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大家都有拖延症
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 作者:羅振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拖延症三大要素
話說蔣經國先生臨終的時候,躺在病床上已經奄奄一息了,旁邊的副官們就問:“老先生,你的接班人還沒有定呢,你得趕緊定,不能再拖了呀。”
老先生說:“還得拖一會兒,你等會兒……”然後就咽氣了。旁邊的人就說:“哦,原來老先生指定的是李登輝。”他們把“你等會兒”聽成了“李登輝”。
這個笑話比較冷,不好笑,但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就是拖延症。
有一本書上說,拖延症患者占總人口的70%~80%,這就是胡說八道。據我看,應該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有拖延症。
你自己想一想,是不是有一本書買回家後,到現在塑封都沒拆,還擱在書櫥裏?如果有,這就是拖延症的症狀。
什麽是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這件事該幹,但是你就是拖著不幹,而拖著不幹的同時,心中還有強烈的焦慮感和負罪感。拖拉、焦慮、負罪,這三條湊齊了,就叫拖延症。
很多人說拖延症不是懶。對,確實不是懶,如果單純是懶,那就僅僅會拖拉,而沒有負罪感和內疚感,就叫沒心沒肺、沒皮沒臉,就是懶漢一條,我們不跟這種人談什麽拖延症。
拖延症是明知要幹,但就是沒有辦法讓自己開始幹。
我看過一個段子,說有一個人,某天晚上終於要開始做創意方案了。他回到家打開了電腦,想想這個工作這麽重要,決定要先調適好心態。所以他先吃了一碟瓜子,又啃了一隻雞爪,接著吃了三個巧克力派,身體調整得不錯,但是心情還沒調適好。於是,他又洗了一個澡,洗完之後擦了一遍爽膚水,又擦了三遍爽膚露。他又覺得這個氛圍還不太對,便給自己泡了一壺香香的菊花茶。終於可以心如止水了,然後,他看著那個打開的word文檔,睡著了。
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不能治愈的
怎麽跟拖延症做鬥爭呢?我瀏覽了能找到的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覺得都不靠譜,發現它們就一個宗旨:隻要你說有病,我們就敢說能治。
方法是什麽呢?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基本上結構都是這樣的:首先嚇唬你,告訴你拖延症有多大的危害;然後告訴你拖延症分幾種,拖延症的病因是什麽,一通雲山霧罩;最後應該落實到怎麽治療上了。這時,樂子就來了,一堆不靠譜的方法。
有人告訴你,拖延症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你要把qq關掉,把音樂關掉,把電腦關掉,別去玩遊戲了,那不就治好了嗎?
還有人說,拖延症就是不會管理時間,你得學會管理時間,把自己的時間表掐好,先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然後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一點一點地完成。
最奇葩的一本書叫《番茄工作法》,說一個番茄時間是25分鍾,你給自己設一個鬧鍾,在這段時間裏絕對不要讓任何人打擾你,這25分鍾專心致誌地幹一件事。一個番茄時間結束了,再做另一個番茄時間的事。
如果我能做得到以上這些,還叫拖延症患者嗎?就像是減肥,很多人都說,減肥還不容易?管住嘴,邁開腿,少吃多運動。可這樣簡單的方法,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其實很多心理問題,都有點像沙漠植物,你看著露出地麵的就那麽一點點,好像是癬疥之疾,但是如果你往地下扒,就會發現它的根係非常粗壯,而且盤根錯節,紮在地層深處。沙漠裏缺水,水源又很遠,它要想夠到水,就得拚命往下紮根。
減肥、拖延症這些問題,就好像是沙漠植物,表麵上看起來就是人的一個小毛病,可是它在人的心理層麵紮根是非常之深的。說白了,我們現在的心理學、生理學的一係列知識,距離剝開這些病症的神秘麵紗可能還遠著呢。
所以我才說,這些病的治法都是不靠譜的。這還讓我聯想起一個東西,就是我所謂“媽媽式的嘮叨”。很多媽媽在扳孩子的毛病時都會這樣說:“你不認真學習,那你要認真學習啊;你上課不聽講,你得認真聽講啊;你考試粗心,那你得細心啊;你做事魯莽,你別那麽魯莽了,好不好?”
很多媽媽都說,孩子不聽自己的。廢話,因為沒用啊。 拖延症到底是不是一種病
要知道,所有人的行為都是一個心理現象的表層的呈現而已,你不解決他內在的、深層的心理結構問題和他的認知格局問題,想原路把他往回掰,能掰得回來嗎?
很多人會說,減肥也有成功的呀。沒錯,但是減肥成功的人都沒有告訴你,他減肥成功的真正原因。我就有一個生活經驗,所有中年已婚男人,如果突然開始往健身房跑,開始減肥。我告訴你,他十有八九是戀愛了,隻不過他已婚了,所以沒法告訴你他愛上了誰。幾個月之後,發現大變活人,他怎麽突然瘦了十公斤呢?我告訴你,沒準兒他背後的整個心理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他減肥成功了,而在於他已經是另外一個人了。
人類曆史上經常發生這樣的事。外在地設定了一個標準,然後認為自己現在這個方式是錯的,自認為這叫病,然後來治。我告訴你,人類曆史上好多東西都被當作過病,比如說左撇子。中國大多數左撇子從小就被家長矯正過來了,他們如今都是用右手寫字,這就是從小矯治的結果。你說用左手寫字有什麽問題,不糾正又會怎樣呢?
