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了一會兒指南針的視頻,找了幾張圖片和文字做素材,蘇粒又去刷別的視頻了。


    畢竟勞逸結合嘛,給自己的偷懶光明正大的找借口,蘇粒愉快的開始看某音。


    【真是受夠了,這上不如老,下不如小的日子#脆皮大學生


    家人們,誰懂啊,我和老太太摔倒,我骨折,老太太送我上了救護車——


    上周末出門閑逛,看見個老太太,因為天氣冷,路麵結了冰,老太太沒注意,腳下一滑,一屁股坐地上了。


    我本來不想管,但看見旁邊有攝像頭,想著能幫一把是一把,誰讓我是個熱心腸~


    看著老太太搖搖晃晃的要站起來,我趕緊一路小跑過去扶,不料,腳下一滑,我一個滑鏟,我和老太太齊飛……


    在地上躺著的時候,心都涼了,這得賠多少錢啊。


    然後就是胯骨肘細細密密的疼,根本站不起來,最後是老太太幫我叫的120。


    我上救護車的時候,老太太還搭了把手,拉著我的手說:孩子這可不賴我啊,你跑恁快幹啥,把自己整骨裂了……】


    雖然很慘,但是又有點好笑,蘇粒點開評論區


    網友a:老太太: 我隻是老,你是弱病殘[宕機]


    回複


    (老太太沒你早就站起來了)


    (老太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冬天雪地碰瓷me[微笑])


    (這一刻我懂了什麽是“人口老齡化”[九轉大腸])


    網友b:原來旁邊的攝像頭是給老太太準備的[淚奔]


    回複


    (骨質疏鬆的年輕人和血氣方剛的老太太)


    (老太太:世道變了[流淚])


    (老太太:他說的都是我的詞兒啊[九轉大腸])


    ——————


    啊?後人身子骨什麽弱呀,怎麽連老太太都比他們健壯。


    看評論說骨質疏鬆的年輕人和血氣方剛的老太太,大家忍不住噗呲一笑。


    聽到這“人口老齡化”,有些人若有所思。


    也是,後人都不愛生孩子,連婚也不結,這不就小孩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了嗎。


    這樣下去可不行啊,這老弱婦孺能成什麽事,哪怕老太太再血氣方剛也是老太太,終究還是比不過年輕人的。


    後世的朝廷怎麽還不重視呢,哎呀呀。


    一些人丁興旺的人家禁不住洋洋得意起來,好像孩子多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另一些人則是羨慕後世的自由,朝廷管的寬鬆,不會強迫去做某些事,活的一定很自在。


    另一邊,有些人對“碰瓷”這個詞很是新鮮,這和訛詐莫約是一個意思吧。


    這兩人可真逗,都怕對方訛詐他們。


    唐,李世民好奇:“這個救護車可真是生動形象,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什麽東西,不過為何是叫120就會來救護車,這是救護車的特殊編號嗎。”


    還有那個攝像頭,就是和天幕拍人一樣能把事物看的清清楚楚的東西吧。


    這東西真是太方便了,有了它能省不少事,也不知他在不在發明中,大唐如今的能力造不造的出來。


    李世民覺得自己估計是異想天開,如此先進的器物,哪裏是看了天幕就能製作出來的。


    天幕中隻是那年輕人好心,不料好心辦壞事,但出行安全確實也是一個重點,特別是雪雨天路滑。


    唐朝時,長安是當時人口最多同時也最為繁榮的城市,為了保障平民百姓的出行安全,朝廷也對交通出行方麵進行了嚴格的管理,並且,還多次完善交通方麵的法律。


    當時大唐的律法規定,如果駕車超速,被發現就要被打五十大板,而且是用藤條或者竹鞭鞭打肇事者的脊梁骨,由於下手很重,所以肇事者被鞭打完以後大多數都癱瘓了。


    李世民上位後,將打脊背換成了打屁股,避免了癱瘓的風險。但如果駕車撞死人也是要償命的。


    後世交通工具更多,相比律法也會更細致嚴密吧。


    ——————


    【神級翻譯#


    這翻譯是怎麽回事啊?


    看到一位外國網友說的話,翻譯過來就是——“中國的孔子曾經說過,真正厲害的人,你站在江邊上,你仇家的一具具屍體就會順著水流飄過來”


    思來想去,或許……這位朋友說的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笑不活了,這用的什麽翻譯器啊~】


    評論區


    網友a:父母在不遠遊:他爹媽在我手裏,他走不遠[看]


    回複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翻譯:孔子說,早上打聽到去仇人家的路,晚上就可以讓他死)


    (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打人一定要下重手。不然樹立不了威信。[淚奔])


    (孔融讓梨:孔融對爹媽說,你兩能過過,不能過離)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想去要的東西,寧願扔了我也不給別人)


    (君子不器:放倒你還不需要用武器)


    (有教無類:我教你做人的時候,才不管你是誰)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說,有朋友從遠方來,你高興的太早了)


    網友b:史書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力氣大,箭無虛發[捂臉]


    回複


    (一個兩米多的大漢跟我講道理,我還是願意聽到[看])


    (一個兩米多的大漢率領三千弟子跟你講道理的時候,你最好恭敬地聽著[看])


    (孔武有力[狗頭])


    (孔子:德智體美全麵發展才是真讀書人[看])


    ——————


    天幕之下,大家聽的目瞪口呆。


    一些學渣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句子說的是這個意思啊,這不比夫子講的有趣!


