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1 微革命:躺倒也能當英雄</h2>從技術爆炸開始說起


    我多次推薦過一套名為“三體”的科幻小說,裏麵講了一個概念,叫宇宙社會學。宇宙社會學提出了一個很簡單的法則:宇宙中的兩個文明一旦得知對方的存在,就會立即動用所有可能的手段把它幹掉。


    為什麽?因為宇宙空間太廣袤了,距離太長了,在路上耗費的時間太多了。比如說相距10萬光年(這在宇宙當中是很小的距離),可是就算你用光速飛行器過去,也要10萬年,誰知道這10萬年間會發生什麽?最可能會發生的事,就是對方發生了技術爆炸。


    看看我們人類,好像發展得很艱難,可是大家想一想,人類文明從幾乎沒有技術,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不過才300年。300年在我們看來叫發展,站在宇宙的尺度上看,可不就是爆炸嗎?


    所以科幻小說裏的宇宙社會學就認為,即使我發現你遠不如我,差我好多個檔次,但是沒準兒在我去搞掉你的路上,你就發生了技術爆炸,然後就比我強大了。


    今天,我們就借用“技術爆炸”這個概念,來看看個人崛起的機會。  個人崛起的優勢1:驚人的發展速度


    那些大組織一直想的就是怎麽製約小家夥們的發展。我還記得馬雲講過一句話:“我就是打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你要揣摩馬雲的心態,他不是驕傲地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他想說的是,他一直在用望遠鏡找競爭對手,即使他們很小,可能出現在地平線的遠端,但他也不能放鬆警惕。


    有些行當裏發生技術爆炸的可能性太高。老大一眼沒看住,一個小家夥就發展起來了,很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把他幹掉了。


    互聯網行當裏是不是就是這樣?facebook幾年前還是一個小作坊、一個車庫企業,“砰”的一下就變成了一個世界帝國。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所以老大們在這個社交網絡上處境艱難,而個人、小企業的機會如此豐富,讓老大們防不勝防。


    舉幾個比較近的例子。煎餅果子是北方城市的一種早點,一張餅,攤個雞蛋,裏麵裝點油條或者薄脆,然後卷起來就可以直接吃。現在有人開了一家快餐店,名字叫“黃太吉”,主打產品就是煎餅果子,你知道估值多少嗎?4000萬元。


    另外一家餐飲企業叫“雕爺牛腩”,從起心動念到開張迎客,還不到一年時間,現在的估值是4個億!


    最典型的是小米手機了。2010年公司成立,2011年才推出第一款手機,但是到了2013年,這個公司已經是一個價值100億元的公司了。在傳統的工業社會裏,你至少要做上10年、20年,才能堆得出一個值100億元的公司,但是人家兩三年就做成了。從2013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小米公司在年末達到營收300個億是沒有問題的。這就叫爆炸,這就是爆炸式速度。


    這也是為什麽快速發展的行業裏,會有超越底線的競爭,因為恐懼攫取了所有老大們的心。


    個人的機會就這樣來了,但如果僅僅是小家夥依靠速度帶球突破防線,這並不可怕,因為在傳統的商業社會裏,老大們還是很容易封堵你、收購你、給你製造困難,或者等你變大,遇到問題時再把你封殺掉,所以,這裏就需要互聯網時代的第二個優勢了。  個人崛起的優勢2:大規模吸附資源的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個人除了有速度上的優勢,還有迅速地聚集資源的優勢。


    在傳統社會裏就是這樣,小公司就算能崛起,被大公司封殺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大公司可以收購你,或者調動一切資源扼殺你。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一旦形成單點突破之後,資源向它匯集的速度會比傳統社會要快得多。


    我們再舉個小米的例子。小米剛開始做手機的時候,在大家眼裏,什麽小米啊,不就是山寨機嘛。於是,雷軍到處摔手機給人看,來宣傳手機的質量。但還是有人說:“不就是便宜貨嘛。”大家根本不買賬,也沒人相信。


