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文明古國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作者:熊熊貓呀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明古國#曆史#
視頻中緩緩出現四個身影,祂們紛遝而至,又逐漸模糊,隻剩下了最後一位。
隨著身影的閃爍,相關的文字也開始浮動——
古巴比倫:亞洲西部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
公元前1792,漢謨拉比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
“美索不達米亞”——《聖經》稱為“伊甸園”,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
“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在這平原上發展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城市,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曆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之一。
有“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但已成廢墟。
古埃及:非洲東北部亞洲西部
位於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恒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古埃及國王)的陵墓。
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麵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開始於公元前3100年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於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
古印度:亞洲南部
古印度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
中國:亞洲東部
華夏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係內占有重要地位。
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麵也各有特點。
中華民族還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傳統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和國畫等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距今2萬年前的仙人洞和玉蟾岩遺址相繼出現世界最早的陶瓷。距今1.2萬多年前玉蟾岩遺址就出現古栽培稻,是發現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評論區
網友a:最初的文明如同在漆黑寒冷的黑夜中,支起了一盞燭燈。
水中孕育的生命是一位青年,沒有老國王般的成熟,卻有一顆冒險的心。
網友b:古巴比倫文明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中,別說文化傳承,連大概的種族變遷都難以考證。
古印度文明和現今印度文明,是否是繼承關係,考古界和曆史學界現在都沒有統一的認知。
古埃及文明……到投降亞曆山大大帝時,尚可認為是一支排得上號的、有傳承的文明。可後麵羅馬帝國衰落分裂後,這支文明就“泯然眾人矣”,更別說後來兩教相爭的時代了。
就算有所傳承,在那種背景下,連找個地兒苟延殘喘都是奢望。種\/族被融合、文明被奴\/役、宗\/教被取代,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麽傳承至今了。
回過頭來看中國,就不得不深感慶幸。
回複
(其實相比於其他文明,我們的地理位置並不好,四麵漏風。
這一點來看古印度才是天選之子。三麵環海,高山阻隔,隻有最北邊的開普勒山口能進來。平原還多,氣候好農作物可一季多熟。
雖然他們自己把好牌打的稀爛,但是不能不承認那個地理位置和地形真能饞哭好多人。)
(冷知識,古印度不是印度自己發現的[捂臉])
(可能就是條件比較好,所以他們沒有危機感)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一條路對接北方。但隻有華夏文明守住了這條路,擋住了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保住了根本。)
(也不算擋住侵\/襲,但是我們把人家同化了)
(但是說實話我們在秦末晉末和宋末也出現了明顯的文化斷代。
很多文化和傳承都因為戰亂導致失傳,很多技術甚至隻剩下名字,工藝方法都丟失了。
在宋以前我們的文化醫療科技可是世界最先進的,因為戰亂很多珍貴的文獻著作都毀於一旦,而且甚至學習這類知識的人都沒有傳承下來。
我們能有現在近乎完整的文明實屬不易。)
(四大文明古國說法最典型的例證是原生象形文字。
如今也隻有中國是在自己原生文明的象形文字基礎上直接改進出來的文字體係,保留表意文字形式。
文字作為文明的主要體現,也符合人類形成公認的文明體係,以及對應了在形成文明體係的人類族群進程中,唯有中國傳承了下來的事實。)
(是的。原生文明都是使用表意文字。
次生文明在日常交流中可以學到語言,但很難學到文字,這才發展出了表音文字,說難聽點就是給文盲寫的拚音。
漢字作為當今世界唯一大規模使用的表意文字,在各方麵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
網友c:“古老的文明,從不缺站起來的勇氣。”
回複
(文明在不斷更替,但腳下的土地會一直記得)
(世界和平真的是個很偉大的願望)
——————
嬴政挑眉,文明古國?
這個漢謨拉比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頒布《漢謨拉比法典》,他對這部法典產生了一絲好奇。
這些番邦人真是簡單直白,怎麽總愛直接用人名給那些事物命名呢。
隨即,嬴政又皺眉。秦末曾出現文化斷代?
丟失了很多工藝技術嗎。
嬴政想起後世對待兵馬俑的態度,與文化斷代是否有關聯呢。
或許有什麽辦法能讓那些東西保存的更長久些……
漢,劉徹難得錯愕。
可真是不得了,兩萬多年的陶瓷都能被後人挖出來。
就連他聽到這個年代都不免咋舌,後世也才離漢兩千多年,那萬年前的華夏,又是怎樣的光景。
還有那個祖宗都快被吃光的倒黴蛋古ai及,原來竟是被羅馬征服的?
