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泰山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作者:熊熊貓呀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泰山會製服嘴硬的人#
突然理解“有眼不識泰山”的含義,泰山會製服每個嘴硬的孩子。
爬泰山之前:小小泰山,能奈我何!
爬泰山之後:身體與靈魂徹底分家~嗚嗚嗚,小人,小人有眼不識泰山~】
這麽可怕嗎?!
體能廢不愛爬山的蘇粒嚇到了,她點開評論區:
網友a:上次去爬山,門票100元,爬得累成狗了,心有不甘還是想去山頂看風景,就問工作人員還得多久能爬到山頂。
工作人員說:門票100你大概爬了5元[尬笑][尬笑][尬笑]
回複
(我朋友,去了三次,給我說泰山免費,後來才知道沒爬到收費站[無語])
(泰山收費真的很良心,它會讓你爬一半爬到收費站再收錢,但前提是你到的了再說)
(泰山從來不收廢物的門票[流淚])
網友b:沒爬前:區區小山
開始爬:來都來了
到售票處:不行了不行了
到山頂:要死要死
下山時:要死要死
到家後:再也不去爬了
幾天後:區區小山
回複
(泰山專治嘴硬,華山專治命硬[捂臉][捂臉][捂臉])
(消防員:你一句青春沒有售價我從山上給你抬到山下[尬笑])
很好,成功勸退了她,她絕對爬不上去的。
蘇粒點進泰山相關搜索——
【泰山封禪,是中國古代最高規格的祭祀,舜在泰山舉行了盛大的儀典,在此祭天,象征著君權天授。
後來的曆代帝王,都以此作為向上天複命和感恩之禮。確立皇帝曆史地位,同時加強了皇帝與上天的神聖聯係,增強國家統治的合法性。
泰山,也因此成為中國最富政治含義的一座山……】
評論區
網友a:宋真宗:友友們,看我幫你們把泰山封禪的價格打下來[看]
(宋真宗才是最聰明的,他要晚兩天去封,泰山就成別人的地盤了[狗頭])
(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把一個頂級活動變成一個大家提都不想提的活動)
(泰山:家人們,誰懂啊,有髒東西[捂嘴])
(乾隆十一次去泰山六次登上泰山頂峰,乾隆那樣好麵子的人都忍住沒有封禪,你想想宋真宗把泰山封禪逼格拉得多低[看])
網友b:漢光武帝劉秀封禪還被罵了兩句,宋真宗封禪直接大家沉默了[看][看]
回複
(李世民夠格但沒去,宋朝那貨去了後麵的人也不愛去了)
(這哥們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後世有為之君不用勞命傷財去泰山封禪)
網友c:皇帝去泰山封禪是走上去的嗎,不累啊
回複:怎麽可能全程走,那是皇帝
網友d:唐太宗以渭水之盟為恥
宋真宗以澶淵之盟為榮[尬笑]
(仗打贏了還給人家錢[白眼])
(澶淵之盟是遼國自己家搞內亂,兩邊當時杠上了,遼怕打不過,宋更怕打不過,其實算是和解的條約)
(一聽遼軍南下,第一個念頭是跑路[微笑],被寇準勸親征,到了澶淵城南城死活不想過河去北城,又是被強行帶過去轉了一圈,又回到南城。
一聽遼軍提議和,高興的告訴談判人員說就算給百萬都不算多,寇準等談判人員出皇帝住宿出來和人家說超過三十萬砍你頭[微笑])
(如果沒有寇準堅持主戰,北宋很可能在宋真宗趙恒時期就變成南宋。趙恒當初就是想跑的,在跑南京還是成都猶豫)
(這祖傳逃跑基因真是沒誰了[白眼])
(寇準還是牛,直接脅迫宋真宗去幹仗[看])
(他下場好像很慘)
(澶淵之盟從經濟上看沒吃虧……從國家戰略上看耽誤大事了……)
(但澶淵之盟確實保了邊境百年和平)
(哪來的百年和平,邊境打草穀多的是,有什麽好吹的)
(對啊,北朝不能南下,天下不得統一,間接導致女真崛起,而金又不以天下一統為目標,導致天下數百年分裂。)
