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六英宮,李念正在抄錄後世的醫方,將之轉譯成這時代醫者能懂的方子,講述其中的藥理,以及所能治療的病症。
這些時日,他非常的忙,在抄錄後世醫學知識的同時,還要負責編新字、編字典、編教材。
幸虧參加鹹陽大考的很多考生未離去,參與了這些項目,減輕了他的負擔,讓他一般隻需審核編好的內容,把控編纂的質量即可,否則他一人完全不夠。
縱使身為有掛的穿越者,也力有盡時,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但他的精力和時間終歸有限,還是得有其他人相助。
將現代的知識轉化成這時代人能懂不是一個簡單的活,並不是把後世知識抄過來就能用,就不說語言文字有差別,但說李念抄寫的這些醫方。
大秦沒有現代的醫學設備,就算從引擎中搜到某些正確的西醫知識,搬過來也用不了,自然是以中醫為主,而中醫是在不斷發展的。
這也導致了一個情況,在後世中藥方子裏有的藥材,在這時並未被認為是藥材,甚至大秦現在都沒有。
中藥有的藥材並不原產於華夏,而來自於域外,在到了華夏後,被醫者們發現其藥用價值,再慢慢融入到華夏的醫學中。
因此,李念現在拿出藥方,還得專門給醫者們講說這類藥材,繪製其圖形,描述其生長(生活)習性,講說如何采收,如何製作為藥。
這也是在醫者們沒被召集來鹹陽前,李念並未將後世醫學知識傳播開的一個原因。
李念正忙碌時,忽然,郭典走近,小聲向李念稟報:“公子,聖上召您前往章台宮議事!”
李念抬起頭,近段時日,知道他很忙,始皇召見他不多,連送到六英宮的政務都少了許多,除非有重大之事須他參謀。
所以,今天發生了什麽,要讓他去章台宮?
李念指著桌上寫好的一堆材料,道了句“看好這些,不要妄動!”,便在侍衛的護送下,隨郭典出了六英宮。
果然,一到宮外便看到了始皇派來的內侍,見內侍要行禮,李念擺了擺手,笑道:“不必多禮,莫讓陛下多等!”
內侍聽後,道了聲“遵命!”,便在前領著李念向章台宮行去。
一路上,李念看著如今的六英宮。
相比於初次入住這裏時,六英宮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宮台被拆除,又有一些屋舍被修建,隻見有煙從六英宮某方向升起。
最初時,還將鹹陽民眾嚇了一跳,以為皇宮發生了什麽事,著火了或者有人侵入了皇宮,皇宮內在點烽火。
其實那是在造紙、煉鐵等等,沒辦法,李念不太好出宮,且這些技術保密級別高,不能為外敵給窺視到,所以始皇便將這些東西都建在了六英宮的轄區內。
看著這些煙塵,李念心中想到,‘等技術成熟後,還得讓始皇將這些給遷移出去,這裏應當成為大秦的高新科技園,不能成了工業生產基地啊,何況天天吸這玩意兒,有害身體健康。’
這麽一想,空氣中似乎都有絲絲甜味了,隱約間,仿佛聽到有爆炸聲傳來,應該是那群方士在做某些東西。
搖了搖頭,李念繼續走,一路上會遇到一些在六英宮幹活的工匠,見到是李念,都會主動向李念一禮,李念點頭還禮。
走到一片聯排修建好的房屋時,激烈的爭辯聲從內傳來,隨著一句“豎子,吾不與你計較!”,一名老者從一間屋裏走出,瞧他氣衝衝的模樣,顯然就是他在同人爭辯,把自己氣了個夠嗆。
李念笑道:“葛翁,又在同人爭辯?”
老者循聲看了過來,見是李念,老者搖頭道:“非我要與他爭辯,實是其所為有誤,那幾個字詞怎可以那般含義記述於字典之上?”
“字典可是要供日後天下人讀書識字所用,以歧義邪義記述,豈不是要把將來的讀書識字之人引入歧路?”
