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大陸堪稱一次偉大的創業


    太平洋躺在地球上已經很多很多年了,不存在是誰發現的問題,但從人類曆史的角度,特別是從歐洲人的視角來看,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是近幾百年才卷入全球化的進程中的。


    15世紀之前,歐洲人根本不知道太平洋的存在。當時,歐洲各國的航海思路有所不同。葡萄牙人選擇向東航行,繞過非洲西海岸,經好望角進入印度洋,之後到達印度與中國,打通了海上商路。而西班牙人選擇往西,之後發現了美洲,但由於美洲在地理上北瀕北冰洋,南與南極洲隔德雷克海峽相望,使之最終無法到達太平洋,因而對急於開通到印度與中國的商路的歐洲人來說,作用不大。在大航海時代,發現美洲之後,人們緊接著又發現了太平洋,這堪稱一次偉大的創業。


    據說大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心裏都有三個詞,即gold(地下的金子)、god(天上的上帝)、glory(心中的光榮和夢想)。其實後兩個“g”著實有點荒唐:一個是god,好像此舉是出於宗教目的;另一個是glory,即光榮與夢想。


    很多創業者都在說什麽夢想,其實都是忽悠人,真正的創業者隻需要感受到一件東西即可,就是對金錢赤裸裸的、無法扼製且願終身伴隨的欲望。中國當前很多創業者的心態都是如此。  不斷地拋棄存量,去尋找全新的棲息地


    對於創業者而言,懷揣對於金子的夢想無可厚非,但僅有這點貪婪是遠遠不夠的,創業路上還需要一些別的品質,下麵我將用發現太平洋的三個人的故事來加以說明。


    第一個人叫巴爾沃亞(1475-1519),其品質就是不斷地拋棄存量,去尋找沒有涉足的增量。他出生在西班牙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為了逃債登上了去美洲的船隊,實則到了今天的海地。他發現海地根本沒有金子,僅有玉米、菠蘿和煙草等,而他自己又沒錢返回故裏,隻好留下來老老實實地種地。1510年,一個名叫恩西索的西班牙殖民者來到了這裏,他很有錢,而且是一個水平很高的法學家,夢想著在南美洲開辟一片殖民地來實現自己設計的那套社會製度。巴爾沃亞再次拋棄存量尋找增量,躲在一隻裝食品的木箱裏登上了恩西索的船,來到巴拿馬。在征服巴拿馬的過程中,巴爾沃亞漸漸取代了恩西索,成為大家的統帥,並幻想成為當地的總督,因此攆走了國王派來的新總督。但出於對國王的懲罰的畏懼,他開始了人生中第三次尋找增量——與當地一位老酋長結盟,借助其力量四處征伐。之後在1513年,他組織了一支將近200人的遠征隊,順著巴拿馬一路往西,發現了太平洋,這是歐洲人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見地球上最大的這片水麵。


    這個故事讓我琢磨起一個詞——增量。巴爾沃亞一生不跟存量較勁,按照哥倫布新開拓的人類的新視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大陸。他這種增量思維,確實可以給我們今天所有的創業者一個啟發。創業也是這麽一回事。


    美國《連線》(wired)雜誌的創始主編凱文·凱利說過:“所有讓大佬感覺到膽戰心驚的創新都是邊緣創新,都是大佬們沒有注意到,或者現在剛剛出現的那些新大陸。”


    真正有出息、有遠大前途、值得我們佩服的創業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有增量思維,他們永遠是在新疆界、新邊緣上找自己全新的棲息地。


    這是關於太平洋的第一個故事,下一個故事我們要說到麥哲倫(1480-1521),是他帶領大家真正踏入了這片水域。  麥哲倫的創業史


    麥哲倫出身貧寒,家庭很是破落,父親不僅酗酒,亡後還留下一身賭債,所以麥哲倫從10歲起就被送到王宮裏當王後的侍童。後來他從了軍,順著葡萄牙人開辟的商路,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戰爭中,他殘掉了一條腿。


    1513年,他向葡萄牙國王毛遂自薦,想率船繞經非洲好望角,用更近的航路到達亞洲,但國王並未同意。於是,他去了西班牙,來到了塞維利亞港,通過迎娶塞維利亞要塞司令的女兒站穩腳跟,並取得了當地大主教胡安·德·方塞卡的支持,被其介紹給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


