他遲早是要繼承王位的。


    我們受了菩薩戒以後──


    不是說,你受了菩薩戒就沒事了,你要保護你的菩薩種性!因為菩薩種性它是因緣所生法,在因地的時候,我們是緣境而生的,既然是因緣所生法,它也會因為你的疏忽而失掉。比方說…前麵說的:偷取佛法、販賣如來。前麵講到顛倒說法,這一科大妄語戒就是膨脹自我,一個菩薩不斷的膨脹自我意識,時間久了,你的菩薩戒的戒體、你的菩薩種性也失掉了;取而代之是愛見魔的生起。


    壬四、大妄語戒


    什麽叫妄語呢?


    就是心口不實,欺誑他人;內心所想的跟嘴巴所說的沒有相配合,目的是為了欺誑他人。這當中有小妄語跟大妄語。小妄語就是一般我們的六根──見言不見、不見言見,這種世俗的因緣,心口相違。那麽大妄語呢?就是講到果證的問題──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我們一般說的──宣說過人之法。這一條戒,主要是針對大妄語,我們說傷害菩薩種性,斷除一切的善根,是偏重大妄語來說的。


    犯戒過失


    雜染成魔: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妄語相貌: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


    損德墮落:


    【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複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首先我們看違犯大妄語的過失、對菩薩的傷害:


    說:六道眾生一個凡位的菩薩,他已經離開了身心當中的殺盜淫三種過失,他的三種梵行已經圓滿成就,但是如果他有打大妄語的習氣,這種過失出現的話,他的大乘三摩地還是不能清淨。這個人不斷的膨脹自我、妄談自己修學的功德,甚至於論斷自己的果證,最後終將為自己愛見的煩惱魔所控製,而退失他的如來種性。


    大妄語的過失──


    第一、增長貪愛:你為什麽打大妄語呢?因為你貪求名聞利養、貪求別人對你的恭敬供養,貪煩惱在活動。


    第二、見煩惱:一個自我意識很重的人,才會高談自己的果證…邪見嘛!所有邪見的根本,就是我見;在一念的生滅的五陰身心當中,執著有一個恒常住、不變異的自我;有自我,就會我愛,就會把自己提高;我愛、我慢,就是把自己膨脹。大妄語就會成愛見魔,失如來種,這是對於自利的傷害。


    大妄語的相貌──


    什麽叫大妄語呢?未得謂得,未證言證,這個地方得偏重在菩提智慧,我們沒有成就無漏的智慧,宣稱自己成就無漏智慧,說你自己大開圓解。未證言證這個是約著涅盤的寂靜,證得涅盤等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為了貪求世間美好的名聲、得到別人的恭敬。(前麵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是──見煩惱;這個貪求世間尊聖第一是──愛煩惱。)依止愛見煩惱,對前人來說:我已經證到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乃至於辟支佛,(辟支佛的智慧超過阿羅漢,因為辟支佛空性的智慧通達…阿羅漢就像是燒木成炭,辟支佛是燒木成灰,他對愛見煩惱的消滅,是更加的徹底!)乃至於大乘的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所以大妄語包括三賢位,三賢的加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你隻要說你有禪定…(我們判定外凡跟內凡──資糧位跟加行位的重要指標就是禪定。)你隻要說你得初禪,就是大妄語了,這是過人之法了!凡夫哪有初禪呢?因為你一個菩薩,你有初禪,那就是加行位的菩薩,那可不是簡單,那是內凡加行位──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那你對真理的觀照,更加透徹了,因為有禪定的加持。


    你隻要講──你是有上述的情況,在戒法裏麵,隻要你說你在修行的時候,看到很多、很多的眾生來向你頂禮、來向你請法、來向你皈依,這個就是大妄語了;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這就是過人之法,隻要超越凡夫之法,就叫大妄語了,不一定要說禪定喔。