李念還未說話,又一個聲音從屋內傳來:“葛老頭,你說誰的理解是歧義邪義?就你的是對的,其他人都是錯的?不按你的想法,我就成了歧義邪義?今日公子在此,讓公子評判你我孰對孰錯!”
這聲音也是方才的爭辯聲之一,隻見又一老者從屋中出現,其臉上猶帶怒氣,顯然是聽到了葛老頭之言,被氣著了。
這兩位老者正是眾多輔助李念編纂字典的人之一!
這種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原因嘛,在於他們對某些字、詞、句的理解不一樣,想在字典上記述下自己所理解的含義。
他們出身不同,來自的地方不同,甚至所學習的學派思想也不同,將這麽一群人放在一堆,讓他們編字典、編教材,怎麽可能會不產生分歧?
爭辯必然會有,但君子和而不同,這些人雖激烈爭辯,但動真怒的不多,屬於你我雖想法有分歧,可我對你這人沒意見。
李念笑道:“恐怕葛翁和徐翁還得多爭辯一陣,李某暫時不能為兩位評判,得陛下相召,正要前往章台宮議事。”
聽到李念要去章台宮,兩名老者神情一正,認真道:“公子正事要緊,且莫為我等耽擱!”
李念點了點頭,繼續前行,望著李念被護送離去的背影,兩名老者突然也失去了再爭辯的興致。
兩人對視一眼,那叫“徐翁”老者低聲道:“公子有大才,曠古而絕今,古之聖賢不外如是,能老而與公子共事,死而無憾矣,然……”
後麵的話,徐翁並未說出來,葛翁卻明白,眼裏閃過一絲擔憂:這位公子天縱之才,其如大日,天下所有讀書人在其麵前都會被照得失色,可惜他的身份很尷尬,並不是秦皇之子,隻是秦皇未來之婿。
別看這位公子如今得秦皇信任,在天下間名望極重,可在未來卻會有隱憂……
當今秦皇氣量非凡,胸中可容江海,或許能容得下他,但秦皇的後繼之君呢,是否還能容下?有多少君王能允許一個擁有如此名望的人活在世間?
巨大的名望既是這位公子的護身符,同時也是催命符,希望下一任大秦的君王能容得下。
這些時日,他非常的忙,在抄錄後世醫學知識的同時,還要負責編新字、編字典、編教材。
幸虧參加鹹陽大考的很多考生未離去,參與了這些項目,減輕了他的負擔,讓他一般隻需審核編好的內容,把控編纂的質量即可,否則他一人完全不夠。
縱使身為有掛的穿越者,也力有盡時,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但他的精力和時間終歸有限,還是得有其他人相助。
將現代的知識轉化成這時代人能懂不是一個簡單的活,並不是把後世知識抄過來就能用,就不說語言文字有差別,但說李念抄寫的這些醫方。
大秦沒有現代的醫學設備,就算從引擎中搜到某些正確的西醫知識,搬過來也用不了,自然是以中醫為主,而中醫是在不斷發展的。
這也導致了一個情況,在後世中藥方子裏有的藥材,在這時並未被認為是藥材,甚至大秦現在都沒有。
中藥有的藥材並不原產於華夏,而來自於域外,在到了華夏後,被醫者們發現其藥用價值,再慢慢融入到華夏的醫學中。
因此,李念現在拿出藥方,還得專門給醫者們講說這類藥材,繪製其圖形,描述其生長(生活)習性,講說如何采收,如何製作為藥。
這也是在醫者們沒被召集來鹹陽前,李念並未將後世醫學知識傳播開的一個原因。
李念正忙碌時,忽然,郭典走近,小聲向李念稟報:“公子,聖上召您前往章台宮議事!”
李念抬起頭,近段時日,知道他很忙,始皇召見他不多,連送到六英宮的政務都少了許多,除非有重大之事須他參謀。
所以,今天發生了什麽,要讓他去章台宮?
李念指著桌上寫好的一堆材料,道了句“看好這些,不要妄動!”,便在侍衛的護送下,隨郭典出了六英宮。
果然,一到宮外便看到了始皇派來的內侍,見內侍要行禮,李念擺了擺手,笑道:“不必多禮,莫讓陛下多等!”