    雖然雷軍的創始團隊裏麵也有手機界大牛,比如曾在摩托羅拉做出“明”係列手機的周光平,但就因為當時的小米是小公司、是創業公司,所以就算有他們,還是連高端的液晶屏都買不到。後來日本發生大地震,夏普受地震的影響,沒有人找他們要貨。這個時候,雷軍帶著他的團隊去了日本,拉了日本兄弟一把,小米才買到了高端的液晶屏。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難免艱難,可是一旦做成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郭台銘後來說:“當年太傻了,我們唯一的錯判就是小米。”所以原來心高氣傲的富士康,現在也開始與小米合作了。


    事成之後,大規模吸附資源的能力,是互聯網時代的另一特征。2011年8月16日,小米發售第一款手機的當天,售票進場,現場居然來了幾千人,甚至有傳說是上萬人。這不就把大規模的資源給吸附過來了?


    很多人在質疑我們《羅輯思維》的盈利模式,問我將來怎麽掙錢。今天,我不妨把這個話題跟大家剝開來談一談。其實我隻關注一件事情,就是怎樣做出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並且讓價值觀相同、氣味相投的人能夠看到,隻要有足夠多氣味相投的人看到,怎麽掙錢的事根本不用我操心。


    比方說,我們剛開始做出點樣子了,有道雲筆記就來找我們合作。對方覺得,我們價值觀合拍,都是想網羅一幫愛讀書、愛智求真、人格健全、追求進步的好青年,於是就開始合作。雖然錢不多,但是畢竟有了第一筆生意。


    隨著《羅輯思維》發展得越來越快,我們的這杆旗豎得越來越高,怎麽掙錢根本就不用想。全世界的商家,隻要他們認可我們的價值觀,他們就會挖空心思地想怎麽跟《羅輯思維》合作,讓我們掙到錢。


    在傳統社會裏,你不僅要做出好產品,還得想辦法把它推銷出去。於是,每個大公司都得有一個產品部門、一個營銷市場部門。可是在互聯網時代,你隻要做出一個東西,把旗一豎,下麵所有的資源自動會來到你的旗下,圍繞在你的周圍,形成更大的陣勢,形成大家多贏的局麵。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精彩之處。  個人崛起的優勢3:機會越來越多


    互聯網時代更精彩的,就是我下麵要說的第三點:你沒什麽可怕的。


    很多人都會發愁:假如我到了組織外,第一個月的工資從哪兒來?你有這個擔心我能理解,但是互聯網時代和傳統時代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傳統社會就是一座金字塔,你不僅要不停地往上爬,還要時刻擔心著自己會不會掉下去;互聯網時代像竹林,這棵竹子一旦失手,你稍微一伸手,就能夠到另外一棵竹子。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麵對的機會越來越多,風險越來越小。


    舉個例子,北京北大附中有一個學生叫季逸超,他研製出一款手機應用,叫“猛獁瀏覽器”。這個瀏覽器後來聲名鵲起,甚至有人推薦它作為iphone的預裝應用。


    很多人對季逸超說:“你既不收費,又不做廣告,而且還沒有推廣經費,怎麽跟那些大公司的瀏覽器比啊,你這個有戲嗎?”但是客觀地說,有戲沒戲有那麽重要嗎?


    這個孩子靠這款個人作品,在國際上得了一個大獎。ok!到此為止,他已經成為明星了,在這個行當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個人都知道他的能量所在,這輩子有的是人去接他的盤。


    在傳統社會裏,我們經常要判斷一件事靠譜不靠譜,但在現代社會裏,沒必要這麽想,不靠譜又何妨?隻要你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力量、呈現出來的精神,以及方方麵麵你能整合的資源,讓所有人看到了,你就獲得了夠到另外一棵竹子的資本。即使事情本身失敗了,你的後半生也自然會有人接盤。


    所以,在互聯網時代,如果你心裏想的還是安全或者不安全,那你真的沒有理解這個世界的精髓。說了這麽多,其實我隻想表達一個意思:小人物在這個時代,憑借自己的單點突破,可以擁有很多機會。