    講大妄語的目的與後果──


    第一個、求彼禮懺。你自我意識特別重,喜歡別人恭敬讚歎你。第二個、貪求供養。


    這個人可以說是因小失大,為了貪求生命中,短短的供養跟別人的恭敬,結果把他長遠的菩薩道,那種生死成佛大事,完全破壞了。是一顛迦,消滅佛種。他過去生花了很多時間,參加拜懺、參加聽經,點點滴滴,所累積的這些善根,因為一時的貪愛、一時的邪見,整個善根就隱沒了。就好像是一個人,用刀去斷這個多羅木,(多羅木就是印度的樹,長得很茂盛);比喻這個人資糧力──福德智慧資糧,他能夠遠離殺盜淫,這個人不簡單,福慧雙修,但是他打大妄語膨脹自我,就像一個人拿刀,把這多羅木的樹幹整個砍掉,它的枝葉華果也就沒有了。


    佛記是人永殞善根,這樣對於他的善根,產生永久的傷害,今生也很難建立一個大乘的知見。一個人沒有知見,就很可怕了;一個人對生命沒有知見,他隻好跟著感覺走、跟著妄想走!一個人跟著妄想走,你的菩薩戒戒體當然失掉了,你還是佛種嗎?你還是一個生長在佛家的佛種嗎?當然不是了!你成為一個標準的三界凡夫了,隻是一個有福報的凡夫,如此而已。所以沉三界的苦海,不成三昧。


    這段文,講到打大妄語的過失:第一個增長你的貪愛煩惱,第二個增長邪見,最後斷除你過去生,辛辛苦苦所栽培的善根,尤其是你發心去受菩薩戒的戒體也失掉了。


    順逆示現


    隨類度化: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秘言無泄: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


    臨終陰付:


    【唯除命終,陰有遺付,雲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諸佛教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複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我們看看佛菩薩的真實示現,前麵是完全自己捏造出來的,這以下說明菩薩是怎麽示現──說:佛陀在滅度以後,的確是教敕了很多菩薩跟阿羅漢示應身──隨類應身,他的確生長在末法時代,而示現種種的形相;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以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使令眾生度脫三界的苦海。


    佛教的大乘經典──比方說《法華經》、《華嚴經》,佛陀講完經典的時候,他一定問與會的菩薩,哪一個人發願在末法時代來護持這個正法?就有很多菩薩出來,跪在佛前說:佛陀你滅度時,我變現各種的色身,隻要有人宣說這個法門,我就護持;隻要有人修這個法門,我也護持他!所以末法時代,的確是很多菩薩示現,這些人示現的目的就是──度諸輪轉,來幫助我們、開啟我們的善根,而解脫三界的生死。


    他示現的相狀是什麽呢?有時候是現出家的沙門,有時是現在家的白衣居士,或者國王,或者政府官員,或者青少男、青少女,乃至於淫女、寡婦,或者作奸犯科、從事殺生…各式各樣的相貌,他們的目的,就是示現同事,跟眾生能夠同一類、同一個事業,依止這樣的同事,讓眾生得到歡喜跟信心;最後稱讚佛乘,來宣揚大乘佛法的真實義,使令眾生能夠聽聞以後,如理的思惟而悟入大乘的三摩地。


    蕅益大師說:末法時代菩薩示現主要有兩種:


    一、現出善知識的相貌:你看天台宗的祖師、唯識宗的祖師、華嚴宗的祖師,有很多都是菩薩示現。一旦他現出善知識的相貌,這個菩薩的作風就要很正常——正常的持戒、正常的修定、修慧、宣揚佛法。


    二、現出非善知識的相貌:前麵講順向,這講逆向。比方說:濟顛和尚,事後證明他是菩薩示現,他示現喝酒吃肉。但隻要是逆向操作的菩薩,示現之後,他最後的果報,就不太好。因為菩薩示現是為什麽?教化眾生!我們不能夠讓眾生說:我喝酒吃肉,最後還是沒事,那這樣子的話,他來人世間是為什麽呢?他的目的就是稱讚佛乘。所以菩薩可以廣開方便門,但是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開方便門,示真實相,讓大家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換句話說:這個菩薩來到人世間,他表演了一手,不管是現出好的相狀,不管是產生壞的相狀,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你看到他的相狀以後,讓你會產生滅惡生善的效果,甚至於能夠入理,明白道理,這樣他的示現就成功了。