(也可以說檀淵之盟毀了宋朝,導致宋在軍事上不思進取,覺得隻要砸錢就行)
網友e:宋太宗拉低了太宗的檔次,宋真宗拉低了泰山的檔次。
回複
(趙二:輪飆車誰能飆過我。遼國那麽多騎兵都跑不過我的驢車)
(趙匡胤不應該把皇位讓給他趙光義,趙光義這一脈太拉了,難得好一點的還死的早)
(你以為真是趙匡胤讓的,你細品)
(斧聲燭影[看])
(想想也是,一個武將出身的皇帝,武功還很好的人。五十居然就猝死了)
(五十歲,趙匡胤極大可能有高血壓,喝了酒,找弟弟喝酒敘舊熬夜……每一條都容易誘發高血壓猝死。)
(你說的這個有一定道理和依據。應該是兩人都喝了酒,而後起了爭執。至於到底動手沒動手,我估計是有的,隻是激烈程度就不知道了。)
(之前趙匡胤要遷都,趙光義不肯。後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不正常死亡,以及趙光美的離奇死亡,細品。)
(趙光義可是用毒高手啊,說是兄終弟及,結果所有兄弟都死了[看])
——————
秦,嬴政看著後世那烏泱泱的人群,也嚇了一跳。
竟然有這麽多的人特意去爬泰山嗎。而且還有什麽門票,聽著意思就是向爬山之人收錢吧,後世朝廷可真精明。
天幕中還有人疑惑皇帝如何上去,當然不可能自己爬上去。
當初儒生博士便議論紛紛,說古代天子封禪坐用蒲裹車輪的蒲車,以免損傷山上的草木土石;要掃地而祭,鋪上用菹秸做的席。
所說互相乖異,難以做到。
嬴政一怒之下將他們全部斥退,自己乘車從山南登上泰山之頂去行封禮,並刻石歌功頌德,然後又從山北下來,到梁父山去行禪禮。
這泰山封禪竟然從那宋真宗之後就無人在舉行了,可見後人對那宋真宗的嫌棄。
這宋朝樂子也真多,三天兩頭就要被提出來罵一罵,看後人這三兩句的閑言碎語,已經泄露不少信息了。
看著那宋真宗戰前竟然還想逃跑,還是被官員逼回來的,甚至還要花錢議和……
這種皇帝,竟然去封禪了,也沒人管管???
嬴政頓時對封禪好像也不是那麽看重了,可是他的封禪大典已經完畢了,嗯……怎麽辦,可不可以撤回。
……
東漢初年,劉秀及一眾大臣也沉默了。
富平侯張純曾聯係了一些官員,上書建議劉秀封禪。當時劉秀並沒有同意,他覺得勞民傷財,沒想到之後自己竟然還是去封禪了。
他對自己之後的封禪行為也不意外,雖然他光複漢室,但此時的世家大族、豪門鄉紳很多並不是真心臣服。
所謂“名正言順”,西漢的江山到後期早已失去了民心支持,劉秀雖然出身皇族血統,但地位低微、名望弱勢,封禪則是他提高自己名望的最好手段。
不過後人說他的諡號是“光武帝”,嗯,這這個諡號能說明很多東西了吧。
所以封禪這個事,還是不必如此興師動眾了?
……
唐,李世民沒想到,原來自宋之後竟然沒有泰山封禪了嗎。
他想起自己之前還挺想去泰山封禪來著。
結果魏征強烈反對,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諫止封禪疏》,勸諫李世民不要封禪,因為封禪會耗費大量的民力和財力,可能導致國家再次陷入動亂。
他無言以對,不過後來想了想確實,大唐如今並不算富裕,還是放棄了泰山封禪。
幸好他沒去,你看後人多嫌棄那泰山封禪。
說來說去還是那宋真宗不自量力,心裏沒點自知之明,所以才被人嘲諷嫌棄。
李世民,自己可千萬要保持清醒,可不能做出什麽昏了頭的事,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
宋,趙匡胤似笑非笑的看著趙光義。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他心中其實早有預感。原本以為知道未來後,自己會怒不可遏,神奇的是,他現在竟然還算平靜。
趙匡胤平靜了,他的兒子們和趙光美可不平靜。
他們不可置信得瞪著趙光義,仿佛從來不認識這個人一般。
離奇死亡,用毒高手……後人的懷疑猜測,落在他們耳朵裏,成了事實。
必定是這樣,不然他們正值壯年,怎麽會一個接一個離世!
