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囤糧過冬
我帶著抓大鵝遊戲穿越了 作者:橘木半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唐曉初的印象中,東北物資十分匱乏,冬天更是沒有什麽產出。
前幾天她就見試過了,白菜蘿卜過一冬的場景。
唐家有一個特別大的青磚菜窖,她還下去玩了。
上麵是青石板蓋子,挪開了是一個一米左右的洞口,一個木頭梯子,下去是一個兩米高,三米寬,六米深的洞穴。
洞的四周都砌了磚,裏麵溫度比外麵高,有一個木頭架子,放了好幾個大大小小的缸。
看了一圈沒什麽意思,她就出來了。
然後就看見大爺,二大爺他們,拉回來一車又一車的白菜蘿卜,一顆接著一顆放進菜窖裏,她震驚的不知所措。
這麽多白菜,得吃到哪年啊?
第二天她就知道了,還可以醃酸菜。
唐家幾個女人一起,忙忙碌碌了一天,醃了三缸酸菜和一缸蘿卜。
她以為這就是這個冬天的全部了。
並沒有。
下雪以後,水結成冰,唐立冬領著唐曉初和唐曉晨一起“凍冰箱”。
將水灌進大桶裏麵,凍上一宿。
第二天把桶倒過來脫模,桶底冰層薄,敲開把水倒進小桶裏。
再凍一個冰盤蓋在上麵就是一個天然大冰箱了。
唐立冬把買回來的凍梨,蘋果,柿子都放在裏麵,吃的時候現取。
唐曉初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啊,現在把東西收進空間背包,到了夏天拿出來吃,不要太爽,央求著唐立冬又給她買了一批收進了背包。
小桶凍上半天,敲開一個洞,把水倒掉,點上半截蠟燭,就是一個冰燈了。
唐曉晨沒見過,歡喜的一直圍著打轉,說什麽也不肯回屋。
唐曉初在現代見過各種各樣的冰燈,冰雪大世界都去過好幾次,對此反應一般。
“好了不玩了,明天給你們做爬犁好不好?”
“好,倆人高興的拍著手回去了。”
話說這個冬天,是真的冷啊,穿著棉襖也凍得瑟瑟發抖。
難怪東北人喜歡抄袖,袖口是真的進風啊,東北風的威力,見識過就不敢小覷。
好懷念羽絨服啊。
盡管對冬天很是畏懼,但是說要親自做一個爬犁,唐曉初還是很積極的。
她把自己捂的嚴嚴實實的才出門,把背包裏存的狗皮帽子拿出來,給家裏人一人分了一個,自己也帶了一個,可真暖和啊,就是太大了,擋臉。
唐立冬找到之前就刨好的木頭,每根截了一米左右長短,在底下推平了一些的地方釘上鋼筋條。
兩根木頭平行放著,在上麵並排釘上木板,綁上一根五米長的繩子,一個簡易爬犁就做好了。
他讓兩個孩子上去,拉著跑了兩圈,很順滑。
“走咯,爸爸帶你們去湖麵上玩。”說著就大笑著拉兩個孩子出門去了。
唐曉初被聳得向後一躺,還好爬犁夠大沒掉下去,嚇得趕緊抓緊了木板,大喊了一聲“爸!”
唐立冬回頭一看,笑得不行,跑回去給她拉起來,沒辦法,閨女穿得太厚了,自己起不來,哈哈……
最後幾人也沒去湖麵,主要唐奶奶不讓,就在家門前的斜坡上,嘻嘻哈哈玩了半天,後來實在是太冷了,凍腳啊。
從此唐曉初就愛上了這項運動,瘦小的個子,每天都吭哧吭哧的拉著爬犁在門口玩,太好玩了怎麽辦。
前世她在雪鄉看見過狗拉雪橇,現在養隻狗來不來得及?需要馴化嗎?還是讓它撒歡跑就行?
進入臘月,農村開始包豆包了,這個習俗是唐曉初很喜歡。
先把黃米磨成麵,摻點麵粉,揉成麵團做皮,煮熟芸豆和紅小豆做餡。
聽說這邊沒有白豆包以後,唐曉初主動拿出五十斤糯米和大米,還有十斤白糖,十斤紅小豆,讓他爸去村裏把糯米磨成粉,她想做點白豆包,唐立冬沒別的,就是慣孩子。
最後做出來成品還不錯,受到了全家人的表揚。
這天蒸的豆包實在是太好吃了,直接把曉晨和曉初吃撐著了。
沒辦法,唐曉初又帶著娃去門口劃了半個多小時的爬犁,這次讓唐曉晨自己拉上去,給孩子滾下來好幾次,好在雪夠厚,也摔不疼。
豆包凍實了以後,就可以裝起來了,留著慢慢吃,唐曉明就喜歡吃凍的,總是捧著一個邊啃邊出去溜達,也不嫌冰牙。
豆包才做好不久,唐家又開始了一項集體活動——包凍餃子。
原理跟豆包一樣,包好了,凍上慢慢吃,唐曉初腦子裏自動浮現了幾個大字——預、製、菜!