    所以說:稱讚佛乘,為什麽要現出這淫男淫女的相狀呢?你不是現善知識就好了嗎?不可以,因為你要讓眾生歡喜,恒順眾生。現代心理學家也證實了恒順眾生的重要。他說:比方說,你見到一個陌生人,你要跟他溝通,如果你想讓他很快的接受你的思想,你不要馬上過去,你在遠處看看他,他有什麽樣的小動作、他講話的語調是什麽,如果你能夠配合他的動作、他的語調,你把你的身心磁場,調得跟他相類似,他很快接受你的思想。事實上如此——同事攝!


    你一個菩薩,你示現高高在上、很清淨莊嚴,下層的這些…作奸犯科的淫男淫女,他變成淫男淫女但他有善根;這個末法時代,善根強、煩惱重,所謂根利遮重的人多的是。


    從大乘佛法的觀點──佛法不怕你煩惱重,也不怕你業障重,但是你沒有善根,就很糟糕了!因為沒辦法度化你,不知道從哪裏下手,你聽到佛法你不歡喜,你就沒救了!你這個人煩惱很重,業障也不少,但是你聽佛法起歡喜心,你這個人就有希望,好過外道。你看外道這個人持戒清淨,但是他沒有善根就沒有用。所以菩薩度化你,他不在乎你的煩惱,佛法有的是藥方,煩惱本來就是生滅法。佛法最怕的是你不吃藥,不是怕你煩惱重,你不吃藥就沒救了,沒救了!你一旦有善根,菩薩就有辦法來度化你,他就可以開方便門,不管你是過去造了善業、惡業,他都有辦法跟你同事,陪著你成長,然後把你的善根啟發起來,是這個意思。


    在整個示現當中,可能是一個順向善知識的相貌,也可能是一個逆向的、一個染汙的相貌,都有一個共同點──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任何一個菩薩來到人世間,他絕對不會把他的本地風光現出來。說:我是某某菩薩示現,我是某某阿羅漢轉世,泄漏了佛陀秘密的指令;就是佛陀指定他們,末法時代要護持這些修法的人。為什麽呢?因為不能夠輕言未學──對一個初學者,你隨便的妄談果證,這就有問題了,什麽問題呢?其實每一個眾生,會跟哪一個菩薩結緣,這個前生都注定好了。你看釋迦牟尼佛他的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跟他好幾生、好幾世了。


    蕅益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得很清楚:說我們為什麽要念佛呢?佛陀四十八願,他救我就好,為什麽我們要念佛?你要跟佛結緣啊!蕅益大師講得很明白啊,佛度生,生受化,其中淺易難深,總在於緣。佛菩薩要度你,你跟他沒緣,他沒辦法度你。每一個眾生跟善知識結的緣,是不同的。有些人是跟某一個西藏法王有緣,有些人跟懺公師父有緣,有些人跟海公有緣,這個是宿世的因緣,沒有什麽對錯。


    那麽你說你是某某…你是文殊菩薩示現,你打亂了眾生的因緣,每一個人隻好來親近你了,不管有緣沒緣,但是你跟他沒緣,他很難接受你教化,他隻是來湊熱鬧而已。所以你今天把你自己的本地風光現出來,把眾生跟善知識的整個因緣,完全的亂掉了;他本來應該跟誰學佛法,他依止這個法來修學,他能夠增上的,結果整個因緣的相貌,大家都錯亂了。因為你是文殊菩薩示現,那大家隻好親近你了,這樣子不見得對眾生有好處——輕言未學!


    這當中有一個例外──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這個是例外,一定要到臨命終的時候,而且這個人,有很重要的遺囑,要交代給後人。在交代遺囑的過程當中,為了取信於後世,他不得不把他的本地風光開顯出來。為了什麽?為了取信後世──開顯他最後的遺囑、最後的教誡,所以他隻好說他是某某菩薩的示現,隻有這個是例外的。


    雲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雲何,就是佛陀的訶責,說:為什麽這個愚癡顛倒的眾生,在還沒有往生之前,就顯出本地風光,迷惑擾亂眾生的因緣,而成就大妄語的過失呢?