晉王,你真是好毒的心呐!
眾人悲憤的眼神看著他,趙光義嚇得冷汗直流,他心中驚慌又竊喜。
原來他成功了,他後來坐上了那個位置……可天幕為何要把它暴露出來,可惡,都怪這個天幕,他必須想辦法挽救。
“哥,我怎麽可能會做那種大逆不道的事,你知道我的,定是那些後人道聽途說,他們就喜歡顛倒是非,斷章取義……啊!”
一聲尖叫,原來是趙匡胤終於忍不住狠狠踹了他一腳。
趙匡胤可是武將出身,一把子蠻力,又憋著氣,險些要把趙光義踹出門外。
沒有人去扶他,趙光美等人皆冷眼旁觀。
“好一個顛倒是非,好一個斷章取義,斧聲燭影是斷章取義,驢車逃跑呢!你可真是給後代子孫留了個‘好榜樣’啊!”趙匡胤咬牙切齒。
其實在他提出遷都,趙光義反對時,他就有預感了。
開封有利於控製廣大關東地區,城池宮闕相對完備,人煙稠密,可以節省城池建造成本,利於處於初期的宋朝休養生息。
如今的宋朝除了要麵對前朝留下來的隱患之外,還麵臨北方契丹的威脅,剛剛將建立的北宋朝廷,確實沒有能力再去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修建一個新的都城,更沒有能力去完成一個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但開封的缺點也同樣致命。
開封地處平原,周邊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唯一的天然屏障就是北麵的黃河。
一旦黃河被敵軍突破,那麽開封城就很容易受到包圍而陷入絕境。因此,開封其實更適合做經濟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
趙匡胤原先的設想是先將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今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遷至長安。
洛陽東有虎牢關,西有函穀關,這兩處皆為天下著名的雄關。
至於長安就更不用說了,它地處關中平原,南依秦嶺,北連黃土高原,東麵有崤山縱列,西麵有汧山、隴山相接。
這裏就是一個天然的巨型堡壘,如果沒有壓倒性的軍事力量,想要攻入此地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趙匡胤的遷都想法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其中最強烈的反對之聲來自於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
他跟群臣們說了一大堆開封城無險可守,不適合做都城的理由,但趙光義卻隻用了一句話,他當著眾人的麵說道:“在德不在險。”
言下之意就是說,作為皇帝隻要是有德,那天下就安如泰山;如果無德,那天下就危如累卵。
冠冕堂皇的屁話,德可以用來治天下,但麵對北方如狼似虎的契丹人、女真人,你也能用德將其感化嗎?
麵對趙光義的無禮頂撞,趙匡胤沒有大發雷霆,他沉默了。
當趙光義離開後,他才對左右人等說道:“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當趙光義說出“在德不在險”,趙匡胤就知道,或許,一切都不一樣了。
每次趙匡胤離開京師,都會安排讓趙光義負責留守。經過十幾年經營,趙光義在開封的勢力日漸盤根錯節。
在經過上次的談話後,遷都之事被暫時擱置了下來。
而今年,他剛好五十歲。
趙匡胤冷笑,天幕這樣說趙光義一脈了,通通是孬種,難道他還能有上位的機會?
趙恒,這個侄子竟然還跑去泰山封禪了,看看被後人罵成什麽樣了!
遷都之事勢在必行,太子也要盡早確立,趙匡胤歎了口氣,天幕這回,確實是幫了他一把啊。
趙德昭一臉憂慮的看著趙匡胤,天幕說父親是猝死,還有什麽高血壓,他不懂高血壓是什麽意思,但他實在害怕父親一氣之下把自己給氣死了。
有眼色的侍從已經吩咐人盡快把醫師帶到殿前候著了。
……
看了天幕的寇準無奈歎氣,他真是太難了,皇帝帶不動,苦口婆心,生拉硬拽,又容易與皇帝生嫌隙,聽到天幕說他下場慘,他竟然一點不意外呢。
或許還是有點意外的。官家那膽小怕事的性子,隻能回大宋朝廷耍耍橫吧。
可他畢竟是宋人,是宋朝的官啊,再無奈,也得擋著,不然,全沒了抵抗的人,大宋該如何是好啊……
趙恒憋紅了臉,想罵天幕,又生生克製住了。
他現在丟臉死了,封禪被後人嘲笑,怎能如此,他們怎麽敢的!