不是!
速凍餃子!
這次全家人一起參與,誰也沒落下。
先是大娘,二大娘一起切酸菜,大爺,二大爺和唐立冬一起切肉。
幾個孩子在一邊圍著,時不時撿一塊酸菜心吃。
唐曉初晃悠了一會兒看懂了,就酸菜豬肉一個餡啊?那不行,她愛吃蝦仁的,她空間裏有大蝦啊。
於是她跑回家裏,找了個盆子,倒出來大半盆的蝦,又拿出來三十個雞蛋。
端了一下,拿不動。
趕緊出去喊她爸,唐立冬沒別的,就是聽閨女話,聽說閨女要吃蝦仁和雞蛋餡的,馬上就安排。
倆人一合計,幹脆也包點豬肉白菜和羊肉大蔥的吧,剛好她都有,嘿嘿……
唐奶奶拌的餡兒,唐曉初貢獻了一壇子料酒和老抽,都是用她買的小壇子裝的,沒露餡。
準備好了就開始包餃子,全家分工合作,唐奶奶揉麵,揪劑子,唐大娘,二大娘擀皮,爺爺,大爺,二大爺,唐立夏,唐立冬一起包餃子,唐曉文帶著弟弟妹妹擺餃子,滿一簸箕就拿出去凍上,換下一個。
全家人忙到了晚上終於包好了二百斤麵粉的餃子,擺了滿院子都是,連幾個孩子都不敢出去亂跑了,怕撞翻了。
那邊一邊凍一邊往袋子裏裝,方便存起來。
屋裏大鍋燒開了沸水,一簸箕的餃子下了鍋,幾個孩子眼巴巴的圍著鍋轉。
唐奶奶把剩下的麵劑子放在火裏燒一燒,給幾個孩子解解饞。
唐曉初第一次吃這麽原始的“烤餅”,吃完了吧唧吧唧嘴兒“沒啥味啊……”
把大家夥樂得不行。
平時她早就拿個小地瓜埋火裏了,今天有餃子,就不烤了,坐等吃餃子。
吸溜——
前幾天她就見試過了,白菜蘿卜過一冬的場景。
唐家有一個特別大的青磚菜窖,她還下去玩了。
上麵是青石板蓋子,挪開了是一個一米左右的洞口,一個木頭梯子,下去是一個兩米高,三米寬,六米深的洞穴。
洞的四周都砌了磚,裏麵溫度比外麵高,有一個木頭架子,放了好幾個大大小小的缸。
看了一圈沒什麽意思,她就出來了。
然後就看見大爺,二大爺他們,拉回來一車又一車的白菜蘿卜,一顆接著一顆放進菜窖裏,她震驚的不知所措。
這麽多白菜,得吃到哪年啊?
第二天她就知道了,還可以醃酸菜。
唐家幾個女人一起,忙忙碌碌了一天,醃了三缸酸菜和一缸蘿卜。
她以為這就是這個冬天的全部了。
並沒有。
下雪以後,水結成冰,唐立冬領著唐曉初和唐曉晨一起“凍冰箱”。
將水灌進大桶裏麵,凍上一宿。
第二天把桶倒過來脫模,桶底冰層薄,敲開把水倒進小桶裏。
再凍一個冰盤蓋在上麵就是一個天然大冰箱了。
唐立冬把買回來的凍梨,蘋果,柿子都放在裏麵,吃的時候現取。
唐曉初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啊,現在把東西收進空間背包,到了夏天拿出來吃,不要太爽,央求著唐立冬又給她買了一批收進了背包。
小桶凍上半天,敲開一個洞,把水倒掉,點上半截蠟燭,就是一個冰燈了。
唐曉晨沒見過,歡喜的一直圍著打轉,說什麽也不肯回屋。
唐曉初在現代見過各種各樣的冰燈,冰雪大世界都去過好幾次,對此反應一般。
“好了不玩了,明天給你們做爬犁好不好?”