    我們看中國佛教史,的確有很多菩薩的示現,比方說:豐幹禪師——阿彌陀佛示現;寒山、舍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示現。


    諸位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隻要你的師父還在,你不要說你師父是什麽菩薩示現。因為人家問說:那你怎麽知道呢?你說:我師父是文殊菩薩示現。我隻要問你一句話,你怎麽知道呢?因為初地不知二地,那表示你的地位比你的師父還高囉?因為住在樓下的人,不知道樓上的事情,初地不知二地事,你怎麽知道呢,是不是?你看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他有一個很忠心的弟子說:我師父是大勢至菩薩示現。印光大師…你看文鈔他把他罵得非常嚴重:你這個邪見眾生,你再這樣講,我就不承認你是我的弟子!口氣很重啊!


    我們一般會印證這是菩薩示現,隻有菩薩往生以後,蓋棺論定,你才可以說你師父是什麽、什麽示現,生前都不能講的,因為你泄漏佛果秘密的旨意啊。所以自己講自己是什麽什麽示現,是上品;你講別人,你也有中下品的過失,因為你怎麽知道呢?而且你這樣講,問題是對佛陀的施設教法沒有好處,佛陀好不容易來到世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語言文字,大家依著文字很有規矩的修學──


    你說:你的師父是某某示現,大家就不再重視佛法的修學了,開始擾亂眾生的心思了,對佛教的修學次第,整個打亂,擾亂佛法沒有好處!所以絕對不要談個人的果證,一定要記住!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你看那《顯密圓通成佛心要》有一個作者叫做道敐大師,這個人是有修證的人,他是當時的國師,皇帝的國師,地位很高。那麽,有一天,有一個老太婆來求見這個道敐大師,她很傷心說:師父啊!我的兒子不小心犯了重罪,馬上要被殺頭了,我兒子現在已經至誠的懺悔,他也知道錯了,你可不可以救我兒子一命?我這寡婦就隻有這麽一個兒子。道敐大師可能跟他也有緣,就動了一念慈悲心,說:好,我盡量想辦法,但是我能力真的不夠,你要求觀世音菩薩,你回去以後,你好好的念觀世音菩薩,他應該可以救你。


    這位老菩薩回去之後,每天至誠念觀世音菩薩。後來這個道敐大師,過了幾天以後,他就入定,入三昧中,他就以他的三昧力,在虛空當中,現出邪惡的凶相出來。皇上有很多的占卜師,一看到,唉呦!天上有凶相啊,恐怕有災難出現哦!皇上就很緊張,請教國師那該怎麽辦啊!他說:你不要緊張。他說:我看這個凶相,要大赦,大赦犯人就有救。哪些人要大赦呢?把那些初犯的,初次犯罪的,有慚愧心的人,把他放回去,你就可以躲過這個凶相。果然皇上就大赦了,大赦以後,他又入定把那個凶相給收回來。這個老太婆就很感激,兒子回來了,這是奇跡啊,就跟他師父頂禮。國師說:欸!這跟我沒有關係,這是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對不對?所以一個大善知識,他絕對不能夠泄漏他的本地風光,他一定把這種功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把他引導到三皈依去。這是一個基本的精神,不能夠泄佛密因,輕言未學,這是一個重要的思想。


    佛陀對我們的教誡──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最後斷除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種清淨決定不可改變的明確教誨。


    不斷無成


    刻糞之喻: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雲何自稱得上人法?】


    妄號之喻:


    【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複法王,如何妄竊?】


    噬臍之喻: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能斷必成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判決邪正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跟末法眾生說:假設不斷大妄語,雖然他廣修禪定、智慧,乃至於修種種的福德,就好像一個人去刻一個幹糞,把它做成一個栴檀的相狀,它本質是一個幹糞。但是你希望它得到栴檀的香氣,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打大妄語的因地,就是愛見的煩惱,你怎麽能夠成就無上菩提呢!