再比如說同性戀。同性戀一直被當作一種病去治療,直到現在還有好多醫院聲稱:我們的門診可以治療同性戀。出的招那叫一個損,說你要在手上綁一根橡皮筋,一旦看見同性有感覺,就彈自己一下。很多人把自己的手腕彈得通紅,但同性戀還是同性戀。
美國最大的反同性戀團體主席錢伯斯,是一名堅定的反同性戀者。其實他本人就是一名同性戀者,但他靠崇拜上帝、靠“信仰的力量”治好了,恢複正常了,並娶了妻子。他就認為同性戀的反麵不是異性戀,而是神聖。所以,他創建了由260間教堂組成的同性戀治療機構“出埃及記”(exodus),聲稱可以靠祈禱治愈那些非異性戀者。
2013年7月,他終於主動承認:“我受男人吸引好多年了……”並向所有被他的言論傷害過的人道歉。他終於認識到,同性戀是無法治愈的。“什麽同性戀能夠治療都是唬人的,我從沒看過人成功轉性!”就是說,所有聲稱能夠治療同性戀的方法全是騙術。
你可能會說,就算拖延不是病,它總是個問題吧?既然太行山落在了我家門口,那我就得愚公移山,得把它搬開呀。那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 把拖延變成一件有價值的事
前麵我說,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都不靠譜,這話說得有點絕對了,有一本書我看完之後,覺得還是靠譜的,叫《拖拉一點也無妨》。它的作者叫約翰·佩裏,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哲學教授。
佩裏教授研究出了一套對付拖延症的方法,名字叫“結構性拖延法”,這個研究成果曾經被授予“搞笑諾貝爾獎”。這個獎是專門頒發給那些正式發表了論文,但是特別無厘頭,甚至完全沒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這說明當時美國的學界主流認為這個研究成果特別搞笑。
確實很搞笑,因為他解決問題的整個思路跟一般的拖延症治療方法都不一樣。一般的治療方法都是,你想解決這個問題,你就得變成一個勤快的、不拖延的人。可是佩裏教授說,拖延症沒辦法治,人類本來就不是自己所構想的那種光榮、偉大、正確的物種。從古希臘開始,我們都認為人是理性的,但是我們活得越久,人類文明越往深處走,我們就越發現,人類有大量的非理性地帶。羅素曾經講過一句話:“據說人是理性動物,我一生都在尋找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那既然我拖延了,怎麽辦呢?那就想辦法把拖延變成一件有價值的事。佩裏教授說,你不是在這件事上拖延了嗎?那你就同時找好幾件你覺得有價值的事,都擱在這兒。比方說,你現在要寫一份年終總結報告,可你就是不願意開始寫,你就是想拖著。好,你一旦意識到你想拖這件事,那你今天就找幾件你曾經拖延下來的計劃任務,比如說把家裏的賬單清理一下,把自己電腦桌麵上的文件給整理一下,看一本你一直拖著沒看的書。為了拖那個事,你要把以前拖的這幾件有價值的事情給幹了。
他說自己就是這樣做的。他曾經欠出版社一部書稿,一直拖一直拖,一想到這件事就頭疼。那他是怎麽辦的呢?他就跑到宿舍去跟學生聊天。時間一長,他在出版社眼裏已經是全無信用了,但沒關係,學生突然喜歡他了,他突然成了斯坦福大學非常受學生歡迎的青年老師,因此還得了很多獎。這不就變成了很有價值的事嗎?這就叫結構性拖延法,就是把禍水東引。
你們說這事兒靠譜嗎?我覺得特別靠譜。拖延症本身並不是真正的危害,真正的危害是我們的心理機製——我們覺得自己有拖延症,所以不能承擔太多任務,今天隻做這一件事,我們得想辦法把拖延症克服掉。
殊不知,你既然有拖延症,就說明你克服不了,你把這件事擱在這兒,為了拖延那件事,你隻能找出大量無意義的事情去做,比如說聊個qq、打個遊戲,然後東搞西搞。搞來搞去,最後實在不行,你會躺在沙發裏看電視。你始終都不會去做那件事,而且你這一天也將會過得毫無價值。
佩裏先生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讓我們去找一堆有價值的事情,讓它們之間互相拖延。即使你東路不通,你西路也通了,因為你畢竟做了一點兒有價值的事情,這就是結構性拖延法。 得學會跟自己玩心眼兒
這種方法的本質其實就是跟自己玩心理遊戲。人生也是這樣,你就得不斷地把自己當他人,跟自己玩心理遊戲。
我還記得大學時有個舍友,煙癮特別大,那個時候學生都窮,他經常沒錢買煙。所以,他有一個習慣,他每次買一包煙,會從20根裏麵拿出4根,藏在宿舍的很多地方,然後故意讓自己把這個藏煙的地方忘掉。
我就問他:“你幹嗎要這麽幹呢?”他說:“當我沒錢抽煙的時候,我心裏是有數的,這屋裏一定有,我一定能找得到煙。這個時候,那就是救命的煙。”這不就是跟自己玩心眼兒嗎?
