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師道對於牛伯遠還是非常放心的,其實要說華夏軍眾將軍中種師道最為看中的是吳麟,他甚至動了讓吳麟西征心思。但是如今中原更是用人之際,所以他還是決定讓吳麟留在中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種師道不想讓吳麟再次做大,成為第二個高懷遠,不過種師道也沒有讓吳麟留駐在西北,而是讓他去守衛襄州。


    西北缺糧一直製約著華夏軍的發展,如今要想得到足夠的軍糧,除了讓各農場擴大種植小麥、高粱、黍子等糧食作物,另外就是要向其他地區購買糧食。原本華夏軍購買糧食的最重要的地區就是江南和巴蜀兩個地區。


    現在巴蜀的劉星源自立為蜀王,將蜀中的錦衣衛連根拔起,並且斷絕了與西北的貿易往來,甚至還有磨刀霍霍北向之意。江南采購的糧食錦衣衛的華夏軍商棧,全都由水路運送到襄州,然後再從襄州走陸路經過商洛山到達陝西行省,吳麟守著襄州也讓種師道放心。


    河東大戰宗弼用火牛陣重創了華夏軍(見戰華夏火牛顯威),但是自己也是軍隊也是損失巨大。本來他們就應該引大軍見好就收,學習華夏軍那樣收兵回到北國,休養生息。可是當他得到宗望已經攻陷了東京汴梁俘獲的宋欽宗後,再也坐不住了。


    宗弼便強行征兵,讓鳥家奴鎮守河中府編練火器營,同時震懾河東。自己則帶領10多萬大軍,氣勢洶洶的將襄州圍困,準備打破襄州,再下江南。


    宗弼20萬大軍南下,打下了河東之地後還能組織10多萬大軍圍困襄州,完全是依靠猛安謀克的強行征兵的製度。金兵雖然人數眾多,可是戰鬥力卻是下降了不少。特別是這10多萬大軍中女真人不過五六千人,要不是有殘酷的猛幹謀克製度約束,這隻軍隊也比大宋軍隊強不了多少。


    其實另一個時空的曆史也是如此,金軍在打破汴梁城之後,由於兵力不足根本無力持續征伐,於是先後立了張邦昌和劉豫兩個偽皇帝為他們管理中原。也就是金軍戰鬥力直線下降,襄州是河道縱橫所在,大宋的襄州守軍居然守住了城池。


    種師道的私兵錦衣衛在南方如今隻剩下了5個據點,其中襄州就是最重要的據點之一。雖然江南錦衣衛的總部在秀州,但是要單論人數,襄州這幾年的人數增加的非常快,已經超過了秀州。


    襄州最為華夏軍的拿下的各路貨物和北上糧食的交換的地方,經常有數十支商隊在此地聚集。再加上以商棧衙行名義駐紮的錦衣衛,這裏近千人的夥計、護衛、錦衣衛等與華夏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襄州的大小官員早就被錦衣衛買通了,對於華夏軍在襄州的活動從來就不過問。這次金軍南下,襄州的知府不管不顧,將印信掛在了大堂之上,帶著細軟家眷棄城而逃了。這裏的兵馬都監名喚李衝,聽說知府已經跑了,自己也要掛印逃走。


    還是襄州的錦衣衛迅速行動,將李衝扣留了下來。襄州畢竟還有3000廂軍,如果知府和兵馬都監都跑了,這廂軍一散,憑借他們這些錦衣衛、護衛、夥計根本就守不住城池。他們急需以為官員穩定軍心民意,帶領大家守衛襄州。


    李衝得知錦衣衛要求他組織軍民守城,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並表示願意將兵符印信交給錦衣衛,讓他們守城。


    這襄州的錦衣衛也是為難,他們探聽消息還成,要是領兵打仗可是外行。好在這時候王三還在襄州。(王三在襄州見五四三回)他畢竟是劉光世的親兵出身,見過大場麵的。因此錦衣衛就委托王三全權負責這裏的守衛。


    王三本來已經退出軍隊了,但是此時也是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接下了印信。不過他到那裏都帶著李衝,並以李衝的名義下達各種命令。


    襄州的廂軍定額本來是3000人,可是宋軍都有吃空餉的習慣,如今在編的廂軍不到2000人。好在華夏軍商隊護衛、夥計、錦衣衛還有千餘人,對於守城來說3000士兵也是勉強夠用了。