    可是怎麽把握這個機會呢?這是另一個問題了。針對這個問題,《微革命》可以給你答案。正好這本書的作者我也認識,叫金錯刀,他是一位在微創新方麵建樹眾多的理論家。


    此前談創新,基本上是兩個路數:第一個就是大規模的全麵創新,第二個就是小修小補的全麵改進。可是微創新講的不是這些,它強調的是聚焦於某一點的創新,通過在單點上實施突破來獲得成功。微創新其實是互聯網時代上帝賜予人間的一個全新的禮物,一個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創新概念。


    為了教你如何以個人的身份來把握機會,我和金老師通過一下午的交談,總結出個人微創新的兩種身法和兩種心法。  微創新身法之一:轉身


    第一種身法叫轉身,從哪兒轉到哪兒?從實轉到虛,從傳統的產品經濟轉到現在的體驗經濟。


    為什麽個人微創新一定要針對體驗經濟呢?因為如果玩產品經濟,你在產品的性能、數量或公司的規模上是比不過大公司的,那就是雞蛋碰石頭。體驗世界就不一樣了,體驗世界有兩個特征。


    第一個特征就是取之不盡,無邊無沿。


    比方說日本汽車當年為什麽能殺進美國汽車市場?它憑的就是一個杯托的設計。現在的汽車上都有杯托,這就是日本人發明的。你說這東西有多少高科技?沒有,但是它在體驗世界中特別重要。想象一下,你一個人開車的時候,停車買了一杯熱乎乎的咖啡,上車之後一口喝不完,放在副駕駛位上又怕灑了。這時候,如果你的車裏有一個地方能把它穩住,是不是很方便?這對於福特、克萊斯勒那些大公司來講根本算不上技術,但是從體驗的角度來看,卻是對車內空間的體貼運用。日本汽車當年就是靠這麽一個小小的杯托,殺進了美國市場。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微創新案例。


    網上有個段子。男人和女人談戀愛的時候,“若她涉世未深,你就帶她閱盡人間繁華;若她心已滄桑,你就帶她去坐旋轉木馬”。女對男版是,“若他情竇初開,你就寬衣解帶;若他已閱人無數,你就爐邊灶台”。你看,隻要他是人,不管這個人處於哪種狀態,你都可以找到他體驗當中最稀缺的那一點。


    有部電影叫《北京遇上西雅圖》,我覺得最精彩的一句影評就是:“女主角先遇到一個包養她的大款,然後遇到一個願意每天給她跑幾裏路買油條和豆漿的人,她就會愛上後一個男人。可是如果她原來的老公屁本事沒有,也掙不到錢,隻會每天給她去買油條豆漿,這個時候突然遇到一個大款,給她一堆名牌的包包,那愛情的結局就會發生改變。”這個結論好像很殘酷,但這就是人性。人性就是不知足,人性就是在追尋各種各樣全新的體驗。這也是體驗經濟給大家帶來的機會。


    體驗經濟還有第二個特征,那就是全新的體驗創新是問不出來的。這是老大們搞不定,而小家夥們容易發現的。那些大公司、大組織,有的是錢找市場調研公司做調研,來調查市場上的新需求。可是,當你往體驗經濟裏越走越深,就會發現大公司那一套玩不轉了。沒有汽車的時候,大家都想要一輛更快的馬車,沒有人知道要用汽車;喬布斯不發明iphone,誰知道自己想要一台iphone?


    真正的需求不要看他怎麽說,所以,金錯刀有一句話:“需求這個事兒,不要聽他的嘴,要看他的腿,他說什麽不重要,往哪兒跑才重要。”


    我在電視界的時候,遇到一個特別有趣的事。原來統計電視的收視率,用的是日記卡法,就是給每個樣本戶發一個小本,你看了什麽電視節目就記下來,然後電視台收集起來,以此統計電視欄目的收視率。後來技術進步了,就改用收視記錄儀統計,就是在你家電視機上安一個東西,然後它自動反饋給後台數據。可是這兩種統計方法得到的結論截然相反,為什麽?因為很多觀眾在填記錄卡的時候,他總想:那些名牌欄目,比如《經濟半小時》《對話》《新聞調查》都應該看,於是他就寫上了,但實際上沒看。更換了調查方法之後,很多名牌欄目的收視率就突然下降了。這就證明了:不要信他的嘴,要看他的腿。