沒辦法,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旅途,就是這樣的一個征程,你不跟自己玩心眼兒,有的時候就真的會被自己搞敗。
下麵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麽跟自己玩心眼兒,怎麽與拖延症鬥爭的,大致有三招。
第一招,很多講拖延症的書上都說,你要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去完成,我覺得這個不靠譜,我的心得是,把那些創造性的任務分解成機械性的勞動,就比較好完成了。很多人拖延,有的時候並不完全是因為懶,而是在那些創造性的事情上,他對自己有完美主義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達不到的水平,所以才會一直拖著、等著。
比方說我上高三的時候,一旦拿起政治、曆史、地理這些文科的書要背,我的注意力也就能集中個五分鍾,然後就去搞東搞西了。怎麽辦呢?我從高二夏天,也就是暑假起,就給自己下了一個任務,要把政治、曆史、地理這三套教科書抄五遍。就是抄,不需要我背,不需要我調動注意力,我隻需要做機械性的勞動就可以了。最後我真的抄了五遍,我從來沒有背過書,但是我的高考成績還可以。你看,這就是典型的把創造性勞動變成機械性勞動的行為。
你可以觀察一下,拖延症最嚴重的是些什麽人?多是做創造性勞動的人,最被拖延症所苦的人,就是出版社編輯,求爺爺告奶奶,找作家去組稿。然後作家就給你拖,他們可不是按小時拖,而是按年拖,拖得真是山長水遠,你都不知道他們會拖到什麽時候,因為他們在做創造性的勞動,一定要用機械化的勞動把它分解掉。
第二個心得,叫“讓種子飛一會兒”。我還記得高考的前一天,我們的班主任給我們講了一個高考關於語文考試的技法。他說,你們拿到語文卷子之後,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做題,先翻到最後一頁,看作文題,看懂了就擱下,然後從第一道題開始做。他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雖然這個時候你在做前麵的題,沒特意去想作文的事,但是因為你看過這個作文題,所以這篇作文的構思,已經在你的心裏開始生長、發芽,“飛了一會兒”了。當你把前麵的題全部做完,開始寫作文的時候,你不知不覺已經完成了一部分構思,這是一個很節省時間的方法。
我對付自己的拖延症,現在也用這個方法。就是不管這件事我多不情願去幹,我會強迫自己先幹一件事:先把這事了解一下,然後才把它擱下。雖然我之後在搞東搞西,但是我知道那個種子在生長。所以一旦時間來不及了,我必須要開始幹的時候,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幹完。
第三個方法其實特別簡單,既然你認識到自己有拖延症,知道拖延症有一個最大的共性:當你麵對的是一個人的任務時就會拖延,而在群體壓力下,拖延症會消解很大一部分。
美國社會有一個現象,很少有富人是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窮人。不是說窮人就一定是人窮誌短,而是富人在社群裏麵是有壓力的,因為胖就意味著你意誌薄弱,你自控能力差,你在社交圈裏就不好混。這種群體壓力會對人的行為構成很大的反製效果。
我一旦意識到自己有一件事想拖延了,就會采取一種辦法,那就是開會。我會請一些人來,介紹一下我要做的方案,然後群策群力把它完成。大家覺得羅胖很謙善,其實不是,我就是找幾個人看著我,然後當著別人的麵,你會發現你另外一個心理機製開始啟動了,就是虛榮心。當著大夥兒的麵,你總不好表現出你很懶吧,然後你就會用虛榮心頂著一口氣,把這件事很迅速、很利落地幹掉。 拖延症背後的龐然大物
我的心得分享完了,但是這件事還沒完。我真正想告訴你的是,也許拖延症真的沒有辦法治,因為我們的敵人何止是自己,而是一個比自己還要恐怖得多的東西。
拖延症背後那個我們真正要麵對的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麽呢?是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史。
減肥為什麽難?就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由幾百萬年的進化曆程構成的。我們現在一日三餐,每頓都是大魚大肉,堆積的脂肪肯定超過了所需的量。但是,因為我們進入文明社會,能吃飽肚子還沒多少天,我們的生理構造還來不及做出反應,所以,我們看到東西還是想吃,吃了就會轉化成脂肪,然後堆在身上,以應不時之需。
拖延症也是這個道理。人類有一種底層的心理結構,就是我們更看重當下的價值。你想,作為一個原始人,一個進化中的猿猴,逮著一個東西,怎麽可能留到明天再吃?夜長夢多啊。所以,我們對當下的價值評估就更高,對未來的價值評估偏低,能懶一會兒就懶一會兒,把當下這種爽的感覺先享受了再說,至於未來,一會兒再說。
所以,拖延症真的不是病,它就是人類的底層心理結構。自古以來都有拖延症,比如說大才子龐統,張飛去見他的時候,他桌上堆著一堆案卷尚未處理。張飛來了之後,他說好,現在我處理給你看,一個上午就把事情做完了。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現代社會加重了人的拖延症
拖延症之所以會成為當下一個重要的社會話題,就是因為我們現代的工業社會確實加重了人的拖延症,以及它的危害。
為什麽說加重了呢?有這麽幾個機理。第一,現代社會,一個人從目的到手段的距離變得更遠了。原始人的時候,基本就是不做不食,這一天他幹活了,出去捕獵了,他就有得吃;他不出去捕獵,他就沒得吃,手段和目的之間非常近。可是現代社會不是這樣的。
有一個典型的段子,一個富翁到海灘上看見一個漁民說:“你怎麽這麽懶,躺在這兒曬太陽,你應該去幹活啊。”漁民說:“我幹嗎要去幹活掙錢啊?”富翁說:“掙了錢,你就可以什麽都不幹,躺在那兒曬太陽了。”漁民說:“我現在不就在這兒曬太陽嗎?”