    1519年,麥哲倫被查理一世封為海軍上將,得到大船5艘及近300個船員。他沿著南美洲大陸的東岸往南走,以尋找一條直通太平洋的水道為目標。一路都要跟團隊的疲勞、厭倦、恐懼去作鬥爭的他,把那種獲得別人喜愛、跟隨和信任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什麽叫創業?創業就是在漫無邊際的市場資源當中,以創業者的心態和努力,去尋找一種全新的組合方式。為什麽說沿途獲取幫助非常重要呢?它會使你將整合資源的成本變得最低。那些做生意成功的老板往往其貌不揚,往往都是看上去很老實、很平庸的一些人,比如馬雲,大家願意去幫助他。


    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永遠別看他是否擁有很多錢,有錢隻是成功的結果。在過程中,隨著年齡段的不同,成功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20歲的時候,有人願意帶你,有一個師傅覺得你不錯,並願意把他一身的本事傳給你,這就叫成功;30歲的時候有人願意用你,把什麽事都放心地交到你手上,這就叫成功;40歲時,有人願意替你吹噓,把你的價值抬高到超越你真實的那個價值水平,然後借你的勢,這就叫成功;50歲的時候,桃李滿天下,有徒子、徒孫供你為祖師爺,這就叫成功。


    所以,創業的成功隻能證明你獲取幫助的能力,這在麥哲倫的故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庫克船長的創業故事


    最後,咱們聊一聊南太平洋和它的海島是怎麽走進人類文明進程的。這就要說到英國人庫克船長(1728-1779)的創業故事。


    英國人加入到大航海競爭的時間較晚,當時所有的市場已經被瓜分完畢,美洲被西班牙人占領了,而葡萄牙人占據了通往東方的航路上所有的要塞,荷蘭人壟斷了海上物流。


    但英國人最擅長臨門一腳,即把別人開創出來的事情變得非常之完善。此外,他們還擅長設計製度,會用一套科學、縝密的思維謀篇布局,尋找新的增量和點滴的改善。比如說,我們今天的出租車管理製度與足球比賽製度,都是當年英國人的發明。


    庫克船長出身相對較好,從軍之後很快成了一名優秀的皇家海軍士兵,後來還當上了將軍。


    1768年,庫克開始了第一次遠航,他沿著當年麥哲倫的路線,從歐洲繞過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進入太平洋,貼著南邊,發現了今天的斐濟一帶,然後繞行好望角回到英國。


    4年之後的1772年,他又從好望角往南,經斐濟、新西蘭、大溪地,之後順著南美洲回到歐洲。1776年,也就是美國簽署《獨立宣言》那一年,庫克第三次遠航,這次他又順著第一次的路線繞行南美洲,途中路過夏威夷,探訪考察了北冰洋之後,又回到夏威夷補給,最後死在了那裏。


    這就是庫克最著名的三次大航海。


    回到本次我們討論的主題——創業上來,有很多創業者,都是用庫克船長這個思維找到自己全新的領地的。如沈南鵬、季琦當年做如家經濟型連鎖酒店用的就是這套思維,還有這兩年剛上市的去哪兒網等,用的也是庫克式的科學思維。  創業的四個邏輯


    關於創業的整個的思路,這就算梳理了一遍。想必大家已經看出,整個太平洋的發現曆史無非以下四條:第一,堅決認可並承認以及直麵自己內心對於金錢的渴望;第二,學習巴爾沃亞,不跟存量較勁,而去尋找人生的增量;第三,學習麥哲倫,沿途獲取最需要的幫助,用最低的成本去整合全新的資源,然後像兔子一樣去找尋到最近的可以吃到的草;第四,學習庫克船長,總結前人的經驗,試圖提煉出科學的規律,然後外推出去,探尋新的增量。


    以上就是創業的邏輯。創業是一件非常凶險的事情,沒有任何道理能夠保證你的成功。最後,我還想介紹一下上述三個人的結局:巴爾沃亞被繼任者給殺了,因為他不靠譜;麥哲倫在菲律賓的宿務島被土著殺死,家敗人亡;庫克船長死得最慘,屍體被大卸八塊,甚至被吃掉。


    所以,對創業者來說,即使他為人類曆史的進程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他生前也不一定會收獲他的光榮與夢想。


    創業者的宿命就是麵對無窮無盡的不確定性,到最後也許仍然一無所得。但是,幾百年的曆史煙塵過後,我們再回頭來看這些人,不管他們當時為什麽出發,不管他們帶著什麽樣的道德水平,過程中用了什麽手段,他們都值得我們尊敬。


    在曆史上,他們終於收獲了glory——光榮和夢想。這就是創業者真正唯一確定能夠拿到手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振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振宇並收藏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