天幕也說了,他至少為宋帶來了百年的和平,為何就得要打打殺殺,能和氣的坐下來談不好嗎,況且打仗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他花個小錢解決了,難道就不算為大宋好嗎。
至於說什麽大宋不知進取,那與他何關,他又管不了百年後的事。天幕甚至還質疑諷刺太宗一脈,這實在是,大逆不道!
趙恒此刻羞憤欲死。因為追崇儒道,他最看重自己名聲的,此刻被天幕大咧咧地諷刺,這和去死有何區別,天下百姓該如何看他!
趙恒繼位之後,其實民間對於他繼承皇位是有些爭議的。
他本來就感到非常不快,後來和遼國簽下城下之盟,讓他這個皇帝的臉麵更加不堪。
總結這次北伐的得失,他越回味越覺得滋味不對,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在這次行動中的表現實在很差勁嗎。
風頭都叫寇準給占去了,這怎麽能行呢?於是,回京不久後。寇準就被以“無大臣體”的理由罷了宰相之職。
後來王欽若就提出泰山封禪的提議,於是趙恒就開始了裝神弄鬼的之路。
趙恒安排了一場人為“天降祥瑞”的戲份,不僅製造了一封所謂的天書,還編造了神人入夢的謊言,帶頭在弄虛作假地鼓舞祝賀天降祥瑞。
朝廷百官在無奈之下多次聯名請趙恒封禪泰山,於是在這樣一係列前戲的預熱之下,趙恒就“順應”民意前往泰山封禪。
本來朝廷百官以為這樣就可以結束了,但是沒有預料到的是趙恒弄虛作假上癮了,不停地開始各種造神活動,幾乎掏空了宋朝國庫,可趙恒還是毫無悔改之意。
皇帝在破防,一些朝廷官員和有誌之士卻若有所思。
難道問題出在太宗一脈?那若是……
突然理解“有眼不識泰山”的含義,泰山會製服每個嘴硬的孩子。
爬泰山之前:小小泰山,能奈我何!
爬泰山之後:身體與靈魂徹底分家~嗚嗚嗚,小人,小人有眼不識泰山~】
這麽可怕嗎?!
體能廢不愛爬山的蘇粒嚇到了,她點開評論區:
網友a:上次去爬山,門票100元,爬得累成狗了,心有不甘還是想去山頂看風景,就問工作人員還得多久能爬到山頂。
工作人員說:門票100你大概爬了5元[尬笑][尬笑][尬笑]
回複
(我朋友,去了三次,給我說泰山免費,後來才知道沒爬到收費站[無語])
(泰山收費真的很良心,它會讓你爬一半爬到收費站再收錢,但前提是你到的了再說)
(泰山從來不收廢物的門票[流淚])
網友b:沒爬前:區區小山
開始爬:來都來了
到售票處:不行了不行了
到山頂:要死要死
下山時:要死要死
到家後:再也不去爬了
幾天後:區區小山
回複
(泰山專治嘴硬,華山專治命硬[捂臉][捂臉][捂臉])
(消防員:你一句青春沒有售價我從山上給你抬到山下[尬笑])
很好,成功勸退了她,她絕對爬不上去的。
蘇粒點進泰山相關搜索——
【泰山封禪,是中國古代最高規格的祭祀,舜在泰山舉行了盛大的儀典,在此祭天,象征著君權天授。
後來的曆代帝王,都以此作為向上天複命和感恩之禮。確立皇帝曆史地位,同時加強了皇帝與上天的神聖聯係,增強國家統治的合法性。
泰山,也因此成為中國最富政治含義的一座山……】
評論區
網友a:宋真宗:友友們,看我幫你們把泰山封禪的價格打下來[看]
(宋真宗才是最聰明的,他要晚兩天去封,泰山就成別人的地盤了[狗頭])
(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把一個頂級活動變成一個大家提都不想提的活動)
(泰山:家人們,誰懂啊,有髒東西[捂嘴])