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這就是現代社會,從手段到目的的過程變得非常複雜,人不能直接用自己的本能感受得到,所以釀造了拖延症。
第二個原因,現代社會的很多目的是被強加的,很多人拖延的事情,都是寫方案或者寫報告。你願意寫那個方案嗎?你願意寫那個總結報告嗎?不是沒辦法嘛,這是公司的要求,是客戶的單子,你不能拖。而你從本能上是不願意去做的,人都有這個心理機製。
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老大爺,家裏有一塊草坪,一群小孩經常在那兒踢球,把草坪弄得亂七八糟。老大爺怎麽說,他們都不聽,他就想了一個招。一天,他就跟那幫小孩說:“我很寂寞,你們天天來踢球給我看,我表示非常讚賞。這樣吧,你們每次來踢球,我就給你們一塊錢作為獎賞,但你們每天都來,好不好?”孩子們很高興地答應了。
過了幾天,老大爺說:“我現在窮了,隻能給你們五毛錢了。”孩子們也很高興,五毛就五毛。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大爺說:“這五毛錢我也給不起了,我要破產了。”孩子們說:“五毛錢都不給,我們才不踢給你看呢!”他們就走了,從此再也不來了。這就是老大爺用的招,達到了孩子們不再來踢球的目的。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哪怕一個人愛幹一件事,隻要他感受到這件事上麵有一點點被強加的目的性,他就傾向於躲避這個任務。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征。
第三個特征,就是現代社會因為大眾傳播的普及,每個人都一腦子觀念,都是電視、報紙以及各種媒體塞給我們的,我們腦子當中有很多關於“正確”的想象。其實拖延症大多來自於不適當的想象,比方說我們想買本書,為什麽買呢?因為我們在下單購買的時候,一瞬間腦子裏會出現一個畫麵:當我們讀完了這本書,我們就會口若懸河,這本書裏所有有趣的東西就會成為我們的知識;然後我們跟美女在講這些知識的時候,她們就會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我們,我們就會很爽。一瞬間,我們就會點亮一個大畫麵,然後就下單了,但買回家也不會看。這就是拖延症的來曆。
換句話說,我剛才總結的三點就是:第一,目的和手段之間相隔得很遠;第二,目的是別人強加的;第三,目的是想象出來的。
當一個人追逐一個如此虛無縹緲的目的的時候,他為什麽不拖延呢?這就是現代社會的機理會加重拖延症,讓拖延症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症結的原因。 拖延症是人類進化曆程送你的禮物
接下來,我們就嚐試著解決一下問題。第一,我認為這個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會解決。說白了,就是現代性造就的問題,將要靠現代性本身的解體來解決。
我曾經講過,我們正在迎來一個興趣社會,每一個人可以基於自由意誌,去追逐自己感興趣的事業。如果這個預言成真的話,拖延症的問題會不會得到一些緩解?每個人都做著自己愛幹的事情,自然就不會拖延了。至少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小孩拖延著不去玩,拖延著不去打遊戲,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所以,目的和生命本體的更加貼近,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可是這要等很多年,我們現在天天被拖延症所害,應該怎麽辦?依我說,你別著急,這就是人生境界提升的過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時間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他覺得一個小時就很長。你說現在不許看電視,一個小時後才能看,他會覺得等得太長了。十幾歲、二十歲的人,他的時間概念是什麽?心愛的姑娘一天沒見著了,百爪撓心。三四十歲的人,他規劃人生的時候是以年為單位的,這一年怎麽過,那一年怎麽過。過了50歲,他往往就開始用10年左右的時間跨度來思考人生了。
說白了,對於現在價值和未來價值,就是跨越時間的價值調度、匹配、平衡,所有這些事情是要靠人格的成熟才能做得到的。人格的成熟,隻能靠時間去耗、去磨。
在這裏,我也可以交代一下,我為什麽要做《羅輯思維》這件事。正是因為這一年我40歲了。40歲的人會有一種感覺,我站在了人生的中間這個點上,人生若按80年計算,40歲正好在中間。40歲很值錢,因為我是屌絲逆襲,是彎腰上山,山頂在前麵,隻要往山頂奔就可以了,總是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多的錢、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好的社會聲譽,覺得人生是無窮無盡的,前麵有的是時間。
可是當過完40歲生日這一天,我往前一看,突然發現我已經到山頂了,能看得到的隻有山腳了。我突然意識到,人生過半了。這時候,有一個強烈的意識從我腦子裏蹦出來:有些事想到就該去做了,再不做就真的來不及了。所以,我才在各種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把《羅輯思維》這個平台推了出來。
其實,拖延症是人類進化曆程給你的一個禮物,是現代社會的目的性、正當性等一切形成的海市蜃樓,將你照射出來的一個缺陷。但它更是你想把握這一生、想讓這一生過得美好就必須要去克服的一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幫得了你,隻有等待你自己更快地成熟。當你的心理結構發生更快的變形的時候,解決方案就會水到渠成。
如果你還要說,我就是懶,我就是解決不了,怎麽辦?沒有什麽怎麽辦,這個世界上什麽都會變,但有一樣東西不會變,那就是成功的人、對自己滿意的人,和不成功的失敗者、一生對自己不滿意的人,這個結構比例不會變。如果你真的克服不了,那也沒什麽,你隻不過和無數代祖先,和那些已經死掉的人一樣,你就是個失敗者而已,這有什麽奇怪的?