內侍聽後,道了聲“遵命!”,便在前領著李念向章台宮行去。
一路上,李念看著如今的六英宮。
相比於初次入住這裏時,六英宮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宮台被拆除,又有一些屋舍被修建,隻見有煙從六英宮某方向升起。
最初時,還將鹹陽民眾嚇了一跳,以為皇宮發生了什麽事,著火了或者有人侵入了皇宮,皇宮內在點烽火。
其實那是在造紙、煉鐵等等,沒辦法,李念不太好出宮,且這些技術保密級別高,不能為外敵給窺視到,所以始皇便將這些東西都建在了六英宮的轄區內。
看著這些煙塵,李念心中想到,‘等技術成熟後,還得讓始皇將這些給遷移出去,這裏應當成為大秦的高新科技園,不能成了工業生產基地啊,何況天天吸這玩意兒,有害身體健康。’
這麽一想,空氣中似乎都有絲絲甜味了,隱約間,仿佛聽到有爆炸聲傳來,應該是那群方士在做某些東西。
搖了搖頭,李念繼續走,一路上會遇到一些在六英宮幹活的工匠,見到是李念,都會主動向李念一禮,李念點頭還禮。
走到一片聯排修建好的房屋時,激烈的爭辯聲從內傳來,隨著一句“豎子,吾不與你計較!”,一名老者從一間屋裏走出,瞧他氣衝衝的模樣,顯然就是他在同人爭辯,把自己氣了個夠嗆。
李念笑道:“葛翁,又在同人爭辯?”
老者循聲看了過來,見是李念,老者搖頭道:“非我要與他爭辯,實是其所為有誤,那幾個字詞怎可以那般含義記述於字典之上?”
“字典可是要供日後天下人讀書識字所用,以歧義邪義記述,豈不是要把將來的讀書識字之人引入歧路?”
李念還未說話,又一個聲音從屋內傳來:“葛老頭,你說誰的理解是歧義邪義?就你的是對的,其他人都是錯的?不按你的想法,我就成了歧義邪義?今日公子在此,讓公子評判你我孰對孰錯!”
這聲音也是方才的爭辯聲之一,隻見又一老者從屋中出現,其臉上猶帶怒氣,顯然是聽到了葛老頭之言,被氣著了。
這兩位老者正是眾多輔助李念編纂字典的人之一!
這種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原因嘛,在於他們對某些字、詞、句的理解不一樣,想在字典上記述下自己所理解的含義。
他們出身不同,來自的地方不同,甚至所學習的學派思想也不同,將這麽一群人放在一堆,讓他們編字典、編教材,怎麽可能會不產生分歧?
爭辯必然會有,但君子和而不同,這些人雖激烈爭辯,但動真怒的不多,屬於你我雖想法有分歧,可我對你這人沒意見。
李念笑道:“恐怕葛翁和徐翁還得多爭辯一陣,李某暫時不能為兩位評判,得陛下相召,正要前往章台宮議事。”
聽到李念要去章台宮,兩名老者神情一正,認真道:“公子正事要緊,且莫為我等耽擱!”
李念點了點頭,繼續前行,望著李念被護送離去的背影,兩名老者突然也失去了再爭辯的興致。
兩人對視一眼,那叫“徐翁”老者低聲道:“公子有大才,曠古而絕今,古之聖賢不外如是,能老而與公子共事,死而無憾矣,然……”
後麵的話,徐翁並未說出來,葛翁卻明白,眼裏閃過一絲擔憂:這位公子天縱之才,其如大日,天下所有讀書人在其麵前都會被照得失色,可惜他的身份很尷尬,並不是秦皇之子,隻是秦皇未來之婿。
別看這位公子如今得秦皇信任,在天下間名望極重,可在未來卻會有隱憂……
當今秦皇氣量非凡,胸中可容江海,或許能容得下他,但秦皇的後繼之君呢,是否還能容下?有多少君王能允許一個擁有如此名望的人活在世間?
巨大的名望既是這位公子的護身符,同時也是催命符,希望下一任大秦的君王能容得下。