(乾隆十一次去泰山六次登上泰山頂峰,乾隆那樣好麵子的人都忍住沒有封禪,你想想宋真宗把泰山封禪逼格拉得多低[看])
網友b:漢光武帝劉秀封禪還被罵了兩句,宋真宗封禪直接大家沉默了[看][看]
回複
(李世民夠格但沒去,宋朝那貨去了後麵的人也不愛去了)
(這哥們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後世有為之君不用勞命傷財去泰山封禪)
網友c:皇帝去泰山封禪是走上去的嗎,不累啊
回複:怎麽可能全程走,那是皇帝
網友d:唐太宗以渭水之盟為恥
宋真宗以澶淵之盟為榮[尬笑]
(仗打贏了還給人家錢[白眼])
(澶淵之盟是遼國自己家搞內亂,兩邊當時杠上了,遼怕打不過,宋更怕打不過,其實算是和解的條約)
(一聽遼軍南下,第一個念頭是跑路[微笑],被寇準勸親征,到了澶淵城南城死活不想過河去北城,又是被強行帶過去轉了一圈,又回到南城。
一聽遼軍提議和,高興的告訴談判人員說就算給百萬都不算多,寇準等談判人員出皇帝住宿出來和人家說超過三十萬砍你頭[微笑])
(如果沒有寇準堅持主戰,北宋很可能在宋真宗趙恒時期就變成南宋。趙恒當初就是想跑的,在跑南京還是成都猶豫)
(這祖傳逃跑基因真是沒誰了[白眼])
(寇準還是牛,直接脅迫宋真宗去幹仗[看])
(他下場好像很慘)
(澶淵之盟從經濟上看沒吃虧……從國家戰略上看耽誤大事了……)
(但澶淵之盟確實保了邊境百年和平)
(哪來的百年和平,邊境打草穀多的是,有什麽好吹的)
(對啊,北朝不能南下,天下不得統一,間接導致女真崛起,而金又不以天下一統為目標,導致天下數百年分裂。)
(也可以說檀淵之盟毀了宋朝,導致宋在軍事上不思進取,覺得隻要砸錢就行)
網友e:宋太宗拉低了太宗的檔次,宋真宗拉低了泰山的檔次。
回複
(趙二:輪飆車誰能飆過我。遼國那麽多騎兵都跑不過我的驢車)
(趙匡胤不應該把皇位讓給他趙光義,趙光義這一脈太拉了,難得好一點的還死的早)
(你以為真是趙匡胤讓的,你細品)
(斧聲燭影[看])
(想想也是,一個武將出身的皇帝,武功還很好的人。五十居然就猝死了)
(五十歲,趙匡胤極大可能有高血壓,喝了酒,找弟弟喝酒敘舊熬夜……每一條都容易誘發高血壓猝死。)
(你說的這個有一定道理和依據。應該是兩人都喝了酒,而後起了爭執。至於到底動手沒動手,我估計是有的,隻是激烈程度就不知道了。)
(之前趙匡胤要遷都,趙光義不肯。後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不正常死亡,以及趙光美的離奇死亡,細品。)
(趙光義可是用毒高手啊,說是兄終弟及,結果所有兄弟都死了[看])
——————
秦,嬴政看著後世那烏泱泱的人群,也嚇了一跳。
竟然有這麽多的人特意去爬泰山嗎。而且還有什麽門票,聽著意思就是向爬山之人收錢吧,後世朝廷可真精明。
天幕中還有人疑惑皇帝如何上去,當然不可能自己爬上去。
當初儒生博士便議論紛紛,說古代天子封禪坐用蒲裹車輪的蒲車,以免損傷山上的草木土石;要掃地而祭,鋪上用菹秸做的席。
所說互相乖異,難以做到。
嬴政一怒之下將他們全部斥退,自己乘車從山南登上泰山之頂去行封禮,並刻石歌功頌德,然後又從山北下來,到梁父山去行禪禮。
這泰山封禪竟然從那宋真宗之後就無人在舉行了,可見後人對那宋真宗的嫌棄。
這宋朝樂子也真多,三天兩頭就要被提出來罵一罵,看後人這三兩句的閑言碎語,已經泄露不少信息了。
看著那宋真宗戰前竟然還想逃跑,還是被官員逼回來的,甚至還要花錢議和……
這種皇帝,竟然去封禪了,也沒人管管???
