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再收藥材
我帶著抓大鵝遊戲穿越了 作者:橘木半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見腳步聲走遠,秦老站起來,一瘸一拐地走過去拿起東西。
小丫頭說的對,被人發現,不光他們,她也要遭殃。
大隊長一家,明顯對他們懷著善意,以前的他們可能看不上,可是在眾叛親離的今天,這份善意就尤為珍貴。
“起來吧,把東西分一分。”
幾人慢慢爬起來,先分食了兩張大餅,然後拿著破盆去打了水回來,慢慢擦拭傷口,相互上了藥。
“明天一早去山上撿蘑菇,回來都打點草回來喂牛。
上午一起去地裏撿麥穗,中午去撿柴火,晚上再挖點野草喂牛,早點休息吧。”
“好。”幾人稀稀拉拉的答應著。
“可是,我不認識什麽蘑菇能吃啊,萬一摘錯了,這可——”方奶奶憂慮地問。
“看見什麽采什麽吧,拿回來找老方看看,慢慢就認識了。”
“行。”
幾人吃過了東西就要休息了,今天這一遭,幾人身體受到了很大的創傷,行動也不太方便,休息一晚明天就要上工了。
下午,唐立冬回來了,唐爺爺緊張的問那邊的情況。
“那邊很亂,鎮子裏到處都是遊街的人,我舅家大門被砸開了,沒看到人,我去打聽了,說是早就搬了。”
唐爺爺皺著眉頭好一會兒沒有出聲,後來才壓著聲音說“算了,先別去找了,等他聯係我們。”
傍晚,山村漸漸沉寂下來,唐曉初趁著上廁所的功夫跑出了家門。
從她家後門往後走,三五分鍾就到了牛棚那,這個角度看過去,山黑洞洞的,像個擇人而噬的怪獸,好在她不是真正的孩子,不然真的會嚇破膽了。
她在牛棚外麵故意弄出點動靜,看見有人出來查看,她把一個背簍放下,轉身往回走。
秦老看她走遠,慢慢地走過去,盯著背簍看了一會兒,才彎腰把它提起來,一瘸一拐地回屋去了。
回到屋裏,幾人借著夕陽餘光查看背簍裏的東西。
裏麵有唐曉初以前囤的棉襖,被她剪破了,放裏兩件。還有一小瓶白酒,粗糧一小袋,火柴一盒,陶罐一個,裏麵放了十幾顆糖,蓋子上缺了個口子。
秦老爺子摸了摸那個缺口,哼笑了一聲,缺口很新,還刮手呢,這孩子……怕不是成精了。
現在晚上降溫,才十幾度,平時還好,他們蓋著之前的舊衣服就行,就是今天都受了傷,受不得冷。
幾人把東西收好,背簍留著明天上山用。
第二天一大早,幾人天剛亮就出門了。
順著小路上山,路上看見不少野菜和蘑菇,他們也不分品種,看見什麽撿什麽,野菜,蘑菇,柴火。
撿夠了一堆,就裝在背簍裏,找個人送回去,其他人繼續撿,一早上兩個小時他們六個大人一個小孩撿了七八筐的東西,堆了小屋滿地都是。
雖然渾身是傷,但是不快點準備,冬天可怎麽熬啊。
方老爺子是個中醫大家,看見這山上遍地長著藥材,就有些走不動路了。
秦老爺子一看,就鼓勵他。
“多采點,回頭曬幹了給我們用上。”
“哎,好!”
方奶奶看他那樣,搖搖頭,繼續采蘑菇去了。
這季節正是秋收的時候,村裏人忙著在地裏幹活,沒時間上山,剛好他們能多撿點,要不然這幾個老弱病殘,可搶不過那些土生土長的人。
“這是?山楂嗎?”方奶奶問老伴。
“是,摘點回去。”
幾人手忙腳亂的開始摘起來。
幾天時間,牛棚裏的人起早上山,白天撿糧食,還要抽空喂牛,真的是忙的暈頭轉向。
後麵那些學生又來了一次,這次村民實在忙的脫不開身,怎麽叫也不回去看熱鬧。
他們覺得沒意思極了,罵了幾句就回去了。
唐爺爺看著他們皺緊了眉頭,薑支書唾罵了一句。
“哼——不事生產,天天遊手好閑的……”
“老薑,別說了。”
“上麵說的事?”