“好,倆人高興的拍著手回去了。”
話說這個冬天,是真的冷啊,穿著棉襖也凍得瑟瑟發抖。
難怪東北人喜歡抄袖,袖口是真的進風啊,東北風的威力,見識過就不敢小覷。
好懷念羽絨服啊。
盡管對冬天很是畏懼,但是說要親自做一個爬犁,唐曉初還是很積極的。
她把自己捂的嚴嚴實實的才出門,把背包裏存的狗皮帽子拿出來,給家裏人一人分了一個,自己也帶了一個,可真暖和啊,就是太大了,擋臉。
唐立冬找到之前就刨好的木頭,每根截了一米左右長短,在底下推平了一些的地方釘上鋼筋條。
兩根木頭平行放著,在上麵並排釘上木板,綁上一根五米長的繩子,一個簡易爬犁就做好了。
他讓兩個孩子上去,拉著跑了兩圈,很順滑。
“走咯,爸爸帶你們去湖麵上玩。”說著就大笑著拉兩個孩子出門去了。
唐曉初被聳得向後一躺,還好爬犁夠大沒掉下去,嚇得趕緊抓緊了木板,大喊了一聲“爸!”
唐立冬回頭一看,笑得不行,跑回去給她拉起來,沒辦法,閨女穿得太厚了,自己起不來,哈哈……
最後幾人也沒去湖麵,主要唐奶奶不讓,就在家門前的斜坡上,嘻嘻哈哈玩了半天,後來實在是太冷了,凍腳啊。
從此唐曉初就愛上了這項運動,瘦小的個子,每天都吭哧吭哧的拉著爬犁在門口玩,太好玩了怎麽辦。
前世她在雪鄉看見過狗拉雪橇,現在養隻狗來不來得及?需要馴化嗎?還是讓它撒歡跑就行?
進入臘月,農村開始包豆包了,這個習俗是唐曉初很喜歡。
先把黃米磨成麵,摻點麵粉,揉成麵團做皮,煮熟芸豆和紅小豆做餡。
聽說這邊沒有白豆包以後,唐曉初主動拿出五十斤糯米和大米,還有十斤白糖,十斤紅小豆,讓他爸去村裏把糯米磨成粉,她想做點白豆包,唐立冬沒別的,就是慣孩子。
最後做出來成品還不錯,受到了全家人的表揚。
這天蒸的豆包實在是太好吃了,直接把曉晨和曉初吃撐著了。
沒辦法,唐曉初又帶著娃去門口劃了半個多小時的爬犁,這次讓唐曉晨自己拉上去,給孩子滾下來好幾次,好在雪夠厚,也摔不疼。
豆包凍實了以後,就可以裝起來了,留著慢慢吃,唐曉明就喜歡吃凍的,總是捧著一個邊啃邊出去溜達,也不嫌冰牙。
豆包才做好不久,唐家又開始了一項集體活動——包凍餃子。
原理跟豆包一樣,包好了,凍上慢慢吃,唐曉初腦子裏自動浮現了幾個大字——預、製、菜!
不是!
速凍餃子!
這次全家人一起參與,誰也沒落下。
先是大娘,二大娘一起切酸菜,大爺,二大爺和唐立冬一起切肉。
幾個孩子在一邊圍著,時不時撿一塊酸菜心吃。
唐曉初晃悠了一會兒看懂了,就酸菜豬肉一個餡啊?那不行,她愛吃蝦仁的,她空間裏有大蝦啊。
於是她跑回家裏,找了個盆子,倒出來大半盆的蝦,又拿出來三十個雞蛋。
端了一下,拿不動。
趕緊出去喊她爸,唐立冬沒別的,就是聽閨女話,聽說閨女要吃蝦仁和雞蛋餡的,馬上就安排。
倆人一合計,幹脆也包點豬肉白菜和羊肉大蔥的吧,剛好她都有,嘿嘿……
唐奶奶拌的餡兒,唐曉初貢獻了一壇子料酒和老抽,都是用她買的小壇子裝的,沒露餡。
準備好了就開始包餃子,全家分工合作,唐奶奶揉麵,揪劑子,唐大娘,二大娘擀皮,爺爺,大爺,二大爺,唐立夏,唐立冬一起包餃子,唐曉文帶著弟弟妹妹擺餃子,滿一簸箕就拿出去凍上,換下一個。
全家人忙到了晚上終於包好了二百斤麵粉的餃子,擺了滿院子都是,連幾個孩子都不敢出去亂跑了,怕撞翻了。
那邊一邊凍一邊往袋子裏裝,方便存起來。
屋裏大鍋燒開了沸水,一簸箕的餃子下了鍋,幾個孩子眼巴巴的圍著鍋轉。
唐奶奶把剩下的麵劑子放在火裏燒一燒,給幾個孩子解解饞。
唐曉初第一次吃這麽原始的“烤餅”,吃完了吧唧吧唧嘴兒“沒啥味啊……”
把大家夥樂得不行。
平時她早就拿個小地瓜埋火裏了,今天有餃子,就不烤了,坐等吃餃子。
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