嬴政頓時對封禪好像也不是那麽看重了,可是他的封禪大典已經完畢了,嗯……怎麽辦,可不可以撤回。
……
東漢初年,劉秀及一眾大臣也沉默了。
富平侯張純曾聯係了一些官員,上書建議劉秀封禪。當時劉秀並沒有同意,他覺得勞民傷財,沒想到之後自己竟然還是去封禪了。
他對自己之後的封禪行為也不意外,雖然他光複漢室,但此時的世家大族、豪門鄉紳很多並不是真心臣服。
所謂“名正言順”,西漢的江山到後期早已失去了民心支持,劉秀雖然出身皇族血統,但地位低微、名望弱勢,封禪則是他提高自己名望的最好手段。
不過後人說他的諡號是“光武帝”,嗯,這這個諡號能說明很多東西了吧。
所以封禪這個事,還是不必如此興師動眾了?
……
唐,李世民沒想到,原來自宋之後竟然沒有泰山封禪了嗎。
他想起自己之前還挺想去泰山封禪來著。
結果魏征強烈反對,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諫止封禪疏》,勸諫李世民不要封禪,因為封禪會耗費大量的民力和財力,可能導致國家再次陷入動亂。
他無言以對,不過後來想了想確實,大唐如今並不算富裕,還是放棄了泰山封禪。
幸好他沒去,你看後人多嫌棄那泰山封禪。
說來說去還是那宋真宗不自量力,心裏沒點自知之明,所以才被人嘲諷嫌棄。
李世民,自己可千萬要保持清醒,可不能做出什麽昏了頭的事,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
宋,趙匡胤似笑非笑的看著趙光義。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他心中其實早有預感。原本以為知道未來後,自己會怒不可遏,神奇的是,他現在竟然還算平靜。
趙匡胤平靜了,他的兒子們和趙光美可不平靜。
他們不可置信得瞪著趙光義,仿佛從來不認識這個人一般。
離奇死亡,用毒高手……後人的懷疑猜測,落在他們耳朵裏,成了事實。
必定是這樣,不然他們正值壯年,怎麽會一個接一個離世!
晉王,你真是好毒的心呐!
眾人悲憤的眼神看著他,趙光義嚇得冷汗直流,他心中驚慌又竊喜。
原來他成功了,他後來坐上了那個位置……可天幕為何要把它暴露出來,可惡,都怪這個天幕,他必須想辦法挽救。
“哥,我怎麽可能會做那種大逆不道的事,你知道我的,定是那些後人道聽途說,他們就喜歡顛倒是非,斷章取義……啊!”
一聲尖叫,原來是趙匡胤終於忍不住狠狠踹了他一腳。
趙匡胤可是武將出身,一把子蠻力,又憋著氣,險些要把趙光義踹出門外。
沒有人去扶他,趙光美等人皆冷眼旁觀。
“好一個顛倒是非,好一個斷章取義,斧聲燭影是斷章取義,驢車逃跑呢!你可真是給後代子孫留了個‘好榜樣’啊!”趙匡胤咬牙切齒。
其實在他提出遷都,趙光義反對時,他就有預感了。
開封有利於控製廣大關東地區,城池宮闕相對完備,人煙稠密,可以節省城池建造成本,利於處於初期的宋朝休養生息。
如今的宋朝除了要麵對前朝留下來的隱患之外,還麵臨北方契丹的威脅,剛剛將建立的北宋朝廷,確實沒有能力再去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修建一個新的都城,更沒有能力去完成一個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但開封的缺點也同樣致命。
開封地處平原,周邊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唯一的天然屏障就是北麵的黃河。
一旦黃河被敵軍突破,那麽開封城就很容易受到包圍而陷入絕境。因此,開封其實更適合做經濟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
趙匡胤原先的設想是先將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今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遷至長安。
洛陽東有虎牢關,西有函穀關,這兩處皆為天下著名的雄關。
至於長安就更不用說了,它地處關中平原,南依秦嶺,北連黃土高原,東麵有崤山縱列,西麵有汧山、隴山相接。
這裏就是一個天然的巨型堡壘,如果沒有壓倒性的軍事力量,想要攻入此地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趙匡胤的遷都想法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其中最強烈的反對之聲來自於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
他跟群臣們說了一大堆開封城無險可守,不適合做都城的理由,但趙光義卻隻用了一句話,他當著眾人的麵說道:“在德不在險。”
言下之意就是說,作為皇帝隻要是有德,那天下就安如泰山;如果無德,那天下就危如累卵。
冠冕堂皇的屁話,德可以用來治天下,但麵對北方如狼似虎的契丹人、女真人,你也能用德將其感化嗎?