    可是大公司哪有這種七竅玲瓏心呢?它靠的是它的體量龐大、肉大身沉,靠的是它充足的市場調查費用。可是再多的市場調查費用也很難搞清楚,什麽是人們心裏真正的需求。


    這就是我們講的個人微創新的第一種身法:轉身。不要跟大家夥們去拚產品經濟,一定要進入體驗經濟。  微創新身法之二:立定


    下麵說第二個身法:立定。轉身之後立定,而不要去跑步。


    傳統經濟的玩法都是跑步,盡可能地跑馬圈地,占的範圍越大越好。可是在個人崛起的時代,我們與其去把握更多的機會,還不如立定下來,在一個固定點上成長,這才是真正的身法。


    網上有一個女孩叫“細腿大羽”,她原來是做金融的,後來覺得在銀行幹沒意思,就辭職了。她愛好攝影,同時又喜歡孩子,她就冒出一個念頭:我可不可以幹兒童攝影呢?


    當然可以,但這塊市場上有的是大鱷,有些雖然不是幾百個億的大企業,但是人家至少有個影棚,有後期製作人員。可是“細腿大羽”什麽都沒有,於是,她就用了所謂的立定術,就站在自己的基礎上,開發全新的模式。


    她的模式是什麽?上門拍。比如說孩子5點鍾醒,她4點鍾就到你們家,擺好照相機,麵對著孩子。從孩子睜眼的一瞬間,她就開始拍,然後記錄這一整天的活動。


    我們來給她算一算,她這樣能掙多少錢。我聽說這樣拍攝一天的報價是五六千塊錢,我們按一天5000元算,一個月不用多幹,幹10天,一個月5萬元,一年五六十萬元,也還是可以的。你說一年掙五六十萬元太少了,可是你想,我在我們的《羅輯思維》的平台上這麽一介紹,人家的市場又大了,名氣也大了。沒準兒幾個月之後,人家報價1萬元錢一天了。那她一年就不是五六十萬元的收益了,而是100萬元的收益,這個價格甚至還有可能往上漲。


    還有一個女孩叫“林糊糊”,真名叫林曦,是畫畫的。她的水平雖然和老先生們的沒法比,但是也畫得不錯。於是,她在淘寶上開了個小店,專門為新興的中產階級家庭畫家族肖像畫。雖說這項服務不需要多高的畫技,但是她開發出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後來,我在網上還看到,有很多畫家圈子裏的老家夥指責她畫得不好,這個那個的。可是,這就是新時代的玩法啊。每一個人都可以利用互聯網,找到自己立定、成長的路徑,老家夥們是擋不住的。


    還有個人叫“小伍”。他搞了一個“三室兩廳”工作室,給“細腿大羽”和“林糊糊”做經紀人,從她們的收入中抽取10%或者15%。這又是一個很好的生意,沒準兒將來還會有更多提供新興體驗服務的個人,投到他的門下。


    什麽叫立定?就是馬雲所說的“小而美”。一個人沒有必要掙多少多少錢,即使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如果你不用買房,而且還有一份正式工作的話,一年是花不掉多少錢的(當然,這是在不買奢侈品的情況下)。


    當你沒有那些私心雜念、貪念的時候,你對物質的需求其實並不多,這個時候你反而獲得了自由,獲得了一個讓個人價值持續增長的空間。


    在傳統社會,我們經常講的是做大做強,總希望跟著組織把事業做大。可是在互聯網時代,也許我們立定,在自己所擅長的那個領域成長,並擁有合適規模的客戶,就可以擁有自由且富足的一生。


    你找到立定的地方了嗎?  微創新心法之一:呻吟


    說完了個人微創新需要的兩種身法,接下來還要說兩條心法。


    第一條心法:把大喊變成呻吟。大喊就是要盡可能多地讓全世界人都知道你在幹什麽,而呻吟,就是身邊的人能收到你的信息即可。


    腦白金剛開始做宣傳的時候,就滿世界喊:“今年爹媽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人家“細腿大羽”隻要在微博上一互動,就可以掙到錢了。所以說在這個時代,三兩好友勝過一台電視在手。