這些古文明竟然大部分是分布在亞\/洲這一塊,看到天幕中一閃而過的各古國輿圖,劉徹皺了皺眉。
地理位置啊……
他們的北邊也都麵臨那些遊牧部族的威脅?
劉徹腦中快速回憶如今漢家的地盤,這給大漢敲響了警鍾,匈奴更遠處還有其他胡人,他也不會天真到認為解決匈奴就高枕無憂了。
被動等待不如主動探索,但貿然出擊肯定是不行的。慢慢來,還有時間……
劉徹默默對自己說。
他腦中千思百慮,眼角卻一直帶著笑意。
漢字是後世唯一大規模使用的表意文字啊,真是聽的人心神舒暢!
劉徹本來就很嫌棄後世那些番邦符號,當初聽到後人竟然把勞什子英\/語列入主科,他都氣的咬牙。
文字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載體,是象征,是紐帶,聯係著前朝和後世,這和天幕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文字一直都在那,默默陳述著曆史中的風起雲湧。它一直在那,不像天幕捉摸不定,高懸於空中,虛幻飄渺,隨時可能消散。
哪怕天幕讓他們大獲裨益,但那始終是隔著一層的,無法掌控的。
目前看來是溫和無害,誰知道未來是否無害呢。
……
各個時空,與有榮焉的人們開始關注起身邊的一切。
呀,這個缺一條腿的凳子若能流傳到後世,是不是也算一種文物啦,後人是不是就能知道我們與他們隔了多少年啦!
那我的碗也能,陶瓷呢!
死後抓一把種子進墳裏,後世也能知道是什麽時候的種子嗎……
眾人議論紛紛,興致勃勃。
朝廷也開始有意識的收集典籍文獻,民間工藝技術,還有醫術,反正不拘什麽玩意兒,覺得有用就先給他收起來,看看能有什麽好辦法封存起來!
……
宋,李清照恍惚的看著天幕,想起之前丟失的那些收藏,心痛不已。
她和丈夫趙明誠酷愛古玩,曾經,不管有錢沒錢,他們寧願省吃儉用,也要買下自己喜歡的文物。
他們二人在淄州生活的時候,收集了很多文物,包括《東魏張烈碑》、《北齊臨淮王像碑》、唐李邕《大雲寺禪院碑》等。其它還有一些古代器物,都是難得的寶貝。
可是,這時的北宋發生了一個巨大的恥辱——靖康之恥,山東一帶逐漸淪為戰區。
趙明誠借母喪的機會拉了滿滿15車文物一路南下到建康(今南京)避難。
李清照並沒有跟著趙明誠一塊去建康,而是回到了“歸來堂”,那裏還有10間房子的文物等著她來轉運。
可是還沒等到李清照收拾好,青州就發生兵變,倉皇之中,李清照隻搶救了一些輕便貴重的東西逃走。
李清照夫婦逃到建康後,建康也發生了兵變。
趙明誠作為知州處置不當,當了逃兵,被朝廷罷了官,後又被啟用到湖州任知州。
於是,他們又帶著文物前往湖州。
趙明誠在回京述職的時候,病逝於途中,這給李清照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李清照在葬了丈夫之後,被迫改換路線,到洪州去投靠趙明誠的妹婿。此時她還有藏書二萬卷、金石刻二千卷。
可是,洪州不久也被金人所占,李清照的文物再次遭受浩劫,她隻帶著少量稀有文物逃跑,去投靠她在宋高宗身邊做敕局刪定官的弟弟李迒。
她的弟弟跟隨宋高宗趙構南逃,李清照乘船緊緊追趕皇帝逃跑的船隊,卻處處撲空。
長期的輾轉流徙讓她生了一場大病,金石文物也損失大半。
後來好不容易安置下來,家裏又遭了小偷,她豁出命保護的幾箱書畫硯墨又被偷走不少。
失竊後,李清照痛不欲生,病情加重,每日昏昏沉沉。
她聽到後世述說著文物失傳的可惜,說著戰亂很多文獻典籍毀於一旦,感到深深的無力。
這個時空的靖康之恥已經發生了,因為天幕的出現,民間的怨言聲越來越大,朝廷焦頭爛額。
李清照嘲諷的同時又為那些遺失的文物深感痛心。
有了天幕,應該會有更多人去關注那些典籍吧,一定要好好保存下去啊……
視頻中緩緩出現四個身影,祂們紛遝而至,又逐漸模糊,隻剩下了最後一位。
隨著身影的閃爍,相關的文字也開始浮動——
古巴比倫:亞洲西部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
公元前1792,漢謨拉比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
“美索不達米亞”——《聖經》稱為“伊甸園”,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
“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在這平原上發展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城市,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曆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之一。
有“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但已成廢墟。
古埃及:非洲東北部亞洲西部
位於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恒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古埃及國王)的陵墓。