麵對趙光義的無禮頂撞,趙匡胤沒有大發雷霆,他沉默了。
當趙光義離開後,他才對左右人等說道:“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當趙光義說出“在德不在險”,趙匡胤就知道,或許,一切都不一樣了。
每次趙匡胤離開京師,都會安排讓趙光義負責留守。經過十幾年經營,趙光義在開封的勢力日漸盤根錯節。
在經過上次的談話後,遷都之事被暫時擱置了下來。
而今年,他剛好五十歲。
趙匡胤冷笑,天幕這樣說趙光義一脈了,通通是孬種,難道他還能有上位的機會?
趙恒,這個侄子竟然還跑去泰山封禪了,看看被後人罵成什麽樣了!
遷都之事勢在必行,太子也要盡早確立,趙匡胤歎了口氣,天幕這回,確實是幫了他一把啊。
趙德昭一臉憂慮的看著趙匡胤,天幕說父親是猝死,還有什麽高血壓,他不懂高血壓是什麽意思,但他實在害怕父親一氣之下把自己給氣死了。
有眼色的侍從已經吩咐人盡快把醫師帶到殿前候著了。
……
看了天幕的寇準無奈歎氣,他真是太難了,皇帝帶不動,苦口婆心,生拉硬拽,又容易與皇帝生嫌隙,聽到天幕說他下場慘,他竟然一點不意外呢。
或許還是有點意外的。官家那膽小怕事的性子,隻能回大宋朝廷耍耍橫吧。
可他畢竟是宋人,是宋朝的官啊,再無奈,也得擋著,不然,全沒了抵抗的人,大宋該如何是好啊……
趙恒憋紅了臉,想罵天幕,又生生克製住了。
他現在丟臉死了,封禪被後人嘲笑,怎能如此,他們怎麽敢的!
天幕也說了,他至少為宋帶來了百年的和平,為何就得要打打殺殺,能和氣的坐下來談不好嗎,況且打仗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他花個小錢解決了,難道就不算為大宋好嗎。
至於說什麽大宋不知進取,那與他何關,他又管不了百年後的事。天幕甚至還質疑諷刺太宗一脈,這實在是,大逆不道!
趙恒此刻羞憤欲死。因為追崇儒道,他最看重自己名聲的,此刻被天幕大咧咧地諷刺,這和去死有何區別,天下百姓該如何看他!
趙恒繼位之後,其實民間對於他繼承皇位是有些爭議的。
他本來就感到非常不快,後來和遼國簽下城下之盟,讓他這個皇帝的臉麵更加不堪。
總結這次北伐的得失,他越回味越覺得滋味不對,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在這次行動中的表現實在很差勁嗎。
風頭都叫寇準給占去了,這怎麽能行呢?於是,回京不久後。寇準就被以“無大臣體”的理由罷了宰相之職。
後來王欽若就提出泰山封禪的提議,於是趙恒就開始了裝神弄鬼的之路。
趙恒安排了一場人為“天降祥瑞”的戲份,不僅製造了一封所謂的天書,還編造了神人入夢的謊言,帶頭在弄虛作假地鼓舞祝賀天降祥瑞。
朝廷百官在無奈之下多次聯名請趙恒封禪泰山,於是在這樣一係列前戲的預熱之下,趙恒就“順應”民意前往泰山封禪。
本來朝廷百官以為這樣就可以結束了,但是沒有預料到的是趙恒弄虛作假上癮了,不停地開始各種造神活動,幾乎掏空了宋朝國庫,可趙恒還是毫無悔改之意。
皇帝在破防,一些朝廷官員和有誌之士卻若有所思。
難道問題出在太宗一脈?那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