“我去說,種地人手都不夠用呢……”
忙碌而繁重的秋收,漸漸接近尾聲,學校也要開學了。
唐曉初無聊地走在田埂上,她真的不想回去上學啊,天天看著那些孩子哇哇大叫,真的很考驗她的耐心。
走著走著,突然一陣撲棱棱的聲音,從旁邊的穀子地裏傳出來,一隻灰撲撲的鳥飛了起來,叫了兩聲向前飛去。
唐曉初已經不是剛穿過來的小白了,這些鳥雀聲東擊西的本事大著呢,她看著那鳥飛起來的地方,幾步邁了過去。
果然,地上有一窩鵪鶉蛋,還有一隻孵蛋的鵪鶉。
她不客氣的全部收下,剛好給曉晨補補。
那隻飛走的鵪鶉看見,尖叫著衝向她,她伸出手瞬間收進了空間。
很好,一家八口齊了。
她哼著小調往家裏走,走到門口的時候想了想,拐去了後麵。
看見一個奶奶在牛棚前麵翻曬蘑菇和草藥,她走過去看了看,還好,沒有毒蘑菇。
草藥好多啊,每一根都處理過了,看著很用心。
她想了想低聲說
“草藥,能換東西。”
老人詫異的看著她。
“真的?”
“嗯!”
老人激動的握緊手“那,那……”
“你相信我嗎?信就把草藥給我拿回家。”
“好好……”
說著就麻利的去找幹草把草藥捆起來,至於那些根莖就拿了自己編的柳條盤子裝上。
唐曉初接過東西,小聲問“想要票還是換東西?”
“東西!”
“要什麽?”
“鹽,針線,剪刀,煤油燈,藥……”缺的太多了,她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選什麽。
“過幾天秋收過了,會給你們重建房子,東西太多了不行。”
“哎哎……”
方奶奶五十幾歲的人,竟然還沒有一個孩子穩當,激動的話都說不清楚了。
她們真的過得太苦太難了,現在有一點機會改善生活,她真的,沒法言說是什麽心情。
回到家門口,唐曉初把手裏的東西回收了。
“回收野生草藥若幹,品質幹淨,價格30元,請注意查收!”
不是,等會!
這些草藥都是很常見的種類,就一捆怎麽就值三十了?以前我回收一背簍也就給我十幾塊錢。
唐曉初翻了一下提醒,看見“幹淨”兩個字,有點明白了,不光重量,品種還是很重要的。
按照她以前的回收標準,這些草藥,能給老奶奶三塊錢。
三塊錢能買什麽呢?
她想了想,還是拿出來一個舊背簍,往裏麵放了一布包鹽,一笸籮針線,一把剪刀,家裏的煤油燈,兩盒火柴,和一包止疼藥。
現在是中午,先收起來,晚上再去。
小丫頭說的對,被人發現,不光他們,她也要遭殃。
大隊長一家,明顯對他們懷著善意,以前的他們可能看不上,可是在眾叛親離的今天,這份善意就尤為珍貴。
“起來吧,把東西分一分。”
幾人慢慢爬起來,先分食了兩張大餅,然後拿著破盆去打了水回來,慢慢擦拭傷口,相互上了藥。
“明天一早去山上撿蘑菇,回來都打點草回來喂牛。
上午一起去地裏撿麥穗,中午去撿柴火,晚上再挖點野草喂牛,早點休息吧。”
“好。”幾人稀稀拉拉的答應著。
“可是,我不認識什麽蘑菇能吃啊,萬一摘錯了,這可——”方奶奶憂慮地問。
“看見什麽采什麽吧,拿回來找老方看看,慢慢就認識了。”
“行。”
幾人吃過了東西就要休息了,今天這一遭,幾人身體受到了很大的創傷,行動也不太方便,休息一晚明天就要上工了。
下午,唐立冬回來了,唐爺爺緊張的問那邊的情況。
“那邊很亂,鎮子裏到處都是遊街的人,我舅家大門被砸開了,沒看到人,我去打聽了,說是早就搬了。”
唐爺爺皺著眉頭好一會兒沒有出聲,後來才壓著聲音說“算了,先別去找了,等他聯係我們。”
傍晚,山村漸漸沉寂下來,唐曉初趁著上廁所的功夫跑出了家門。
從她家後門往後走,三五分鍾就到了牛棚那,這個角度看過去,山黑洞洞的,像個擇人而噬的怪獸,好在她不是真正的孩子,不然真的會嚇破膽了。
她在牛棚外麵故意弄出點動靜,看見有人出來查看,她把一個背簍放下,轉身往回走。
秦老看她走遠,慢慢地走過去,盯著背簍看了一會兒,才彎腰把它提起來,一瘸一拐地回屋去了。
回到屋裏,幾人借著夕陽餘光查看背簍裏的東西。
裏麵有唐曉初以前囤的棉襖,被她剪破了,放裏兩件。還有一小瓶白酒,粗糧一小袋,火柴一盒,陶罐一個,裏麵放了十幾顆糖,蓋子上缺了個口子。
秦老爺子摸了摸那個缺口,哼笑了一聲,缺口很新,還刮手呢,這孩子……怕不是成精了。
現在晚上降溫,才十幾度,平時還好,他們蓋著之前的舊衣服就行,就是今天都受了傷,受不得冷。
幾人把東西收好,背簍留著明天上山用。
第二天一大早,幾人天剛亮就出門了。
順著小路上山,路上看見不少野菜和蘑菇,他們也不分品種,看見什麽撿什麽,野菜,蘑菇,柴火。
撿夠了一堆,就裝在背簍裏,找個人送回去,其他人繼續撿,一早上兩個小時他們六個大人一個小孩撿了七八筐的東西,堆了小屋滿地都是。
雖然渾身是傷,但是不快點準備,冬天可怎麽熬啊。
方老爺子是個中醫大家,看見這山上遍地長著藥材,就有些走不動路了。
秦老爺子一看,就鼓勵他。
“多采點,回頭曬幹了給我們用上。”
“哎,好!”