    百姓們聽的津津有味,覺得這些話真是有道理啊,不愧是聖人說的話呢,連他們這些泥腿子都聽得懂。


    不過,這聖人還是有些暴躁啊,動不動打打殺殺,戾氣還是重了些。但要是真被逼急了,還是能理解的。


    有些真正理解這些句子的人,看著周圍人似懂非懂,還覺得頗有道理的樣子,瞬間急了。


    不是,後人你開玩笑有個度呀,可別胡說八道,孔聖人才不是這樣的!


    “孔武有力”的孔夫子一出,成功震懾住了時代靠後的那群儒生。


    “手無縛雞之力”,“文弱書生”這些詞,肯定不是憑空而來的,結果有人突然告訴這些儒生,他們尊崇的孔聖人竟然還是武藝高強的!


    這這這,這怎麽能行,可以想象那些武夫會如何嘲諷他們了。


    秦與西漢前期的人,對孔子本人倒是見怪不怪。這個時候都是講究君子六藝齊備,文武全才比比皆是,沒人覺得文人就必然柔弱。


    況且這個時候儒家地位也沒高到那種程度,一家獨大。


    大家隻是被後人的口出狂言震住了,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難道……孔子真有這個意思?可能吧。


    一些儒家漲紅了臉,哆哆嗦嗦卻憋不出一句話。


    而那些和儒家不對付的其他學派,則舒服了,隻要你擠兌儒家,我們就是好朋友。


    漢,劉徹哈哈大笑,對著這些翻譯看的很是開心。


    所以啊,還是後人有意思,他周圍怎麽就沒這麽詼諧的人呢。


    要是董仲舒能按著這個來改儒家思想,他說什麽也得給他加官進爵來上一波。


    ……不如把人叫過來商討商討?劉徹很想看看那群儒家如今的臉色。


    被劉徹惦記的董仲舒本人:握著毛筆的手微微顫抖,還在承受著翻譯的衝擊。


    這些異邦人真是,這到底是如何翻譯的,他們不會真是這樣理解儒家文化的吧?後人偏偏還瞎湊這個熱鬧。


    董仲舒還在暗自鬱悶,突然後背一涼,不好,感覺有什麽不幸的事要發生了呢……


    而孔子本人,看著天幕笑的很開心,對自己的話被後人曲解甚至沒有表現出生氣。


    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況且後世離他這麽遙遠,他就看個樂嗬就行了。


    後世這樣還算幫他宣揚了下名聲呢,這下子各國應該都聽過他的名字了吧,傳播思想感覺更容易了呢。


    周圍的弟子看著他一身肌肉,無語凝噎,不然後人以為為何孔夫子這麽多弟子,也不是說屈服於武力,肯定是認同他的理念,但武力這方麵的因素,也無法忽略啊……


    東漢末年,孔融表示自己也受到了傷害,他什麽時候和爹媽說離不離的了,梨和離是一個意思嗎,天幕你誹謗我啊,誹謗!


    ……


    北宋,李光輔看著天幕,無奈苦笑,孔聖人也是文武雙全,為何文人就不能習得武功。


    可惜他生不逢時,大宋不需要他。


    李光輔曾是山西代州的進士,在長期的排位等待後,終於等到了詣闕麵君的機會,要在皇帝麵前展現自己的才華。


    他的家鄉在代州,位於宋遼兩國對峙的前線,民風強悍、習武之風極盛。


    而他雖然因文才出眾而取得功名,但本人又是一位武藝高強的勇士,尤其擅長劍法。


    他在宋真宗趙恒麵前盡情展示了自己的絕技,其劍術之高超超過了所有的禦前武士。


    不過結果很悲催,趙恒並沒有被他的絕世劍法所打動,反而將他斥退回鄉,連正常的官職都沒有賜予。


    他的理由是“若獎用之,民悉好劍矣。”


    如果因為此人在禦前展示武藝而受到獎賞重用,那會破壞民間淳樸尚文的風氣,如果大家都學起這樣實用的劍法來,對大宋並不是什麽好事。


    皇帝都如此明確的表態,可見朝廷對民間的尚武之風已經是持敵視打壓的態度,也絕對不鼓勵文臣士大夫階層兼修武藝,認為這種行為完全背離了文臣正途。


    天幕已經多次提起大宋重文輕武的危害,李光輔隻能期盼朝廷能盡早聽入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熊貓呀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熊貓呀呀並收藏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