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麵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開始於公元前3100年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於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
古印度:亞洲南部
古印度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
中國:亞洲東部
華夏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係內占有重要地位。
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麵也各有特點。
中華民族還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傳統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和國畫等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距今2萬年前的仙人洞和玉蟾岩遺址相繼出現世界最早的陶瓷。距今1.2萬多年前玉蟾岩遺址就出現古栽培稻,是發現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評論區
網友a:最初的文明如同在漆黑寒冷的黑夜中,支起了一盞燭燈。
水中孕育的生命是一位青年,沒有老國王般的成熟,卻有一顆冒險的心。
網友b:古巴比倫文明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中,別說文化傳承,連大概的種族變遷都難以考證。
古印度文明和現今印度文明,是否是繼承關係,考古界和曆史學界現在都沒有統一的認知。
古埃及文明……到投降亞曆山大大帝時,尚可認為是一支排得上號的、有傳承的文明。可後麵羅馬帝國衰落分裂後,這支文明就“泯然眾人矣”,更別說後來兩教相爭的時代了。
就算有所傳承,在那種背景下,連找個地兒苟延殘喘都是奢望。種\/族被融合、文明被奴\/役、宗\/教被取代,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麽傳承至今了。
回過頭來看中國,就不得不深感慶幸。
回複
(其實相比於其他文明,我們的地理位置並不好,四麵漏風。
這一點來看古印度才是天選之子。三麵環海,高山阻隔,隻有最北邊的開普勒山口能進來。平原還多,氣候好農作物可一季多熟。
雖然他們自己把好牌打的稀爛,但是不能不承認那個地理位置和地形真能饞哭好多人。)
(冷知識,古印度不是印度自己發現的[捂臉])
(可能就是條件比較好,所以他們沒有危機感)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一條路對接北方。但隻有華夏文明守住了這條路,擋住了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保住了根本。)
(也不算擋住侵\/襲,但是我們把人家同化了)
(但是說實話我們在秦末晉末和宋末也出現了明顯的文化斷代。
很多文化和傳承都因為戰亂導致失傳,很多技術甚至隻剩下名字,工藝方法都丟失了。
在宋以前我們的文化醫療科技可是世界最先進的,因為戰亂很多珍貴的文獻著作都毀於一旦,而且甚至學習這類知識的人都沒有傳承下來。
我們能有現在近乎完整的文明實屬不易。)
(四大文明古國說法最典型的例證是原生象形文字。
如今也隻有中國是在自己原生文明的象形文字基礎上直接改進出來的文字體係,保留表意文字形式。
文字作為文明的主要體現,也符合人類形成公認的文明體係,以及對應了在形成文明體係的人類族群進程中,唯有中國傳承了下來的事實。)
(是的。原生文明都是使用表意文字。
次生文明在日常交流中可以學到語言,但很難學到文字,這才發展出了表音文字,說難聽點就是給文盲寫的拚音。
漢字作為當今世界唯一大規模使用的表意文字,在各方麵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
網友c:“古老的文明,從不缺站起來的勇氣。”
回複
(文明在不斷更替,但腳下的土地會一直記得)
(世界和平真的是個很偉大的願望)
——————
嬴政挑眉,文明古國?
這個漢謨拉比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頒布《漢謨拉比法典》,他對這部法典產生了一絲好奇。
這些番邦人真是簡單直白,怎麽總愛直接用人名給那些事物命名呢。
隨即,嬴政又皺眉。秦末曾出現文化斷代?
丟失了很多工藝技術嗎。
嬴政想起後世對待兵馬俑的態度,與文化斷代是否有關聯呢。
或許有什麽辦法能讓那些東西保存的更長久些……
漢,劉徹難得錯愕。
可真是不得了,兩萬多年的陶瓷都能被後人挖出來。
就連他聽到這個年代都不免咋舌,後世也才離漢兩千多年,那萬年前的華夏,又是怎樣的光景。
還有那個祖宗都快被吃光的倒黴蛋古ai及,原來竟是被羅馬征服的?