話說蔣經國先生臨終的時候,躺在病床上已經奄奄一息了,旁邊的副官們就問:“老先生,你的接班人還沒有定呢,你得趕緊定,不能再拖了呀。”
老先生說:“還得拖一會兒,你等會兒……”然後就咽氣了。旁邊的人就說:“哦,原來老先生指定的是李登輝。”他們把“你等會兒”聽成了“李登輝”。
這個笑話比較冷,不好笑,但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就是拖延症。
有一本書上說,拖延症患者占總人口的70%~80%,這就是胡說八道。據我看,應該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有拖延症。
你自己想一想,是不是有一本書買回家後,到現在塑封都沒拆,還擱在書櫥裏?如果有,這就是拖延症的症狀。
什麽是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這件事該幹,但是你就是拖著不幹,而拖著不幹的同時,心中還有強烈的焦慮感和負罪感。拖拉、焦慮、負罪,這三條湊齊了,就叫拖延症。
很多人說拖延症不是懶。對,確實不是懶,如果單純是懶,那就僅僅會拖拉,而沒有負罪感和內疚感,就叫沒心沒肺、沒皮沒臉,就是懶漢一條,我們不跟這種人談什麽拖延症。
拖延症是明知要幹,但就是沒有辦法讓自己開始幹。
我看過一個段子,說有一個人,某天晚上終於要開始做創意方案了。他回到家打開了電腦,想想這個工作這麽重要,決定要先調適好心態。所以他先吃了一碟瓜子,又啃了一隻雞爪,接著吃了三個巧克力派,身體調整得不錯,但是心情還沒調適好。於是,他又洗了一個澡,洗完之後擦了一遍爽膚水,又擦了三遍爽膚露。他又覺得這個氛圍還不太對,便給自己泡了一壺香香的菊花茶。終於可以心如止水了,然後,他看著那個打開的word文檔,睡著了。
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不能治愈的
怎麽跟拖延症做鬥爭呢?我瀏覽了能找到的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覺得都不靠譜,發現它們就一個宗旨:隻要你說有病,我們就敢說能治。
方法是什麽呢?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基本上結構都是這樣的:首先嚇唬你,告訴你拖延症有多大的危害;然後告訴你拖延症分幾種,拖延症的病因是什麽,一通雲山霧罩;最後應該落實到怎麽治療上了。這時,樂子就來了,一堆不靠譜的方法。
有人告訴你,拖延症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你要把qq關掉,把音樂關掉,把電腦關掉,別去玩遊戲了,那不就治好了嗎?
還有人說,拖延症就是不會管理時間,你得學會管理時間,把自己的時間表掐好,先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然後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一點一點地完成。
最奇葩的一本書叫《番茄工作法》,說一個番茄時間是25分鍾,你給自己設一個鬧鍾,在這段時間裏絕對不要讓任何人打擾你,這25分鍾專心致誌地幹一件事。一個番茄時間結束了,再做另一個番茄時間的事。
如果我能做得到以上這些,還叫拖延症患者嗎?就像是減肥,很多人都說,減肥還不容易?管住嘴,邁開腿,少吃多運動。可這樣簡單的方法,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其實很多心理問題,都有點像沙漠植物,你看著露出地麵的就那麽一點點,好像是癬疥之疾,但是如果你往地下扒,就會發現它的根係非常粗壯,而且盤根錯節,紮在地層深處。沙漠裏缺水,水源又很遠,它要想夠到水,就得拚命往下紮根。
減肥、拖延症這些問題,就好像是沙漠植物,表麵上看起來就是人的一個小毛病,可是它在人的心理層麵紮根是非常之深的。說白了,我們現在的心理學、生理學的一係列知識,距離剝開這些病症的神秘麵紗可能還遠著呢。
所以我才說,這些病的治法都是不靠譜的。這還讓我聯想起一個東西,就是我所謂“媽媽式的嘮叨”。很多媽媽在扳孩子的毛病時都會這樣說:“你不認真學習,那你要認真學習啊;你上課不聽講,你得認真聽講啊;你考試粗心,那你得細心啊;你做事魯莽,你別那麽魯莽了,好不好?”
很多媽媽都說,孩子不聽自己的。廢話,因為沒用啊。 拖延症到底是不是一種病
要知道,所有人的行為都是一個心理現象的表層的呈現而已,你不解決他內在的、深層的心理結構問題和他的認知格局問題,想原路把他往回掰,能掰得回來嗎?
很多人會說,減肥也有成功的呀。沒錯,但是減肥成功的人都沒有告訴你,他減肥成功的真正原因。我就有一個生活經驗,所有中年已婚男人,如果突然開始往健身房跑,開始減肥。我告訴你,他十有八九是戀愛了,隻不過他已婚了,所以沒法告訴你他愛上了誰。幾個月之後,發現大變活人,他怎麽突然瘦了十公斤呢?我告訴你,沒準兒他背後的整個心理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他減肥成功了,而在於他已經是另外一個人了。
人類曆史上經常發生這樣的事。外在地設定了一個標準,然後認為自己現在這個方式是錯的,自認為這叫病,然後來治。我告訴你,人類曆史上好多東西都被當作過病,比如說左撇子。中國大多數左撇子從小就被家長矯正過來了,他們如今都是用右手寫字,這就是從小矯治的結果。你說用左手寫字有什麽問題,不糾正又會怎樣呢?