    我教比丘要直心道場。直心──不是我們一般說的有話直說叫直心。蕅益大師說:這個直心叫做正念真如,你能夠觀察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觀一切法空,而安住空正見;觀一切法假,而安住菩提心;它是菩提心跟空正見的結合,以這兩個作菩提的道場,當作根本。


    比丘在這個基本的四威儀當中,尚且不能有造作虛假,何況能夠妄稱得上人之法,稱你自己是某某菩薩示現?這譬如有一個窮人妄稱是帝王,他的果報一定要誅滅九族的,你妄稱法王,這又怎麽能夠成就聖道呢?如果因地不真,依止愛見煩惱來修學,那果報當然是迂回曲折;以此不真的因地求佛菩提,就好像一個人去咬他自己的肚子,你的嘴巴去咬肚子,你根本咬不到肚子,不可能成就的!


    所以怎麽辦呢?心如直弦,一切真實。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發菩提心,依止我們的空正見,跟我們內心的善根要相應,一切真實,要跟真實的心性相應。那麽依止真實的因地來修三摩地,才能夠永無魔事,我印證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無上菩提。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如我前麵所說的是正知正見,不如此說的是邪知邪見。


    蓮池大師他曾開示說:一個人久居高位不祥!


    一個人的菩薩道要進步,你在大眾當中,不要站太高的位子,對你不好!


    一個人的進步來自於增上慚愧,如果你的生命真的想要積功累德、想要成就聖道、趕快成就往生的善根,不要居在高位,那是很不得已的,很不得已的!因為高位沒辦法積集能量,那一定是低處,你看:所有的能量是往低處跑!所以站在高位,那是真的不得已的,這個人是犧牲;沒辦法,沒人要站,那你就自己要修觀了。如果你的責任是一定要站在高位,那你隻好說:佛說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隻好這樣子。所以做方丈和尚也是不吉祥,那你隻好說:佛說方丈,即非方丈,是名方丈;你說我是個假名,我自己不當方丈想。因為你今天居在高位,你很難修行,你試試看,你非常難修行!你那個高慢心一生起,你自己有時候不知不覺;那你高慢心一生起,你這個人就開始退步了,你都不知道,你開始退步了,退到不得了的時候,等你發現的時候,來不及了。


    聰明的人是居在低位,高手!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牆角的,因為正好修行。


    己二、明誦咒治習(分二:庚一、勸持顯益。庚二、重宣神咒)


    本經的正行:是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理觀。助行:有兩種事修,一個是持戒,第二個是誦咒,以誦咒來對治我們的習氣,這當中有兩段:


    庚一、勸持顯益


    看持咒的功德:


    勸持


    【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


    假設有一個人,他的殺盜淫妄的習氣,這個習氣我們一般叫做種子,那種潛伏性的種子,很強不能滅除。前麵的四種清淨明誨,主要是對治煩惱的現行──要求你不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這是對治現行。有些人,他沒有現行,但是他的煩惱種子很多,那怎麽辦呢?——持咒。因為持戒,不能對治阿賴耶識種子,隻有現行才能夠用持戒來對治,所以用誦咒來對治煩惱種子。


    佛陀教我們──


    要一心的去誦持:從佛頂放光所宣說的[摩訶薩怛多般怛囉]。這個是咒的題目,摩訶叫做大,薩怛多是白,般怛囉是傘蓋──大白傘蓋就是這個保護修行人的善根、遠離魔障,有這兩層意思。那麽這個咒是從什麽地方出來呢?是佛陀的三十二相的第一相──無見頂相。從這無見頂相當中放光,光中出現千葉寶蓮,寶蓮中有一尊無為心佛,從這個地方來宣說神咒。就是:從頭頂肉髻當中,放出百寶光明,百寶光明現出千葉寶蓮,有一尊無為心佛,坐在寶蓮花中,來宣說神咒。


    佛陀把[楞嚴神咒]說成心咒是什麽意思?


