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世仁從種師道的《四大部洲論》中知道,東海之外的島嶼多颶風,這種颶風成為台風。台風以來檣傾楫摧、房倒屋塌,好不慘然。


    好在樊瑞有預知風雨的本領,台風來之前,他們把那條小船藏到了妥當的所在,但是擱淺的那條飛剪船可就慘了,被台風打得稀爛。不過還算是老天眷顧,將這條破船吹到了岸上。


    俗話說“船破有梆,梆破有底,底破還有三千鐵釘。”,飛剪船被毀,使得種世仁等人盡早回到中原的希望破滅了。不過船板、船底可都是上好的木料,用於建房那是上好的材料。他們這裏非常缺銅鐵,找不到礦脈,這船上的幾千顆鐵釘算是給他們暫時解決的缺鐵困擾。


    種世仁將鐵釘收集起來讓鐵匠打造各種兵器和工具。可是打鐵爐子需要燒石炭(煤)這裏也沒有詩壇,就需要用木炭,可是營中有沒有好的燒炭師傅……總之做些事情是困難重重。


    種世仁也理解了為什麽華夏軍繳獲的西遼軍的火繩槍,卻遲遲無法仿製的原因。如今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各個單位分工協作,一個環節出問題,整個產業鏈條就無法打通。


    不過為了生存下去,種世仁等人也發揮了最大的智慧,突破了各種難題,總算是在這個島上存活了下來。


    種世仁等人還是懷著回中原的希望,他們在大島的高處建設了烽火台,就希望有朝一日華夏軍的商隊能夠路過這裏,找到他們。


    另外,種世仁也對這個島進行了測繪,但是現在卻又是無筆墨紙張。他也曾試著用當地的植物造紙,但是造出來的紙張非常粗糙,隻能用作如廁之用。無奈之間他隻好把這裏的見聞刻在了一塊塊的木板之上。


    這一日種世仁將這個大島的地圖完整的刻畫在了一塊巨大的船板之上,有了這個地圖,他算是鬆了一口氣。


    種世仁看著這個地圖感歎道:“這個荒島竟然如此巨大,就如同中原的一路或者咱們西北的一個行省相仿。”


    一旁的項充道:“這個地圖花費了弟兄們幾個月的時間,才繪製成功。在這荒山野島做什麽都難,原本在中原都是尋常的事物,在這裏卻是難得尋到。”


    樊瑞則道:“他日如果能回中原,咱們在這裏也算是給華夏國開疆拓土了。王爺有恩典,誰發現的新領土,誰就可以為這個新領土命名。我看這個荒島地域廣大,總得有一個自己名字才好。就請侯爺為這個荒島命名吧。”


    種世仁想了想,道:“咱們從中原而來旅居與此,早晚還是要回中原的。來到此地的士兵大多數都是韓世忠手下的水師,他們也沒去過華夏國,算是宋人。我看這個島就叫旅宋吧。”


    項充道:“旅宋島,好,這個名字好。”


    種世仁道:“你去尋找能刻刻字的士兵,在此島各地刻字立碑,已做標記。”


    項充道:“侯爺放心,鐵匠們剛剛打造了一些锛鑿斧鋸,正好用於立碑刻字。”


    不過項充乃是水上公道大王出身,大字不識幾個。江寧水師士兵也不比華夏軍,並無漢子拚音之法學習漢字。因此項充和刻字的士兵都不知道“旅宋”是那兩個字,他們就用比劃簡單的“呂宋”二字代替了“旅宋”。


    種世仁在大中國城中諸事紛繁,也沒有注意項充刻錯字之事。等他發現之後發現項充已經在大島各處明顯的石崖之處刻了十數處“呂宋”字樣。種世仁看了也是哭笑不得,於是幹脆將這座大島命名為“呂宋島。”(致敬呂宋島的來源。)自此種世仁和宋高宗等人就在島上定居下來,等待回中原的機會了。


    種世仁、梁紅玉在海上遇見暴風雨之時一共有五條船,一場暴風雨後,隻有一條船沒有偏離航向,順利到達了杭州。


    杭州還有錦衣衛的據點,他們得知種世仁、宋高宗、梁紅玉都在風暴之中失蹤,覺得事關重大立刻飛鴿傳書給了延安府的種師道。


    種師道自從率領大軍跟金軍宗弼河東大戰之後自覺難以取勝,遂退到潼關以西建國,意圖長久破敵之計。


    種師道熟悉曆史中宋高宗在江南建立了小朝廷,尚可跟金國南北對峙一百多年。自己精心打造的10萬華夏虎賁,總比原來的那個小朝廷戰力強盛。隻要給他足夠時間,定能祛除韃虜,重整乾坤。


    種師道不可能像金軍那樣以殘酷的猛安謀克製度將整個國家轉化為戰爭機器,因此他需要的就是時間。隻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囤積更多的糧食,練就更多的精兵,就可以與金軍一爭高低。


    為此種師道借鑒後世朱元璋滅元的時候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不過他覺得金軍不善於攻城,這個“高築牆”口號就免了,他給改成了“練強兵、廣積糧、緩稱王”的口號。