再比如說同性戀。同性戀一直被當作一種病去治療,直到現在還有好多醫院聲稱:我們的門診可以治療同性戀。出的招那叫一個損,說你要在手上綁一根橡皮筋,一旦看見同性有感覺,就彈自己一下。很多人把自己的手腕彈得通紅,但同性戀還是同性戀。
美國最大的反同性戀團體主席錢伯斯,是一名堅定的反同性戀者。其實他本人就是一名同性戀者,但他靠崇拜上帝、靠“信仰的力量”治好了,恢複正常了,並娶了妻子。他就認為同性戀的反麵不是異性戀,而是神聖。所以,他創建了由260間教堂組成的同性戀治療機構“出埃及記”(exodus),聲稱可以靠祈禱治愈那些非異性戀者。
2013年7月,他終於主動承認:“我受男人吸引好多年了……”並向所有被他的言論傷害過的人道歉。他終於認識到,同性戀是無法治愈的。“什麽同性戀能夠治療都是唬人的,我從沒看過人成功轉性!”就是說,所有聲稱能夠治療同性戀的方法全是騙術。
你可能會說,就算拖延不是病,它總是個問題吧?既然太行山落在了我家門口,那我就得愚公移山,得把它搬開呀。那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 把拖延變成一件有價值的事
前麵我說,所有關於拖延症的書都不靠譜,這話說得有點絕對了,有一本書我看完之後,覺得還是靠譜的,叫《拖拉一點也無妨》。它的作者叫約翰·佩裏,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哲學教授。
佩裏教授研究出了一套對付拖延症的方法,名字叫“結構性拖延法”,這個研究成果曾經被授予“搞笑諾貝爾獎”。這個獎是專門頒發給那些正式發表了論文,但是特別無厘頭,甚至完全沒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這說明當時美國的學界主流認為這個研究成果特別搞笑。
確實很搞笑,因為他解決問題的整個思路跟一般的拖延症治療方法都不一樣。一般的治療方法都是,你想解決這個問題,你就得變成一個勤快的、不拖延的人。可是佩裏教授說,拖延症沒辦法治,人類本來就不是自己所構想的那種光榮、偉大、正確的物種。從古希臘開始,我們都認為人是理性的,但是我們活得越久,人類文明越往深處走,我們就越發現,人類有大量的非理性地帶。羅素曾經講過一句話:“據說人是理性動物,我一生都在尋找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那既然我拖延了,怎麽辦呢?那就想辦法把拖延變成一件有價值的事。佩裏教授說,你不是在這件事上拖延了嗎?那你就同時找好幾件你覺得有價值的事,都擱在這兒。比方說,你現在要寫一份年終總結報告,可你就是不願意開始寫,你就是想拖著。好,你一旦意識到你想拖這件事,那你今天就找幾件你曾經拖延下來的計劃任務,比如說把家裏的賬單清理一下,把自己電腦桌麵上的文件給整理一下,看一本你一直拖著沒看的書。為了拖那個事,你要把以前拖的這幾件有價值的事情給幹了。
他說自己就是這樣做的。他曾經欠出版社一部書稿,一直拖一直拖,一想到這件事就頭疼。那他是怎麽辦的呢?他就跑到宿舍去跟學生聊天。時間一長,他在出版社眼裏已經是全無信用了,但沒關係,學生突然喜歡他了,他突然成了斯坦福大學非常受學生歡迎的青年老師,因此還得了很多獎。這不就變成了很有價值的事嗎?這就叫結構性拖延法,就是把禍水東引。
你們說這事兒靠譜嗎?我覺得特別靠譜。拖延症本身並不是真正的危害,真正的危害是我們的心理機製——我們覺得自己有拖延症,所以不能承擔太多任務,今天隻做這一件事,我們得想辦法把拖延症克服掉。
殊不知,你既然有拖延症,就說明你克服不了,你把這件事擱在這兒,為了拖延那件事,你隻能找出大量無意義的事情去做,比如說聊個qq、打個遊戲,然後東搞西搞。搞來搞去,最後實在不行,你會躺在沙發裏看電視。你始終都不會去做那件事,而且你這一天也將會過得毫無價值。
佩裏先生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讓我們去找一堆有價值的事情,讓它們之間互相拖延。即使你東路不通,你西路也通了,因為你畢竟做了一點兒有價值的事情,這就是結構性拖延法。 得學會跟自己玩心眼兒
這種方法的本質其實就是跟自己玩心理遊戲。人生也是這樣,你就得不斷地把自己當他人,跟自己玩心理遊戲。
我還記得大學時有個舍友,煙癮特別大,那個時候學生都窮,他經常沒錢買煙。所以,他有一個習慣,他每次買一包煙,會從20根裏麵拿出4根,藏在宿舍的很多地方,然後故意讓自己把這個藏煙的地方忘掉。
我就問他:“你幹嗎要這麽幹呢?”他說:“當我沒錢抽煙的時候,我心裏是有數的,這屋裏一定有,我一定能找得到煙。這個時候,那就是救命的煙。”這不就是跟自己玩心眼兒嗎?