    蕅益大師說:這個咒語為什麽叫心咒呢?因為它有密詮實相的功能。前麵的正見篇的經文,我們用很多的語言文字來發明:什麽是達妄本空?什麽是知真本有?透過語言文字的一個顯教的發揮,(透過語言文字的教導叫顯教),你可以講得很清楚。但是咒語它是沒有語言文字的,隻有聽聲音,所以誦咒是不能分別的,要離言說相、離分別相。佛陀透過這音聲的帶動,在你心中運轉的時候,欸!有它開顯真如的效果。


    我有一個學生,他誦持楞嚴咒心,就教他的兒子誦持楞嚴咒心。他的兒子是小學生,他兒子沒有聽過佛法,也沒有受三皈五戒,但是作了幾天功課以後,欸!這個小孩子的內心有變化,他經常會找他母親懺悔,做錯事會懺悔,他回光返照的善根生起。一個人做錯事會去懺悔,表示這個人心中的電燈點開了——自覺、自審、自調的功能。不一定能夠自調,但至少自覺、自審這兩個功德現前。這個小孩子就是持楞嚴咒心,沒有做其它的事情。所以這個持咒,為什麽叫心咒呢?它有秘密的開顯真如本性的功德,叫做心咒。


    顯益


    習深尚證: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曆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彼尚淫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


    況顯發心:


    【雲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


    佛陀講出一個實際的例證,說明受持楞嚴咒的功德──


    佛陀說:比方說,阿難尊者你過去生跟摩登伽女是多生多劫的因緣;古德解釋說,其實阿難尊者跟摩登伽女是五百世恩愛夫妻的因緣;這五百世相續的生命當中,所累積的習氣,已經不是一生一劫所成的。但是當我一宣揚神咒,摩登伽女在一個愛煩惱特別粗重的情況之下,都能夠當下脫落煩惱;乃至於回到楞嚴會上,在佛陀宣說七處破妄、十番顯見以後,她就證得阿羅漢果。她是一個淫女,煩惱這麽重,而且根本無心修行,以神咒的力量的加持,尚且成就了阿羅漢。


    我們看這段經文,摩登伽女證得阿羅漢是一場意外,她根本不想修行;她是看到阿難尊者很歡喜,就叫她母親用咒語去迷惑阿難尊者,誰知道文殊菩薩,把她的咒語破壞了,帶他們兩個回去,然後聽佛的說法而證阿羅漢果,就這樣子!當然世間上沒有意外,應該說她過去生跟三寶的緣結得很深、很深,這種人是標準的根利遮重、煩惱很重…你看她是一個淫女,煩惱重,但是她善根強。


    佛陀舉出這個例證,意思是說:摩登伽女煩惱這麽重,而且根本沒有真正想修行,因為咒語的關係,都可以證得無學,可見這個咒的力量是多大!何況你們這些聲聞人,(聲聞人的特性是所知障重,煩惱輕薄),而且又回小向大,發了菩提心,你們來持咒,那更是猶如飛塵揚於順風,飛塵本來就很輕,(煩惱淡薄),大風一吹,這個當然飛塵就消失了,有什麽困難呢?


    從經文,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佛陀講持咒的功德有兩個:


    第一個、它有滅除煩惱習氣的效果:你看摩登伽女煩惱這麽重,持咒之後,都可以使令她愛心永脫,滅除煩惱。


    第二個、增長善根:使令她成就阿羅漢果,不是滅惡而已,還有生善。好,我們看…


    庚二、重宣神咒(分三:辛一、阿難述請。辛二、如來正說。辛三、述德勸持)


    辛一、阿難述請


    阿難尊者的一個述請──自己遭遇的敘述跟請法:


    述遭邪禁


    【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為。遭彼梵天邪術所禁,心雖明了,力不自由。】


    蒙救未聞


    【賴遇文殊令我解脫,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


    重宣廣利


    【惟願大慈重為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末及當來在輪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