方奶奶看他那樣,搖搖頭,繼續采蘑菇去了。
這季節正是秋收的時候,村裏人忙著在地裏幹活,沒時間上山,剛好他們能多撿點,要不然這幾個老弱病殘,可搶不過那些土生土長的人。
“這是?山楂嗎?”方奶奶問老伴。
“是,摘點回去。”
幾人手忙腳亂的開始摘起來。
幾天時間,牛棚裏的人起早上山,白天撿糧食,還要抽空喂牛,真的是忙的暈頭轉向。
後麵那些學生又來了一次,這次村民實在忙的脫不開身,怎麽叫也不回去看熱鬧。
他們覺得沒意思極了,罵了幾句就回去了。
唐爺爺看著他們皺緊了眉頭,薑支書唾罵了一句。
“哼——不事生產,天天遊手好閑的……”
“老薑,別說了。”
“上麵說的事?”
“我去說,種地人手都不夠用呢……”
忙碌而繁重的秋收,漸漸接近尾聲,學校也要開學了。
唐曉初無聊地走在田埂上,她真的不想回去上學啊,天天看著那些孩子哇哇大叫,真的很考驗她的耐心。
走著走著,突然一陣撲棱棱的聲音,從旁邊的穀子地裏傳出來,一隻灰撲撲的鳥飛了起來,叫了兩聲向前飛去。
唐曉初已經不是剛穿過來的小白了,這些鳥雀聲東擊西的本事大著呢,她看著那鳥飛起來的地方,幾步邁了過去。
果然,地上有一窩鵪鶉蛋,還有一隻孵蛋的鵪鶉。
她不客氣的全部收下,剛好給曉晨補補。
那隻飛走的鵪鶉看見,尖叫著衝向她,她伸出手瞬間收進了空間。
很好,一家八口齊了。
她哼著小調往家裏走,走到門口的時候想了想,拐去了後麵。
看見一個奶奶在牛棚前麵翻曬蘑菇和草藥,她走過去看了看,還好,沒有毒蘑菇。
草藥好多啊,每一根都處理過了,看著很用心。
她想了想低聲說
“草藥,能換東西。”
老人詫異的看著她。
“真的?”
“嗯!”
老人激動的握緊手“那,那……”
“你相信我嗎?信就把草藥給我拿回家。”
“好好……”
說著就麻利的去找幹草把草藥捆起來,至於那些根莖就拿了自己編的柳條盤子裝上。
唐曉初接過東西,小聲問“想要票還是換東西?”
“東西!”
“要什麽?”
“鹽,針線,剪刀,煤油燈,藥……”缺的太多了,她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選什麽。
“過幾天秋收過了,會給你們重建房子,東西太多了不行。”
“哎哎……”
方奶奶五十幾歲的人,竟然還沒有一個孩子穩當,激動的話都說不清楚了。
她們真的過得太苦太難了,現在有一點機會改善生活,她真的,沒法言說是什麽心情。
回到家門口,唐曉初把手裏的東西回收了。
“回收野生草藥若幹,品質幹淨,價格30元,請注意查收!”
不是,等會!
這些草藥都是很常見的種類,就一捆怎麽就值三十了?以前我回收一背簍也就給我十幾塊錢。
唐曉初翻了一下提醒,看見“幹淨”兩個字,有點明白了,不光重量,品種還是很重要的。
按照她以前的回收標準,這些草藥,能給老奶奶三塊錢。
三塊錢能買什麽呢?
她想了想,還是拿出來一個舊背簍,往裏麵放了一布包鹽,一笸籮針線,一把剪刀,家裏的煤油燈,兩盒火柴,和一包止疼藥。
現在是中午,先收起來,晚上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