    不過,當初“細腿大羽”也不是天縱英才,早就知道自己要這麽幹,她也是試出來的。“細腿大羽”有一個朋友,在新浪微博上叫“櫻桃與細毛”,是個媽媽達人,在一個媽媽圈內小有名氣。因為她們是朋友,“細腿大羽”有時就給她家孩子拍。一來二去,“櫻桃與細毛”就開始在網上替她揚名。漸漸地,這種生意模式被這個圈層接受,進而又被大眾接受。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不通過傳統的大眾傳媒來做推廣,而是依靠身邊隨時發生的人際傳播,構建一個圈層,以此形成自己的品牌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一旦爆炸開來,它的力量是不可小視的。


    比如說,我們前麵提到的小米手機就有它的圈層。我告訴大家一個數字,大家可能會很驚訝,小米手機的論壇是中國第四大電商網站,這個論壇每天都有幾十萬的uv(網站獨立訪客),它的發帖量到現在為止已經超過了4個億。正是因為有這一堆人圍著一件事嘟嘟囔囔,彼此呻吟,互相傳達各自的感受,才壯大了小米這個品牌,至少維持了小米在微創新市場上的勝利。


    在這個時代,關鍵你要有朋友,而不是有喇叭。  微創新心法之二:躺倒


    第二個心法,就是躺倒。薑文說:“得站著把錢掙了。”沒錯,站著掙錢是一種風格。可是要搞個人微創新,躺倒也是一種風格。


    要想實現個人創業,你就要接天地之精華,吸日月之靈氣。就像道家打坐的姿態“五心朝天”,即兩個手掌心、兩個腳心、一個頭頂心,都要衝著天。


    我們個人創業,得隨時感受這個市場正在進行的微小變化,整個行業的競爭者正在做怎樣的變動。這種對整個環境中精微信號的接收能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中國著名的互聯網產品經理、“微信之父”張小龍,在2006年的時候講過一個原則:“做產品經理,要學會一千、一百、十。”“一千”就是每個月,在微博、qq空間裏麵和談論對應行業的人互動1000次,包括為人家的行業微博點個讚。“一百”是指你得看100篇重要的分析文章。“十”是要跟你的客戶、消費者、用戶互動10次,最好是做深度的訪談。你隻要每個月都按這個原則做,要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是這個行業資深的從業者了,就能接到這個行業的地氣。那些大公司要花大筆的銀子去探查的市場信息,我們坐在家中,用一台筆記本電腦就搞定了,這就是互聯網給我們的福祉。


    學會躺倒這個心法,更重要的原因是:躺倒是一種放鬆的姿勢,這樣更容易被激發創業激情。我跟年輕人交流創業這個話題的時候,他們經常問我:“應該選擇哪一行進行創業?”我說:“那得根據你的興趣,行行業業都可以啊。”他們又問:“沒有興趣怎麽辦啊?”我說:“這就難辦了。”


    這是中國一代人的問題,他們從小被教育體製壓抑,被剝奪了興趣,除了好好讀書,什麽都不擅長。當他們長大了之後,一填興趣都寫什麽音樂、電影、讀書。這哪兒是興趣啊,興趣得是自己用愛、用恨、用大量的情感投入去鑽研的東西。很多人有的隻是一顆追求利祿的心,這個時候要再想去創業就很難了。


    興趣怎麽培養?沒有別的辦法,隻能被激發,所以你要以放鬆的姿態麵對世界,讓更多的信息去激發你。沒準兒哪一天,你就碰到了命中注定的興趣。這其實也是一個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機會。


    工業化時代,用龐大的知識體係,讓每一個人進入了一個細碎的分工的角落,讓那麽多人擠擠插插地生活在一個都市群落當中,每一個人都被迫變得扁平化。可是工業化時代過去了,在互聯網時代,人的興趣、素質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原先那些地理位置、組織當中的位置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


    這是一個全新的機會。


    轉身、立定、呻吟、躺下就是互聯網時代個人崛起的方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振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振宇並收藏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