    大眾普請


    【於時會中一切大眾,普皆作禮,佇聞如來秘密章句。】


    這段經文,阿難尊者講出他個人的想法,之後他請求佛陀宣說神咒。


    這時候,阿難尊者聽到佛陀宣揚楞嚴神咒的功德以後,他就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佛陀啊!我出家十二年來,我依止的心態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我就仗恃佛陀對我特別的寵愛。


    阿難尊者---他在所有佛弟子當中,他有兩個特色:第一個、他是佛陀最小的堂弟,跟佛陀有親屬關係。第二點、他一出家就當佛陀的侍者。我們看律典裏麵的一些記載,佛陀對他,的確特別的關懷,這是事實。從佛陀今生的應化來說,他跟佛陀的因緣很深、很深,在這種情況,他產生一個錯覺---如來有無量三昧,不勞我修,佛陀隨便送我一個三昧就可以了;所以他一心一意隻求廣學多聞,沒有把文字的多聞,轉成內心的觀照,所以他就不能證得無為的功德。遇到了摩登伽女大梵天咒的時候,他就被它所控製了。他在當時的情況:心雖明了,力不自由。他完全作不了主,力不自由,但至少他內心還很清楚。所以曆代祖師大德,在判定阿難尊者的情況,都認為他沒有失掉戒體。理由在哪裏?就是在心雖明了。當阿難尊者遇到了摩登神咒,是隻有起煩惱,沒有起顛倒──他還能夠憶念如來說:如來大慈,寧不救我。可見這個人沒有起顛倒,所以他他的戒體沒有失掉,理由就在這裏。


    這裏,阿難尊者回憶他在前麵的一個遭遇──幸賴文殊菩薩將咒往護,來到現場就把我給救出來了,當時蒙如來佛頂神咒…但是他是什麽情況呢?冥獲其力,尚未親聞。因為文殊菩薩來到現場的時候是默誦神咒…——默誦,所以阿難尊者他即便被救出來,他也沒有聽到這個咒的真實音聲,所以這時候,惟願大慈如來,重新為我等宣說。為什麽呢?以大悲心來救拔與會的修行者──特別是指的凡夫眾生,煩惱障重,善根薄弱,的確需要這個咒語的幫助;又特別是末法眾生,障深慧淺,仰仗佛陀這個秘密的咒語,希望得到身心的解脫。於時會中一切大眾,聽到阿難尊者的請法,心中充滿了期待,願意來聽聞佛陀宣說這個秘密的楞嚴神咒的章句。


    由上可知,阿難尊者請法,有兩層意義:第一個、為與會的凡位菩薩來請法。第二個、為了末法時代來請法。


    到這個地方,我們整個《楞嚴經》的理觀、事修,大概講得快要圓滿了,最後我用一個故事來作總結──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佛陀帶了諸位比丘到處遊化,走到了一條河的地方,因為佛陀規定:遇到河,不能顯神通飛過去,不可以的,一定要坐船。所以佛陀就帶了僧團,坐船,慢慢、慢慢的從此岸要到彼岸過去了。那麽這時候,佛陀看到滔滔的海水,這個船緩緩的前進,就有感而發,他就問諸弟子說:諸位比丘啊,你們知道有什麽東西,它跑得比光明還快嗎?有弟子說:欸,我們的心念嘛!佛陀說:如是、如是,沒錯!佛陀又問說:那有什麽東西,跑得比烏龜還慢呢?沒有人知道。佛陀第三個問題說:有什麽東西是完全不動的,就像死水一樣,完全不動的?也沒人知道。佛陀說:這三個東西答案都一樣,都是心念。


    第一種人:這個人的心,跑得比光還快,這個人是積極奮鬥──以本經來說,這個人理觀、事修都具足。一個人學佛以後,真的有些人進步很快,真的是這樣,三個月沒看到他,真的脫胎換骨,身口意都改變了!因為他真實在觀照,他念念是向內觀照,不斷在修正自己的心態,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他的心慢慢慢慢被他帶回家了。所以這個人,你看他一天一天的增長,真得看出來進步。這是第一種人──積極奮鬥,這個人當然活在未來。這個人雖然現在不夠好,但是未來是充滿光明的,我們說這個人修行上路了。