這些古文明竟然大部分是分布在亞\/洲這一塊,看到天幕中一閃而過的各古國輿圖,劉徹皺了皺眉。
地理位置啊……
他們的北邊也都麵臨那些遊牧部族的威脅?
劉徹腦中快速回憶如今漢家的地盤,這給大漢敲響了警鍾,匈奴更遠處還有其他胡人,他也不會天真到認為解決匈奴就高枕無憂了。
被動等待不如主動探索,但貿然出擊肯定是不行的。慢慢來,還有時間……
劉徹默默對自己說。
他腦中千思百慮,眼角卻一直帶著笑意。
漢字是後世唯一大規模使用的表意文字啊,真是聽的人心神舒暢!
劉徹本來就很嫌棄後世那些番邦符號,當初聽到後人竟然把勞什子英\/語列入主科,他都氣的咬牙。
文字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載體,是象征,是紐帶,聯係著前朝和後世,這和天幕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文字一直都在那,默默陳述著曆史中的風起雲湧。它一直在那,不像天幕捉摸不定,高懸於空中,虛幻飄渺,隨時可能消散。
哪怕天幕讓他們大獲裨益,但那始終是隔著一層的,無法掌控的。
目前看來是溫和無害,誰知道未來是否無害呢。
……
各個時空,與有榮焉的人們開始關注起身邊的一切。
呀,這個缺一條腿的凳子若能流傳到後世,是不是也算一種文物啦,後人是不是就能知道我們與他們隔了多少年啦!
那我的碗也能,陶瓷呢!
死後抓一把種子進墳裏,後世也能知道是什麽時候的種子嗎……
眾人議論紛紛,興致勃勃。
朝廷也開始有意識的收集典籍文獻,民間工藝技術,還有醫術,反正不拘什麽玩意兒,覺得有用就先給他收起來,看看能有什麽好辦法封存起來!
……
宋,李清照恍惚的看著天幕,想起之前丟失的那些收藏,心痛不已。
她和丈夫趙明誠酷愛古玩,曾經,不管有錢沒錢,他們寧願省吃儉用,也要買下自己喜歡的文物。
他們二人在淄州生活的時候,收集了很多文物,包括《東魏張烈碑》、《北齊臨淮王像碑》、唐李邕《大雲寺禪院碑》等。其它還有一些古代器物,都是難得的寶貝。
可是,這時的北宋發生了一個巨大的恥辱——靖康之恥,山東一帶逐漸淪為戰區。
趙明誠借母喪的機會拉了滿滿15車文物一路南下到建康(今南京)避難。
李清照並沒有跟著趙明誠一塊去建康,而是回到了“歸來堂”,那裏還有10間房子的文物等著她來轉運。
可是還沒等到李清照收拾好,青州就發生兵變,倉皇之中,李清照隻搶救了一些輕便貴重的東西逃走。
李清照夫婦逃到建康後,建康也發生了兵變。
趙明誠作為知州處置不當,當了逃兵,被朝廷罷了官,後又被啟用到湖州任知州。
於是,他們又帶著文物前往湖州。
趙明誠在回京述職的時候,病逝於途中,這給李清照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李清照在葬了丈夫之後,被迫改換路線,到洪州去投靠趙明誠的妹婿。此時她還有藏書二萬卷、金石刻二千卷。
可是,洪州不久也被金人所占,李清照的文物再次遭受浩劫,她隻帶著少量稀有文物逃跑,去投靠她在宋高宗身邊做敕局刪定官的弟弟李迒。
她的弟弟跟隨宋高宗趙構南逃,李清照乘船緊緊追趕皇帝逃跑的船隊,卻處處撲空。
長期的輾轉流徙讓她生了一場大病,金石文物也損失大半。
後來好不容易安置下來,家裏又遭了小偷,她豁出命保護的幾箱書畫硯墨又被偷走不少。
失竊後,李清照痛不欲生,病情加重,每日昏昏沉沉。
她聽到後世述說著文物失傳的可惜,說著戰亂很多文獻典籍毀於一旦,感到深深的無力。
這個時空的靖康之恥已經發生了,因為天幕的出現,民間的怨言聲越來越大,朝廷焦頭爛額。
李清照嘲諷的同時又為那些遺失的文物深感痛心。
有了天幕,應該會有更多人去關注那些典籍吧,一定要好好保存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