    襄州就是古代的襄陽,這座城池坐落在漢水南岸,四周河道縱橫,山地丘陵交錯分布。實在屬於易守難攻的城池。


    不過王三也非良將,他不知道守衛襄州必守樊城的道理。樊城在漢水以北,與襄州隔江相望,如果要是能夠堅守樊城,阻礙金軍過江,那才是守衛襄州的上上之策。


    不過襄州和樊城守軍互不隸屬,如今更是混亂,金兵幾乎是兵不血刃占領了樊城。然後在漢水北岸開始征集船隻,搭建浮橋,作出一副渡江作戰的樣子。


    王三也知道自己沒有什麽統帥三軍之才,因此他一邊命令士兵加固城防,一邊通過錦衣衛向延安府求救。


    種師道得到消息後不敢怠慢,立刻派出吳麟、吳玠兄弟去襄州守城,並且寫信讓韓世忠帶領水師前去助戰。


    種師道知道曆史上南宋麵對強大的蒙元還守衛襄州(襄陽)幾十年之久,可見襄州城還是非常難以被攻破的。如今金兵肯定不如後世的蒙古鐵騎驍勇,而吳麟、吳玠都是當世守城的名將,肯定比北元攻襄陽的守將(呂文煥)要更懂守城之法。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種師道還從自己的親軍中選擇了1000人馬,從陷陣營中選擇1000人馬交給吳麟。這些人馬要秘密出潼關,從商洛山進入襄州。如果調動跟多的人馬,恐怕就要引起金兵的重視,派兵攔截,那難免又是一場遭遇戰。


    種師道也召見了吳麟,他對吳麟道:“鎮西伯(吳麟的爵位),這次襄陽守衛非同小可,襄州萬萬不可落入金人之手。”


    吳麟道:“王爺,去年咱們鎮江籌糧(見五三七回附近),歸來之時經過襄州,那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末將定盡心守衛。隻是有一件事,末將有些擔憂。”


    種師道說:“但說無妨。”


    吳麟道:“守城者在與萬民一心,同心協力。我聽說如今王三隻是打著一個叫李衝的兵馬都監名義調動軍士守城。這名不正言不順的,恐怕當地軍士百姓人心惶惶,這種現象不利於守城啊!”


    種師道點點頭道:“何止是襄州,我們今後要東出潼關重整乾坤,也需要一個大義。孤王已經讓王定六去接康王趙構了,等康王到了西北,我就讓他繼皇帝位,那時就奉天子令不群了。”


    吳麟道:“但願王定六能夠盡快將康王護送到此。”


    種師道說道:“現在襄州危機,也來不及了,你要盡快出發。另外為防萬一,將親軍中的火槍隊都帶上,其他士兵也要多帶一些掌中雷之類的火器,總之,要先頂住金軍的三板斧,慢慢消磨起鬥誌。金軍強攻並不能持久,隻要糧食耗盡,就會撤軍。”


    吳麟知道他們在第四次西征中大打敗了西遼軍,繳獲了一些火繩槍。但是現在的火藥局和造辦處一直無法真正仿製出來。


    種師道非常重視火槍的使用。因此訓練的大量的火槍兵,但是卻沒有足夠的火繩槍。最終他將所有的火槍兵都編入了自己的親軍。開始親軍中有200多火槍兵,但是火繩槍也是有使用壽命的,發射幾百槍後,槍管就出現了裂痕,這槍也就沒法用了。這種槍管出現裂痕的槍支隻能送給火藥局和造辦處進行拆卸仿製了。


    現在種師道親軍中還有百餘火槍兵,種師道把他們當做心肝寶貝一般。沒想到種師道將這火槍兵全都撥給了吳麟。這也看出了種師道對襄州的重視。


    吳麟急忙道:“王爺,這火槍兵那是軍中精銳,應該放在王爺身邊保證王爺安全。”


    種師道說道:“好鋼應用在刀刃上,在孤王身邊能有什麽出息。讓他們在襄州曆練吧,但願回來之時,魏定國、單如圭師傅他們能夠造出新的火繩槍。”


    吳麟道:“王爺聖明。”


    吳麟、吳玠兄弟二人將2000人馬分散成多個隊伍,他們化妝出發,轉走小路,順利的到達了襄州。


    也是王三走運,金兵陳兵漢水北岸的樊城之後,已經進入了三月,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漢水泛起了桃花汛了。漢水的水位暴漲,金軍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浮橋被大水衝斷,耽誤了時辰。知道吳麟的人馬都秘密進入襄州城了,金軍還沒有過江。


    吳麟的到來讓襄州的守軍精神大震,尤其他從西北帶來的2000千人馬更是屬於生力軍。如今襄州城兵馬超過了5000人,糧食也是比較充足,士氣更是高昂,就等著金兵前來攻城了。


    宗弼在漢江北岸耽誤了一個多月都沒能過江,一時間心灰意冷,甚至起了帶兵北返的心思。就在此時,他接到了銀術可大舉南下,有過長江的意思。


    宗弼得知這個消息後大急,整好此時漢水的桃花汛過去了,水位平緩,他立刻在漢江之上駕起了3座浮橋,帶領大軍就過了漢水。


    宗弼過了漢水來到襄州城下,這才發現襄州城城牆高大,護城河寬闊。乃是易守難攻之地,尤其是襄州城外河流縱橫,丘陵多平地少,根本無法將十幾萬大軍展開。最終他隻是在襄州城外擺下了3萬人馬,選擇平整之處紮下營寨。然後命令營中的工匠打造攻城器械,準備攻打襄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玩轉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錢塘江潮信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錢塘江潮信來並收藏穿越之玩轉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