    第二種人:是屬於懈怠放鬆型的,慢慢來的──要以本經來說,這種人進步慢、是屬於事修的,每天做功課念佛、持咒,但是缺乏理觀。古德說:修道多辛苦!憑著你的那個念力,跟你無始的煩惱罪業抗拒──缺乏理觀、缺乏達妄本空,知真本有的理觀,自己弄得很辛苦,進步也很慢。


    第三種人:按兵不動、醉生夢死,標準的生死凡夫──完全活在過去,你前生是怎麽樣,你今生還是這副德性,來生還是差不多,生命的水流沒有改變,一灘死水。


    《楞嚴經》的修學──當然不是說我們學完《楞嚴經》就怎麽怎麽的,不是這個意思。《楞嚴經》可以讓你認清路頭;我至少知道高速公路怎麽上去,所以這裏我們講開悟的楞嚴,你知道你的生命是從什麽地方來,你也知道你將往哪裏而去。


    一個人一定要看到──過去跟未來,你才知道你現在該做什麽!


    當我們談現在──其實是離不開過去,也離不開未來;如果你把過去跟未來都拿掉,現在就沒有意義了,這個就是醉生夢死。活在現在──你就活在現在的因緣,柴米油鹽醬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麽?你從什麽地方來?你最初的本來麵目是什麽?一個人一定要了解過去的,找到你的根、找到你的本來麵目,你這個人才真實的安住下來,否則你的心就一直在動,你沒有根的人,就會飄浮不定。


    研究《楞嚴經》的人──雖然你還有很多煩惱沒有對治,你有很多的罪業沒有懺,但他不緊張,安住在不生滅心;觀察生滅心中,有很多如夢如幻的影像,我隻要不隨妄轉,最起碼我可以做到帶業往生、我能夠正念分明、我能夠不隨妄轉。


    修學《楞嚴經》──


    首先,它讓你知道你從什麽地方來?找到你的根,當然你如果你再把淨土放進去──你將往哪裏而去?我將往淨土而去!那就更好了!


    禪觀了解過去,淨土規劃未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修行方法。


    你把《楞嚴經》的思考模式,再配合佛號的信、願、持名,你這時候,真的是如古人說猶如帶角虎,老虎就很厲害了,再加上兩隻角。


    我們看《楞嚴經》它的修行方法不多…怎麽樣修、什麽波羅蜜…相對於《法華經》、《華嚴經》的廣開方便、怎麽樣的修行方法…講得不多,隻講到持戒跟持咒。主要是建立你一個正確的思考模式──如何正念真如?菩薩如何安住?如何發菩提心?這一部分講得很多,就是調整心態。


    《楞嚴經》就是要調整你的心態!


    你第一步走對了,你第一個因種走對了,先找到我一個佛種…走對了,你後麵就越走越對;你第一個種子錯了,你後麵就全部錯了,你再怎麽用功都沒有用。《楞嚴經》很重視你的因地發心——因地的種,你第一個因種,對不對是很重要;你不是學佛以後就開始跑,不是啊!你要找到你的方向,方向對了,你跑才有用,你的加行才有用啊。


    古人說:你沒有讀《楞嚴經》,你沒有明心見性,沒有資格談加行。


    你拿了沙去煮半天,最後變熱沙。所以說為什麽現在很多人,一修行就著魔,一修行就出事情,你根本沒有準備好,你怎麽有資格修行呢?


    《楞嚴經》第一個:端正其心,你應該用什麽心態來修行,而不是趕快要去衝,你把你的心態調正──什麽是菩提心、什麽是空正見,這兩個根本抓到了,你才有資格談修行的問題,你才有資格談後麵的《法華經》、《華嚴經》,那是——廣修方便、積集資糧,你才有資格談這些問題。


    好,我們今天先上到這裏,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楞嚴經修學法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音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音0並收藏楞嚴經修學法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