沒辦法,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旅途,就是這樣的一個征程,你不跟自己玩心眼兒,有的時候就真的會被自己搞敗。
下麵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麽跟自己玩心眼兒,怎麽與拖延症鬥爭的,大致有三招。
第一招,很多講拖延症的書上都說,你要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去完成,我覺得這個不靠譜,我的心得是,把那些創造性的任務分解成機械性的勞動,就比較好完成了。很多人拖延,有的時候並不完全是因為懶,而是在那些創造性的事情上,他對自己有完美主義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達不到的水平,所以才會一直拖著、等著。
比方說我上高三的時候,一旦拿起政治、曆史、地理這些文科的書要背,我的注意力也就能集中個五分鍾,然後就去搞東搞西了。怎麽辦呢?我從高二夏天,也就是暑假起,就給自己下了一個任務,要把政治、曆史、地理這三套教科書抄五遍。就是抄,不需要我背,不需要我調動注意力,我隻需要做機械性的勞動就可以了。最後我真的抄了五遍,我從來沒有背過書,但是我的高考成績還可以。你看,這就是典型的把創造性勞動變成機械性勞動的行為。
你可以觀察一下,拖延症最嚴重的是些什麽人?多是做創造性勞動的人,最被拖延症所苦的人,就是出版社編輯,求爺爺告奶奶,找作家去組稿。然後作家就給你拖,他們可不是按小時拖,而是按年拖,拖得真是山長水遠,你都不知道他們會拖到什麽時候,因為他們在做創造性的勞動,一定要用機械化的勞動把它分解掉。
第二個心得,叫“讓種子飛一會兒”。我還記得高考的前一天,我們的班主任給我們講了一個高考關於語文考試的技法。他說,你們拿到語文卷子之後,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做題,先翻到最後一頁,看作文題,看懂了就擱下,然後從第一道題開始做。他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雖然這個時候你在做前麵的題,沒特意去想作文的事,但是因為你看過這個作文題,所以這篇作文的構思,已經在你的心裏開始生長、發芽,“飛了一會兒”了。當你把前麵的題全部做完,開始寫作文的時候,你不知不覺已經完成了一部分構思,這是一個很節省時間的方法。
我對付自己的拖延症,現在也用這個方法。就是不管這件事我多不情願去幹,我會強迫自己先幹一件事:先把這事了解一下,然後才把它擱下。雖然我之後在搞東搞西,但是我知道那個種子在生長。所以一旦時間來不及了,我必須要開始幹的時候,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幹完。
第三個方法其實特別簡單,既然你認識到自己有拖延症,知道拖延症有一個最大的共性:當你麵對的是一個人的任務時就會拖延,而在群體壓力下,拖延症會消解很大一部分。
美國社會有一個現象,很少有富人是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窮人。不是說窮人就一定是人窮誌短,而是富人在社群裏麵是有壓力的,因為胖就意味著你意誌薄弱,你自控能力差,你在社交圈裏就不好混。這種群體壓力會對人的行為構成很大的反製效果。
我一旦意識到自己有一件事想拖延了,就會采取一種辦法,那就是開會。我會請一些人來,介紹一下我要做的方案,然後群策群力把它完成。大家覺得羅胖很謙善,其實不是,我就是找幾個人看著我,然後當著別人的麵,你會發現你另外一個心理機製開始啟動了,就是虛榮心。當著大夥兒的麵,你總不好表現出你很懶吧,然後你就會用虛榮心頂著一口氣,把這件事很迅速、很利落地幹掉。 拖延症背後的龐然大物
我的心得分享完了,但是這件事還沒完。我真正想告訴你的是,也許拖延症真的沒有辦法治,因為我們的敵人何止是自己,而是一個比自己還要恐怖得多的東西。
拖延症背後那個我們真正要麵對的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麽呢?是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史。
減肥為什麽難?就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由幾百萬年的進化曆程構成的。我們現在一日三餐,每頓都是大魚大肉,堆積的脂肪肯定超過了所需的量。但是,因為我們進入文明社會,能吃飽肚子還沒多少天,我們的生理構造還來不及做出反應,所以,我們看到東西還是想吃,吃了就會轉化成脂肪,然後堆在身上,以應不時之需。
拖延症也是這個道理。人類有一種底層的心理結構,就是我們更看重當下的價值。你想,作為一個原始人,一個進化中的猿猴,逮著一個東西,怎麽可能留到明天再吃?夜長夢多啊。所以,我們對當下的價值評估就更高,對未來的價值評估偏低,能懶一會兒就懶一會兒,把當下這種爽的感覺先享受了再說,至於未來,一會兒再說。
所以,拖延症真的不是病,它就是人類的底層心理結構。自古以來都有拖延症,比如說大才子龐統,張飛去見他的時候,他桌上堆著一堆案卷尚未處理。張飛來了之後,他說好,現在我處理給你看,一個上午就把事情做完了。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 現代社會加重了人的拖延症
拖延症之所以會成為當下一個重要的社會話題,就是因為我們現代的工業社會確實加重了人的拖延症,以及它的危害。
為什麽說加重了呢?有這麽幾個機理。第一,現代社會,一個人從目的到手段的距離變得更遠了。原始人的時候,基本就是不做不食,這一天他幹活了,出去捕獵了,他就有得吃;他不出去捕獵,他就沒得吃,手段和目的之間非常近。可是現代社會不是這樣的。
有一個典型的段子,一個富翁到海灘上看見一個漁民說:“你怎麽這麽懶,躺在這兒曬太陽,你應該去幹活啊。”漁民說:“我幹嗎要去幹活掙錢啊?”富翁說:“掙了錢,你就可以什麽都不幹,躺在那兒曬太陽了。”漁民說:“我現在不就在這兒曬太陽嗎?”