    原來經曆四次西征後,華夏軍諸將都覺得華夏軍已經天下無敵了,也就是這種自大讓他們在河東跟金兵的較量中吃了大虧。所以現如今華夏軍全軍上下都憋了一口氣,都覺得要練好本領,他日再出潼關與金人決戰。


    河東大戰種師道深感華夏軍兵力不足,於是又招募兵馬將華夏軍擴軍到15萬。西北民風彪悍,華夏軍戰功累累,賞賜豐厚。所以報名者眾多,5萬華夏新軍瞬間招滿。


    王進戰死之後,林衝接替了王進的位置,他如今全麵負責華夏新軍的操練。種師道也給林衝配備了兩個副手,一個就是他的好友魯達,另外一個就是種世豹。這二人一個負責協助林衝訓練步兵,一個協助林衝訓練騎兵。


    不過華夏軍人數陡增,這軍糧供應又成了老大難題。西北之地種師道建立了無數農場,華夏軍有功之人都成了農場的主人,曆年征戰的戰俘成了農場的苦力。種師道利用穿越而來帶來的本領,加上這種農場製度能夠生產出各種奇巧產品,唯獨土地之上不能變出糧食。要不是種師道帶來了白薯這個“大殺器”,西北恐怕就要鬧起糧荒。


    白薯產量雖高,但是也隻是能夠滿足百姓的果腹隻需,並不能作為軍糧。好在種師道西征在西域設立了故寧行省,在故寧行省也是建立的大片的農場,那裏的農場不生產玻璃、骨瓷等貿易用品,而是專注生產糧食。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已經有少量的糧食可以運到延安府了,反哺華夏國了。


    開始見到這些糧食種師道非常高興,雖然數量少,但是一旦可以運到陝西行省,那就意味著糧食未來源源不斷,通過他建立的百餘個通往西域的驛站將糧食運到中原。同時他也可以將中原生產的各類物資運到西域進行貿易交換,如果形成良性循環,華夏國的國力將大大增強。


    沒有想到,故寧行省的糧食運到中原沒有多久,那裏就發生了叛亂。種師道留在那裏的隻有嶽飛訓練的幾千連馬都騎不好的竹槍兵,應對各地叛亂不禁捉襟見肘起來。張久亮和嶽飛不斷將求救文書發往延安府,這讓種師道非常撓頭。


    現在情況大規模的西征已經不可能了,種師道想到嶽飛和華夏軍諸將皆不合,唯有跟牛皋關係不錯,因此就拍牛皋前去援助嶽飛。


    種師道擴軍就是嫌兵力不足,所以隻是給了牛皋5000輕騎兵西征。牛皋就成了是華夏軍曆史上第五次西征先行官。


    種師道召見了牛皋,他對牛皋道:“伯遠(牛皋字),你對這次西征有何看法。”


    牛皋表麵粗魯,卻內藏錦繡。他早就明白自己的5000騎兵在西域發揮不了什麽大作用,除非出現奇跡。但是他牛皋卻不是能夠創造奇跡之人。


    牛皋急忙道:“還請王爺明示。”


    種師道說道:“伯遠,你是聰慧之人。如今中原也是用兵之際,要想分兵西征卻是萬難,你這次救援西域,隻要能夠保住東歸州,以及東歸州到昌寧行省的各個驛站就行。故寧行省各方勢力甚是複雜,你要好生應對。特別是找到能夠真心向中華的部落,好好扶持。讓他們幫忙處理有異心的部落。我許你便宜行事職權,對於真心向我的部落可以封官許爵,總之隻要能穩住故寧行省大局即可。等我處理好中原諸事,再率領大軍西征,屆時將統籌處理西域諸事。”


    牛皋一聽就明白了,就是挑動西域各部之間的爭鬥,平衡各方勢力,等待種師道大軍西援。


    牛皋道:“末將竭盡全力為王爺分憂。隻是故寧行省地域過於廣大,末將若無法保證給地周全,還請王爺恕罪。”


    種師道笑道:“我就知道你是謹慎之人,隻要盡力也就是了。”


    牛皋又道:“王爺許我封官賞爵之權末將萬萬不敢掌取,還請王爺收回呈命。”


    種師道想了想,道:“也罷,這個先例一開卻是不好。不過到了故寧,若需封賞,你可隨時奏報,我無一不準。”


    牛皋道:“如此多謝王爺。末將還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王爺應允。”


    種師道回道:“有何意願,盡管將來。”


    牛皋道:“我想請王爺派王旗牌跟我一同西征。”


    種師道聽了暗道:要是嶽鵬舉有牛皋這番心思就好了。


    種師道說道:“就讓王旗牌作為參軍跟你一同前往吧。不過王旗牌也沒去過西域,不了解那裏的風土人情,高昌州的納斯爾丁是個智者阿凡提,熟悉西域情況,讓他也隨你西征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玩轉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錢塘江潮信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錢塘江潮信來並收藏穿越之玩轉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