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這就是現代社會,從手段到目的的過程變得非常複雜,人不能直接用自己的本能感受得到,所以釀造了拖延症。
第二個原因,現代社會的很多目的是被強加的,很多人拖延的事情,都是寫方案或者寫報告。你願意寫那個方案嗎?你願意寫那個總結報告嗎?不是沒辦法嘛,這是公司的要求,是客戶的單子,你不能拖。而你從本能上是不願意去做的,人都有這個心理機製。
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老大爺,家裏有一塊草坪,一群小孩經常在那兒踢球,把草坪弄得亂七八糟。老大爺怎麽說,他們都不聽,他就想了一個招。一天,他就跟那幫小孩說:“我很寂寞,你們天天來踢球給我看,我表示非常讚賞。這樣吧,你們每次來踢球,我就給你們一塊錢作為獎賞,但你們每天都來,好不好?”孩子們很高興地答應了。
過了幾天,老大爺說:“我現在窮了,隻能給你們五毛錢了。”孩子們也很高興,五毛就五毛。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大爺說:“這五毛錢我也給不起了,我要破產了。”孩子們說:“五毛錢都不給,我們才不踢給你看呢!”他們就走了,從此再也不來了。這就是老大爺用的招,達到了孩子們不再來踢球的目的。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哪怕一個人愛幹一件事,隻要他感受到這件事上麵有一點點被強加的目的性,他就傾向於躲避這個任務。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征。
第三個特征,就是現代社會因為大眾傳播的普及,每個人都一腦子觀念,都是電視、報紙以及各種媒體塞給我們的,我們腦子當中有很多關於“正確”的想象。其實拖延症大多來自於不適當的想象,比方說我們想買本書,為什麽買呢?因為我們在下單購買的時候,一瞬間腦子裏會出現一個畫麵:當我們讀完了這本書,我們就會口若懸河,這本書裏所有有趣的東西就會成為我們的知識;然後我們跟美女在講這些知識的時候,她們就會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我們,我們就會很爽。一瞬間,我們就會點亮一個大畫麵,然後就下單了,但買回家也不會看。這就是拖延症的來曆。
換句話說,我剛才總結的三點就是:第一,目的和手段之間相隔得很遠;第二,目的是別人強加的;第三,目的是想象出來的。
當一個人追逐一個如此虛無縹緲的目的的時候,他為什麽不拖延呢?這就是現代社會的機理會加重拖延症,讓拖延症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症結的原因。 拖延症是人類進化曆程送你的禮物
接下來,我們就嚐試著解決一下問題。第一,我認為這個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會解決。說白了,就是現代性造就的問題,將要靠現代性本身的解體來解決。
我曾經講過,我們正在迎來一個興趣社會,每一個人可以基於自由意誌,去追逐自己感興趣的事業。如果這個預言成真的話,拖延症的問題會不會得到一些緩解?每個人都做著自己愛幹的事情,自然就不會拖延了。至少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小孩拖延著不去玩,拖延著不去打遊戲,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所以,目的和生命本體的更加貼近,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可是這要等很多年,我們現在天天被拖延症所害,應該怎麽辦?依我說,你別著急,這就是人生境界提升的過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時間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他覺得一個小時就很長。你說現在不許看電視,一個小時後才能看,他會覺得等得太長了。十幾歲、二十歲的人,他的時間概念是什麽?心愛的姑娘一天沒見著了,百爪撓心。三四十歲的人,他規劃人生的時候是以年為單位的,這一年怎麽過,那一年怎麽過。過了50歲,他往往就開始用10年左右的時間跨度來思考人生了。
說白了,對於現在價值和未來價值,就是跨越時間的價值調度、匹配、平衡,所有這些事情是要靠人格的成熟才能做得到的。人格的成熟,隻能靠時間去耗、去磨。
在這裏,我也可以交代一下,我為什麽要做《羅輯思維》這件事。正是因為這一年我40歲了。40歲的人會有一種感覺,我站在了人生的中間這個點上,人生若按80年計算,40歲正好在中間。40歲很值錢,因為我是屌絲逆襲,是彎腰上山,山頂在前麵,隻要往山頂奔就可以了,總是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多的錢、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好的社會聲譽,覺得人生是無窮無盡的,前麵有的是時間。
可是當過完40歲生日這一天,我往前一看,突然發現我已經到山頂了,能看得到的隻有山腳了。我突然意識到,人生過半了。這時候,有一個強烈的意識從我腦子裏蹦出來:有些事想到就該去做了,再不做就真的來不及了。所以,我才在各種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把《羅輯思維》這個平台推了出來。
其實,拖延症是人類進化曆程給你的一個禮物,是現代社會的目的性、正當性等一切形成的海市蜃樓,將你照射出來的一個缺陷。但它更是你想把握這一生、想讓這一生過得美好就必須要去克服的一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幫得了你,隻有等待你自己更快地成熟。當你的心理結構發生更快的變形的時候,解決方案就會水到渠成。
如果你還要說,我就是懶,我就是解決不了,怎麽辦?沒有什麽怎麽辦,這個世界上什麽都會變,但有一樣東西不會變,那就是成功的人、對自己滿意的人,和不成功的失敗者、一生對自己不滿意的人,這個結構比例不會變。如果你真的克服不了,那也沒什麽,你隻不過和無數代祖先,和那些已經死掉的人一樣,你就是個失敗者而已,這有什麽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